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裝設計專業深化“產教融合”的探索研究
——海絲產業背景下的高等職業院校

2021-01-02 19:37胡俊杰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產教服裝設計產教融合

胡俊杰

(福建藝術職業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0)

2019 年國務院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職教20 條”),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1]。隨著中國制造2025 發布,中國制造業將邁入新的發展階段,實現了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改變世界對“中國制造”的內涵認識,需要高等職業學校推進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構建校企命運共同體。為此,應以企業實際生產需求引領學校的專業設置,完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實現工學結合[2],著力培養服務區域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一、海絲產業背景下高等職業院校服裝設計專業“產教融合”現狀

2015 年3 月,《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發布,支持福建省建設21 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下簡稱“海絲”)核心區;2016 年11 月,中共福建省第十次黨代會更提出要把“海絲”核心區建設成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排頭兵,核心區建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對福建經濟、區域發展而言都是一個千載難逢的發展契機[3]。產教深度融合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區域產業深度轉型對職業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指導思想和現實路徑[4]。福建省作為全國紡織行業大省、強省,擁有眾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和品牌,例如:以泉州為中心的福建海絲核心經濟區,擁有七匹狼、柒牌、利郎、九牧王、勁霸等一大批全國馳名服裝品牌??梢哉f,為發展區域經濟打下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高等職業院校服裝設計專業教育在我國起步比較晚,在地理位置上存在較大的地區差異。面對現有產業環境,經過詳細的調查分析發現,多數院校在深化“產教融合”的教學實踐中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普遍問題有待研究與解決。

(一)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設置普遍落后于產業發展

政府部門雖然一直致力于落實和推動職業院校的校企合作發展,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突顯各教育系統的特質和辦學特色,但是由于我國高等職業院校服裝設計專業起步較晚,在教育發展過程中還存在照抄照搬本科院校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大綱以及教學任務,重藝術輕技術等問題。有些高職教育甚至只是中等職業教育的延續,只注重課堂教學內容的完整性和連貫性,而忽視與職業崗位職責對應的人才培養目標。

(二)學生的專業能力與產業需求存在差距

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目前處于高不成低不就的處境,專業能力無法對接產業需求。服裝設計專業在各教育系統中一般都以服裝設計、服裝結構、服裝工藝三部分為主干進行課程體系劃分,通過對單一課程進行知識教學,按照各模塊知識的順序教學,完成課程體系的固定教學任務。各課程模塊之間往往缺少聯系,存在課程模塊設計缺乏關聯性、教學內容銜接不夠緊密、知識點重復講解等問題,影響知識系統學習的完整性,更不能滿足企業對崗位能力的需求,導致畢業證書無法印證職業能力,職業資格證書考取也推進不力。這就造成了大多數學校服裝專業的畢業生“畢業即失業”現象,或大部分人進入服裝銷售行業的局面。此外,多數院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都是以女裝為主進行教學體系設計,只考慮到女裝設計體系下對就業人數的需求最多,在開展設計教學時更能緊跟時尚流行趨勢,不會考慮學院自身是否適合,女裝教學是否對接周邊產業,是否適合當地企業需求,能否為學生頂崗實習、實踐教學尋找到合適的校企合作單位,能否構建“產教融合”實踐教學基地,這一系列不確定的問題進一步印證了校企合作浮于表面的現象在高職院校中屢見不鮮。

(三)高職院校服裝設計專業的實訓基地建設、頂崗實習形同虛設

因學校和企業主體責任不同,加之政策保證不健全,雙方缺少合作共贏的機制推動“產教融合”課程體系的建設。校企雙方在構建“產教融合”實踐實訓的時間、場地、設備、學生管理與安全責任等方面都很難權衡,使得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很難形成以深化“產教融合”為主線的校企合作機制。一方面,“產教融合”雙方利益追求無法平衡,合作形式多停留在參觀企業、學校辦講座等層面,無法落實深入的交流合作內容;另一方面,以“產教融合”為核心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尚未形成,使得學生在校期間實踐操作能力不強,無法直接對接產業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學生無法進入理想的實習崗位,對其專業能力的鍛煉作用不大。

(四)“雙師型”隊伍建設中教師本身實踐教學能力有待加強

產教融合是指職業院校根據所設專業,積極將產業與教學密切結合起來,相互支持,相互促進,把學校辦成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服務于一體的產業性經營實體,形成學校與企業渾然一體的辦學模式[5]。服裝設計專業在深化“產教融合”為核心的課程體系中,“教”與“學”是其解決問題的關鍵,服裝設計專業是一門集藝術與技術于一體的綜合性專業,服裝設計專業學習既要重視藝術又要重視技術。在現代職業教育環境下,以學生為主體,堅持知行合一、工學結合的職業教育培養理念,要求處理好“教”與“學”這對實踐教學環節中的核心關系問題。年輕的教師從學校畢業直接走上講臺,缺少企業工作經驗以及專業技能的實踐教學經驗;企業技術人才因為沒有學歷和教學經驗,很難直接進入學校教學,因此限制了高職院?!半p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影響了實踐教學的有序進行。

二、服裝設計專業深化“產教融合”加強實踐教學的改革措施

實踐教學是服裝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其與理論教學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兩者密不可分[6]。針對上述情況,福建藝術職業學院服裝設計專業圍繞福建省紡織服裝大省的區域經濟建設,并依托泉州市“海絲服裝產業集群”的優勢,緊密結合福建省服裝行業需求,大膽進行服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

(一)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構建立足于職業崗位職責需求

高等職業教育是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搖籃,而校企合作正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基礎。高職院校應依托職業崗位職責對接區域經濟進行專業設置,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位,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對接區域產業,通過學校與企業共同設置專業,制定人才培養模式,并根據高職服裝設計專業特色,統籌安排教學進度。同時,合理安排各課程模塊教學內容,注重各課程模塊間的銜接,避免教學內容的同質化、重復性,構建與職業崗位職責相匹配的服裝設計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以海峽核心經濟區為例,其標志性產業包括男裝、運動鞋和運動裝備等。依托福建省男裝制造業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服裝設計專業的建設應依據男裝產業集群的區域經濟發展特色,建設以男裝款式設計、男裝結構設計、男裝工藝制作為主的男裝設計專業課程體系,并積極與本土男裝品牌建立校企合作關系,一同為構建以男裝品類為主的“產教融合”實踐課程體系進行探索與研究,培養滿足男裝崗位職責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二)革新實踐教學理念和實踐教學模式

在現代高等職業教學環境下,“工作室制”教學正是踐行“產教融合”實踐教學的最好模式。因此,高職院校應改變傳統服裝設計專業實踐教學僅僅停留在仿真實踐教學理論層面的現狀,通過深化“產教融合”模式,建立校內實踐實訓基地,把普通的課堂案例教學轉變為以“項目導向”型、“任務驅動”型為主的實踐教學體系;把原本零散的課程模塊通過項目任務緊密聯系起來,甚至可以將企業實際訂單拿到工作室,在校內和企業教師的共同指導下完成訂單并接受企業質檢考核,形成類似“校中廠”的教學機制。通過這種方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同時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三)加強服裝設計專業“雙師型”能力教師隊伍建設

一方面,要提高學校教師實際應用操作能力,定期組織教師下企業學習交流,特別是年輕教師,更應該加強實踐操作能力和企業經驗的鍛煉學習,實現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融會貫通,能夠用具象簡單的語言解釋晦澀抽象的服裝制作原理,進而幫助學生提升綜合能力。另一方面,要利用“產教融合”模式,引進企業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做學生在“工作室”教學模式中的導師,與學校教師在知識與技能上進行有效互補,進而從整體上優化教師資源,最大限度幫助學生學習知識和技能。此外,還要進一步完善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為構建高職服裝設計專業的特色課程、建立服裝設計專業教學資源庫以及編寫服裝設計專業實踐實訓教學手冊作鋪墊。

(四)建立全方位的實訓考核評價體系,推動“X+1”證書制度建設

加強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課程體系改革,除了要加強專業教學與行業協會、企業技術部門、兄弟院校的交流互動外,還要有一套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尤其是對實踐教學這種沒有標準答案的應用能力評價考核標準,從而實現用企業標準和市場消費者對話??己嗽u價體系內容既要包含學校的理論知識學習,又要包含產業生產對技術技能的要求。因此,考核內容應包括課程理論知識考核、模塊專業技能考核、頂崗實訓為主的綜合實踐實訓考核、畢業設計考核等;評價內容應包括個人評價、小組評價、市場評價、教師綜合評價等。

三、深化“產教融合”加強實踐教學的部分成果展示

首先,石獅市作為福建省乃至全國重要的服裝電子商務聚集地,其規模和產值都不容小覷。福建藝術職業學院在與石獅市阿尼三服裝貿易有限公司共建校企合作的過程中,借助其產業強項籌建電商實訓教學平臺,并開辟服裝電子商務專業方向,現已經開設相關課程,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參與課程設計與授課,主要開展電子商務運營、管理等方面的教學。另外,與企業在漳州萬達籌建服裝創業孵化基地,作為雙方“產教融合”實踐教學基地,以此提供頂崗實習機會和就業崗位,崗位涉及電子商務營銷管理及產品設計、包裝、直播帶貨等領域,與此同時,豐富服裝專業群建設,為落實校企深度合作、加強“產教融合”實踐課程體系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通過積極實行校企合作深化“產教融合”的實踐教學模式,福建藝術職業學院畢業生保持著較高的就業率,并得到用人單位的肯定和贊許,有多家企業與學院達成合作意向,在服裝設計、服裝質檢、服裝電商方面尋求合作,建立了合作班、定向培養等二元制教學、招生模式。

其次,福建藝術職業學院服裝設計專業在工作室制教學、項目導向教學模式的實施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由筆者建立的“淘客”創新創業工作室,在學生參加頂崗實習階段,經過學生選擇和系部遴選的雙向選擇形式,招收10~15 人的校內實習生,教學內容主要根據訂單和項目進行綜合教學,沒有單一課程內容,而是根據服裝設計、生產制作流程進行教學安排,例如,2016 級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畢業生,在第6 學期進行校內實習的頂崗實習實訓教學。具體內容為通過“淘客”創新創業工作室組織實訓項目開發。先分析2018—2019 年秋冬季男裝、女裝服裝流行趨勢,并在工作室中進行男女襯衫、上衣、西裝、風衣等服裝款式的原創產品開發,引導學生以創新理念為核心進行款式設計、面料選擇、服裝結構、面料裁剪、工藝制作等整個實訓過程的實踐操作。然后將設計的服裝款式拿到2018 年福建省文化廳舉辦的“西湖文創市集”中,通過承接服裝定制訂單,售賣特色配飾,進一步驗證整個實踐實訓教學效果?!疤钥汀眲撔聞摌I工作室在每一期的文創市集上都會得到許多消費者的認可和贊許,連續多期獲得了“人氣王”稱號。

再次,隨著“雙師型”制教師隊伍的建設,福建藝術職業學院專業教師都定期下企業進行鍛煉和學習,增強了自身專業實踐能力,并先后有多位教師取得服裝設計師、服裝制版師等專業方面的等級證書和考評員資格,為“X+1”證書制度的推行奠定了基礎。同時,企業中的高技能技術人才也被聘請到學校擔任實踐課程教師,與校內教師合作教學,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在近幾年的福建省高等職業院校服裝設計與工藝比賽中屢獲佳績。

猜你喜歡
產教服裝設計產教融合
幾何思維在服裝設計上的應用
“沉淀”系列服裝設計作品
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探析
產教融合 商以富國
基于產教結合下的中職電子教學研究
當代綠色生態服裝設計的反思探索
產教融合:時尚產業的蛻變之路
基于服裝設計工作室的實踐教學改革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