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青年》對兒童教育問題的探討及貢獻

2021-01-09 06:10熊先翔
新聞前哨 2020年12期
關鍵詞:新青年兒童教育

◎熊先翔

《新青年》 雜志中針對不同的群體進行了分類教育探討,有青年教育、兒童教育、女子教育、工人教育等內容。 其中,陳獨秀、蔡元培、鄧萃英、周作人、沈兼士、唐俟等知識分子都關注了兒童教育問題。

兒童時期是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階段, 也是人各項身體發育的起始點, 所以很多學者開始重視并關注到兒童教育方面來,兒童問題解決好了,青年問題才能迎刃而解,進而很多學者也從各個不同角度來探討兒童教育問題,這些觀點和建議也起到重新構建兒童教育新系統的作用。

一、各類教育主張

唐俟在1919 年《新青年》發表的《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一文,他批判傳統兒童觀,另一方面他卻推崇“兒童本位”的兒童觀。他認為中國的舊見解“夫婦是人倫之中,卻說是人倫之始;性交是常事,卻以為不凈;生育也是常事,卻以為天大的大功。 ”是完全錯誤的1。 他分析道:“生命何以必需繼續呢? 就是因為要發展、要進化。 “后起的生命,總比以前的更有意義,更近完全,因此也更有價值,更可寶貴。 ”最后他總結道:“覺醒的父母完全應該是義務的、 利他的、犧牲的。 中國覺醒的人,為想順長者解放幼者,便須一面結清舊賬,一面開辟新路。 ”由此可見,作者主張以兒童為本的價值觀。

陳獨秀在1917 年《新青年》上發表的《近代西洋教育》一文,他認為“真正的近代西洋教育是自動的而非被動的,是啟發的而非灌輸的。我國教育和西洋古代教育,多半是用被動主義, 灌輸主義,一心只要學生讀書萬卷,做大學者。 西洋教育是全身的而單獨腦部的。 他還列舉了意大利蒙得梭利女士的啟發式教育例子。 “他的教授法是怎樣呢? 就是主張極端的自動啟發主義。用種種游戲法,啟發兒童的性靈,養成兒童的自動能力。 ”1921 年,他在《新青年》上發表了《新教育是什么》一文,再次強調了啟發式教育。他認為:“舊教育是教學生應當如何如何,不應當如何如何,完全是教訓的意味,不問學生理會不理會,新教育是要研究學生何以如何如何,何以不如何如何,怎樣才能夠使學生如何如何,怎樣才能夠使學生不如何如何,完全是啟發的意味。 ”由此可以看出新教育更注意以兒童為中心,去開啟兒童的心智,從而獲得兒童的認同。

鄧萃英在《新青年》上發表的《動的新教授論》一文,闡明了傳為客、習為主的理論?!皞髁暦ㄋ卦趦和瘜W習,然學習無相當基礎,必難收效,故必濟之以傳授。 特是傳授為學習而施,故傳授為手段,學習為目的。 ” 將“兒童中心主義研究的教授法”思想滲透在其中,強調學習過程中啟發兒童主動學習的重要性。 鄧翠英在該篇文章中的第六章, 梳理了“教授法之諸主義”,其中第二節專門講述了“啟發主義”,將啟發主義的起源、流派、目的、性質、形式類別等問題進行了詳細說明。

蔡元培1918 年在《新青年》上發表的《新教育與舊教育之岐點》 一文中對比了傳統教育與新教育中對待兒童的不同。傳統教育以當官應試為目的,所學不是兒童的興趣所在“是教者預定一目的,而強受教者以就之;故不問其性質之動靜,資稟之銳鈍。 而教之只有一法,能者獎之,不能者罰之。 ” 新教育從兒童身心特點出發,幫助其成長,以西方實驗教育為理論基礎,結合心理學的最新成果,對于教育中出現的問題能夠隨時糾正。 同時作者也在文中最后提出發建議:第一,須設實驗教育之研究所;第二,教員須有充分之知識;第三,供給教育品者,亦當有種種參考之圖畫與儀器。

沈兼士在《新青年》上發表的《兒童公育》中,他將兒童公育作為解放婦女的終極辦法大力鼓吹并設想出了兒童公育的具體辦法:社會可以建立一個公共教養區域,里面包括“胎兒所、收生所、哺乳所、幼稚園、小學校、兒童工廠、兒童圖書館、兒童病院”等等一系列機構,招募社會上體格壯健,常識完備, 溫良賢淑的女性專門養育兒童, 教育專家定期指導, 該機構的資金來自于兒童父母每年的捐助……他認為兒童公育是解決新世界一切問題的鎖鑰, 并認為兒童原本就是社會之子,理應交由社會來教養。

1920 年,楊鐘健在與《新青年》編輯部的通信中對“兒童公育” 問題發出了一些不同的聲音。 他雖然開篇表示贊同兒童公育的設想,但認為應當先解決婦女家庭問題,才能實現兒童公育;第二,反對兒童公育能解決一切社會問題的論調,“我想這樣做法,不但不能收良好的效果,或者可使革新運動的速率減少,甚至演出社會上騷動的慘象!”第三,當今中國國民的素質還不具備實行兒童公育的可能性, 國民的知識相差太遠;第四,如何打消母子間天然的感情? 這是違背自然的做法;第五,即使實施了兒童公育,懷孕的婦女還是不能解放。

1920 年, 文學家周作人在北京孔德學校發表演講談到:“我想兒童教育,是應當依了他內外兩面的生活的需要,適如其份地供給他,使他生活滿足豐富。 ”在指導兒童讀書的過程中應當注意趣味、情智與想象的修養等。小學文學教育是不容忽視的,它能順應兒童本能的興趣、培養興趣、然后喚起新的興趣。周作人還規劃了兒童讀書的三大階段:在幼兒前期,讀詩歌、寓言、童話;幼兒后期,讀詩歌、童話、天然故事(內容有所深化); 到了少年期,讀詩歌,傳說、寫實的故事、寓言、戲曲。最后,要兼顧讀物的“兒童 性”和“文學性”,給予了小學語文教育很好的建議。

二、對當時及現今社會的貢獻

《新青年》致力于破除舊思想,吸收新觀念。 因此,刊物發表的文章中關于兒童問題的理論雖然來自于西方傳統,但并不拘泥于此,有諸多創新點,值得當今的人們借鑒。

(一) “兒童本位”理念

在《新青年》刊載的文章中,體現了對“兒童本位”理念的重視,而這一理念仍然延續到今天,滲透到各學科的教學中。如唐俟認為“覺醒的父母完全應該是義務的、利他的、犧牲的。 中國覺醒的人,為想順長者解放幼者,便須一面結清舊賬,一面開辟新路。 ”傳統中國教育理念認為兒童是縮小的成人,其實兒童的世界與成人有很大不同,真正做教育的人應該抓住不同兒童的特點,以兒童為本,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這在當今的素質教育中也是重要的一點。

(二)“幼兒園”的雛形

“兒童公育”的設想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雖然有點過于理想化,因此只進行到理論上的探討,沒有真正實現。 但是當今社會幼兒園的設立 其實就是“兒童公育”的改良。如沈兼士認為社會可以建立一個公共教養區域, 招募社會上女性專門養育兒童,教育專家定期指導,兒童父母每年的捐助機構資金等等這些建議, 對現在而言都是非常有借鑒意義的。 現今幼兒園的模式雖然不像兒童公育所形容的機構設置那么完備, 但是當今幼兒園的發展也是借鑒了兒童公育基本的運作方式。

(三)兒童讀物的推薦

當今, 不同年齡段的兒童該讀什么書也是一個熱點話題。 兒童讀物是啟蒙的最好教材,而早在新文化運動之時,《新青年》就探討過兒童讀書的問題,周作人在其《兒童的文學》中就詳細闡述過有關內容,值得當今家長及幼兒教師參考。 如在幼兒后期,閱讀童話方面,作者是這樣交代的:“丹麥安兌爾然作的童話集里,有許多適用的材料。傳說也可以應用,但應當注意,不可過量的鼓動崇拜英雄的心思,或助長粗暴殘酷的行為。中國小說里的西游記講神怪的事,卻與封神傳不同,也算淳樸率真,有幾節可以當作童話用?!弊髡邔鴥韧獾倪m用閱讀素材都進行了分析, 還根據此階段兒童的特點提出注意的問題。

(四)啟發式教育

陳獨秀提出兒童課程的改革應按照啟發式教育的模式進行, 但是在闡述具體學科的改革措施時, 也滲入自己觀點,講究讓兒童接受鄉土教育,根據各省的實際情況編訂教材,方便兒童理解,在圖畫手工方面讓學生發揮其想像力、創造力,在唱歌方面強調讓歌詞更貼近兒童心理些,通俗易懂點,通過實際觀察,更直觀地學習知識。 其改革的理論來自傳統的啟發式教育,創新的地方在于將理論結合實際。

鄧萃英在《動的新傳授論》中認為,在教授過程中,知、情、意三方面的培養是同時進行的。而舊式心理學將知、情、意分別培養“養護對于身體、教授對于知識、訓練美育對于情意,各施其陶冶”。 作者對此提出質疑,連問三個問題:“知與情意果可分乎?教授任務果限于知乎?教授訓練之分,果若是器械的乎?”。隨后打破傳統心理學觀點,有創見性地提出自己的見解,由淺入深地舉例闡明事實。

結語

《新青年》中出現了大量關注兒童教育的文章,體現了民國學人對兒童問題的關注, 也認真踏實地探討了解決問題的方法。 以唐俟為代表的學者受西方新思想影響,認為應該樹立“兒童本位”的觀念,從根本上注重兒童教育。 《新青年》中還有其它對兒童教育的實踐問題也進行了探討, 涉及的有兒童公育問題、兒童文學學習內容及兒童教育科目改革。在這個探索過程中,有創新的內容,但也不乏偏激的理念,而我們后人在繼承先人探索成果的時候, 要注意吸收合理的部分。 總之,理論與實踐活動都要順應當時的時代需求。

猜你喜歡
新青年兒童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中值得注意的問題
《新青年》(珍情)讀者意見調查表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錢玄同與劉半農炒作《新青年》
捏脊治療兒童營養不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