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英漢對比與翻譯的學習探討英漢互譯中意譯的用法

2021-01-03 10:37孫嘉齊
校園英語·中旬 2021年10期
關鍵詞:意譯文化差異語境

【摘要】通過對直譯和意譯的比較研究,可以得出意譯是一種從意義出發,追求譯文可讀性而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一種較為靈活的翻譯方法,相比較細節,意譯更加看重意義的傳達和文化的傳遞。在翻譯過程中,當出現以下三種情況時,常常選用意譯的方法:原語和譯語之間存在較大文化差異,原句結構過于復雜或與譯語存在沖突,以及特定語境下的翻譯。在意譯過程中,要堅持忠實的原則,警惕過度意譯現象。

【關鍵詞】意譯;文化差異;句子結構;語境;忠實原則

【作者簡介】孫嘉齊,西安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

一、直譯和意譯兩種翻譯方法的不同

縱觀中國歷史和西方歷史,關于直譯和意譯這兩種翻譯方法的討論都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并且在現在仍然是翻譯家們的爭論焦點。意譯法,顧名思義,指從意義出發,只要求將原文大意表達出來,不太注重細節,只要譯文流暢自然即可。和直譯相比,意譯不特別注意原文的用詞、句子結構、修辭手法等,而是更加注重意義的傳達和文化的傳遞。意譯更多選擇的是行文的可讀性和通俗易懂。不刻意追求原文的詞序與形式。和直譯相比,意譯是一種比較靈活的翻譯方法,為了適應譯文的可讀性,適合譯文讀者的語言規范,在翻譯時,可以不按字翻譯,只要把意義翻譯出來即可。正如翻譯大家許淵沖在《翻譯中的幾對矛盾》一文中說,直譯把忠實于原文內容放第一位,忠實于原文形式放第二位,通順的譯文形式放第三位;而意譯是把忠實于原文內容放第一位,通順的譯文形式放第二位,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翻譯方法。

二、直譯與意譯的選擇注意事項

1.原語中體現的文化背景能否被譯語方的人所理解的情況。在選擇直譯還是意譯的時候,需要格外注意原語中體現的文化背景能否被譯語方的人所理解,因此在原語和譯語之間存在較大文化差異的情況下,如果采用直譯法,讀者可能會無法接受,這時,只好犧牲原文的某些文化特色,結合上下文進行意譯,以保證原作內容的完整性。這里有幾個例子,都是出自經典名著《紅樓夢》的句子的翻譯。第一個是“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嫡親的孫女似的?!痹诜g這個句子之前,需要了解老祖宗是誰,外孫女兒是誰,嫡親的孫女又是誰。通過對《紅樓夢》的閱讀,我們可以知道老祖宗是賈母,外孫女是林黛玉,孫女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這句話是王熙鳳第一次見到林黛玉時對她說的,看著是單純夸獎了林黛玉有氣派,實際上還夸贊了只有賈母能養出這樣有氣派的孩子和有通身氣派的“原應嘆息”四春。因此,在翻譯“嫡親的孫女”時,直接點名是“Jia”,便于人們快速理解林黛玉和賈母的關系。這句話可以翻譯為“Her whole air is so distinguished. She doesn't take after her father, son-in-law of our old Ancestress, but looks more like a Jia.”第二個句子是“人家是醋罐子,他是醋缸,醋甕!”這句話通過寫王熙鳳對她丈夫賈璉的約束之嚴,意在表現她潑辣善妒的性格特點,而在英語中沒有用“醋”來指代嫉妒的用法,因此在翻譯中直接意譯為“jealous”,并且用“a hundred times”來表達“缸”和“甕”比“罐子”大很多,即王熙鳳比平常女人還要善妒好多倍的意思,完整的翻譯為“If other women are jealous, she's a hundred times.”同時,這句話也可以用加注法進行翻譯“They call jealous people ‘vinegar bottles’, don't they? Well, she's not just a bottle full of vinegar; she's a storage jar——a whole cistern——full of it!”提前說明用“醋罐子”來形容善妒的人這一用法,有助于譯語讀者的理解,是很細致的翻譯方式。但就這句話而言,使用意譯法翻譯既可以表達出原文的意思,語言又很簡練不繁瑣,因此筆者更加推崇第一個翻譯。第三個例子也是出自《紅樓夢》,“賈環道:‘我拿什么比寶玉呢。你們怕他, 都和他好,都欺負我不是太太養的?!f罷,便哭了?!痹谖覀兛磥?,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中,賈環是庶出,自然地位比不上賈寶玉,但在翻譯這句話的過程中,要考慮到外國人很難理解中國古代的“一夫多妻制”,進而很難理解原文中的“不是太太養的”這種說法。因此,在翻譯時,用“concubine's son”來表達小妾(西方語言文化中的情婦)生的兒子這一身份,全部翻譯為“‘How can I compare with Baoyu?’whined Jia Huan. ‘You keep in with him because you're afraid of him, but you bully me because I'm a concubine's son.’He started to snivel.”,這里“whine”這個動詞用得也很好,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了帶有哀怨的哭訴這一動作,也符合人物身份和性格特點。通過這三個例子,我們可以發現在漢譯英的過程中,經常會發現有一些詞語或者表達方式很難被沒有漢語學習背景的西方人所理解,這個時候,如果用直譯的方法,就會顯得十分生硬,甚至曲解原文意思導致誤會,所以我們就要采用意譯的方法,遵循入鄉隨俗、設身處地原則,對文化印記明顯的內容進行意譯。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注意由于東西方文化差異導致翻譯中可能出現的不地道現象。這里還有一個例子:毛主席問陳妻“你們倆感情好不好?”陳妻答:“好?!敝飨犃烁械椒浅8吲d。第一次看到這個句子時,很容易會把它直譯為“Mao Zedong asked Mr. Chen's wife, ‘Do you two get along well with each other?’ She replied, ‘Yes.’ The chairman was very happy to hear that.”但在這里我們需要注意句子背后的文化現象。在漢語環境中,長輩詢問晚輩一些家庭關系的隱私問題來表示關心是很正常的,通常表達也比較直接。但在西方文化中,格外注意個人隱私權問題,直接詢問別人的隱私被看作是一種失禮的行為,直譯的話,會給對方產生冒犯的感覺,不利于雙方的進一步交流,因此要采用意譯的方法來規避這種文化差異帶來的問題,翻譯問句時盡量不要主動提及詢問的具體內容,而可以用陳述句的形式將其一筆帶過,即翻譯為“Chairman Mao talked with Chen's wife. He was pleased to know that they had a happy home life.”。從上述例子中可以發現,使用意譯的翻譯方法,可以幫我們解決翻譯中的東西方文化差異問題,準確傳達原文意旨,傳遞源語言文化,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誤會,更加便于人們理解。每種語言承載的文化意蘊存在較大差異,若對原文一味直譯,會曲解原文思想。

2.英譯漢的過程中英語句子結構復雜的情況。其次,在英譯漢的過程中,有些英語句子結構復雜,譯者需經過深入分析和對原文句式進行重組才能透徹理解原文?;蚴窃闹械谋磉_方式與中文沖突,直接翻譯會使讀者感到不知所云。在這兩種情況下,意譯是更好的選擇。這里有一個例子“He lighted a thoughtful cigarette.”,如果把這句話直譯為“他點燃了一根思考的煙”,就會顯得不倫不類,讓人無法理解,這也是翻譯體的一種表現。這里所說的翻譯體,是指我國翻譯作品中存在的語言文字非規范化運用問題。它影響著漢語語言的純潔性,不利于漢語語言的健康發展。王治奎對先生在《大學英漢翻譯教程》一書中鮮明地指出了翻譯體的幾種表現形式,例如做表面文章,照搬字典,死摳語法,照抄語法等等,這種表達方式使得譯文讀起來十分生硬,而意譯就可以很好地解決翻譯體的問題?;氐嚼又?,我們對原句稍加分析可以看出,句子中的“thoughtful”是修飾“he”的,因此譯者稍微調換了一下語序,采用意譯的方法來翻譯原文,即譯為“他點燃了一根煙,若有所思?!边@樣翻譯既方便讀者理解,避免歧義,又符合漢語多用四字詞語的表達習慣,十分地道。在翻譯過程中,我們經常通過轉換詞性、改變句子語序等方式來完成形式上的改變,進而使譯文更加流暢通順,符合譯入語的語言表達習慣。在這里,我們需要尤其注意一些從句,例如關系從句、狀語從句、名詞性從句等的翻譯。

三、結語

在選擇意譯這種翻譯方法的時候,我們要警惕出現過度意譯的現象,也就是說無論怎樣翻譯,都要遵守忠實這一基本原則,不能過度解讀原句中作者的意思,更不能為了追求語句辭藻的工整華美改變作者的原意?!斑^度意譯”問題在翻譯過程中非常常見,馮唐版《飛鳥集》譯本和林少華版村上春樹小說譯本就曾因為過度意譯引起過較大爭議。雖然翻譯是譯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用另一種語言進行再創作,但畢竟是“戴著鐐銬的舞蹈”,不能隨心所欲,應該在完整準確地保留原文意思的基礎上,再去揣摩如何地道地用目標語言表達出來。傅雷在《高老頭》重譯本的序文中說:“理想的譯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寫作?!睆埥裥稳菀庾g為“在譯文中另覓新的表現方法來表達原文的邏輯內容和形象內容”。意譯的度是正譯,也就是說,我們要忠實傳達原文的內容、風格和韻味,在此基礎上,我們才能對原文進行個性化的翻譯和表達。

參考文獻:

[1]Eugene A. Nida, Charles R.Taber.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M]. Leiden: Brill Academic Pub, 1982.

[2]錢晨.淺析“直譯”與“意譯”之均衡抉擇[J].現代語文(學術綜合版),2015(5):126-127.

[3]王治奎.大學英漢翻譯教程(第四版)[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8.

[4]楊穎.淺談直譯與意譯的動態統一[J].海外英語,2019(17):160-161.

[5]張培基.英漢翻譯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學出版社,2009.

[6]周曉娜.英譯漢中理解與直譯意譯的選擇[J].北方文學(中旬刊),2013(9):125.

猜你喜歡
意譯文化差異語境
淺談英漢翻譯中的直譯與意譯
文化差異對初入國際市場的法國中小企業影響分析
淺析中西方文化差異對英語翻譯的影響
大陸與港臺譯制片對英文電影片名的直譯與意譯取向研究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對外漢語教材出版的文化差異沖突與融通策略
語言學習中語境化的輸入與輸出
跟蹤導練(三)2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語
話“徑”說“園”——來自現象學語境中的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