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詩:讓兒童的言語與精神相遇

2021-01-07 11:55江蘇省濱??h實驗小學戴新蓮
天津教育 2021年12期
關鍵詞:兒童詩意境想象

■江蘇省濱??h實驗小學 戴新蓮

詩歌,可以撥動讀者的心弦,引人們融入詩歌中,與文本共情,獲得性情的陶冶,感受文字的魅力。兒童詩以兒童為主要讀者,立足豐富多彩的兒童生活,其篇幅簡短、節奏感強、想象奇特、情感豐富,深受兒童的喜歡。教師比較關注古詩教學,而對于貼近兒童生活的現代詩沒有足夠的重視。教師要引領學生閱讀現代詩,豐富他們的想象、增進他們的體驗,讓他們去品味優美的語言。

一、感受特點,品味美妙

兒童詩不追求華麗的辭藻,避免使用生僻的詞語,以兒童為主要對象,用生活化的語言表達,內容淺顯易懂,一聽便明白,以兒童的話語表達,以兒童的思維思考,融入天馬行空的想象,在巧妙的表達中產生詩意。兒童詩用詞絕不單調,用近義詞避免語言的單一,使表達不呆板,使詩歌內容富有情趣。兒童詩多以第一人稱、第二人稱進行表達,能拉近作者與兒童之間的距離,讓他們感到親切。每一首詩都給兒童留下了生動的畫面,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讓他們獲得多種感官的交匯,使這個詩境變得更生動。兒童詩歌的語言有幽默諧趣的特點,能讓兒童在閱讀中獲得愉悅的體驗,能調動他們去聽讀的興趣。詩人會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讓詩歌充滿童趣。詩人以比喻描繪兒童所熟知的事物,將太陽比喻成燒餅,將汽車比喻成搖籃,在富有詩意的想象中將內容表現得非常有趣。如,在《雪地里的小畫家》一詩中,詩人發揮自己的想象,將動物的腳印形象地比喻成竹葉、梅花、楓葉與月牙,將四種動物的足跡印在雪地上的形象寫得逼真又富有趣味,能調動他們的生活儲備,產生進一步了解小動物的愿望。詩人還要發揮想象力,將現實與想象相融,讓詩的內容充滿童趣。詩歌具有音律之美,學生能直觀地感受融入詩歌的情境。拼音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是難點內容,而兒童詩能借助韻腳的重復形成聲音的回環,能幫助學生鞏固拼音知識,調動他們學習詩歌的興趣。詩歌中會運用許多疊詞與擬聲詞來強化情感表達,讓音韻變得更有趣味,能讓兒童感受到聽覺帶來的真實,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從而能使畫面更立體。

二、豐富方式,充分感知

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他們聽覺的敏銳度較高,教師借聲音表達,讓學生獲得感官的刺激,從而領略詩歌之美,提升他們閱讀兒童詩的興趣。教師可以結合兒童的生活經驗,讓他們去聽、唱兒童詩,從而提升他們閱讀兒童詩的動力。教師可以錄制師生同誦兒童詩的音頻,或將詩歌改編成一段兒童故事,讓他們能獲得直觀的感受,體會詩歌的韻律之美。在學習兒童詩時,要讓學生放聲朗誦,在口讀、耳聽中理解大意、體會意境,品味韻味之美。誦讀的方式很多,可以是教師范讀、學生齊讀,也可以是賽讀、互讀、配樂讀等多樣形式,能讓學生體會到讀的興趣。在初讀時教師要強化檢查,對長句予以指導,力求讓學生能讀通順、讀準確、讀出停頓,為理解和感悟詩歌掃清障礙。學生誦讀時要注重情感的變化,用自己認為最舒服的方式讀,并將文字加以內化,從而增進自己的體驗。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多讀去吸納,體會詩歌的語言,感受斷句停頓,體會音樂美所帶來的魅力。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形象直觀為主,他們對鮮艷的顏色、生動的畫面感興趣,教師要鼓勵學生在學習詩歌的同時,能融入自己的理解,發揮自己的想象創作繪本,描繪出心中所想的畫面。詩人的想象富有詩情畫意,具有強烈的畫面感,由于小學生的生活閱歷不足,但他們可以將直觀的線條、鮮艷的顏色與抽象的文字結合起來,拓展思維、豐富想象,形成直觀的畫面,呈現詩歌的意境。如,在學習《祖先的搖籃》一詩時,學生可以從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逗松鼠、捉蜻蜓、逮蟈蟈等活動中感受詩中描繪的生活氣息,教師可以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想象描繪出祖先的生活場景,并在繪畫后呈現自己的畫作。教師將學生的畫作整理成一個個繪本,繪本能梳理文章結構,豐富學生想象,促進學生思考,讓他們感受到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在學習詩歌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去扮演詩歌中的人物,運用自己的語言、動作、情感去理解抽象的文字,感受詩歌所呈現的形象,讓學生能披文入情,理解詩歌的內涵。學生在解讀詩歌時,如果僅站在第三人稱的角度去解讀,就會在理解時產生隔膜,難以獲得深度的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去表演,融入詩歌的情境中去體會,與詩歌共情、與詩人共鳴,情感交織,讓自己的思維浸潤于詩歌中。教師將詩歌的學習與表演結合起來,能消除學生的疲勞,同時能活化課堂氣氛,促進他們對詩歌內容的把握。教師針對詩歌內容,讓學生選擇代表性的事物進行扮演,要演出他們的特點。學生融入自己的神態、動作去讀、演,融入詩歌所表達的意境中。

三、依托資源,充實內容

插圖色彩鮮艷、意境優美,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他們的審美情趣,能調動學生學習兒童詩的興趣。插圖不僅具有形色之美,還具有啟發、解釋的內涵,能促進兒童詩的語言向形象畫面的轉化,促進他們對詩句的理解。小學生到了中年級,才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漸向邏輯抽象思維發展,插圖能將詩歌意境具象化,能促進他們對兒童詩意境的把握。教師可以將詩圖對照起來,幫助學生理解難以理解的、抽象的詞意與擬人化的語言。兒童詩所描繪的人物與事物也可能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學生難以與兒童詩的人物產生同感,插圖能有效地填補這一空白,能促進學生對事件的理解、形象的把握、精神的感悟。

兒童詩是動聽的聲音,是多彩的世界,教師借助多媒體呈現動態的圖像、悅耳的聲音,能給學生帶來感性的體驗,再現詩歌所描繪的場景,讓他們能感受到詩歌所呈現的優美意境,能更準確地理解詩歌內容。教師要為學生搭建分享的舞臺、創設寫詩的情境,讓他們分享自己的體驗。教師利用早讀、午寫等時間開展與詩歌教學相關的活動,在他們的心田播下詩歌的種子,提升他們學習兒童詩的興趣。在早讀時,教師讓學生齊讀詩歌,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迎接全新的一天。對于低年級學生而言,他們的情緒波動大,易受興趣的影響,教師要多開展與詩歌有關的活動,鼓勵他們讀詩、創編,在活動結束后創作一首兒童詩,留下美好的回憶。教師要多舉辦“兒童詩大會”,讓師生相互閱讀詩作,并推出班級“小詩仙”“小詩圣”,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教師在班級設置讀書角,放置有關兒童詩歌的書籍,并在課堂中讓他們背誦詩歌、展示自己的詩歌創編,讓他們一起賞詩、析詩,一同分享。學生只有多閱讀詩作,獲得更多的積累,才能在創作時胸有成竹。教師要與學生交流閱讀、創編的感受,讓他們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分享閱讀的心理,低年級小學生的向師性強,他們會“愛屋及烏”,在教師的影響下愿意去讀詩歌。教師要引導學生將課內習得的方法向課外拓展延伸,設計“讀書吧”等活動,為學生補充詩歌資源,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他們的閱讀量,也能讓他們在閱讀中感受詩歌之美。

綜上所述,在小學兒童詩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詩歌資源,引領學生去多讀、多思、多演、多創,感受詩歌之美、詩歌之趣,抓住生動意象,捕捉詩歌情感,從而能提升審美情趣。

猜你喜歡
兒童詩意境想象
快樂的想象
教案《創作兒童詩》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創作兒童詩的有效教學策略
細觀察 多想象 善表達
意境的追尋與創造(外一篇)——錢起《省試湘靈鼓瑟》
長了翅膀的兒童詩
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為擁抱付費
詩詞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則)
那時我們如何想象未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