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軸撥弦三兩聲 未成曲調先有情

2020-12-28 02:03楊滿秀王為民
中國德育 2020年21期
關鍵詞:議題華為情境

楊滿秀 王為民

在《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以“議”為教學入口,引入問題,推進“議”的展開,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地“辯”起來、“議”起來,學生的思辨意識、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和政治認同感都在“辯”與“議”中得到升華。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要構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導的活動型學科課程,并提出圍繞議題,設計活動型學科課程的教學與評價建議。議題是新課標中的一個核心概念,既包含學科教學的具體內容,又展示價值導向;既具有思考性、開放性和導向性,又體現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因此,議題中問題的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是推進活動型學科教學的重要途徑。通過設計議題、開展活動等,逐步提高學生思考、辨析、交流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同時,也有助于進一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筆者以政治生活第八課《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的教學實踐為例,談談對議題式教學的一些思考。

一、精心設計問題,注重思辨性和探究性

《禮記·中庸》提出“思辨”即“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對于高中階段而言,思辨更多的是指思考和分辨,即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地分析問題,清晰、準確地說明理由。如果一個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做到思考時理性中肯、辨析時條理清楚、表達時說理明白,我們就認為該學生的思辨能力較好。在議題式活動型教學中,圍繞議題設計的問題不是課堂中的一般問題,而是開展教學活動圍繞的中心,是能夠多方位探究、多角度觀察、多方面剖析的,是綜合性的、開放性的,而不是單一的、封閉的。要通過議題的引入、推理和討論,推動教師轉變教學方式,使教學在師生互動、開放民主的氛圍中進行。

在圍繞議題進行問題設計時,教師要盡量少提“是不是、對不對”等判斷性的問題和“是什么”等陳述性的問題,而應該多提“你是怎么看的、理由是什么”等思考性、討論性、評價性的問題。一個好的問題設計,應該具有足夠的思辨性,即圍繞議題展開討論、辯論、質疑和交流分享,讓學生在思辨的過程中,逐漸去理解本節課中的一般概念,深入思考本節課中的重難點,突出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的培養。同時,通過師生、生生互動,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尋求解決議題的方法,通過問題討論、觀點碰撞、語言交流等,帶動學生自主學習、深度學習。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筆者精心設計了以下問題。

首先,筆者出示了一個情境:華為除了手機業務之外,更強大的是通信技術,尤其是現在的5G通信技術。華為通信技術在全球覆蓋率越來越廣,很多歐洲發達國家紛紛引入華為通信技術。其次,筆者展示了一組德國在引入華為通信技術前后,地鐵里乘客閱讀方式變化的圖片,隨后播放了美國部分領導人公開表示抵制華為,甚至聯合加拿大,帶走華為高管孟晚舟的視頻。最后,筆者提出了以下問題:1.美國、澳大利亞、英國、德國、中國面對圍堵華為事件,分別持有什么態度?2.為什么會持有這樣的態度?3.中美貿易分歧對兩國有什么影響?對世界會有什么影響?進而筆者設計了兩個活動?;顒右唬航巧缪?,分組辯論(每組6人,共8組,1、2組代表美國,3、4組代表澳大利亞,5、6組代表英國,7組代表德國,8組代表中國)。要求小組內部交流3分鐘,然后小組代表發言?;顒佣何鍌€國家的外交發言人展開激烈辯論,闡述各自的立場和理由。

這幾個問題的設計,既包含了課內大量的基本概念,如世界多極化、國家根本利益、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經濟全球化的影響等等,也充滿了思辨性和探究性,需要學生深入思考,小組成員之間相互合作。在小組辯論環節,隨著辯論的深入,學生對中國目前在國際社會的地位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愛國之情油然而生。

二、精選情境材料,注重實效性和生本性

一節課,亦是師生共同譜唱的一出大戲,如果把議題中的問題比作這出戲的核心、靈魂,那么情境材料就是這出戲的背景。因此,在課堂教學中,一方面,情境材料的選擇應該反映出對新課程標準的深刻認識和對教材的自我構建,要依據教材但又不僅局限于教材,要選擇一些時效性較強的時政素材,要有正確的政治導向,要充分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思想,要有機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和要求,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另一方面,應注重生本性原則。生本性,指的是課程教學或者活動的設計理念,強調教師在設計問題、選擇情境材料時,要了解學生的關注點,立足學生的生活實踐,站在學生的角度換位思考。所以在選取議題的情境材料時,要充分考慮高中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生理狀態和知識水平,要從學生的視野出發精選情境材料、開展課堂教學活動。例如,選擇當下國際、國內的時政熱點,選擇反映全國人民在中共中央領導下不斷創造美好生活、努力實現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具體案例,選擇反映我國擔當國際責任、日益邁入國際舞臺中央的具體案例,等等。選擇這些反映當下現實的情境材料,再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進行挑選,才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行有價值的思考,并逐漸形成對周邊發生的事件應持有的理性態度,而不是人云亦云。在本課開展課堂活動時,筆者主要選用了以下兩個情境材料。

情境一:選用2019年春節很火的一部電影《流浪地球》預告片導入新課。這是一部國產科幻片,前期的宣傳加上強大的演員陣容,讓影迷非常期待。電影的開場以未來的北京城作為背景,展現了未來人類生存的狀況:生活在暗無天日的地底下,地面積雪,天氣惡劣,沒有氧氣,必須帶著智能面罩,隨處可見大型挖土機、吊機。未來世界是怎樣的,這是高中生感興趣的話題,又因為用了高科技特效,場面極其震撼,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地球未來生態環境、生存狀態感到堪憂,引起了學生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興趣,也導出本節課要升華的主題——地球是大家的,愛護地球,保護家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情境二:播放“美國抵制華為,禁止華為參與5G建設”的視頻,結合華為事件,展示近幾年中美交往的歷程:中美建交一中美沖突一中美合作。學生自由組合,以小組為單位,選擇中美關系的某個節點,分析形成的原因、事件的導火索、產生的影響等,收集資料,撰寫論點論據。然后在課堂上,小組間交流、探討,在辯論中點燃思維的火花。

無論是未來的北京城,還是中美在華為問題上的分歧,這些都是高中生非常關注的熱點問題。選擇這些情境材料,通過開展活動、交流探討,學生易于得出“國際社會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這樣的結論,也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人類命運是緊緊聯系在一起的以及我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

三、精煉教學內容,注重邏輯性和生成性

作為活動型學科課程的基本教學模式,議題式教學將問題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核心,這就要求議題式課堂的教學內容要尊重學生的成長規律,要充分考慮議題中所涵蓋的教材知識點和學生的知識水平,要充分考慮議題涉及的知識概念之間的橫向、縱向關聯。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課程內容活動化,打造高效課堂。同時,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不是一小時、一節課、一天就能形成的,而是一個“慢工出細活”的過程,需要“十年育樹、百年育人”的樹人精神,因此要精煉教學內容,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單一到綜合,要細水長流、潛移默化。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教師要以議題問題為線索,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通過收集材料、分析、合作交流討論,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形成各自的認知結構,最后得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探索成果??梢?,生成性不是按照教師或課程預設的方式而產生,是在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對話、辯論、探討過程中“意外”生成的,這種“意外”是偶然中的必然。

在處理“國家利益”這個難點時,筆者播放了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針對華為事件表明中國立場,堅決維護本國利益的視頻,并設置了以下問題:1.我們為什么要堅定地維護國家利益?2.怎么維護國家利益?圍繞議題,分割成三個問題,即“是什么、為什么、怎樣做”,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引導學生理清國家利益的三個層面。在小組合作和互相交流探討中,學生也能發現自己原先認知的不足,及時改正,汲取他人認知的合理性,實現1+1大于2的效果。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強化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核心素養的培育在量變和質變的辯證關系中逐步完成。

議題式活動型教學,注重以問題為核心,采用生活案例、真實情境,通過開展活動、組織辯論交流,不僅讓學生掌握了課本知識,而且也提高了學生的素養。在《堅持國家利益至上》的教學過程中,筆者以“議”為教學入口,引入問題,推進“議”的展開,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地“辯”起來、“議”起來,學生的思辨意識、參與意識、合作意識和政治認同感都在“辯”與“議”中得到升華。

【楊滿秀,安徽省蕪湖市繁昌縣繁昌一中;王為民,安徽省蕪湖市師大附中】

責任編輯 孫格格

猜你喜歡
議題華為情境
探究基于核心素養的議題式美術教育
讓政治議題“活”起來
現在的余華為誰寫作?
賽力斯華為智選SF5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華為承諾函的批評話語分析
議題中心教學法在思政課教學的實踐探索
議題中心教學法在思政課教學的實踐探索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畫好運動情境圖——解決追擊與相遇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