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才興鄂”擎起“戰略支點”

2021-01-06 07:53吳葉柳
黨員生活 2021年12期
關鍵詞:湖北武漢科技

“努力把湖北建設成為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爭取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奮力譜寫新時代湖北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4次考察湖北,為新時代湖北改革發展賦予歷史使命、指明前進方向。

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湖北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切實把科教資源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人才優勢、發展優勢,以“人才興鄂”集聚高質量發展新動能,以人才“智高點”搶占發展“制高點”,以人才支撐擎起“戰略支點”。

答時代之問

視創新創造如生命

作為科教大省,湖北在國家戰略科技布局中占有重要一席。

進入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競爭力的新賽道,如何塑造湖北在全國科技創新版圖中的領先地位,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成為湖北必須答好的時代之問。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湖北省委書記應勇多次強調,要堅持把科技自立自強當使命、視創新創造如生命、抓創新發展像拼命,堅持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系統謀劃、協同用力,有效促進人才與產業發展結合,切實用好第一資源,激發第一動力,把“惟楚有才”的美譽轉變為“人才興鄂”的強大動能。

行棋觀大勢,落子謀全局。將科技創新置于更加優先的發展方向,把人才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系統觀念推動科技強省、人才強省建設,湖北砥礪前行。

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把第一資源牢牢抓在手上。堅持省委常委會、“雙月座談會”專題研究人才工作制度,建立各級黨委人才工作領導機構,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形成“五統五分”的人才工作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建立引才激勵約談、述職評議、政策評估制度等,督促“一把手”抓第一資源。

樹立“大人才觀”,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湖北省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李榮燦介紹,這些年,湖北堅持高端引領與整體開發兩手抓、海外引才與本土培育兩手抓、體制內與體制外人才兩手抓,緊緊圍繞產業引育人才,形成“樹冠”——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樹干”——青年科技人才、“根基”——創新創業人才組成的枝繁葉茂的“人才樹”。

政策全面發力,持續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翱萍际畻l”“新九條”“科創二十條”、自貿區“人才激勵六條”“人才發展激勵十六條”……70余個影響力大、含金量高的政策文件相繼出臺,形成人才綜合政策體系,促進科技創新源泉充分涌流。

搭建創新平臺,讓人才有更多用武之地。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加快創建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和湖北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打造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區域的光谷科創大走廊,高標準建設湖北實驗室,全力爭創國家實驗室和國家實驗室重要基地,推進襄陽、宜昌等區域性創新中心建設,以更多平臺、項目吸引集聚人才,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引導人才在大戰大考中貢獻才智、發揮效用。脫貧攻堅中,引導各方面人才奔赴貧困地區,貢獻智慧力量。疫情防控中,激勵廣大科研人才集智攻關,實現毒株率先分離、滅活疫苗臨床試驗率先獲批、解剖觀察報告率先形成、恢復者血漿臨床研究率先啟動。疫后重振中,選派3300多名院士專家和“科技副總”下沉到中小微企業,幫助解決技術難題,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當好“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店小二”,營造待遇從優、后顧無憂的發展環境。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校院所和大型創新型企業自建人才保障住房,做好省級以上人才工程入選專家子女義務教育入學保障,優化高層次人才就醫“綠色通道”,在自貿區打造人才服務“單一窗口”,將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有關業務法定時限由20個工作日減至7個工作日,高品質的人才生態日益完善。

湖北,從科教大省向著科技強省、人才強省加速邁進。

破制度藩籬

以“人才活”帶“滿盤活”

科技強省、人才強省建設,動力在改革。只有以改革打破制度藩籬,才能充分釋放人才活力,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滿盤活”。

2月18日,牛年春節后首個工作日,武漢洪山禮堂人才濟濟、群賢畢至,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此高規格召開,吸引社會各界目光。16位院士、專家手捧鮮花,踏上紅毯,走向主會場,成為開年最靚的明星。在熱烈的掌聲中,應勇向獲獎者頒獎,同他們親切握手合影,請他們到主席臺就座。

這次大會,吹響了科技強省建設的集結號,也釋放出湖北尊重人才、鼓勵創新的強烈信號。

為人才“松綁”,以“釋放”才能。湖北推出了下放科技成果轉讓處置權、創新科技人才考核評價體系等全國領先的優惠政策,不僅鼓勵采用年薪工資、協議工資和項目工資等方式聘任高層次人才,提高科研人員薪酬水平,更探索對創新人才實行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措施,鼓勵人才“一朝致富”。

憑借在光纖激光器領域取得的100多項技術創新和突破成就,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工程師閆大鵬獲評2020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并獲獎金200萬元,為人才“名利雙收”做出了生動注解。

“湖北有完善的人才發展政策,有寬松的人才成長環境,在湖北創業是我最正確的選擇!”提起自己的創新創業經歷,閆大鵬感慨萬千。

加大激勵力度,促進科技創新,湖北不斷發力。建立頂尖人才“一事一議”引進通道;對突破關鍵技術瓶頸、產生重大驅動效應的人才項目,資助額度不設上限;對在湖北自貿區工作的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其個人所得稅實際稅負超過15%的部分予以政府補貼……近期,湖北推出“人才發展激勵十六條”,政策措施突破面達80%,以硬招實招、真金白銀點燃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和熱情。

激發創新活力,用好用活人才評價“指揮棒”是關鍵。

不看長篇大論的介紹材料,選拔能不評審就不評審,能不答辯就不答辯。近兩個多月來,申報“3551光谷人才計劃”的候選者們發現,今年“考法”變了。

7月底,光谷在全國率先推出人才“注冊制”和人才動態評價“積分制”。借鑒企業上市注冊制,光谷人才注冊制打破人才落戶必須“見人”、人才評定必須定期申報、專家集中評審限制,通過智能化手段,搭載動態評價積分制,為人才畫像。

破除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的“四唯”枷鎖,光谷按照不同人才類別和層次,設立不同積分評價模型,特別加強對能力、貢獻等方面的積分權重,展開多維度立體評價。

光谷還首次將人才舉薦的權限賦予企業、科研平臺等,只要用人單位認為是能為其所用的重要人才,光谷照單全收。截至9月22日,平臺已接受近9000人注冊,受理入駐企業890家。

將人才配置到產業上去,配置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才能更大限度激活人才創新動能?!爱a業教授”“科技副職”“科技副總”“院士專家企業行”……湖北以一系列創新舉措解除人才兼職和創業的后顧之憂,打通人才順暢流動的體制壁壘。

去年7月,從事電阻陶瓷研究多年的武漢理工大學副教授黃端平,受聘成為應城市億佳歐公司“科技副總”,主抓配方調整和工藝優化,幫助公司將誤差值控制在0.02毫米以內,解決了長期困擾公司的因誤差值不穩定造成的產品不合格問題。

“我幾乎每周都去企業,有時候一待就是一周。給我‘科技副總’這個職位,可以直接參與生產管理,更有利于發揮作用?!秉S端平說。

以更開放包容、更不拘一格的創新舉措育才、引才、用才,為人才發揮作用創造更多空間,湖北凝聚起強大的人才智力合力。

以“人才飛地”模式,破解創新要素不足、創新人才招引留用難題,推進區域協同創新。依托毗鄰大武漢的優勢,黃石投資7億多元,在光谷設立黃石(武漢)離岸科創園,借助武漢人才優勢、研發優勢、資本優勢,助力黃石擴大創新資源,加快成果轉化,積極融入光谷科創大走廊,實現“引才在武漢、用才在黃石”。截至目前,已有37家黃石企業將研發總部搬到這一園區。

提平臺能級

讓創業園孵化人才夢

一流的平臺,集聚一流的人才。把更多優秀人才集聚到科技強省、人才強省建設上來,就要用平臺吸引人才,用園區孵化夢想,讓人才創新創業成果真正落地。

光谷東,武漢未來科技城。

地標式建筑“馬蹄蓮”巍然矗立,不斷釋放著它蓬勃旺盛的創新生命力。這朵“新能源之花”,就是武漢新能源研究院所在地。在這里,一個個新能源創新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一個個或將改寫未來能源格局的創新正在發生。

“既要增強‘錢變紙’的能力,又要增強‘紙變錢’的能力,最大限度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力?!睉卵赞o迫切。讓科教資源得以充分挖掘,必須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2016年,依托華中科技大學的學科優勢、武漢市的政策與市場資源等,武漢新能源研究院應運而生。研究院致力于能源領域內的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創業服務,全力解決轉化主體痛點,重點幫扶在孵團隊及企業完成產品研發、小試、中試、工藝改進、市場拓展等,加快產業化進程。

華中科技大學教授譚必恩聯合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利物浦大學教授安德魯·庫珀在研究院設立“中英納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專注研究有機微孔聚合物,以應用于水處理、氫燃料電池汽車等。

看中這一研究的前景,研究院給予多方面支持?!疤峁﹫龅貛臀覀兘?200平米的研發實驗室,還有300萬的孵化基金支持,在團隊組建方面,也給了很多指導?!弊T必恩說。目前,他們的核心專利已經第三方作價評估,轉化金額達600萬元,正與上市公司對接洽談后續深度合作。

提升創新平臺能級,才能強化創新發展策源力。

為了補齊高校短板、激發創新潛力,襄陽確立“城市+大學”的創新驅動發展路徑,堅持招校引院與招才引智、招商引資同步謀劃推進,圍繞產業鏈布局“院所鏈”,整合政策、項目、土地、資金等資源要素,舉全市之力推進招校引院。

一場科技力量大集結正在襄陽發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華中科技大學、湖北工業大學相繼在襄陽建立產業技術研究院,華中農業大學襄陽校區(現代農業研究院)和武漢理工大學研究生培養模式改革襄陽示范區正在加緊推進。

建設科技強省、人才強省,既要用科技研發平臺集聚高層次人才,又要以優勢服務平臺聚合創業資源。

擁有20多年歷史和響亮口碑的“老牌”園區——武漢留學生創業園,是眾多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在湖北創新創業的第一站。

從剛入駐時的二三十人發展到如今200多人,短短幾年間,武漢小安科技有限公司已躋身電動車智能方案提供商前三強,成為武漢市科技“小巨人”。

“留創園就是我們的福地!”公司總經理張瑛激動不已,“辦公場所、政策宣傳、人才招聘,各項服務都很立體、暖心,尤其是帶領我們與政府、資本、機構等對接,在這個平臺上,企業能站得更高,走得更遠?!?/p>

“鼓勵創新,寬容失敗,以創業者的需求為導向做好服務,這是我們激發創新活力的密碼?!蔽錆h留創園管理中心主任韓黎說。20多年來,與光谷日新月異的發展步伐相適應,武漢留創園不斷創新升級孵化服務,鏈接海內外雙創資源,建立“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的全鏈條孵化模式;對接企業融資需求和機構投資需求,布局“孵化+投資”的服務模式,一步步打造出了區域內具有示范效應的創新創業生態,越來越多人才在這里創業圓夢,揚帆起航。

優人才生態

創“近悅遠來”軟環境

一個地區要發展,短期靠項目,中期靠政策,長期靠環境。環境好,則人才聚、事業興。

以大學生為代表的青年人才是創新活力最足的群體之一,是科技強省、人才強省建設的后備力量。

近日,武漢曬出最新“成績單”——2017年以來,4年新增留漢大學生139.4萬人,提前兩年完成百萬大學生留漢計劃,大學畢業生留漢比例由2016年42.18%上升到2021年65.12%,連續4年成為人才凈流入城市……

能夠同一線城市爭奪青年才俊,足見武漢對人才的吸引力。大力推進“學子留漢”工程,為萬余名留漢大學生提供優惠租賃房;對30多萬在漢高校應屆畢業生,發放一次性求職就業補貼、實習實訓補貼5億多元,扶持創業大學生2.97萬人;舉辦系列專場招聘活動,叫響“就”在武漢、“創”贏未來品牌……一系列硬舉措共同構筑了吸引人才的軟環境,讓武漢日益成為“大學生最友好城市”。

既要以政策留住人才,更要以環境涵養人才。聚焦不同人才的不同需求,湖北探索個性化的人才服務方式,打造各具特色的人才服務品牌。

在湖北省人才事業發展中心,“一杯咖啡喝出一個產業”的故事為人才津津樂道。為了給專家提供廣泛交流對接的場所和平臺,湖北省人才事業發展中心打造了“千百咖啡”活動品牌。在這里專家不僅能互通信息,找到投資人、融到資,找到合適的企業園區、場地;還能找到需要的實驗機構、設施,共享科研資源;甚至還能找到人生伴侶,舉辦婚禮,傳為佳話。

從事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研究的劉濱磊博士,在活動中結識了同一領域的張發明博士,并通過他的介紹,為溶瘤病毒OH2注射液項目找到了融資和臨床試驗場地,加速了成果轉化。從事鋰電池和太陽能應用研究的桂裕鵬博士,通過這一平臺將移動能源制造項目落戶黃岡,3年產值過10億,帶動300人左右就業,稅收位居黃岡市開發區前三名。

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是人才服務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科技強省的題中應有之義。湖北技術交易所打通政、產、學、研、金、介等各主體的信息交流渠道,打造出科惠網這一中部地區最大的網上技術交易市場:一支包括高校院所科技成果“代言人”、科技管理部門“店小二”、專業服務機構“經紀人”等在內的服務隊伍,能夠將高校老師科技成果翻譯成企業家能聽懂的語言,對企業技術需求建立“48小時”響應機制,促進線上線下需求對接;每年服務高校院所、企業和政府部門近千家,促進技術交易超40億元。

圍繞人才鏈完善“服務鏈”“生態鏈”,湖北整合資源,建立人才樂業、安居、樂活的服務保障體系和生產生活環境。武漢在東湖高新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等海外人才集聚區,加快建設一批國際學校、國際醫院、國際社區等,培育“類海外”生活環境。襄陽在全省率先組建人才超市服務聯盟,采取“政府引導+市場化運營”模式,整合資源要素,服務人才雙創;投資200億元打造的襄陽科技城,一期已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200個。宜昌“三峽國際人才城”即將投入運營,在這里,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創業要素將得到有效“撮合”。

建立市場化、社會化的人才管理服務體系,支持武漢建成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湖北越來越重視借助市場力量做好人才服務。今年5月,新成立的武漢人才集團正式揭牌,明確城市高端人才引聚主平臺、全國人才高地建設大平臺、國際人才交流合作新平臺三大功能定位,布局高端人才獵聘、人才公共服務、人力資源外包等領域,著力提供全要素、全鏈條、全周期人才服務?!叭瞬偶瘓F的成立,將幫助我們實現人才引進和服務的市場化、專業化、精準化,加快形成各類人才聚集的‘強磁場’?!蔽錆h市委組織部人才一處處長徐超說。截至目前,武漢人才集團已服務企業1124家,協助企業引進各類高端人才150余人。

人才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舉全省之力。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湖北在全省上下開展“我為人才辦實事”活動,特別是按照“小切口、影響大、能辦到、人才普遍受益直接受益”的要求,提出“一把手”領辦“我為人才辦實事”。十堰市委主要領導協調,調動各方資源,構建“武當人才卡”服務體系;咸寧市委主要領導領辦一村一名大學生鄉村醫生配備行動,補齊鄉村醫生隊伍建設短板;黃岡市委主要領導逐家走訪“黃岡市杰出人才”所在企業,了解企業發展困境,協調解決實際問題……17個市州、29個人才工作相關部門黨政“一把手”直接領辦重點項目59項。省委組織部對重點項目實施臺賬管理,加強跟蹤督辦。各地各部門各炒一盤菜,共辦一桌席,齊心協力為廣大人才提供最好服務。

“我們堅持拿出真情實意、真招實策、真金白銀,不斷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持續推進感情留人、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涵養‘近者悅、遠者來’的良好生態?!焙笔∥M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

生態優,活力涌,創新發展勢如破竹?!笆濉逼陂g,湖北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由4.3件增至10.4件,技術合同成交額由830.1億元增至1687億元。湖北區域科技創新能力由全國第10位提高到第8位,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3.8%提高到60.33%。國產128層QLC 3D閃存、快舟一號運載火箭、高光束質量萬瓦光纖激光器等一批技術難題被集中突破……

百舸爭流,奮楫者先。一個各類人才加速匯集、科教資源優勢日益放大、創新創業活力不斷涌動的生動圖景正在湖北大地徐徐展開。

(特約記者 ?吳葉柳)

猜你喜歡
湖北武漢科技
The rise of China-Chic
別哭武漢愿你平安
我們在一起
武漢加油
馳援湖北
決戰武漢
湖北武漢卷
科技助我來看云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