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緬甸民盟政府的執政能力

2020-12-29 11:55張桐琿
大經貿 2020年7期
關鍵詞:執政能力緬甸

【摘 要】 民盟全稱緬甸全國民主聯盟,成立于1988年9月29日,總部位于仰光,昂山素季任黨主席。自從緬甸民盟政府2016年3月底執政以來,外界對緬甸國內民眾的反應以及民盟面臨的挑戰都十分關注。

【關鍵詞】 緬甸 民盟政府 執政能力

一、民盟政府的優勢

一是昂山素季的個人魅力。作為緬甸國父之女,昂山素季一出生即被賦予了與眾不同的身份。昂山素季的父親昂山將軍被緬甸人民稱為“國父”,他帶領全國人民同殖民者進行頑強的抗爭,雖然最終遭人暗殺,但他一生為之奮斗的獨立的緬甸最終到來,1948年1月4日,獨立的緬甸聯邦誕生。為了推動緬甸的政治民主化,昂山素季不惜長期失去自由,堅持與軍政府進行斗爭,被外界譽為“民主斗士”,被緬甸人民奉為“女神”。民盟能夠在2015年大選中以絕對優勢勝出,昂山素季的個人影響功不可沒。美國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的大衛斯坦伯格甚至認為:“昂山素季塑造了美國的對緬態度”。昂山素季是民盟的創始人之一,長期以來一直是民盟的代言人,就算緬甸憲法規定其不能任職總統,但依然無法否認及忽視她在民盟甚至緬甸全國的政治地位。

二是西方國家對民主政府的支持。緬甸獨立之后經濟長期得不到發展,固然有很大一方面原因是閉關自守,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西方國家長期以自己的一套民主自由的政治體制來評判他國,沒有按照其理想的方式發展的落后國家就會受到它們的集體制裁,緬甸政權長期由軍政府把持,對內實行強力鎮壓,西方國家倡導人權外交,長期孤立緬甸,使緬甸無法參與國際分工。以昂山素季為首的民盟上臺執政后,西方各國紛紛解除了對緬甸的制裁,因其倡導民主的政治理念使西方國家對其產生好感。2014年11月,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專門在緬甸舉行大選前訪緬,并在公眾面前擁抱昂山素季,向全世界展示美國對于昂山素季的認可,為其參選站臺助威。2015年11月,昂山素季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以壓倒性優勢贏得緬甸大選,西方輿論一片歡騰,慶祝昂山素季贏得了歷史性勝利,并對她極盡溢美之詞——令人尊敬的夫人、緬甸的女兒、鋼鐵蝴蝶、民主偶像等,不一而足。昂山素季擔任國務資政以來大力發展緬甸的民主事業,她認為:“人民應被充分授權,使他們能在國家的治理上充分參與?!钡玫轿鞣絿抑С值拿衩私衲陙黹L期活躍在國際媒體的各大版面,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緬甸的國家形象和民盟的影響力。

三是緬甸國民對民盟政府的擁護。長期以來緬甸軍政府把持政權,權力涉及緬甸國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對此緬甸國民多有不滿。2016年3月30日,在2015年大選中獲得勝利民盟組建了新政府,與獲得軍人集團支持的鞏發黨政府正式進行了權力交接。這一事件標志著緬甸持續54年的軍人直接或間接執政的局面宣告結束。民盟政府從反對黨搖身一變成為執政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獲得了廣泛的民意支持。

二、民盟政府面臨的挑戰

一是軍政府仍然掌握著很大的權力。緬甸在1948年實現國家獨立之后,軍政府一直到2016年3月30日民盟正式上臺執政,在這段時間里都牢牢把持著國家政權。民盟執政后,軍政府雖然“退居二線”,但仍然主導著國家安全等少數事務,在緬甸民族與宗教矛盾突出的時期,軍政府對于國家安全與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另外,軍政府于2008年制定的《憲法》保障軍人權益,規定軍人議員占議會25席位,保證一位副總統是軍人,軍人在國家國防與安全委員會11名成員中占6席。民盟為了國家安全等問題仍然不得不與軍隊保持著密切合作,也在涉及到民族等問題上賦予了軍隊很大的權力。

二是若開邦民族問題。緬甸一共有135個民族,從構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角度看,民盟政府面臨的民族問題十分復雜。在英國殖民時期,英國對殖民地采取分而治之的手段,利用“羅興伽”穆斯林與緬甸佛教徒之間的宿怨,組織起一支“羅興伽”武裝力量以協助英國殖民統治。緬甸政府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一直不承認“羅興伽人”具有緬甸公民權,拒絕使用“羅興伽”這個表述。1982年的《緬甸公民法》明確規定,“羅興伽人”無資格成為緬甸公民,而是非法滯留在若開邦的孟加拉裔人。2017年8月,緬甸若開邦爆發了大規?!傲_興伽人”和若開族之間斗爭,緬甸國防軍當即展開針對“羅興伽人”的行動,致使大批“羅興伽人”逃亡臨近的孟加拉國。民族問題不僅考驗了民盟的執政能力,更加大了西方國家就人權問題對緬甸進行的輿論攻擊,領導人昂山素季因此正在逐步走下神壇。目前,緬甸憲法中有條文禁止她擔任總統,她如今已經68歲,不再年輕。即便她能領導這個國家,她還必須應付南北各地的多個民族叛亂勢力,她有辦法平定叛亂分子嗎?”李光耀的預言在今天看來仍然具有前瞻性,也講出了民盟政府當前的困局,但是,無論是民盟政府,還是之前的軍政府和吳登盛政府,處理“羅興伽”人問題都不得力,這是客觀事實。

三是緬甸自身的經濟問題。發展經濟仍是民盟政府當前最大的任務,貧困是造成緬甸一些地區動蕩和沖突的重要根源。緬甸政府注重發展經濟、實施長期計劃、開展社會事業,經濟實現了一定增長,通貨膨脹得到控制。但緬幣貶值、基礎設施落后、電力短缺等問題仍然困擾著緬甸經濟的發展。據緬甸旅游部門最新結果顯示,2018年的旅行人數低于民盟政府預期10個百分點,究其原因,一方面有西方國家基于若開邦人權問題對緬甸的打壓和制裁,另一方面是緬甸當地的基礎設施落后,無法滿足旅客的基本需求,以致難以吸引到更多的外國游客到訪。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緬甸國民大多是佛教徒,因此普遍有著與世無爭的性格,相較于儒家文化立國的中國和以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立國的美國來說,其國民缺少一種開拓進取的競爭精神,這一點往往是在對緬甸經濟落后原因的研究中被忽視的關鍵因素。

【參考文獻】

[1] [新加坡]李光耀:《李光耀觀天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8年版。

[2] [美]布熱津斯基:《大棋局》,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 [美]基辛格:《世界秩序》,胡利平譯,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年版。

作者簡介:張桐琿(1991.7.8)男,博士,中國政法大學,100088,中國外交

猜你喜歡
執政能力緬甸
緬甸總統吳廷覺訪華
加強作風建設的理論解析
選賢任能:執政黨肌體永葆活力的關鍵要素
緬甸非常之旅
2014年緬甸政治發展
回憶緬甸作戰中的史迪威將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