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農民工就業質量的文獻評述

2020-12-29 11:55馮書航
大經貿 2020年7期
關鍵詞:就業質量農民工研究

馮書航

【摘 要】 一直以來,學者關于就業問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就業數量的關注,尤其是在動力供大于求的中國,防治失業率上升成為就業問題的核心關切。近幾年,隨著供需結構的變化以及新生代農民工的涌現,就業質量問題開始受到廣泛關注。我國對就業質量的研究仍然很缺乏,研究起步較晚,對就業質量指標體系構建仍處在初步階段。本次收集的文獻研究普遍展現出農民工“就業難”、“就業質量低”等社會問題,研究農民工就業質量有助于更加直觀地洞察中國現階段農民工就業問題,提升農民工就業質量。

【關鍵詞】 農民工 就業質量 研究

1.就業質量研究現狀

彭國勝(2008)通過對長沙市 301 名青年農民工的調查發現,青年農民工的就業質量偏低,具體表現為:職業地位的低層次性,即他們主要從事體力型、低技能高替代性的工作;職業地位獲得方式的傳統性,即他們主要憑借傳統社會的基于血緣和地緣的“強關系”;職業收入水平的貧困性,即他們的收入水平普遍比較低:青年農民工在就業上呈現出較強的職業流動性特征,即他們的職業穩定性較低;職業向上流動機會的有限性和向上流動空間的狹窄性口。何亦名等(2012)的研究發現,新生代農民工在就業質量上存很多問題,農民工工資過低,就業穩定性差,無勞動合同和勞動合同短期化傾向嚴重而實際勞動時間過長,新生代農民工平均每周工作6天,每天平均工作12小時,人力資本投資不足,職業技術培訓實施程度低。卿濤、閆燕(2012)以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陜西省和重慶市等5 個西部省市的農民工為調查對象,從就業水平、技能培訓、收入水平、工作認可和權利保障幾個維度對農民工就業質量問題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西部農民工就業質量的基本層次方面(就業水平、技能培訓和收入水平)已得到改善,但就業質量的較高層次方面(工作認可和權利保障)仍需大幅提高。

徐永新(2014)指出,隨著農民工城市就業環境的改善,其就業質量得到明顯提升,但是總體水平依然不高,主要表現為勞動報酬低、勞動強度大,就業穩定性低、職業發展空間狹小,就業環境和工作環境亟待改善,社會保障參保率及保障水平低、就業能力不高幾個方面。秦建國(2015)基于國家統計局 2009到2013 年公布的我國農民工相關宏觀數據,從就業環境、就業能力、勞動收入、勞動保障和勞動關系幾個維度對農民工就業質量問題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從 2009到2013年,我國農民工就業質量一直提高,但増速逐漸減慢。在就業質量的具體維度上,農民工就業環境持續優化,但還存在就業機會偏少、工作崗位收入低下的問題:農民工就業能力雖然不斷提升,但増長緩慢,總體還需加強。周春芳、蘇群(2018)的研究表明,我國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就業質量的差距不斷縮小,但農民工就業質量仍大大低于城鎮職工。

2.農民工就業質量的影響因素

彭國勝(2008)從農民工自身出發,認為青年農民工自身人力資本因素是造成其就業質量低的主要原因。謝勇(2009)在《基于主體視角下農民工就業質量的影響因素研究_以南京市為例》中對南京市的外來農民工做了抽樣調查,并通過相關的計量檢驗,從勞動合同的簽訂情況、就業的穩定性以及工資水平等三個方面討論,認為影響農民工就業質量的關鍵因素是農民工人力資本狀況,其次是社會資本。易根花(2008)的研究發現求職觀念會影響到農民工的收入水平、生活滿意度等方面,從而進一步影響其就業質量。陳海秋(2009)認為影響農民工就業質量的因素有,政府的監管、企業的管理、農民工的受教育水平、就業崗位、經濟全球化等方面。陳憲(2010)通過研究論證發現,勞動力市場分割、政府和社會提供的就業崗位、政府的服務水平和信息靈敏性等外部因素都會影響到就業質量。

景躍軍(2011)在《我國農民工就業及其制約因素研究》中提出農民工就業質量不高的外部原因主要有:戶籍制度的限制、就業服務體系的缺失、就業合同及管理很不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等制度因素和勞動力供給的變化、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就業結構不合理等經濟因素。就社會保障制度因素。景躍軍、靳雄步(2012)提出農民工是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社會保障制度就公平性而言,無論是在社會保險、社會救助還是社會福利方面都嚴重不足,極大地削弱農民工就業動力,從而影響就業質量。錢芳(2014)在《強關系和弱關系型社會資本對農民工就業質量的影響》提出社會資本對農民工就業質量的積極作用有:1.增大農民工就業的信息量;2.縮短農民工搜尋就業機會的時間;3.增強農民工的談判能力;4.提高農民工就業收入。

3.文獻述評

從現有研究來看,早期的研究普遍認為農民工就業質量較低,主要表現為工資收入低、缺乏職業技能培訓、工作超時、社會保障覆蓋面小、勞動合同簽訂率低等方面。然而,隨著農民工就業質量問題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以及相關政策措施的相繼出臺,近幾年的研究認為農民工就業質量得到較為顯著的改善,但是與城鎮職工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就業質量是一個多維度的概念,可以反應就業的優劣勢、結構層次、性質等特點。勞動報酬、工作穩定性、工作環境、勞資關系、社會保險等因素是目前評估農民工的就業質量構成因素。

【參考文獻】

[1] 景躍軍.我國農民工就業及其制約因素研究.[D]吉林大學,2011

[2] 何亦名.珠三角新生代農民工就業趨勢與就業質量調查分析[J]青年探索,2012.1

[3] 錢芳.強關系型和弱關系型社會資本對農民工就業質量的影響[J].甘肅社會科學2014.1

[4] 秦建國.我國農民工就業質量評析:2009—2013[J].宏觀質量研究,2015.2

[5] 謝勇.農民工勞動權益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以南京市為例[J].中國人口科學,2009

[6] 謝勇,史曉晨.農民工的勞動時間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江蘇省的調研數據[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

[7] 彭國勝.青年農民工就業質量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湖南省長沙市的實證調查[J.]青年探索,2008(2)

[8] 卿濤、閆燕.西部五省市農民工就業質量調查[J]中國勞動,2012(2)

[9] 周春芳,蘇群.我國農民工與城鎮職工就業質量差異及其分解—基于RIF無條件分位數回歸的分解法[J].農業技術經濟,2018(6)

[10] 徐永新.市民化視角下的農民工就業質量問題研究[J].中州學刊,2014,

[11] 易根花.農民工求職觀對其就業質量的影響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08

[12] 陳憲.勞動力市場分割對農民工就業影響的實證研究[D].中南大學,2010.

[13] 景躍軍、靳雄步.社會保障視角下的“民工荒”現象分析[J].江西社會科學,2012

猜你喜歡
就業質量農民工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1年就地過年農民工達8 700多萬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以農民工欠薪案“兩清零”倒逼發案量下降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對農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驚小怪
一群農民工的除夕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