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引發的對現代企業倫理管理的思考

2020-12-29 11:55王云
大經貿 2020年7期
關鍵詞:韋伯馬克思

【摘 要】 馬克斯·韋伯的著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被認為是現代市場經濟倫理道德的奠基之作。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曾經作為資本主義精神生成和發動的新教精神,如今卻成為人類文明沖突最災難深重的一個領域。企業倫理管理時代已到來,但是通向倫理管理的道路注定是艱辛曲折的。本文由馬克斯·韋伯的觀點引出的對市場經濟與倫理規則的思考,從“中國特色”進行分析對企業倫理管理現狀所面臨的困境進行梳理并提出解決對策及展望。

【關鍵詞】 馬克思·韋伯 資本主義精神 企業倫理管理 企業倫理管理困境

一、引言

馬克斯·韋伯的著作《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被認為是現代市場經濟倫理道德的奠基之作。韋伯在該書中論述指出,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是一種生成關系,新教的“現世禁欲主義”倫理為資本主義企業家提供了一種心理驅動力和道德能量,從而成為現代理性資本主義興起的精神動力。新教倫理賦予了經商逐利行為以合理的世俗目的,鼓勵個人要勤奮掙錢,因為個人掙錢越多就對社會貢獻越大,而對社會貢獻越大,就越能洗干凈自己的“原罪”。企業也一樣,是要贏利,但是其經營目的卻還要回報社會。如何在市場經濟的高級階段保持一種新的平衡,人與人之間的平衡,人與自然之間的平衡。這已經不是市場經濟自身所能解決的了?,F代倫理關系,加上民族理想與職業信仰的建立,逐漸與文化信仰融合起來。在這里我們就引出了“企業”這樣的單元。企業作為現代社會的產物,取代傳統的家庭而成為社會的最基本、最具有活力的生命細胞。

二、由《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引出的對市場經濟與倫理規則的思考

馬克斯·韋伯從主觀意圖、個人行動方面對美國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昌盛的興起進行了文化詮釋,確證新教倫理對美國市場經濟成功的哺育與支持是重要原因。韋伯語境中的“資本主義精神”是帶有新教徒天職倫理的勤儉精神,即:一方面具有克恩伯格《美國厭惡》所總結的“從牛身上刮油,從人身上賺錢”式的貪吝;但另一方面,賺錢在新教倫理看來,也是其本質在于,是做信用可靠的誠實人的人生目的,而非為了滿足人的物質生活需求的手段。誠然,這里的資本主義精神已不單單是一種生活技術和商業智能,而且已然是一種“帶有倫理色彩的生活樣式準則的性格?!?/p>

勤奮創造財富,節約積累財富,資本主義就是在這種倫理觀的護航中疾速前行、發展壯大的。如是,資本主義精神編織成了一個巨大的、銅墻鐵壁般的資本主義經濟秩序。在這種秩序中,市場主體遵守一種倫理認可的正確生活樣式準則,而謀利是資本主義得以發展的重要因素,如果缺乏這種倫理精神制約,人們的經濟活動就會遏制資本主義經濟的繁榮。經濟體系需要其參與者的道德合作,市場經濟是與道德相伴而行的,倫理規則的暢行是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因此,當代人已經具有社會性、組織性、倫理性等復合屬性或者立體多維屬性。市場力量難以周全人的多維關系,市場魔法失靈的現象每天都在發生,由此得出企業有“維護系統”的義務,維護的有效方式是強化道德調節的地位與功能。

三、企業倫理管理的必要性

倫理管理是一系列不同程度的合乎倫理的管理,其核心是以人為本,主旨是內外和諧。任何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的誕生都有其特定的時代背景與現實基礎。企業倫理管理模式從理論體系的創建到實踐的過程,更多的不是企業自發自覺的行為,而是多個因素驅動的產物。

1、企業倫理管理是“社會公共關系”的產物,由于企業天生就是“人為”的團隊生產機構,所以從經濟人向道德人轉換的動力可以是外部力量的撮合。企業管理倫理化變革的深層動因是后現代“多元社會”利益博弈格局的變遷力量所推動。多元社會的力量格局變化提升了社會對企業行為失當的敏感度,使得不得不慎重考慮企業管理的社會價值問題。在多種因素的推動下,企業管理者不得不收斂自己的單一的經濟主義管理追求,代之以合乎道德的方式行使經濟權力和積極回應社會訴求。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管理的倫理化是“社會公共關系”的產物。

2、倫理管理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的現實追求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程度增強,環境的動蕩性復雜性、不確定性成為的傳統的科學管理、目標管理等規則管理模式的大困難。一些“聰明企業”紛紛增設了倫理委員會和倫理主管崗位,將社會責任納入公司目標體系。各行業協會和社團組織紛紛制定更適用的、成功機率更高的行業性倫理建設方案范本,用以替代有經驗不足的政府監管條例,為企業的倫理管理提供了更優化的操作標準體系。至今的發展態勢是令人鼓舞的:倫理化的管理已經成為許多企業的現實追求,并且促進了許多優秀企業的良性發展,不同的文化傳統的融合正在通過企業倫理的融合得到實現。

四、企業倫理管理面臨的困境及解決辦法

雖然企業管理的道德問題已經引起社會關注,并已開始步入實踐階段,但企業不會像人一樣具有思想,通向倫理管理的道路注定是艱辛曲折的。這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理論層面存在的困境

在人類的所有行為中,管理不管是以往還是將來,都是最復雜、最具風險、最不確定的行為之一。倫理管理在新時代還存在研究的局限與有待深化的問題。其一,人們更注重的是方法和功利價值,而不是倫理的本真內容。企業和道德不容易攜手,在今后的道路上也是障礙重重。其二,作為一門應用倫理學,倫理管理只能提供空洞的方法,只能推出空洞的形式目標,不能推出實用的具體的實質性的規范。

(二)實踐層面存在的困境

目前,全球性的以金融創新為途徑的企業道德風險正在不斷升級,但是,不爭的事實是倫理原則是境遇性的產物,只有在具體實際情境中才能獲得進行“正確”或“錯誤”道德判斷的依據,限于人的認知能力的有限理性、科學權限范圍的有限性以及實質性規范調節能力的有限性,倫理管理只能提供“空洞的”方法,只能推出“空洞的”形式目標,不能推出“實用的”具體實質規范。

(三)“中國特色”面臨的困境

我國有幾千年的文化底蘊和博大精深的儒家德治文化,適應時代的要求,創建有中國特色的倫理管理模式,是當前我國管理界和倫理界以及企業界應思考的一個問題。需注意的是,中西方管理歷史路徑與管理邏輯大相徑庭,西方是從科學法治走向文化管理,中國卻從德治人治走向科學法治。在中國,談論任何一種來自西方的理論或概念,都可能面臨著尷尬的境地。經歷過巨大的變遷后,中國目前所處的情境可能是最具“中國特色”的。推行西方理論最難的地方是按“中國特色”和“地方習慣”進行適配,以求得現有理論成果與“中國特色”的內部關聯性。我們在對待西方研究成果時,既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即由于價值取向不同而無視其中的合理性,也不能忽視其由于價值觀差異和環境差異所造成的理論偏失。正確的態度是把強調科學的西方管理傳統,同強調整體的協調與協作“關系”的中國傳統哲學結合起來,形成和諧的管理模式。在未來的研究中應當更注重問題研究,將倫理學理論與當代中國企業管理過程的問題結合起來,使之成為一門面向行動的倫理管理理論、成為一門本土化的倫理管理理論。

五、展望:企業的倫理管理必須從實踐出發

企業倫理問題是直接產生于實踐的,所以只能在實踐中予以解決。誠然,目前我國倫理管理從屬的經濟倫理學的研究在很大的意義上還只是淺顯的研究,較之于西方,無論是研究的深度還是研究的廣度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況且,適合于新現實的新理論,往往只有在事件發生以后才能形成總要再經過很長一段時間后才會產生。這種管理理論的滯后性決定了目前還處在實踐探索階段的我國倫理管理活動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盡管西方經濟倫理與企業倫理理論的發展已有幾十年的歷史。但是,面對這些挑戰,我們不能僅僅是被動的反應,我們應該采用具有預見性的、超前的、創新的方式來迎接這種挑戰。結合了行為要素和認知要素的行為認知方法啟示我們,我們可以邊學邊做,也可以邊做邊學,我們的倫理管理必須面向行動;其次,這種“實踐”還應該能夠不斷與時俱進地開啟管理實踐的新天地。無論是理論理性的啟迪,還是實踐理性的召喚,抑或道德情感的感召,也無論通向企業倫理管理的道路有多艱難,困難有多巨大,我們不得不承認,擺在21世紀中國企業管理工作者面前的必由之路是:我們無法也無須等到需要的新理論形成以后才采取行動,我們必須充分運用自己有限的那一點點知識和實踐經驗,現在就行動起來,去追求倫理管理的實踐性,完成從“工具理性”到“價值理性”的轉換,最終實現“實踐的善行”到“理性的善行”的飛躍。

【參考文獻】

[1] [德]馬克斯·韋伯:《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M],康樂,簡惠美譯,廣四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7年版

[2] [美]彼得·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許是祥譯,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8年版

作者簡介:王云(1990——)女,漢族,山西臨汾人,單位:山西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在讀碩士,會計專業,研究方向:財務管理

猜你喜歡
韋伯馬克思
論馬克思對“治理的貧困”的批判與超越
馬克思像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抵達最終目的地
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讀馬克思的博士論文
五月是什么
韋伯空間望遠鏡
一個半世紀后的卡爾·馬克思
在馬克思故鄉探討環保立法
法律社會學——涂爾干與韋伯之比較
馬克思的“知本”積累與發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