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勤儉節約的生態指征及其教育路徑

2020-12-28 02:03劉霞
中國德育 2020年21期
關鍵詞:指征關懷層面

摘要

受傳統儒家倫理與傳統生態智慧的共同影響,勤儉節約在生存論層面和價值論層面都具有明顯的生態指征。人類通過辛勤勞動,主動參與自然改造,與自然積極交往;人類也通過節儉,限制自己對物質的欲望,主動調節與自然的物質交換。要將勤儉節約作為文化支撐和實踐方式,抓好新時代的生態文明教育,激活勤儉節約思想在新時代的重要價值。

關鍵詞

勤儉節約;生態指征;生態教育

作者簡介 劉霞,南京曉莊學院教師教育學院,副教授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中華民族向來尊重自然、熱愛自然,綿延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孕育著豐富的生態文化?!鼻趦€節約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受傳統儒家倫理和生態智慧的共同影響,具有重要的生態指征和生態意蘊,蘊藏著解決當代生態問題的重要啟示,是新時代開展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支撐。

一、勤儉節約思想在生存論層面的生態指征

大自然不僅是人類誕生的基礎,也為人類誕生后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物質資源。人來自自然,依賴自然又要利用自然,人與自然的關系,即人如何與自然交往,是一個永恒的主題。

(一)勤勞:人與自然的主動交往

遠古時期,初民們在生態圈是一個微不足道的存在,面對大自然的風雨雷電忐忑不安,只能祈求老天保佑,在大自然面前顯得脆弱、渺小。人受制于自然,靠自然存活,因而害怕自然,敬畏自然,與自然保持一種高度緊張的關系。

幸運的是,人具有勞動能力,并將勞動作為與自然交往的中介。馬克思說: “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中介、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盵1]人類通過自身的勞動,完成了與自然界之間的物質交換。通過這種交換,人既從自然中獲取物質資源和生活資料,獲得一定的解放和自由,又在勞動過程中將自然作為實踐的客體,讓其接受人類的利用和改造。

人類在自然界面前必須有所作為,因為無所作為的后果就是將生命交付給大自然,在自然界中自生自滅。因而,從遠古時代起,人類就通過自己的智慧作用于自然,以創造、使用和保存工具為途徑,以勞動為中介,不斷地在自然面前抗爭,以爭取生活的權利。然而,即便如此,人依舊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靠天吃飯。因為人改造自然的能力非常薄弱,單位時間內能夠獲取的物質有限,因而,指向生活層面的“勤”最初就是“勤勞”的意思,要求人在有限的生命時間內,通過勤快地勞動,盡可能獲得更多的生活資料。 “勤是搖錢樹”,就在于勤能加快人類改造自然的速度,增加人類從自然界獲得生產和生活資料的數量,從而更好地提高人類的生活質量。

(二)節儉:人主動調整與自然的物質交換

與“勤是搖錢樹”一致的是“儉是聚寶盆”。在工業化之前,人類對自然的改造都僅僅是有限改造,人類通過自身勞動創造的物質積累和財富,在各種自然災害面前,僅僅是勉強維持生存。人有限的開發能力以及對自然的依賴和感恩心理,讓人類意識到,必須以自身的節儉減少對物質的需求,從而降低生存的風險。勤儉節約的提出,是人主動地調整與自然的物質交換的方式,放慢物質交換的過程,減少物質消耗,一定意義上是人類降低對自然索取和排放的自我限定。

“勤則不匱,儉則不竭”“以勤開源,以儉節流”,勤儉節約思想在生存論層面上具有生態指征?!扒凇弊屓祟愅ㄟ^自身的積極勞動,與自然主動交往,在自然面前有所作為,成為自然的重要組成部分; “儉”則通過調節、限制自身的物質消耗,減少對自然的依賴和索取,更好地利用自然資源。正如諾丁斯所提出的: “儉,還是一種極其寶貴的世界觀,它能使人尊重勞動、珍惜勞動成果、愛護大自然的所有資源,把個人的消費限制在不奢侈的范圍內,把對自然資源的消耗,控制在可持續發展的限度內,使社會得以永續演進?!盵2]“勤而不儉,枉勞其身,儉而不勤,甘受其苦”,勤與儉不再是兩種層面的指向,而是合而為一,成為人類的生存智慧,也具有了重要的生態意蘊。

二、勤儉節約思想在價值論層面的生態指征

(一)勤儉節約是尊重生態規律的人類作為

從生態規律看,人與自然的物質交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過程和時間,人類的能動性也不能超出自然界本身可以承受的范圍。然而,工業化以來,不斷進步的工具、技術,促使人類越發信心滿滿地雕琢著自然,并漸漸從改造自然到支配自然,甚至站在了生態圈的制高點上,以“自然主人”的姿態凌駕于自然之上,處心積慮地控制自然。人類控制自然變得更加隨心所欲,也變得越來越肆無忌憚。 “人制造出了一種‘自然之死,即現代人更樂于將自然看成一種無生命之物和可以任意擺布之物”[3],在自然面前,人類不斷膨脹自己的欲望,借助工具和工具理性為所欲為,變得貪婪,甚至瘋狂。

人類不僅貪婪瘋狂地向大自然索取、排放,土壤、陽光、空氣等都被污染,濕地、森林、海洋等都被破壞,也不斷驅趕著自然界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間,擠占其他物種的生態位,留下大量的生態足跡,并最終破壞了生態的自然修復能力,引發了一系列不可逆的生態危機。生態危機是人類無視自然規律,蔑視自然內在價值,無限膨脹個體欲望的惡果。因而,生態危機的根源是人的危機,所有生態問題的背后都是人的價值觀問題。人類只有主動調節、限制自身的物質消耗,才是對生態規律的尊重,才能真正解決人類引發的生態危機。

(二)勤儉節約是進行生態修復的重要途徑

當前,全世界都在為人類的愚蠢和貪婪埋單,也在為解決生態問題苦尋適合的出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西方興起的生態倫理學,以人與自然的道德關系為研究對象,強調人類要尊重自然的內在價值,對自然負起道德責任,主動減少、限制自己的欲望,改變對自然的貪婪索取和肆無忌憚的排放,從道德上主動調節人與自然、人與物質欲望、當代人與后代人的緊張關系。

我國傳統的勤儉節約思想在價值論層面具有重要的生態指征,面對全球生態危機,能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是當下進行生態修復和生態補償的重要途徑。生態價值論層面的“儉以養德”,就是要改變人的價值觀,強調人通過對物質欲望的限制,擔負起對自然的生態道德責任?!皟€以養德”是道德規定,也是倫理必然?!皟€”所滋養、涵養的美德,是一種個體對自身自然欲望的限制,通過節儉的自我行為控制,養成對物質占有的“度”。只有人主動限制自身對物質的占有欲望,才能真正減輕生態負擔,調節、緩解人與自然界之間的緊張關系。人也在這一過程中,重新審視大自然的審美價值、內在價值,擴大自身的道德關懷范圍,在生態文明時代成為具有生態道德和生態素養的公民。

當今,我們需要在現代性的基礎上重新思考并確定人與自然的關系,尊重生態規律,建立明確的生態環保意識,而傳統的勤儉精神是建立這種意識的重要文化支撐。

三、勤儉節約教育:新時代生態道德教育的重要抓手

勤儉節約思想的生態指征決定了勤儉節約教育在目的、內容和方法上,與生態文明教育具有高度一致性,是生態文明教育走向實踐的重要路徑。當下,提升青少年生態素養,要以勤儉節約教育為抓手,關注具體的生活情境和行為養成,融合多種路徑,在學校扎實開展各類教育活動。

(一)指向生態向度的勤儉意識教育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尤其是糧食總產量喜人,但人口多、底子薄依舊是我國的基本國情,我國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生存論層面的勤儉節約在持家、治國層面依然適用。但受自由主義、個體主義、消費主義影響,當下的青少年普遍認為勤儉節約是物質匱乏時代的要求,現在已經過時,個體行為,尤其是消費行為的自由性、隨意性等成為青少年奉行的“時尚”。這造成了諸如校園餐飲浪費、高消費、攀比式消費、發泄式浪費等多種非生態的行為。這些行為造成了無效的資源消耗,引起了不必要的排放,是不符合生態要求的非理性行為。

生態向度的勤儉節約教育,要幫助學生建立能源資源是公共資源,恣肆浪費的行為就是破壞公共資源、侵占他人的生態權利的生態意識和公共道德觀。不僅如此,還要跟學生講清楚生態規律,明白當代人對未來人的生態責任,滲透生態權利的代際公平觀。要從生態角度滲透敬畏自然的意識,強調人類不可能總是向大自然無盡索取,而大自然也不可能無限量供應人類的消耗,唯有通過人類對自身行為的控制,養成節約的習慣,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生態問題,為進一步的生態修復和生態補償留有喘息的空間。要結合語文教科書中生態主題的選文,結合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生態主題的德育內容和生活敘事,將生態意識與勤儉節約的意識巧妙結合起來,形成勤儉節約就是新時代生態行為的正確理念,以生態思維影響道德行為,將勤儉節約的意識滲透到行為的方方面面。

(二)指向綠色生活方式的節約行為教育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生態保護的重要方式就是堅持節約優先。節約優先對我國這一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來說,具有重要的生態保護價值。同時,節約有傳統文化和輿論環境的強有力支撐,能比較有效地與意識形態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結合,對形成具有生態價值的生活方式和道德習慣具有重要的行為指導作用。

對青少年學生來說,節約優先就是要將是否可以節用、是否可以減少排放等作為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的首要質問,以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為首選?!爸斏砉澯谩币鳛樯鷳B意識在實踐層面和生活層面真實展開。學校是幫助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習慣的重要場所。學科教師要提升生態素養,培養生態意識的學科滲透能力。語文、歷史等科目的教科書都編排了一些勤儉節約的榜樣人物,要發揮其榜樣力量的時代價值,挖掘其生態向度的意義;數學、科學、生物、化學的教學中,可以通過數字計算、實驗、專題研究等,讓學生感受到個體的小浪費是對整個生態的大破壞,個體的非生態行為會產生環境問題的“蝴蝶效應”;可以模仿生態足跡的測評,進行簡單的建模,形象感知個體生態行為對生態環境的重要影響等;通過校園廣播、微信公眾號、宣傳標語、主題班會以及社會調查、研學旅行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從生態的角度考慮節約的價值,養成節約的行為方式。此外,學校要成為厲行節儉的典范。教室的節能設施、教材教輔的循環使用、跳蚤市場、圖書漂流、自制教具、校服捐贈等,都要讓學生真正參與其中,理解其中的生態價值。

(三)指向生態關懷的“儉文化”教育

起源于女性主義倫理學的關懷倫理學,滲透到生態倫理領域后,受到各方的認可和追崇,成為解決生態問題的重要理論支撐。知名關懷倫理學家內爾·諾丁斯將“節儉”“環境”“責任”等相關聯,強調“誠實勞動,對自己和他人負責,過一種節儉的生活。所有這些都與關心環境緊密相連。我們不得不與他人分享地球的有限資源”[4]。要從關懷倫理的角度發揮傳統“儉文化”的時代價值,從對自身、對他人和對國家三個方面,體現中華“儉文化”的生態意蘊。

首先,要關懷自我成長?!吧鯋郾卮筚M,多藏必厚亡”,對物質的過度欲望不僅造成對自然的破壞,也成為個人生存的負擔,唯有“去甚,去奢,去泰”,才能減少自己的生態足跡,促進自身道德人格的完善。其次,要形成公共關懷能力?!皟€”看似是私德,是個體行為層面的考量,但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大氣層下,個體的節儉也是一種關心他人和未來人生態權利的公共善,要從關懷他人、關懷未來的角度,以生態思維來樹立勤儉節約意識。最后,也是最為關鍵的,要關懷國家和民族的命運。針對日趨嚴重的生態問題,我國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生態環境好是我國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民族復興的重要指標,每個人都要關注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的達成。當然, “不滯于物”才能“不困于心”,只有對物質欲望進行自我限制,才能使人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精神層面的追求上。以節儉來克制青少年學生的物質欲望,也能鼓勵他們跳出小我和自然的我,超越物質的制約,騰出更多時間、精力更好地投身到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去。

參考文獻:

[1]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07-208.

[2]諾丁斯.培養有道德的人:從品格教育到關懷倫理[M].汪菊,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7:3.

[3]趙旭東,互惠人類學再發現[J].中國社會科學,2018(7):106-117+206-207.

[4]諾丁斯.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M].于天龍,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168.

責任編輯 何蕊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 020年度國家一般課題“中小學生態道德培育機制研究”( BHA200127)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指征關懷層面
古今一脈相承,兼顧現實關懷
關懷理論視角下教師關懷關系的構建
剖宮產指征及剖宮產率影響因素分析
我院2012年剖宮產臨床分析和研究
我院近5年剖宮產率及指征的變化分析
二孩,人生如果多一次選擇!
剖宮產指征1603例臨床分析
親切關懷 殷切希望
橫看成嶺側成峰
何為“純粹的知識關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