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加強民營企業、商會組織溝通協商制度的意義

2020-12-29 11:55田慧明
大經貿 2020年7期
關鍵詞:民營企業

【摘 要】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強調,“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堅持大統戰工作格局,促進政黨關系、民族關系、宗教關系、階層關系、海內外關系和諧”。構建起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是協調處理好階層關系的重要內容,加強對非公經濟人士的團結領導,幫助他們增進政治認同,是新形勢下鞏固黨的執政基礎必須妥善處理的現實課題,也是我們黨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程中必須解決的重大課題。開展本課題研究,主要是基于我縣非公經濟中民營經濟占有絕對量的實際情況,通過對構建黨委、政府與民營企業、商會組織溝通協商制度問題研究,以促進“兩個健康”為落腳點,提出更好地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建議。

【關鍵詞】 民營企業 商會組織 協商制度 政商關系

新時代條件下,政商之間的有效溝通協商成為助推“兩個健康”、構建新型政商關系的有力抓手,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我縣在構建黨委政府與民營企業、商會組織溝通協商方面制定出臺了政黨協商制度、縣領導聯系重點企業制度、非公經濟聯席會議制度等制度,開展了黨員縣領導干部與黨外代表人士聯誼交友、干部進民企等活動,政商關系得到進一步改善,但仍然存在溝通機制不完善、政策解讀和落實不到位、溝通渠道不夠寬等問題,需要進一步加以研究解決。

一、構建黨委政府與民營企業、商會組織溝通協商制度的主要做法

(一)多做“加法”,主動作為、靠前服務。一是嚴格落實縣領導聯系民營企業制度??h領導主動走下去,不定期深入企業調研,了解企業實際情況,為企業把脈定向,切實解決企業實際困難,積極推進建立健康政商關系。二是定期組織召開企業家座談會、非公經濟聯席會、黨外代表人士暑期談心會等,拓寬溝通渠道,促使黨政干部及時聽取企業反映,聽取代表建議,幫助解決企業發展遇到的問題。三是及時收集和反饋企業反映的問題和建議,對企業訴求予以積極回應、限期辦結,并及時通報公示企業訴求的辦理情況。四是暢通政企對話溝通機制。搭建民營企業、商會組織負責人參政議政平臺。嚴格按照各項規定,嚴格程序,注重對優秀民營企業家的政治吸納,使其進入各級人大、政協、工商聯(商會)領導班子等,為民營企業家有序政治參與、建議獻策提供平臺。目前,市級人大代表中非公經濟人士 4人、縣級人大代表中非公經濟人士7人、政協委員中非公經濟人士41人。五是開展“干部進民企促發展”等活動,拉近黨政干部“親”近民企的距離和感情。

(二)善做“減法”,簡化辦事流程、優化營商環境。近年來,我縣各級黨政、職能部門本著“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禁止皆可為”的準則,探索推進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負面清單,打造良好投資營商環境。一是積極探索“最多跑一次”或“不跑路”的審批服務新模式,運用“互聯網+政務服務”手段,推行投資項目在線審批,民營企業等投資人可通過網上行政審批平臺投資項目在線監管子系統,統一提交項目核準、備案所需項目信息和材料,審批事項由相關審批部門并聯辦理、并行作業。二是建立企業投資項目核準備案“一張圖”。起草并印發《忠縣優化企業投資審批服務工作實施細則》,優化我縣涉企審批服務。制定類似“導航圖”的市場投資項目審批服務全流程圖,讓辦事群眾“知道怎么辦”,將企業投資項目行政審批時限壓縮到50個自然日,提高涉企審批服務效率。三是建立投資項目審批服務各環節牽頭部門負責制。起草《忠縣投資項目審批服務各環節牽頭部門負責制實施細則》,分階段明確一個責任部門,實行“一包到底、全程介入”,讓辦事主體“知道找誰辦”。四是推行投資項目“三并聯”審批改革。針對目前串聯審批、多頭評審、交叉評選等問題,鼓勵采用以“并聯評選、并聯評審、并聯審批”為主要內容的“三并聯”審批模式,變“多堂會審”為“一堂會審”。目前,“三并聯”模式已在少數政府投資項目中進行,條件成熟后將鼓勵企業投資項目選擇“三并聯”模式審批。五是制定出臺《全縣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分工方案》,立足縣域實際確立全縣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重點任務59項,確保改革縱深推進。六是建立警企聯席會議制度、服務保障民營經濟健康發展工作機制,積極為企業搭建法律保障平臺。

(三)勤做“乘法”,正確引導、效益倍增。一是指導非公經濟人士開展“誠信守法經營、堅定發展信心”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引導非公經濟人士努力保持潔身自好、走正道,自覺遵紀守法、守法用法,使其認識到新型政商關系有助于民營經濟轉型發展。二是持續推進“萬企幫萬村”活動,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家積極投身精準扶貧和光彩事業,履行社會責任,并以“忠縣十大好商家”、“五星企業”評選等活動為載體,樹立企業家良好形象,切實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企業發展的信心、對社會的信譽。三是積極開展非公經濟人士素質提升工程。通過商會組織做好提升非公經濟人士綜合素質這篇大文章,定期舉辦非公經濟人士季度學習會和法治大講堂,邀請專家、學者向非公經濟人士解讀惠企政策,傳授涉企相關法律知識和用法經驗,讓企業家更好地讀懂讀透、用好用活優惠政策,掌握正確運用法律武器的實際本領。舉辦“暢想青春·放飛夢想”主題沙龍,著重對新一代年輕非公經濟代表人士的教育引導,為忠縣民營經濟發展儲備優秀人才。四是構建非公企業黨組織同群團組織的聯席會議制度,促進群團互動、合力推動的工作運行機制,創造條件讓非公企業黨組織發揮作用。

(四)敢做“除法”,鏟除病根、凈化生態。一是通過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不斷校準領導干部的理想理念和行為方式,在思想上繃緊黨性、黨紀這根弦,在行為上解決好“親者不清”“清者不親”的問題。列出正負面清單,標出“親”的范圍,立好“清”的界碑,為政商關系親情常在、清氣長存提供制度保障,有利地凈化了政治生態,也有利地凈化了經濟生態和理順市場秩序。二是暢通信訪舉報渠道,對于涉及官商勾結、為官不為等問題線索的實名舉報,優先辦理、100%核查。三是抓好執紀監督,加強對機關單位工作人員尤其是領導干部社交圈、生活圈、休閑圈等“三圈”的監督,對政商交往中出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加大對“不給好處不辦事”、索賄受賄以及不履責、不擔當等行為的暗訪曝光執紀力度。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溝通協商制度落實不到位,成效發揮不明顯。從縣級層面看,我縣雖然建立了非公有制經濟聯席會議制度,但是因為諸多原因,在實際執行上未得到嚴格執行,未最大程度發揮應有的作用。從各職能部門及鄉鎮(街道)看,溝通協商制度流于形式,各單位都是根據本單位的實際工作情況,臨時召集企業代表、商會組織召開會議,交流形式簡單。從企業層面看,大多數企業無事不登三寶殿,有事情也不按照相關制度進行溝通協商,而是蠻橫的直接找當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祈求通過主要領導的權力直接達到目的。

二是行政審批事項過多,政務服務仍需提質提速。首先,由于尚未建立橫向及縱向審批的“一張網”,各部門審批依舊是各自為政,企業同一事項審批信息不能共享、共認,導致企業經常來回多個部門跑腿,重復提交相同的資料,從而降低了效率。其次,在政商交往中,由于當前禁止性規范較多,指引性規范較少,特別是高壓反腐之下,有些官員干脆舍“親”而?!扒濉?,產生了相當程度的懶政和怠政問題,特別是具體經辦人員,容易過度謹慎、怕擔責任,沒有領導的簽字堅決不辦,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第三,未建立行政執法檢查部門聯動機制,多數部門只顧自身領域的檢查,導致企業重復接受檢查,疲于應付、分散精力。

三是政策法規宣傳力度不夠,解讀落實不到位。調研發現,雖然通過黨政門戶網站、報社等平臺對國家法律、法規及各行政單位出臺的相關政策進行宣傳,但是非公有制企業知曉率不高,往往是實力強大、有影響力的企業和與各部門關系密切的企業清楚情況,而廣大的中小微型企業知曉率低、政策利用率低、受益不足。部分政策不實,惠企力度不夠。調研中有一半以上的企業認為政策操作性不強、難以落地,一些部門出臺的政策過于原則化,比如“助農貸”,實際操作過程中存在無法操作的問題。企業家在辦事、尋求政府服務過程中可能涉及多個政府職能部門,然而這些部門間存在著信息不共享、數據不共用、政策不統一等問題,降低了企業的辦事效率。

三、主要的對策建議

一是持續深化聯系幫扶制度。制定出臺《關于建立縣級有關領導聯系商會工作的制度》和《縣級領導聯系幫扶非公有制企業的制度》等文件,對縣級領導聯系非公經濟代表人士、行業協會、商會、企業工作做出明確安排,從聯系方式、主要任務、聯誼形式、工作要求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通過采取定期、不定期、走下去和請上來相結合的方式,與商會組織和廣大民營企業建立起緊密的聯系,逐步形成四大家主要領導帶頭聯系民營企業和商會,各行政事業單位結合部門特點,積極對口聯系幫扶民營企業,有效暢通商會組織和民營企業的反映渠道,以平等和諧的新型政商關系,推動形成公正的市場環境、健康的政治生態、良好的社會風氣。

二是著力優化軟環境。一是建立信息共享平臺。充分發揮工商聯橋梁紐帶作用,建立縣級層面的服務企業微信公眾號或微信群,不定期向企業發布國家和市縣出臺的有關方針政策,提高企業政策知曉率。二是暢通企業服務渠道。推動建立各有關部門與企業家直接對話溝通平臺。由非公經濟聯席會召集人牽頭,各相關部門積極參與,采取網絡在線、面對面交流等多種方式,定期召開政企座談會、銀企座談會、商會企業懇談會等,定期研究非公經濟發展中的困難和問題,回應非公經濟人士關切,共同研討新常態下加強合作、共同發展的新思路、新舉措,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同時,可在現有的縣級政務網站,增設一個縣級領導和非公經濟組織溝通專欄,提供給民營企業和縣級領導加強溝通交流,互通信息,彌補政企之間因各種原因無法面對面溝通的缺陷。三是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進一步建立完善權力、責任、市場準入及政策“四張清單”,定期清理并公布一次;盡快加強網上辦事平臺建設,實現各部門資源信息共享,積極推行“就近辦”、“網上辦”、“馬上辦”、“一次辦”,真正做到“進一道門、辦所有事”,甚至“足不出戶,也能辦事”。

三是建立雙向評價制度。一是黨委政府要認真組織實施非公經濟人士綜合評價制度,對非公經濟人士的思想政治表現、企業經營狀況、企業守法誠信、個人守法等方面作出客觀公正評價,并將結果作為非公經濟人士政治安排、評先評優、獎勵表彰的重要依據。二是建立民營企業對政府部門關于服務態度、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率等方面的評價制度,并將企業滿意度納入民意調查范圍。

四是建立解決民營企業問題直通車制度。定期收集整理民營企業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對問題及時進行梳理分類,原則上5個工作日內完成初步篩查并交辦責任單位;各責任單位于30個工作日內反饋交辦事項的辦理情況;對超時限未完成的,由縣委督查室進行催辦;實行領導包案、部門包案;責任單位將交辦事項辦理完成后,反饋工商聯歸檔,切實解決黨委政府與民營企業、商會組織溝通協商的 “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問題。

五是推動黨群組織向企業延伸,提升企業家及職工的歸屬感。民營經濟具有組織多元化特點,從業人員多樣化且思想相對活躍。當前不少民營企業黨群組織建設相對缺乏,對有條件的企業應當加強指導建立健全,對暫不具備條件的可以探索建立聯建機制,從而進一步鞏固和擴大黨在新形勢下的基層工作覆蓋面,不斷夯實共同思想政治基礎,有效增強民營企業家及廣大民營企業職工群眾的歸屬感,充分發揮黨群組織對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的重要促進作用。

作者簡介:田慧明(1985-),女,苗族,重慶市忠縣,中共忠縣縣委黨校培訓科科長,大學本科,主要研究黨史黨建及經濟學方面。

猜你喜歡
民營企業
構建民營企業健康發展的法治保障
“民營企業和民營企業家是我們自己人”
2016上海民營企業100強排行榜
加強民營企業黨建工作探究
尋租、抽租與民營企業研發投入
2014上海民營企業100強
民營企業組建關工委的探索
論民營企業創新的載體
民營企業關工委工作發展勢頭好
民營企業關工委“五抓”出成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