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變與不變:百年來五四運動紀念話語的歷史考察

2021-01-02 23:58桂尚書
青少年研究與實踐 2021年4期
關鍵詞:五四運動紀念話語

桂尚書,卞 梁

(1.寧波大學,浙江 寧波 315211;2.上海財經大學,上海 200433)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與五四運動之間有著直接的聯系,建黨百年背景下重溫五四運動,具有特殊意義。這場發生在100多年前的運動已經成為中國青年運動的標桿,融入中國近代民族覺醒的歷史進程,成為理解近代中國無法繞開的里程碑。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五四運動是我國近現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五四精神是五四運動創造的寶貴精神財富?!盵1]100多年來,無論時勢怎樣變遷,一年一度的五四運動紀念活動從來不曾停止,這種紀念活動本身亦成為五四運動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鑒于此,本文擬從紀念五四運動的話語敘事切入,考察百年來五四運動紀念話語背后的歷史嬗變。研究紀念五四運動的話語敘事對于加強五四運動研究、加深理解中國共產黨建黨史、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四個講清楚”具有重要意義。

一、變遷的歷程:紀念五四話語的多維演變

隨著社會現實與環境的改變,五四運動紀念話語的敘事也因為各種原因會發生一些變化,比如政治形勢的遷移、社會語境的變化、時代主題的改變等。話語敘事的主要構成要素有話語主體(誰在說)、話語主題(說什么)、話語載體(怎么說)[2]。通過梳理百年來五四運動紀念話語的話語主體、話語主題以及話語載體等方面的變遷,窺見五四運動紀念話語敘事邏輯中的變與不變。

(一)話語主體之變

紀念五四運動的歷史幾乎與五四運動本身是同步的,民國時期國內的多種政治力量均表現出對五四運動紀念話語權的極大興趣。當然,這背后隱含著的是對政黨政治合法性的爭奪。國共雙方的很多領導人都是五四運動的見證者,深受五四精神的影響。當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之后,國民黨很快就開始把紀念五四運動和國民革命緊密聯系在一起,當時提出很多將二者融合在一起的口號,如“建設青年的新中國”“建設中國的新青年”“國民革命成功萬歲”“以三民主義來統一青年思想”[3]等。這些紀念標語均產生良好的社會反響,“十三年的改組以至北伐時期,黨里面蓬蓬勃勃的青年朝氣,正是因為大量吸收了五四運動培養出來的新血液”[4]。這一時期,雖然話語權主要掌握在國民黨手中,但是中國共產黨也在積極引導紀念五四運動的輿論導向。1931年5月的《革命》(半月刊)上刊登的《五四運動與青年》中寫道:“五四運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在二十二年前的今天,北京學生界為反對賣國政府承認巴黎和約,簽字準將山東權力讓給日本,而憤概急起示威……我們得到最后的勝利,這就是五四運動的事實?!钡娇箲饡r期,“救亡”成為時代的主題,國共之間在紀念五四運動的話語敘事上基本保持了一致。這一時期,汪偽政權也曾設立青年節,試圖爭奪對五四運動的紀念話語權,以塑造其政權的合法性,但是最終以失敗而告終。1939年,中國共產黨在陜甘寧邊區正式將5月4日定為紀念日。毛澤東指出:“二十年前的五四運動,表明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已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五四運動成為文化革新運動,不過是中國反帝反封建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一種表現形式?!盵5]549自此,中國共產黨在五四運動紀念話語的闡釋上所發揮的影響力逐漸增大,并將青年使命與時代責任結合,激發了青年群體的拼搏斗志??箲饎倮?,國民黨的錯誤政策很快失去人心,在紀念五四運動方面一味地想“穩住”青年思想,不被共產黨左右,提出“吾人之時代異于五四時代之時代;吾人之精神亦異于五四時人之精神”[6],以期淡化五四精神中的斗爭精神,淡化共產黨的影響。最終,國民黨大勢已去,中國共產黨贏得中國革命的勝利,紀念五四運動的話語權也最終掌握在中國共產黨的手中。

(二)話語主題之變

紀念五四運動話語的主題在變,隱藏在其背后的是當權政府治理理念的改變。國民黨統治時期,國民黨政府對于五四運動的態度是贊許和猶豫并存。贊許主要是國民黨承認五四運動的愛國運動性質,猶豫主要是從國民黨政權的統治角度考慮,在對待五四運動的態度上呈現出搖擺不定的特點。1923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呂思勉的《白話本國史》,是我國近代第一本歷史課本。之后,國民黨統治時期的歷史課本對“五四運動”或“新文化運動”均著墨不多,甚至沒有提及。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其極為重視,將五四運動納入中國近代革命的進程中進行考察,并賦予其理論話語權上的先進性。在《新民主主義論》中,五四運動被賦予了重要的歷史意義:“在五四運動以后,雖然中國資產階級繼續參加革命,但是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導者,已經不是屬于中國資產階級,而是屬于中國無產階級了?!盵7]可見,在中國共產黨人這里,對五四運動的評價是毫不含糊的,而且將其上升到推動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架構中來進行論述,使其成為中國共產黨革命理論正確性的重要支撐。在這一點上,國共之間就顯示出了明顯的不同,而這正是國共之間治理理念與政治利益的迥異所造成的。

回顧中國共產黨對五四運動的紀念話語,發現紀念話語總是與相應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治理目標緊密聯系在一起的。20世紀20年代,中國共產黨的紀念話語與反帝反封建革命斗爭形勢的需要密切配合。1926年5月4日,曾任共青團中央總書記的張太雷撰寫紀念文章,呼吁青年們要集合起來,“恢復五四運動的團結精神”[8],打破一切分裂與界限,進行徹底的革命。在抗日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更是結合斗爭形勢的發展,將五四運動內涵價值的發掘應用推向了新高度。1939年,抗戰如火如荼之際,毛澤東利用紀念五四運動的契機,做了主題為“青年運動的方向”的演講,對五四運動的重要歷史意義與未來奮斗目標重新進行了梳理、凝練,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特別是他對五四運動歷史地位的很多論述,如“五四運動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后來的成立做了準備”等,已經深刻地嵌入中國共產黨的理論體系之中,直到今天仍為我們所沿用。新中國成立以后,黨中央在每年五四青年節之際都會發表指導性的意見或紀念五四運動的文章、講話,從這些指導意見或文章、講話中可以窺見紀念話語的主題是在不斷變化的。20世紀50年代的紀念主題基本集中在青年如何在國家建設中發揮作用。如1953年,紀念五四運動期間,《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指出:“五四以來的三十一年,我們是破壞一個舊社會,現在我們則是要建設一個新社會?!盵9]1952年,《關于紀念五四青年節的通知》指出:“在三反和五反運動勝利的條件下來紀念五四,是有重大意義的?!盵10]“文革”期間,雖然很多發展事業停頓,但是五四運動的紀念活動沒有停止。不過,這一時期的紀念活動徒有其表,看似是在紀念五四運動,實則遠離了五四精神的實質,更多的只是一種政治口號。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共產黨紀念五四運動的思路又重回正軌,主題雖有變化,但是實質均為鼓勵青年投身時代,開創美好生活與未來。1981年3月30日,共青團中央發出《紀念五四青年節的通知》,號召“全國各族青年發揚五四愛國主義革命傳統,豪情滿懷地肩負起新的歷史使命,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爭當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物質文明的先鋒”[11]。1990年5月3日,江澤民在紀念五四運動大會上作報告,指出:“知識分子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擔著重大的社會責任?!盵12]這從一個側面展示出紀念五四運動與政治主題之間的微妙關系,紀念五四運動的節點成為政府發聲的契機。2009年5月6日,胡錦濤同志在紀念五四運動90周年的講話中提到,“各級黨委務必把青年工作作為一項帶有根本性、戰略性的工作,傾聽青年心聲,關心青年疾苦,鼓勵青年成長,支持青年創業”[13]??梢钥吹?,青年成長、青年創業等新的時代特征又一次躍然紙上。經過改革開放40多年的發展,中國成功探索出了一套符合自身特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體系。當前,面對新的歷史機遇與挑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新的歷史方位,進入新時代。2019年4月30日,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提出“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主題,新時代中國青年運動的方向,新時代中國青年的使命,就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同人民一道,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14]。新時代、新青年,又要開始新的征程。

(三)話語載體之變

五四運動紀念話語的載體主要有書籍、講話、圖片、光碟、多媒體視頻等介質?,F實中,正是依據這些介質來追憶五四運動的歷史、表達懷念感情,由此也形成了為紀念五四運動而產生的獨特的紀念多維場域??傮w來說,自1920年至1950年,這一時期的五四運動紀念載體主要是每年紀念節點時的各類講話、文章。這一時期的文章主要是文化反思、宣傳性質的,講話多是以政治動員為宗旨的,專門研究五四運動的文章則比較少見。典型代表就是這一時期報紙上的紀念文章。之所以這一時期研究五四運動的專著比較少見,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五四運動距離此時相隔不遠,從歷史研究的特點來說,研究者還難以窺見其重要程度,并進行深入研究。二是這時候天下未定,政治形勢十分復雜。從政治上來說,五四運動又是一個相當敏感的歷史事件,國共雙方對五四運動話語權的爭奪,特別是當時當權的國民黨政府對五四運動的態度搖擺不定,這也不利于系統研究的展開。新中國成立以后,隨著政治話語權的確定,中國共產黨對五四運動的態度是鮮明的。加之社會環境的穩定,五四運動大規模的研究、整理隨之開始,大量系統研究的著作產生了,如官方編撰的《五四愛國運動資料》《五四運動回憶錄》《五四時期期刊介紹》,以及華崗的《五四運動史》、丁守和的《從五四啟蒙運動到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丁平原的《五四的歷史和歷史中的五四》等。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媒介傳播方式的改變,紀念五四運動的傳播媒介變得更為豐富、立體,出現了影音、多媒體等更為多元的形式,如《五四運動》《我的一九一九》《我的法蘭西歲月》《開天辟地》《旗幟》《百年中國》等影視作品。伴隨互聯網技術的普及發展,這些影音、視頻、紀錄片均得到大面積的傳播,起到了很好的立體紀念五四、宣傳五四、傳承五四的效果。不難看出,紀念五四運動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傳播主流意識形態的話語場域。需要深入思考的是:如何在媒介載體的歷史變遷中,找到及時的反饋機制,使得五四精神的思想宣傳與效果在話語場域中產生即時的良性互動。

二、不變的邏輯:紀念五四話語的內在實質

百年來時勢遷移,五四運動的記憶與形象很多時候已經呈現出一種符號化的趨勢。今天,已經不可能回到1919年的五四現場,對五四的感知都是從文獻記載、口耳相傳中獲得。正因如此,五四運動記憶的實質與眾多社會記憶并無多少差異,都是需要借助外力的建構。如前文所述,百年來對于五四運動的紀念從未停止,紀念話語的主體、主題、載體都在發生變化,但是在歷史發生潛移的同時,感知紀念五四運動背后的深層次脈絡,對于認知真實的五四運動就顯得更為可貴。

(一)時代主題在變,五四精神內核不變

百年發展的主題在變,五四精神的公眾表達也在變化,但五四精神的內核始終未變。100多年來,愛國、進步、民主、科學,始終是貫穿踐行五四精神歷史與現實的關鍵詞。而在這四個關鍵詞中,青年的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則成為串起百年五四精神演進的不變主線。青年的民族精神是什么?是愛國。五四運動以來的歷史,就充分說明了青年只有把自己的個人追求與國家民族的事業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實現人生的價值。五四運動時期,青年因挽救民族危亡而奮起;抗戰時期,青年不怕艱苦奔赴延安,改變了中國的命運;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青年總是沖在建設的第一線,熱情高漲;改革開放時期,青年人緊跟時代的步伐,走在創新創業大潮的最前沿。如五四時期的中國人所想所說,“他們明白當前的急務是把中國從列強的轄制下解放出來,他們團結群眾的口號是救國”[15]。每個時代的青年都有每個時代的責任,都應對所處的境遇有所察覺。歷史的歷程清晰地告訴我們,青年只有與時代的主題結合起來,才能推動事業的進步,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青年的時代精神是什么?是改革創新。五四運動以來青年對科學、進步、民主的追求,其內部都蘊含著特有的改革創新精神,這是五四精神另一條始終不變的主線。從學理層面上看,“兩個五四”論斷是有道理的。以新文化運動為標志的思想啟蒙,對五四運動的爆發具有重要的作用。以五四運動為標志而開啟的中國道路,其實質是在尋求一條中國特色的現代化發展之路。這一道路的形成離不開青年的創新探索。新文化運動時期,青年吸收新文化思想,探索救國道路,甚至提出“全盤西化”的口號,從價值判斷上來講,其出發點是救國,這一出發點應是沒有爭議的?!霸谥腥A民族再創輝煌的歷史關鍵時期,黨和人民尤其需要青年一代發揮主力軍和突擊隊作用,更加殷切期望著青年一代完成由生力軍到主力軍的轉變,成為跨世紀的一代新人?!盵16]新中國成立以后的不同時期,青年又秉持著這一時代精神投身“四個現代化”和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建設浪潮。

(二)紀念內容在變,青年的基礎作用不變

五四運動以后,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都注重對青年群體的爭取,國民黨成立了三民主義青年團,共產黨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其目標都是在努力贏得青年的擁護與支持。事實上,歷史上從來沒有哪一個時代如此明確地將青年的作用提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來關注,這是五四運動以后所獨有的,也是五四運動中青年力量充分展示的一個有力旁證。新文化運動代表人物陳獨秀對青年寄予厚望,借助《新青年》的平臺廣泛動員,影響了一代青年。他說:“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動,如利刃之新發于硎,人生最寶貴之時期也?!盵17]毛澤東早在1939年就提出,青年學生“他們或多或少地有了資本主義科學知識,富于政治感覺,他們在現階段的中國革命中常常起著先鋒和橋梁的作用”[5]615。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新中國第一代領導人,極富戰略眼光,從一開始就充分認識到了青年的重要性。他們對青年運動特點與本質的準確把握,也是后來國共交戰中共產黨能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新中國成立以來,每一屆黨和政府都高度重視青年,關注青年工作。從毛澤東同志提出的青年人要“最積極、最有生氣、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的號召,到鄧小平同志提出的爭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標,再到習近平同志在同北京大學學生座談時提出的青年要“愛國、勵志、求真、力行”的八字箴言,從這些有關青年論述的核心表達中,可以清晰窺見國家引領青年群體的具體導向。無論紀念話語內容怎么變化,青年政策內容怎么調整,黨對青年群體的重視以及青年要在歷史進程中發揮巨大作用的整體思路從來沒有改變。歷代共產黨人的共識是:“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盵18]

(三)表達方式在變,社會的記憶建構不變

共同的社會歷史記憶是族群共同體形成的基礎,直接關涉文化認同和政治認同,這自然成為各方爭奪的重要資源。對歷史記憶的研究結果表明,一段共同的社會記憶是可以而且需要進行建構的。五四運動以整體性面貌出現在中國現代化探索的過程中,一直都是各方政治勢力、研究人員爭相言說的對象,這實質是話語權的爭奪、記憶建構權的爭奪。陳獨秀、李大釗、蔡元培等五四運動代表人物,最初多從現實政治角度對五四運動進行解釋。蔡元培說:“五四運動為的是山東問題,山東問題現在總算告一段落,但是運動的結果還不能算圓滿,必要集股贖路,把膠濟路很簡單的贖回。其他問題,自然也就迎刃而解了?!盵19]而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家在對五四運動的回憶與闡釋中提出了新的觀點。這一過程反映出歷史記憶本身是變動的,處于動態建構狀態。國民政府時期,國民黨為紀念五四運動建立了青年節,國民黨高層也要發表講話,舉行紀念活動。但是,隨著國民政府保守主義勢力的抬頭,對五四運動的紀念冷卻下來。1934—1938年,當時的主流官方媒體《中央日報》沒有出現任何關于紀念五四運動的消息,這是一種制度上的刻意遺忘。而抗日戰爭爆發以后,共產黨正式設立青年節紀念五四運動。毛澤東甚至為其專門題詞:“目前中國青年的唯一任務就是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盵20]此后,為適應民族抗戰的需要,國民黨政府迫于形勢需要也重提紀念五四運動。新中國成立以后,整個國家層面的政治話語體系在不斷轉換。從初期的階級斗爭為綱,到改革開放后的務實理性話語系統,再到現在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話語體系,每個歷史時期對五四運動的話語表達總會呈現出不同的特征,但百年來始終沒有改變的就是其中隱含的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兩條主線。

三、理解的方向:五四紀念的闡釋模型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睂v史事件、歷史人物進行研究,必然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研究者所處歷史語境的影響,希望原封不動地還原歷史現場注定只是一個“高貴的夢想”。五四運動在中國近代史上絕不僅僅是一次單一的歷史事件,而是由復雜的因素推動形成的歷史集合體。它的關照面向自然是多元化的,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學術史、政治史上對五四運動的建構過程。今天,中國歷史發展已經進入新的歷史方位,如何理解五四、闡釋五四、宣傳五四呢?以往學界對五四運動的研究與闡釋,多是基于歷史本體論的視角,比如周策縱的《五四運動的歷史:現代中國的知識革命》中,建構起一幅自由主義、保守主義、激進主義并行的歷史理解圖景。李澤厚的《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將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青年愛國運動放在同一框架下討論,提出“兩個五四”重要論斷,認為這是近代中國現代化歷程中的兩大主題。這兩種模式極具代表性,都從理論的高度抽象出了五四運動的歷史本質。

如今,從歷史認識論的角度切入,考察100多年來五四運動紀念話語的構造,找到一條連接五四運動與當下的路徑,則是另外一種闡釋五四運動的模式。五四運動的面向是復雜的,但主要的是三個類型:一是五四運動的革命性面向。這是中國自1840年鴉片戰爭后,從傳統中國向現代中國轉型的必然結果,也構成了中國現代化道路探索的起源。第二個是五四運動的世界性面向。自此,中國人開始廣泛地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及一系列理論成果的產生,馬克思主義成為改變中國的指導力量。第三個是五四運動的現代性面向。五四運動以后的歷史,是共產黨人登上歷史舞臺,領導中國人探索現代化建設的歷程,這些與當前的“四個自信”密切相連。在歷史與現實之中,動態地把握五四的變與不變,五四運動研究將是一泓活水,源源不斷地為我們提供智慧。隨著歷史的發展,五四運動本身的形象就是處在一個不斷建構的過程中。如何從歷史的變與不變中把握五四精神、延續五四精神,是五四運動研究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猜你喜歡
五四運動紀念話語
紀念九一八
百年大黨 壯闊歷程 《五四運動》
特別的紀念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論五四運動的啟蒙辯證法
為紀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過五四運動趙家樓》
忘不掉的紀念
95年前的“五四運動”
話語新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