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技術教學中實施“任務驅動”的幾點體會

2021-01-09 17:12董英
學習周報·教與學 2021年21期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協作學習自主探索

董英

摘?要:信息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強且富于創造性的學科。在新課標背景下,利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將教學內容融入任務之中,讓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分組探究問題,協作解決問題,最終達到高效完成教學目標的目的。一個好的任務既能夠傳授知識和技能,又能讓學生在過程中領悟到如何靈活合理地利用技能和方法,并能夠產生情感遷移,提高信息素養。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任務驅動;自主探索;協作學習

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學科,其特點是技術更新快,發展速度快。在初中教學的基礎上,高中信息技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實踐性、創造性、前瞻性是高中信息技術課的顯著特點。

新課標對信息技術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改進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積極主動學習、樂于學習、創造性地學習,已成為構建高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關鍵。而“任務驅動”教學法正是這一構建的核心所在。

“任務驅動”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這種教學方法符合探究式的教學需求,適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基本特征是“以任務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

設計“任務”時,要將所學內容有機地融合到每個任務之中;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載體,自己去發現問題,尋求解決途徑,突出在“做”中“學”,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依靠自己的力量獲取知識和能力。在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立足新課改要求,引入“任務驅動法”教學模式,圍繞教學目標,把每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目標,使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完成整個學習過程,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習慣,自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就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運用“任務驅動法”施教,淺談幾點自己的切身體會。

體會一:任務的設計要緊扣新課標;任務的完成要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獲,學有所得”。

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是要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營造良好的信息環境,打造終身學習的平臺,強調問題解決,倡導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創新實踐,注重交流與合作,共同構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就是不知不覺學到新知識,掌握新內容的過程。因而任務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任務既要能體現創新性、實踐性、可操作性,又要注重交流與合作,體現出師生共同構建健康的信息文化氛圍。這樣才能讓學生有興趣,能夠自覺的去完成任務。

體會二:“任務”要有梯度,要適合不同層次的學生來完成。

“任務”設計,要以學情為前提,以“問題”為抓手。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接受能力的差異等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設計不同層次的任務,讓學生在參與合作中互相學習,協作完成任務。

例如:我在講授《信息及其特征》時,考慮到學生在初中階段對信息技術課還存留游戲課、放松課的思想,我就設計了一個游戲——感覺剝奪實驗,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信息的重要性,從而進行情境渲染,激情導學,激發學習興趣。

在講授《獲取網絡信息的策略與技巧》時,設計了一個搜索競賽活動。按照搜索問題的難易程度分成了幾個組,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的掌握和操作能力,選擇不同的組別,各小組同時開始計時,看看誰是這組中最先完成任務的。所有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任務”的同時,內心也充滿了比賽的興奮,增強了自信心和進一步深入學習的興趣。

體會三:“任務”要發生在情境中,情境的創設要有真實性、時代感,這樣才能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保持樂學、好學、善學的狀態。

要讓學生自覺自主地學習,首先要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通過創設特定的情境,營造良好氛圍,吸引他們進入學習的境界。教學實踐中我發現:用真實事例、現實問題作為“呈現任務”的切入點,學生會更樂于接受,盡快入境。因此,呈現任務時,我就刻意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且具有吸引力的“任務”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其對所學內容的濃厚興趣,使他們保持樂學、好學的良好學習狀態。

例如:在講授《信息技術及其影響》時,考慮到“神舟十二號” 即將完成太空旅行任務返回地面,這一信息是當時的新聞焦點,所以提前搜集整理好相關信息,從“飛天瞬間”“太空生活”“載譽歸來”幾個方面剪輯制作了一個視頻,突顯信息技術在航天領域中的實際應用。視頻贏得了學生們數次熱烈的掌聲,信息技術帶給學生的震撼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想要進一步深入學習的欲望空前高漲。

體會四:“任務”要能調動學生全員主動參與,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課堂,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例如:我在引領學生學習《獲取信息的過程與方法》時,根據學生感興趣的內容設計了四個項目,學生自由組合,自選主題,按照確定信息需求、確定信息來源、采集信息、保存信息整個過程來獲取素材,讓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互相學習,共同進步。最后,各小組由指定的項目負責人展示任務成果,其他小組提出改進意見或建議。在本節教學中,既讓所有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了“任務”,又培養了他們的自主協作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教學是一個龐雜的系統工程,信息技術教學要緊跟教育改革步伐,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更新教學觀念,營造優良的教學環境。變“枯燥乏味”為“生動有趣”;變“被動吸收”為“自主探究”,為學生打造終身學習的優質平臺。任務驅動教學法不僅給課堂教學方式帶來了可喜的變化,也帶來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我相信,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任務驅動教學法這一理論將會日益趨于完善和成熟。

參考文獻:

[1]章慧敏 傅德榮:《信息素養與信息技術教育》,中國電化教育。

[2]劉敏,信息技術“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反思與重建.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

猜你喜歡
信息技術課堂協作學習自主探索
提高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效率的實踐方法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境創設
云計算環境下協作學習教學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項目教學法在《微機原理》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信息技術課堂中計算思維能力培養問題的探討
電子學檔評價
獨立學院“大學計算機”實驗課程教學改革
讓數學課堂成為探索能力的訓練場
創新教育發現數學——以小學數學為例
混合學習模式及其實施要點 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