?

“居住型”歷史文化街區公共空間意象研究

2020-12-28 01:54祝瑞璠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2期
關鍵詞:歷史文化公共空間意象

祝瑞璠

摘要:凱文·林奇《城市意象》在對節點含義分析中,闡述了觀察者可以進入到戰略節點,并將其作為重點。比如;道路節點、具備一些特征的集中點[1],基于城市意象理論,以江蘇省鎮江市大龍王巷中的老三巷菜市場改造實例,對城市意象元素進行細分,并且轉換為現實中的具體要素,并從規劃建設的角度提出了合理化建議。調研顯示:老三巷菜市場位于江蘇省鎮江市大龍王巷歷史街區中的南片區,總用地面積約為3000平方米,周圍形成了三巷路、伯先路、京畿路、寶蓋路、迎江路和大西路等城市道路骨架組成的網格狀道路網絡。因大龍王巷以“居”為特色,周圍建筑多以居住為主,巷口眾多,交通便利,人群和車行流量大,但菜市場現狀較為雜亂,對院內臨時大棚搭建的半開放市場進行節點標志性建筑改造。由于標志建筑物缺少,城市界限不明顯,區域界定比較模糊,道路、地標以及各個節點都將給三巷菜市場意象空間改造工作帶來影響。

關鍵詞:“居住型”;歷史文化;公共空間;意象

引言

意象是人們對空間感知的一種形式[2],在整個城市體驗中,是對環境的感知,重點遵循以人為中心對象[3]。城市意象是重點研究城市環境的體驗,通過對城市內空間結構的把握和研究,不僅要遵循以人為本發展原則,還需要使社會大眾積極參與,以保證對城市空間實施規劃、建設和管理等工作,保證整體空間的質量,促使其符合我國城市的生存條件。城市意象的提出者為凱文·林奇,他重點強調,在城市內部,人們感知的因素主要為道路、區域、標志或者是邊界等各個因素,人們通過對這些因素的感知,將對其形成不同的感受,也能感受到整個城市的形象[1],這些要素的提出,為城市意象物質空間結構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礎條件[4]。

老三巷菜市場位于鎮江市老城區東南側,伯先路歷史街區以東,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以南,該片區是三大歷史文化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即大龍王巷歷史文化街區南片區。該片區傳統建筑較多,很多年代久遠建筑質量較差,由于沒有專門的規劃指導,在改造利用方式上各不相同,與原有傳統建筑特色大相徑庭,造成整片街區風貌的不統一。近二十年來,由于城市化發展的改革創新和各個街區結構的改變,導致大龍王巷歷史文化街區所在的老城區不斷被改變?;诖?,在本文中,通過對城市意象理論的分析,使人們加強對歷史文化街區的認識,對老三巷菜市場進行整體改造,以提升大龍王巷舊城區改造發展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1 城市意象概念

凱文·林奇(Lynch.K)作為心理學領域的研究人員,在1960年推出《城市意象》一書,該書對城市意象研究更加完善,是如今最具影響的著作。內容中,通過對地圖草圖和言語描述等方式,對整個城市做出詳細的調查和研究,不僅提出了公眾意象的概念,結合城市內的各個因素和意像,也加強對城市形態等相關問題的詳細探討。

凱文·林奇將對城市意象中物質形態研究的內容歸納為五種元素--道路、邊界、區域、節點以及標志物,這些因素給我國的城市研究工作帶來重要影響。

道路為城市意象感知中的主要因素,在通常情況下,一個陌生人到一座新的城市首先要找參照物?!暗缆贰币话闶侨藗儗⑵渑c方向進行聯系,特別是道理上的一些特殊用途和活動聚集地,都將給人們帶來重要影響。林奇說:“人們習慣于去了解道路的終點和起點,想知道它從哪來并通向哪里。起點和終點都清晰而且知名的道路具有更強的可識別性,能都將城市聯結為一個整體,使觀察者能夠充分明確自己所處于的位置。不僅如此,在整個城市環境中,道路也為其中的景觀因素,能將景觀相互結合起來,“道路只要可以識別,就一定是有連續性”.道路作為“線型連續”方式不同而各有特色。林奇更加重視城市道路具備的方向性以及網絡空間體系,認為在整個城市發展中,需要形成一定的網狀模式,比如:在道路上行走的人,要有明確的方向,或者說在道路上行走的人本身就是在選擇方向和目標。在這種形式下,道路的整個長度和距離,都需要人們利用兩側的藥物來形成感知,無論是人們熟悉的道路還是其中的各個要素,都將在一定意義上形成感知,發揮預期感,人們在心理上都將形成類似的經歷。

邊界和道路相同,也為其中的主要要素,城市的邊界構成要素既有自然的界線,如山、溝壑、河湖、森林等,也有人工界線,如高速公路、鐵路線、橋梁、港口和約定俗成的人造標志物等。城市邊界的形成,不僅是一種心理界限模式,也會給人形成一種不同的文化心理結構。

區域對于人們來說,在城市內為一種比較大的城市范圍,存在明顯的特征意義。在人們的經驗中,也將形成一種感知形式,比如:思考生活在哪個城市和哪個區域。城市作為一種結構性存在,必然要分為不同的功能區域,正因為有不同的功能,區域性的存在一項就是人們對城市感知的重要源泉。在人們進入到一個區域后,也將形成不同的城市意象。

城市節點主要結合了城市空間結構和內部的各個要素,在不同的發展程度上,也將是人們意象的結合。其中,一些節點也是整個城市和區域發展的核心。節點往往成為城市占主導地位的特征,林奇把節點認為是不同結構之間的結合位置,人們通過對焦點的分析能形成一定體驗。比如:比較典型的道路,可以將其作為一種特征和相互集中點,該要素和其他的因素不同,因為城市節點概念更為廣泛,如:一個廣場、一個城市的中心區域等,都將有效連接了城市的結構和功能。

城市標志物作為主要參照物,為一種點狀模式有可能是在尺度上變化多端的簡單無知元素”。它作為一種地標,在人們對城市意象的形成經常用作確定身份和結構的線索,當一個城市的某一人工物體被公認為城市標志性建筑時,這個標志就已成為一個空間結構系統,它與其他要素“在有規律的相互作用或相互依賴中構成一個集合體”,另外城市標志物最重要的特點是“在某些方面具有唯一性”,在整個環境中“令人難忘”。

城市意象是一種城市特色,雖然它不是城市特色的唯一指標,但它是城市特色的重要因素。通過城市意象存在的差異化,要對不同群體之間形成的不同意象詳細分析,且結合實際,為城市化特色建設發展提供有效的建議。城市特色作為城市長期積淀的結果,充分的反映在人們的城市意象中,因此,在城市建設和發展中,要給予城市意象內容和城市發展特色化的分析,保證為城市的設計工作提供重要參考。

2 優秀案例

國外在更新和維護中提出了兩種方式,第一,是利用城市更新,對市場予以升級。第二,隨著原有市場的壯大化,在更新后,市場發展形式更好。在這種情況下,不會給城市經濟發展帶來制約條件,也會獲得更多的就業崗位,促使周邊業務的增加和發展,在獲得更高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將給各個階層帶來重要影響。特別是隨著現代城市的發展和進步,市場基于更新和改造,也將為社會的空間網絡化發展提供重要節點,也為城市發展提供重要標志。

2.1 原有市場升級改造

老城區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其發展中也增加各種問題,因此,政府需要在期間予以總體的創新發展。期間,要對城市區域實現優化創新。

2.1.1圣卡特琳娜菜市場

圣卡特琳娜菜市場位于西班牙巴塞羅那老城區,該城區建設為1848 年,隨著現代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老城區的經濟發展速度降低,且總體和其他區域比較落后,不僅環境質量降低,周邊街道的開放空間也比較少。尤其是周邊設施不足以及建筑比較破舊現象等。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在1997年來說創建了國際設計競賽,在期間對周邊區域實現創新建設,促使市場的優化改造。從整體上看,該市場的形成未采用拆除的方式,而是利用“新建筑空間+原有使用方式”的形式。在完成改造后,發現整個市場周邊環境更加優化,不僅改變了交通問題,還展現了不同的藝術特征。市場模式既保持了原有功能和結構,也為整個街區增加了更多的氛圍,從而成為最具備藝術形式的市場模式。

2.1.2 Markthal 繽紛菜市場

Markthal 繽紛菜市場地理位置緊靠大教堂和交通樞紐,該地區位置非常好。在2004年,該地區增加了住房綜合體建筑設計競賽并把獲獎方案付諸實施,并在期間將市場與住宅相結合形成建筑,從而成為該地區的主要標志?;诟鱾€要素的分析和了解,該建筑在外觀上更加獨特,整個建筑的內部為一種全玻璃的幕墻,其上部分增加了畫作“豐足的號角(Horn of Plenty)”。整個畫面更加逼真、有色彩。同時,該玻璃幕墻也能夠透進天光,使整個市場具備良好的采光性和更為廣泛的視野,不僅能發揮有效的防雨防寒的作用,也具備良好的視覺觀賞價值。同時,該建筑具備的功能也更加完善,其中,體現了零售、餐飲、休閑、居住。還存在多個生鮮食品攤位和商鋪,內部的商品品種更加多樣,如,20間零售商鋪、8間餐廳和咖啡廳,商鋪頂面為休閑露臺。最大特色為居住空間設計,內部的公寓可透過窗戶或玻璃地板觀察到整個市場的狀況,視野開闊。停車設施配套。該方式主要為地下車庫,且一共有三層,總共的停車位達到1200 個。在商鋪頂面的露臺,也可以將其作為停車場。在該區域內,不僅能加強對市場內食品的運輸,也能滿足人們的多個需求,避免人們在市中心出現的停車難的問題。不僅如此,該地區還將發揮一定的文化價值挖掘作用,在停車庫電梯邊的展覽櫥窗內,為其陳列了該地區的考古發現,比如:畫作“豐足的號角”,將其作為素材,對周邊產品都實現了研發。比如:雨傘、T 恤、靠枕、馬克杯等,這些產品在區域內的陳列不僅能滿足游客的觀賞價值,也將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3 設計背景與理念

三角地菜市場作為一家深耕虹口區,并且有著百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品牌,在這場菜場轉型升級的趨勢中,走在市場前端,依托自己的品牌的文化底蘊,打造全新的品牌形象以及升級品牌內涵,展示一個全新的三角地菜市場。

原有建筑處于西南小區中心位置,與該小區一同生長。作為小區重要的社交場所,承載了居民很多的回憶和故事。建筑本身同其周邊的一些原有建筑表達語言一脈相承。立面語言韻律豐富,形式優美。希望通過一個升級,從外立面改造開始,到室內平面布局,場景設計,室內環境的重新打造,將這個有著30年歷史的老房子激發出新的生命力。

4 場地概況

4.1 區域分析

項目位于鎮江市老城區東南側,伯先路歷史街區以東,西津渡歷史文化街區以南,該片區是三大歷史文化街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即大龍王巷歷史文化街區南片區。東至三巷路、南至寶蓋路,西至伯先路,北至大西路,總用地面積約3000平方米,該場地周邊有山巷路、伯先路、京畿路、寶蓋路、迎江路和大西路等城市道路。老三巷菜市場位于江蘇省鎮江市大龍王巷歷史街區,是鎮江清末、民初古建筑群最具代表性街巷之一。

大龍王廟歷史文化街區是以居住為主的街區空間肌理的代表之一,三巷菜市場位于大龍王廟歷史文化街區的東南角,周邊環境現狀依然保存著很多街巷空間,現成獨具特色的空間格局,然而由于年久失修,有部分建筑倒塌損壞,產生交通流線堵塞,功能空間喪失的問題。

4.2 環境分析

1、建筑質量較差,風貌特色缺失

很多年代久遠建筑質量較差,由于沒有專門的規劃指導,在改造利用方式上各不相同,與原有傳統建筑特色大相徑庭,造成整片街區風貌的不統一。

2、道路交通閉塞,缺少綠化和公共活動空間

缺乏有效的交通組織,缺乏停車設施,對未來發展有較大制約。

3、用地功能衰退,人口結構失衡

很多建筑失去原有歷史功能,現狀多為居住。人口老齡化,多低收入人群。街區的人口構成以老年人、流動人口為主,65歲老年人,行動不便。

4、功能單一,菜市場內部環境較

差菜市場現狀較為雜亂,院內為臨時大棚搭建的半開放市場,功能缺乏,存在動線不合理的現象。

5 改造方案

5.1 改造思路

(1)建筑高度控制

基于現狀場地高度及空間格局,進行設計場地建筑改造高度控制。

(2)建筑色彩

建筑色彩以青、灰、白、黑為主導色調,與周圍環境融合。

(3)建筑材質

建筑材質主要有清水磚墻、木材、石材、青瓦(磚)等傳統材質與現代材質如鋼材、玻璃等相結合。

(4)建筑形式

構成符合當地歷史建筑群特有的天際線,結合設計理念提出的元素形態提取如山形態等。

(5)建筑附屬設施控制

該片區的景觀小品、街道設施(指示牌、垃圾桶等)、照明設施、基礎設施等需與街區的整體風貌相協調。

(6)功能協調

滿足周圍人群的消費需求的同時,提供給更多功能空間,提高周邊景觀質量與環境。

5.2 方案分析

通過對改造區域周圍地塊的肌理分析,提取構成元素,進行割裂和重構,得到與周邊環境相融合的平面布局形式。

5.2.1布局分析

本方案在保護原有街巷的肌理和空間結構的基礎上,主要分為室內與室外兩個區域,建筑采用鋼材廊架結構,保持透光通風性,減輕異味,提高整體舒適性(如圖1、2)。

5.2.2 功能分析

本方案在功能劃分上,主要分為動靜兩個區,動區主要包括售菜區、自由選購區和入口廣場區;靜區主要包括室外休閑區。綠化景觀區、小品區等,在滿足菜市場的基本功能需求的同時,增加休閑娛樂和景觀綠化,提高整體的環境質量。

5.2.3 動線分析

本方案在保留原歷史街巷的空間肌理下,梳理和恢復原來的交通動線,延長街巷道路的長度,打通菜市場的交通流線,提高其與周圍居民的互動性和參與性,室內外都采用環繞式流線設計,方便采購與休閑(如圖3)

5.3半鳥瞰效果圖

根據建筑的高度控制、色彩、材質以及建筑形式等設計出符合本設計思路的建筑,并用Su、3DsMax、Ps等軟件進行效果圖制作。(如圖4)

結論

基于人們對大龍王廟文化歷史街區的肌理感知意象,從空間結構和平面布局上,進行該方案的設計,在建筑的材質和形式采取當地形式,結合鋼材和玻璃的運用,希望從當地居民所熟悉的街區意象元素,重塑一個在滿足功能需求的基礎上,能夠喚起大龍王廟文化歷史街區的活力,從而提高對“居住型”歷史街區公共空間的使用率和重視性。

參考文獻:

[1]凱文.林奇著.方益萍,何曉軍譯.城市意象[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2]丁瑜,李爽.基于公眾感知的廣州花城廣場意象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8,27(6):65-76.

[3]王濟民.城市體驗測度與比較研究[J].社科縱橫,2017,32(12):90-94.

[4]馮健.北京城市居民的空間感知與意象空間結構[J].地理科學,2005(2):142-154.

猜你喜歡
歷史文化公共空間意象
城市化下的歷史文化與現代商業共存模式研究
“玉人”意象蠡測
《活著》的獨特意象解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