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公共服務投資與地方經濟門檻性研究

2021-01-06 09:27
廣西質量監督導報 2020年12期
關鍵詞:公共服務經濟

李 洋

(中南民族大學 湖北 武漢 430074)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1.研究背景

公共服務是由政府主導,保障全體公民生存和發展基本需要,同社會經濟相適應的基本保障制度。它與經濟調節、市場監管和社會管理并駕為政府基本職能之一。對政策梳理后發現,公共服務的發展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與職能轉變、體制改革緊密關聯,發展到關注民生保障、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成為新時期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其次,基本公共服務大多屬于準公共物品,大部分由政府提供,且受政府的目標與政府政策影響較大,所以,公共服務的差異可能會使勞動和資本等要素在地區間進行流動,基本公共服務投入大、質量好的地區往往會吸引要素流入,由于地方對經濟的門檻性差異,不同地區對基本公共服務的效應有不同影響。

2.研究意義

基本公共服務投資不僅是政府的主要職能,保障民生,增加人民生活福利,也是政府在利用看不見的手,應對市場失衡情況下,逆經濟發展周期,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保證我國經濟協調可持續發展。在中國經濟邁入新常態背景下,面對經濟下滑壓力增大,有效運用基本公共服務投資促進經濟綠色動能高質量發展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文探討不同地區基本公共服務跨部門投資異質性對于地區經濟增長的關系,西部地區為例探討基本公共服務對地方制造業發展的影響,運用定量和定性兩種分析方法來研究我國的基本公共服務水平和我國的經濟發展之間的非線性關系,使我國基本公共服務和經濟發展的理論研究更加豐富,具有一定理論價值。

(二)文獻綜述

國外對基本公共服務促進經濟增長的研究,主要是從公共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方面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典經濟學時代。羅森斯坦·羅丹在《東歐和東南歐工業化問題》和《“大推進理論”筆記》兩篇文獻中指出,公共投資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具有間接的生產性,為全社會各部門的生產活動帶來種種便利,直接和間接影響到生產部門的成本與收益、產品或服務供給的數量和質量。Toshiki Tamai(2009)依據內生增長理論研究多樣化的公共投資形式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得出結論:在高密度和高效率的情況下,公共資本對中間產品的需求率和經濟增長率一樣趨同于S趨同,同時,公共投資通過刺激需求增強了經濟發展,同時提高了市場利率。國內研究更多傾向于構建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張娟(2008)用面板數據模型分析方法,驗證了之前的中國各省之間經濟增長不存在絕對收斂的研究結論,同時從收斂性的角度分析中國各省公共支出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杜書云、田申、劉曉英(2018)在構建空間面板模型基礎上,利用我國2007-2016年的省級面板數據,實證探析了省級財政支出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并分析了東部、中部、西部、東北部地區民生安全等四個方面公共服務投資對實體經濟影響的區域差異。

(三)研究內容和創新

首先,本文界定了基本公共服務投資內涵與范圍,介紹了基本公共服務投資與經濟增長的基本理論,并研究了公共投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路徑,為后續研究奠定理論基礎。接著,本文對東中西部基本公共服務投資總體與經濟增長效應進行分析。以東部地區為例,分析東部地區公共服務投資結構與經濟增長效應及差異性影響,并找出東部地區基本公共服務投資最優投資結構。最后,基本公共服務投資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為我國實行相關公共政策和區域政策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二、描述性統計分析

大陸區域經濟的劃分,依據各自的地理位置、經濟發展水平相結合長期演變而形成的。三大經濟區由于自然條件與資源的不同,因而有著各自的發展特點。

東部地區背負大陸,面臨海洋,地勢平緩,有良好的農業生成條件,水產品、石油、鐵礦、鹽等資源豐富。優越的地理位置、開發歷史悠久、勞動者的文化素質較高、技術力量較強,使東部地區的工農業基礎雄厚,在整個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龍頭作用。

本文對中部地區(湖北省為例)展開描述性統計分析,比較公共支出結構對區域經濟門檻性的影響。為了對湖北省財政支出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現狀作對比分析,本文將湖北省17個地級市、州行政區劃劃分為武漢城市圈(武漢市、黃石市、鄂州市、孝感市、黃岡市、咸寧市、仙桃市、潛江市、天門市)、宜昌城市圈(宜昌市、荊州市、恩施州、神農架)、襄陽城市圈(襄陽市、荊門市、十堰市、隨州市)三大城市圈,對湖北省三大城市圈財政總支出規模與湖北省三大城市圈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三大城市圈財政支出規模與經濟增長進行對比分析;然后分析湖北省三大城市圈財政總支出結構與湖北省三大城市圈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三大城市圈財政支出結構與經濟增長進行對比。

圖2.1 湖北省三大城市圈公共服務支出結構對經濟增長的現狀圖

從圖2.1中我們對比發現:①支出規模上,2007年的大小對比為科教文衛支出>公共服務支出出>經濟建設支出>社會保障支出,2016年的大小對比為經濟建設支出>科教文衛支出>社會保障支出>公共服務支出(2009年經濟建設支出超過公共服務支出2010年超過科教文衛支出成為第大支出,2015年社會保障支出首次超過公共服務支出);②增長速度上,從2007年至2016年的增長倍數以及年均增長率上,都有有經濟建設支出>社會保障支出>科教文衛支出>公共服務支出;③波動幅度上,社會保障支出(78.16%))>經濟建設支出(67.28%)>公共服務支出(30.66%)>科教文衛支出(22.46%)。

三、實證分析

本文搜集了一季度各地區經濟增長情況,一定程度上可以量化公共服務投資對不同區域上午經濟性門檻。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分區域各省市GDP情況如表3.1所示。

表3.1 2020年第一季度全國分區域各省市GDP情況表

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看出,東部地區具有四個明顯特點:一是經濟規模較大,經濟綜合發展水平全國最領先;二是產業結構以第二第三產業為主導,個別城市已經進入城鎮化階段后期;三是外來人口眾多,各類交通樞紐日均客流量長期保持較高水平;四是對外貿易發達,國內主要對外口岸港口幾乎全部位于東部地區。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下對于三大產業的影響力度差別是十分明顯的。對于第一產業的影響最小,對于第二產業的影響最大。西部地區之中,新疆位于中國版圖的最西北部,與中國腹地的距離最為遙遠,與腹地各省的人員流通相對也最少,而本身的地廣人稀在對抗傳染類疾病時有先天優勢。同時城市人口密度要遠大于農村,城鎮化率越高的地區風險一般越高。2019年,中國整體城鎮化率首次超過60%,達到60.6%。但不同省份的城鎮化水平,有著較大的差異。而在整個西部地區中,目前城鎮化率最高的正是重慶,2019年地區城鎮化率為66.8%,西部地區中緊隨其后的是內蒙古的63.4%。而結合上表,我們也可以發現一季度西部地區經濟數據受影響最為顯著的也正是重慶和內蒙古兩省。

四、總結與結論

正確理解和把握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有助于促進財政收入與經濟增長之間實現良性互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雖然對于第二產業整體影響最大,但是工業本身可以細分的類目眾多,一個地區的工業類目結構越完整豐富,那么在遇到類似這樣的突發情況后,進行內部資源整合進行應對的選擇也就越多。

危機來臨時,的確舊的市場需求就會被打破,但是新的市場需求同時就會隨之產生。哪些地區具備相應的技術積累和生產能力,哪些地區就可以率先把握住機會,轉危為安。具體建議包括:(1)優化公共投資支出結構,大力支持供給側改革;(2)財政支出積極支持區域協調發展策略實施;(3)政府加大科教文衛支出,加強研發投入。

猜你喜歡
公共服務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公共服務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分享經濟是個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