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股骨頭壞死應用CT,MRI放射診斷的對比研究

2021-01-06 23:42歐東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14期
關鍵詞:股骨頭壞死對比診斷

歐東

摘要:目的:探討股骨頭壞死應用CT、MRI放射診斷的對比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110例股骨頭壞死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5例,觀察組行MRI檢查,對照組行CT檢查,對比兩組效果。結果:經過治療后發現,觀察組確診率96.36%,對照組確診率81.81%,觀察組確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敏感率94.54%,對照組敏感率72.72%,觀察組敏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各項臨床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MRI對股骨頭壞死的確診率和敏感性更高。

關鍵詞:股骨頭壞死;CT;MRI;診斷;對比

【中圖分類號】R8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4--01

股骨頭壞死是一種非感染性壞死。目前我國股骨頭無菌性壞死的患病率尚未明確,考慮與酗酒和激素的變化有一定關系。臨床主要表現為早期為間歇性疼痛,活動后加重,休息又可自行緩解,隨疾病進展可轉為持續性疼痛?;颊叱霈F髖部疼痛時,應及時就醫,CT和磁共振都可以很好的確診疾病,但相對來說磁共振的準確性更高[1-2]。本次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110例股骨頭壞死患者,目的為了探討股骨頭壞死應用CT、MRI放射診斷的對比研究。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9年10月-2021年3月收治的110例股骨頭壞死患者,隨機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5例。觀察組男患者31例,女患者38例,年齡范圍(24-53)歲,平均年齡(34.12±2.13)歲,平均BMI(22.17±2.01)KG/cm2,平均病程時間(1.29±0.46)天,左踝關節骨折35例,右踝關節骨折34例,開放性骨折27例,閉合性骨折42例 ;觀察組男患者33例,女患者36例,年齡范圍(24-55)歲,平均年齡(34.75±2.24)歲,平均BMI(22.09±2.13)KG/cm2,平均病程時間(1.51±0.30)天,左踝關節骨折37例,右踝關節骨折32例,開放性骨折26例,閉合性骨折43例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方法

1.2.1對照組行CT檢查。

患者持臨床醫生開具的CT檢查申請單到CT室進行預約;由臨床護士執行臨床醫囑后在所在科室的登記處記賬;檢查當天患者在候診處等候排隊,聽叫號系統呼叫自身序號;醫師再次核對檢查信息,確認無誤后進入CT室,患者配合技師擺放體位,一般采取仰臥位,檢查過程配合醫師要求;檢查結束后在自助取片機上領取檢查結果報告,并交由醫生處,以方便醫師進行治療方案的調整。

1.2.2觀察組行MRI檢查。

檢查前會常規詢問體內是否有金屬、假牙、支架等,如果有會慎重做核磁共振檢查,有金屬是一定不能做的,清除隨身攜帶的金屬物品;告知患者檢查過程中的注意事項,檢查過程中噪音可能較大,可采用棉球賭住耳朵;一般核磁共振檢查需要20-30分鐘左右,檢查全過程要求制動,一旦體位擺放后不得隨意亂動;患者采取仰臥位于檢查床上,采取頭先進,人體長軸與床面長軸一致,雙手置于身體兩旁;線圈橫軸中心對準臍中心,移動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燈的縱橫交點對準臍部中心,即以線圈中心為采集中心,鎖定位置,并送至磁場中心;成像采取SE序列或快速序列,橫斷面T1WI和T2WI成像,冠狀面T1WI成像;領取檢查結果報告,交由主管大夫。

1.3觀察指標

(1)確診率、敏感性:完全確診、基本確診、不能確診、確診率、敏感性高、敏感性低、不敏感、敏感率;(2)臨床指標:確診時間、疾病嚴重程度、預后判斷。

1.4統計學方法

將本組所得試驗數據代入SPSS21.0軟件進行精細的處理分析并記錄觀察,計量資料用()表示,結果實施t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結果用X2進行檢驗。所得結果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反之P>0.05,表示差異性沒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指標

觀察組各項臨床指標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結果見表1。

2.2確診率、敏感性

觀察組確診率96.36%,對照組確診率81.81%,觀察組確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敏感率94.54%,對照組敏感率72.72%,觀察組敏感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結果見表2。

3討論

股骨頭壞死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疾病,好發于中老年人,男性患病率明顯高于女性。任何影響股骨頭血液供應的,都會導致股骨頭壞死的發生,常見的病因有外傷、股骨頸骨折、粗隆間骨折,一旦發現異常應立馬進行治療,避免因治療不及時殘留嚴重的后遺癥。對股骨頭壞死的確診臨床一般選擇CT或磁共振進行檢查,CT掃描可清楚顯示軟骨下骨板斷裂、壞死灶范圍及修復情況等,但對初期的股骨頭壞死的敏感性不夠,MRI對股骨頭壞死診斷的特異性及敏感度均在99%以上,為本病診斷的金標準,創傷性或非創傷性股骨頭壞死早期MRI就有異常表現,當MRI的T1WI顯示帶狀低信號或T2WI顯示雙線征時可確診股骨頭壞死[3]。

磁共振可在CT發現異常前做出診斷,股骨頭壞死核磁的多樣信號改變,反應不同層面病變組織的代謝水平。t2加權像呈高信號的病理特征是骨和骨髓的壞死,引起的修復反應,病理特征以骨髓水腫、局部充血滲出等急性炎癥病理改變為主;t1加權像顯示為低信號,t2加權像顯示為混合信號,高信號提示炎癥、充血、水腫,低信號的病變組織多為纖維化;t1加權為新月形邊界清楚的不均勻信號,如果t2加權像顯示中等稍高信號,周圍不均勻稍低信號環繞,則呈典型的雙線征,位置基本與CT的條狀骨硬化一致。核磁共振檢查,是發現早期股骨頭缺血性壞死最重要最有效的輔助檢查,尤其對早起股骨頭壞死來說,一般初期股骨頭壞死其他輔助檢查難以確診,容易發生誤診的可能性,而磁共振對其準確率高達百分之九十九以上,極少會出現漏診的可能性[4]。

通過實驗我們可以得知,磁共振對股骨頭壞死具有較高的確診率和敏感性,無論是初期股骨頭壞死還是中晚期的股骨頭壞死,在磁共振上具有不同的表現信號,早期就可以出現骨髓水腫改變, T1加權像低信號,T2加權像高信號,T1加權像和T2加權像是股骨頭壞死的特征,股骨頭外上前方的異常信號區,且被低信號帶包繞,T2加權像可出現雙線征,是股骨頭發生缺血性壞死的典型特征,可以對股骨頭壞死的分期更明確,便于確定疾病嚴重程度和范圍,有利于具體治療方案的制定和實施,為股骨頭壞死的預后提供有力的數據基礎;CT檢查具有局限性,可以確診晚期股骨頭壞死,但初期發生的股骨頭壞死難以確診,因此,選擇磁共振檢查的人群更多一些[5]。

綜上而言,股骨頭壞死是骨科常見的疾病。臨床對股骨頭壞死確診常用的輔助檢查有CT和磁共振,磁共振與CT相比較特異性和敏感性更高,確診率可高達99%,磁共振對初期和中晚期股骨頭壞死均具有信號表現,可以明確顯示疾病范圍和嚴重程度,為治療方案的推進提供了有力的依據,而CT檢查對初期股骨頭壞死難以確診,容易導致誤診。因此,磁共振對股骨頭壞死的確診率和敏感性更高,對診斷疾病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志琳,朱曉娟.對比螺旋CT以及MRI在成人股骨頭缺血性壞死診斷過程中的應用價值[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1,5(14):133-134.

[2]朱士銘,滕偉,李唯,等.基于機器學習算法的影像組學在MRI診斷早期股骨頭壞死中的應用[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21,29(8):817-821.

[3]劉斌,王娟,馬園.CT與MRI診斷股骨頭壞死的臨床診斷效果比較觀察[J].中國CT和MRI雜志,2021,19(3):151-153.

[4]左瑞,周華亭.CT與磁共振技術在股骨頭壞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比較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1):115-116.

[5]馬錦城,梁棟梁.CT與磁共振技術在股骨頭壞死診斷中的應用對比分析[J].生物醫學工程學進展,2019,40(3):161-162,168.

猜你喜歡
股骨頭壞死對比診斷
超導磁共振與多層螺旋CT對診斷股骨頭壞死效果比較分析
細針鉆孔減壓術聯合活血養骨湯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療效觀察
中日兩國膠囊旅館業的發展對比及前景展望
克里斯托弗·馬洛與陶淵明田園詩的對比
英國電影中“憤青”與“暴青”對比研究
紅外線測溫儀在汽車診斷中的應用
窄帶成像聯合放大內鏡在胃黏膜早期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股骨頭壞死療效分析
成人早期股骨頭壞死應用CT和MRI檢查診斷臨床價值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