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民間繪畫 建構少兒美術“原點思維”創作新模型

2021-01-02 14:11楊月萍
中國篆刻·書畫教育 2021年12期
關鍵詞:原點思維

楊月萍

摘 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民間繪畫作為傳播文化的媒介,以富有生活氣息的原創性內容,向人們傳遞視覺美感。本文探究“原點思維”模式導引教學,以呈現更有原創、本真特色的兒童畫作品。旨在通過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觀察、創造、表現能力,提高學生美術核心素養。

關鍵詞:原點 思維 方式 兒童畫創作

美術的“學科育人”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欣賞美術作品,學習美術知識,使用不同的材料、工具和技法,圍繞有意義的主題想象和創作,創作出屬于自己的美術作品。探究“原點思維”模型下的兒童畫創作,擴展了學習的知識面,進行分主題、成單元的模塊教學,挖掘學生的原創性思維,表達情感與思想,逐步提升美術核心素養。

民間繪畫(農民畫)的藝術特征來自于哪里?源自農民作者的藝術思維特質。這種思維方式不是從現代文化教育中獲得的,而是原始的經驗。研究農民畫表達的思維特征有“移植、混淆、靈化、符號化”等,這種思維方式下作品具有很強的原創性。皮亞杰從兒童思維研究“發生認識論”,認為兒童與原始人在思維方式上有許多相同之處。這正和農民畫在一定程度上近于兒童畫的情況相一致。筆者從事農民畫創作20年,結合美術教學,把地方民間藝術帶入課堂,嘗試借助這種獨特的“原點思維”模式,探索具有地域性和鄉土氣息的特色兒童畫作品,突出作品表達的生命力。(如圖1)

一、“原點思維”模型下的兒童畫創作教學內容的構建

創作內容是繪畫特色作品的核心環節,重在啟發學生發散思維。通過對開發的素材產生繪畫興趣,激發頭腦中產生藝術畫面,引導畫面藝術感的處理。教學中我們通過以“分主題、單元化”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構思。

(一)民俗風情題材

我們要挖掘地域性特征的原生態的創作題材,“民俗風情”貼近學生的生活,容易理解和表現。

1.農耕農作?!稗r耕農作”即畫面描繪人們在田間勞作的場景,農民畫畫家很喜歡表現農田勞作的情景,因為這是他們所經歷過、看到過的生活。我校也有很多農村的孩子,也看到或者經歷過田間勞作,引導孩子進行“農耕農作”主題創作時,采用“激情式”創作,激發他們對生活勞作的回憶和對勞動的贊美,充分體現了生活性、情感性和原創性。

2.民風民俗。在每年的民俗節日里,農民畫家們生動地描繪了《端午》《過大年》《元宵節》等作品,這些作品中透著淳樸與真情,它是一種活著的文化。學生在創作中,抓取“趣味點”進行搜尋,然后再勾勒,表現出民俗活動的喜慶和熱鬧(如圖2)。當然,更重要的是通過創作,繼承和發揚祖國傳統文化和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3.鄉里鄉親?!班l里鄉親”即畫面描繪人們的日常生活場景,著重表現江南水鄉環境優美、生活悠閑的狀態。兒童畫的特點是稚拙淳樸,浸透著無限的想象力,所以選擇“鄉里鄉親”的創作題材也是基于兒童喜歡表現身邊事物的特點,農民畫與兒童畫兩者相通的創作思路是都具有生活性、情感性和原創性。

(二)現代都市題材

我們的學校是處在新開發城市,孩子們感受新城市處處涌現的美,因此都市題材的挖掘是豐富創作必不可少的內容。

1.都市人物。即描繪以在城市里的人物為主體的創作,在“人物畫”創作中突出城市生活的人物的特點、人物的神情、人物的姿態以及畫面所傳達的意義。繪畫人物是有一定難度的,恰當地用“感受性寫生創作法”,有參照、有聯想、有生動人物畫面。從選擇人物特寫表現開始,再逐漸進行人物大場面描繪。

2.都市風景。景物風情畫融入了風景和情感、情緒在里面。建設中的新城充滿著生機,更多的線條與色彩使我們的孩子產生無限的聯想,每每總想用畫筆記錄。我們選取恰當的點來進行創作系列畫。(1)建筑。主要選取區域內代表性的建筑來進行“寫生——變形——組合——創生”的創作,畫面突出現代城市的氣息。學校的周圍都是正在建造的高樓大廈,學生坐在操場上,拿起畫筆就可創作。豐富的內容、豐富的情感使表現的畫面美感更突出、更強烈、更具視覺張力。(2)公園。一個表現平凡的主題,亦可有很多美麗的畫面可以捕捉?!肮珗@的四季”畫面表現是美麗感人的,在學校周圍有“運河公園”“濕地公園”“秀洲公園”,一年四季,色彩分明,張張畫作間,透出孩子們對家鄉景物的熱愛。

在搜集多種系列的創作題材中,引導學生用“發散性思維”進行構思(圖3)。提高學生的藝術感知能力,并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中的景,用藝術化的方式表現生活中的美。

二、“原點思維”模型下的兒童畫創作教學的方法策略

當學生對美術創作感興趣時,重要的不是學會,而是會學。剖析農民畫的創作思維,根據不同年齡學生的心理特征,筆者初步探索了三種兒童畫輔導的方式。

(一)“移植”型創作方式

“移植”是指根據農民畫創作主題或者作者表達的情感,將其他民間藝術的造型技法,進行合理運用的方法。輔導學生創作時,主要采用三種形式:

1.“形”的移植法。我們在賞析農民畫時往往會發現造型元素包括民間刺繡、桃花、印花布等移植形狀和圖案,具有濃郁的裝飾特色和秀麗、精致的江南風格。在輔導學生作品創作時,亦可搜尋趣味圖案來進行裝飾畫面。這樣的方法,在對動物的裝飾、人物的服飾裝飾等方面體現出豐富性。

2.“意”的移植法。農民畫作品中總是少不了情感滲透??梢圆捎谩皯浨椤L情——釋情”的情感體驗式創作,注重情感的交融(如圖4)。筆者教學《走過想到的》一課時,把情感教學貫穿課的始終,學生用情作畫,作品生動感人。

3.“色”的移植法。當我們賞析一張優秀的農民畫作品時,可以巧妙地進行色彩轉移,剖析出色調,解讀出色塊。采用“讀取——提煉——運用”的方法。提取色調的方法,進一步提升了學生對畫面色彩的把控度,實踐證明,有耐看色調的作品定會充滿創意(圖5)。

(二)“混淆”型創作方式

農民畫家在藝術思維過程中,常?;煜?、客體及事物之間的關系。如現實與夢想、時間與空間、思想與精神。

1.時空混淆法。在賞析農民畫《種田圖》時,發現不同季節都混搭在一個畫面中,畫面進行“選取——布局——重構”的方法,作品傳遞出氣勢宏大的感覺。兒童在創作作品時也常常會出現時空混淆情況,教師要鼓勵性地引導。

2.事物混淆法。在農民畫《六畜興旺》中,學生發現家畜、水產都平面地放置在一個畫面內,打破了區域格局;同樣在《漁村》中也是“魚大人小”,人站在魚上面,這樣的混淆畫面夸張、抽象、視覺感強(圖6)。學生進行混淆性的作品創作,經常構成意想不到的奇趣,給觀者以激奮和新鮮感。

(三)“靈化”型創作方式

“靈化”主要是指擬人化的手法,寄情于龍、馬、鳥等,給筆下萬物以生命的靈魂,表達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畫面富有趣味的同時,傳達一定的寓意。主要有兩種創作手法:

1.擬人化手法。我們在作品中發現動物會像人一樣站立走路、魚兒露出微笑的表情等,這種富有擬人化的畫面,充滿了想象力。這和兒童經?!鞍熏F實同化于自我”的傾向有點相似(兒童在游戲中,把自己的感覺和生命附著在玩具上)。用擬人化的手法富有童趣,學生感覺新鮮有趣。

2.象征性手法。象征和借喻是農民畫創作中的主要手法。民間畫家們十分喜愛表現優美的民間故事內容,他們往往將其摻入現實生活內容加以表現,使之深奧、奇特、富有捉摸不透的神奇色彩。學生創作從農民畫的“靈化”中得到啟發,創作有個性、特色的作品。有了新穎的創作內容和有效的創作方法,學生就不難創作出既有民間美術特色,又有現代繪畫風格的創意畫面,這是新的嘗試,也是兒童畫創作新的突破,使作品在有章法的基礎上凸顯明顯的特色。

三、“原點思維”模型下的兒童畫創作教學的課程架構

在探索“原點思維”教學資源體系、教學運用策略和創作教學程序等方面的研究中,筆者發現“原點思維”教學的實施,有效地促進了學生主動學習、美術核心素養的發展,推進了校本課程的建設與發展。校本課程從內容上分“民俗風情、家鄉風貌、我學非遺”三大單元,共18課。課程注重整體規劃與序列編制同時,也注意活動實施的可行性與動態發展。各年段學習活動允許集中與分散相結合,自主分組開展,參與方式多元,使各學段不同層次、不同特長的孩子都能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參活動,可以更好地發展他們的個性。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作為基層美術教師應該立足科研、長期實踐、不斷積累教學經驗為我們的教育事業服務。地域性的美術文化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因此在進行國家美術課程教育之外,還要立足本地域的人土文化,讓學生了解當地經濟文化的內涵、風土人情、自然環境、歷史風貌等。以“原點思維”模型下的兒童畫創作的過程既是為兒童畫創作開辟更廣闊的空間和素材,是對兒童畫創作的一種促進,更是對“民間繪畫”的學習、發揚和對這種傳統文化的不斷創新,培養多元化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尹少淳.美術核心素養大家談[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2018.

[2]讓·皮亞杰.發生認識論原理[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

[3]錢初熹.美術教學理論與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上海外國語大學秀洲外國語學校 浙江嘉興)

猜你喜歡
原點思維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Book Pilot 飛行選書師,讓書重新回到原點
重返歷史“原點”的旅程
在原點震蕩的擾動Schr?dinger-Poisson系統的無窮多個解
基于兒童,回歸品德課堂的原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