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捏脊聯合腹部推拿對早產兒喂養不耐受臨床療效觀察

2021-01-06 01:05常霞王莉馮秀芳侯國強楊苗
中國中西醫結合兒科學 2020年6期
關鍵詞:胎齡早產兒腹部

常霞, 王莉, 馮秀芳, 侯國強, 楊苗

喂養不耐受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胃腸道功能紊亂所引起的一種新生兒科常見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嘔吐、胃潴留、腹脹等一組癥狀,且以早產兒多見。張蘭豫[1]對喂養不耐受早產兒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發現胎齡、出生體質量較低的早產兒發生喂養不耐受時以腹脹多見,而較大的早產兒則以嘔吐多見,胃潴留的發生則在極低出生體重兒中表現明顯。不同胎齡的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的發病率分別為70.4%、63.03%和33.3%,且胎齡越小,喂養不耐受發病率越高[2]。早產兒喂養不耐受會導致營養攝入不足,無法滿足身體需要,進一步導致生長發育延緩、降低早產兒生存概率。小兒推拿為臨床中常用的非藥物療法,治療小兒厭食、嘔吐、腹瀉等消化系統疾病效如桴鼓。馬丙南[3]發現穴位按壓可有效防治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母嬰阻斷新生兒喂養不耐受的發生。筆者臨床上使用捏脊聯合腹部推拿治療早產兒喂養不耐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搜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新生兒科住院治療的早產兒80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0例。兩組患兒在性別、胎齡、出生體質量、出生1 min、5 min的Apagar評分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

1.2 診斷標準 參照黃瑛等[4]提出的新生兒喂養困難的診斷標準。

1.3 納入標準 (1)32~36周適于胎齡新生兒,符合以上診斷標準;(2)家長知情同意且配合治療。

1.4 排除標準 合并嚴重并發癥(如先天胃腸道畸形、顱內出血、肺出血、消化道出血、新生兒壞死性小腸結腸炎、嚴重窒息、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癥等)。

1.5 方法 對照組每次喂奶前予無孔消毒橡皮奶頭非營養性吮吸10 min、母乳或早產兒配方乳微量喂養,參照早產兒營養建議加用部分腸外靜脈營養。觀察組為對照組基礎上并加用捏脊(捏5遍)并點壓背俞穴(脾俞、胃俞、大腸俞,每穴1 min)、腹部推拿(摩腹、揉腹、拿腹等,共6 min)并點壓腹部的中脘穴、雙天樞穴(每穴1 min),每日1次,連續治療7 d。

背部推拿手法:操作者兩手沿著脊柱兩旁,用捏法輕輕將患兒背部皮膚捏起,從骶尾部開始,邊提捏邊向前推進,直至枕項部為捏脊1遍,共捏脊5遍。操作時動作要輕柔,以局部潮紅為度。捏脊結束后點壓雙側脾俞、胃俞、大腸俞,每穴1 min;腹部推拿以摩、揉、拿為主,共操作6 min,以透熱為度。摩法以肚臍為圓心,順時針摩腹。揉法以掌根或全掌揉腹,邊揉邊移動至全腹。拿法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對用力捏拿起腹部并放松。雙手手指點按中脘穴及雙天樞及,每穴點壓1 min。

1.6 癥狀評分標準 患兒于入院當日和治療結束后第2天根據癥狀進行評分,具體評分標準見表2。

1.7 觀察指標 觀察患兒癥狀評分情況、奶量、熱卡、治療結束后3 d體質量、治療結束后3 d與出生時體質量差及達到足量喂養的時間。

表2 患兒癥狀評分標準

2 結果

2.1 治療后兩組患兒指標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后體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前后體質量差值、奶量、腸內營養熱卡均高于對照組,到達足量喂養時間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治療后兩組患兒指標比較

2.2 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4。

表4 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分)

表4結果表明,兩組患兒治療前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早產兒由于其生理機能發育不完善,對營養物質的要求更高,而喂養是極其重要的環節,且與遠期代謝、心血管疾病等相關[5],所以喂養不耐受對早產兒的影響尤為重要。目前對喂養不耐受的治療主要以禁食[6]、腸外營養支持[7]為主。非藥物療法包括鳥巢式護理[8]、非營養性吮吸[9]、早期微量喂養[10]、撫觸療法[11]等。但長時間給予靜脈營養極易引發感染、電解質紊亂、腸外營養相關膽汁淤積等并發癥[12]。

喂養不耐受屬于中醫“納差”“嘔吐”“腹脹”的范疇。錢乙的《小兒藥證直訣》“腹脹,由脾胃虛氣攻作也”;《外臺秘要》云“食不消,脾不磨也”,可見腹脹、納差等病的病機多為脾虛失運、胃失和降。小兒為稚陰稚陽之體,其臟腑嬌嫩,形氣未充,且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點。相對于足月兒,早產兒脾更不足,運化飲食水谷能力差,所以更容易出現諸多喂養問題?!缎核幾C直訣》“所治宜先補脾,后下之,下后又補脾,即愈也”,可見治療喂養不耐受應注重補脾。捏脊療法以推、捏、捻、放、提等手法作用在背部督脈及足太陽膀胱經等,具有調節氣血運行、培本固元、健脾和胃、改善胃腸功能的功效[13]。捏脊療法多以治療消化系統疾病為主[14],在捏脊療法適宜治療的病證中,小兒消化系統疾病出現頻率占90%[15-16]。捏脊在背部督脈、兩側膀胱經和華佗夾脊穴部位操作,可直接調理脾胃之氣;捏脊之后又點壓脾俞、胃俞、大腸俞,更加強了補益脾胃、調理胃腸之功效。腹部的中脘穴為八會穴之腑會,天樞穴為胃經要穴,按揉此二穴可調節胃腸功能。

本研究中治療前兩組的胎齡、出生體質量、阿氏評分等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紤]到出生1周以內新生兒存在生理性體質量下降,故將治療后體質量的測量時間定為治療結束后3 d。治療結束后兩組體質量仍無統計學差異,這可能與兩組均有胃腸外營養,可補充每日所需熱卡及液量,兩組日總熱卡相差不大有關。組內比較,兩組治療前后體質量差值有統計學差異,觀察組體質量增加量大于對照組,可能與對照組到達足量喂養時間較長有關。這與臨床上觀察到的單純腸外靜脈營養的患兒體質量增長緩慢,甚至不增反減的現象相一致。癥狀積分、奶量、腸內營養熱卡及達到足量喂養時間的比較,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說明捏脊聯合腹部推拿治療早產兒喂養不耐受療效肯定。這與楊金凱等[17]、李娜[18]的研究結果一致??傊?,筆者采用捏脊聯合腹部推拿通過調理脾胃、運脾和胃的治法治療早產兒喂養不耐受取療效肯定,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使用。

猜你喜歡
胎齡早產兒腹部
腹部脹氣的飲食因素
腹部創傷的CT診斷及其臨床意義分析
不同胎齡、不同出生體重新生兒的首次肝功能指標的差異性
早期綜合干預對小于胎齡兒生長發育、體格發育和智能發育等影響觀察
不同胎齡新生兒心電圖特點與臨床意義的對比分析
早產兒如何護理及喂養
78例小于胎齡兒的臨床特點分析
早產兒長途轉診的護理管理
晚期早產兒輕松哺喂全攻略
祝您健康處方(6) 上腹部飽脹、隱痛、噯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