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切實解決大豆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飼料供給短缺問題

2021-01-10 11:18尹成杰
農經 2021年7期
關鍵詞:糧食安全大豆

尹成杰

解決大豆、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飼料供給短缺問題,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任務。我國大豆需求長期依賴進口,新形勢下,國際環境多變,地緣政治的操作和貿易摩擦加劇,高度依靠進口解決短缺問題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風險性和復雜性。防范大豆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飼料短缺,需要堅持以大豆為主多油并舉的策略,開辟優勢新油源,牢牢掌握大豆食物種子油和蛋白飼料生產的主動權,逐步提高食用油的自給率,打好大豆產業翻身仗。

關鍵詞:糧食安全;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飼料;大豆;油莎豆

近年來,我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糧食總產量在1.3萬億斤上下波動,已經達到了較高較穩定的階段性水平。目前,我國重要的農產品供給特別是糧食供給有保障,而突出的短板是大豆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飼料需求量大、高度依賴進口,迫切需要挖掘各類油料品種生產潛力,特別是擴大適宜沙土荒地種植、不與種糧爭地的油料作物。如果要靠中國大豆來替代1.12億噸進口大豆,還需3—5億畝耕地, 我國耕地數量有限,擴大大豆種植面積勢必影響糧食安全。因此,需要找到一個不與種糧爭地且產量和出油率與大豆相當或高于大豆、質量不次于橄欖油的油料作物。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應對國際政治、經濟環境變化的大背景下,研究以油莎豆為代表的新型油料作物,開辟我國油料產業新道路,保障糧油供給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豆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飼料供給短缺與國家糧食安全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糧食發展與安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有力地保障了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特別是我國糧食發展與安全經受了突發新冠肺炎疫情和自然災害的嚴峻挑戰,堅持把糧食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在重大疫情影響下堅持邊抗疫邊抗災邊生產,糧食的生產鏈、供應鏈沒有斷。2020年,全國糧食總產量達到13390億斤,創歷史新高,我國人均占有糧食達到470公斤,超世界人均占有量400公斤的安全線水平,為支持國家的“六穩”“六?!卑l揮了壓艙石的作用。

目前,我國已成為后疫情時代世界第一糧食生產大國。2020年,我國糧食總產量為6.69億噸,居世界第一位;美國糧食總產量為5.98億噸,居世界第二位;印度3.62億噸,居世界第三位。我國是世界人口大國,也是糧食供給最為安全的國家之一,2020年我國三大主糧庫存和消費比率為65%,遠遠超過國際糧農組織確定的庫消比17%—18%的安全警戒線,確保了我國14億人口的吃飯問題有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新階段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還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其中比較突出和緊迫的是大豆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飼料供給短缺問題。從消費情況看,我國食用油和蛋白飼料消費連年創史新高。2020年食用油油料消費達到1.7億噸,產需缺口超過1.1億噸。從進口情況看,我國大豆等食用油農產品的進口也創歷史新高,且集中度較高,2020年我國大豆進口量達到1.06億噸,創歷史新高。從供求趨勢來看,未來十年我國食用油料將繼續維持產需偏緊的格局。目前國家高度重視油料生產,從現在情況來看,近年來我國大豆食用油和蛋白飼料供給短缺主要仍是靠進口來解決,但是從長遠看,面對世界百年未有的大變局、地緣政治的操作和貿易摩擦的加劇等新的形勢、新的挑戰,高度依靠進口解決短缺問題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風險性和復雜性。

有專家提出,一旦有國家把我國急需進口的短缺農產品當作飯碗里的“芯片”,就會從價格、質量和規模上采取“卡脖子”的手段和措施。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的手里,而且要裝我們自己的糧食”。要把握好糧食安全的主動權,防止被人一劍封喉,這句話已經敲響了糧食安全和油料安全的警鐘。要高度重視糧食安全問題,清醒地認識到我國在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飼料供給短缺方面存在的風險和挑戰。

防范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飼料供給短缺風險的基點

防范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飼料供給的短缺問題,風險的基點應該放在以大豆為主多油并舉上。防范大豆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飼料短缺的風險,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家糧食安全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以科技進步為支撐,堅持以大豆為主多油并舉,牢牢掌握大豆食物種子油和蛋白飼料生產的主動權,逐步提高食用油的自給率,改善供求狀況。

以大豆為主多油并舉防范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飼料供給的短缺問題,主要出于以下幾點考慮。

一是堅持大豆為主多油并舉有利于充分發揮我國大豆傳統油料作物的優勢。目前,大豆仍然是我國主要的油料作物,且我國有種植大豆、發展大豆油脂的傳統和經驗,具有種植大豆和加工大豆的優勢。因此,解決食用植物油短缺問題的首選是充分發揮和傳承大豆種植的基礎條件和優勢,將大豆作為保障糧油安全的重要選擇。

二是堅持大豆為主多油并舉,有利于解決和適應我國畜牧業發展對蛋白飼料的消費需求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對食用植物油的消費需求。近幾年我國的畜牧業發展迅速,特別是非洲豬瘟重大疫情之后,生豬生產恢復加快,養牛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畜牧業對蛋白飼料的需求日益增長。從油料消費,以及畜牧業發展對飼料的需求來看,大豆仍然是時需的油料作物。目前我國每年進口的飼料數量龐大,堅持大豆為主多油并舉,有利于進一步發揮大豆蛋白飼料的作用,促進畜牧業的發展,提高肉蛋奶的生產能力。

三是堅持大豆為主多油并舉,有利于優化結構,特別是優化油料作物的種植結構。我國油料作物有大豆、油菜、花生、油葵,同時還有油茶、油用牡丹等木本油料作物,堅持大豆為主多油并舉可以有效促進油料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提高油料結構的整體功能,未來的食用油和蛋白飼料供給,也不能完全盯在一種油料上,要靠科學的、優化的油料結構,提高油料結構的整體功能,解決食用油短缺問題。

四是堅持大豆為主多油并舉,有利于挖掘和發揮耕地資源的潛力。我國缺大豆油主要是因為缺地,主要油料作物在用地上和三大主糧用地高度趨同,往往形成油料面積增加糧田面積減少的局面,但是糧田面積不能再減少,在耕地資源上來擴大大豆的面積就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應該探索篩選一些與種田不爭地的油料作物,解決這一矛盾,就能夠利用15億畝邊際性土地種植油料作物。在優勢油料作物中,油莎豆是一種相當有發展潛力的油料作物,應該建立一個以大豆為主,同時發展油菜、花生、油葵、油莎豆等油料作物的種植結構和產業結構,形成多油并舉的多種油料作物種植,多種食用植物油供給的新的生產和供給結構。

打好新階段大豆產業的翻身仗

我國高度重視發展大豆生產,農業農村部做出了加快大豆產業發展的重要部署,新階段打好大豆產業翻身仗是促進鄉村振興和產業興旺的一項重要任務,是解決我國大豆食用植物油蛋白飼料短缺問題的重大舉措,是保障食用油供給需求、加快畜牧業發展的迫切要求。

一是打好大豆產業翻身仗,我國具備有力的基礎和條件,一定要打好大豆翻身仗,也一定能夠打好大豆翻身仗。我國是大豆的原產地,東北地區是大豆的主產區。歷史古籍農書有記載,我國已有4000多年栽培大豆的歷史。我國具有種植加工和食用大豆的悠久歷史和傳統的農耕文化,大豆種植、加工技術和食用文化是我國優秀農耕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大豆的原產國,我國應該傳承和發揚、弘揚大豆傳統文化,來打好大豆的翻身仗。

二是我國具有大豆種植加工的技術積淀和創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前,我國是世界大豆最大的生產國,但是在六十年代中期,我國大豆生產開始下滑萎縮,主要是因為大豆種植與種田爭地、大豆的種植效益低于三大主糧,以及大豆進口沖擊了中國市場,影響了中國大豆產業的發展。

三是我國在1995年以前曾經是世界領先的大豆進出口國,我國大豆當時銷往世界多個國家,享有盛譽,然而在1996年以后,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后,大豆進口逐年增長。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大豆進口第一大國,日本成為世界大豆進口第二大國。2020年我國大豆進口突破1億噸,同比增長13.4%。進口額達395億美元,增長為11.9%。

四是目前我國大豆生產在世界上仍占有重要的地位。2020年全球大豆產量達到3.6億噸,同比增長7.6%,在全球大豆產量當中巴西占36.6%,美國占31.2%,阿根廷占13.7%,我國占5.4%,我國仍然是大豆的重要生產國。

五是我國近年來大豆產業加快恢復發展,2020年我國大豆產量達到1960萬噸,同比增長8.3%,增幅很高,主要得益于面積小幅增加和大豆單產略有提高。2020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987萬公頃,1.5億畝,大豆單產達到135公斤/畝。

六是我國制定了扶持大豆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給予大豆種植補貼和良種補貼。我國大豆生產和加工技術不斷加快。這種的情況下,我們應該充分發揮這個基礎和優勢,堅持新發展理念,以科技進步為支撐,以提高大豆單產為突破口,打好大豆的翻身仗。

打好大豆的翻身仗,提高大豆的綜合生產能力,還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從戰略高度提高對打好大豆翻身仗重要性的認識。打好大豆的翻身仗同樣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食用油供給安全的需要,也事關“六穩”“六?!?,事關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目前我國大豆進口數量巨大,存在不確定性的風險,要增強大豆進口的風險意識,防范別的國家“卡脖子”。要認真貫徹新的糧食安全方針,加快提高大豆自給率,掌握主動權,防止發生供給風險。

二是要堅持立足自己與增加進口相結合。首先,要立足自身解決大豆的發展問題,提高大豆的生產能力,同時在當前情況下要堅持適當進口,解決大豆短缺問題。

三是要堅持以提高單產為突破口。我國耕地資源稀缺,不可能再拿出更多的土地種植大豆。因此,要在提高單產上下工夫,求得突破,以單產提高來增加總產。

四是加快大豆優良品種培育,開展科研攻關,提高大豆的綜合生產能力。如應用生物技術來培育大豆的優良品種,一旦能夠突破,可以縮短大豆優良品種的培育期,提高生產效率。

五是加快大豆生產和經營的科技進步,圍繞大豆的育種、栽培、植保、防險等問題深入開展科研攻關。

六是創建我國大豆產業帶和示范區,優化大豆種植結構,優化區域布局。

七是要進一步改革大豆的耕作方式和模式。有的地區目前正在探討實行豆糧兼作,利用邊坑優勢提高玉米單產,騰出一些地種植大豆。另外,要搞好大豆種植的輪作,大豆是一種怕蟲害的作物,科學輪作可以減少大豆的病蟲害,提高產量。打好打早大豆的翻身仗,是一項解決食用油和蛋白飼料供給短缺的重大工程,意義十分重大。

開辟油莎豆新油源

要把發展油莎豆產業放在大豆為主多油并舉的重要地位,開辟油莎豆的新油源。首先,推廣種植開發油莎豆具有重要的戰略性的價值。油莎豆是一種集糧油食能為一體的新型綜合性的油料作物,且油莎豆有高收益、高產值的特點。油莎豆還有一個突出優勢,它不與糧爭地,不與其他的油料爭地,具有“四高三新兩不爭”的品種優勢。

二是種植開發油莎豆是補上我國高度依賴大豆進口短板的可行途徑。油莎豆畝產可達到500公斤,是大豆產量的3倍,油菜的2倍。油莎豆畝產油量可達到120公斤,是大豆的3倍,油菜的2倍。油莎豆榨油以后還可以生產300多公斤油莎豆油粕或飼料。從營養指標來看,油莎豆所含的油酸、亞油酸、氨基酸、不飽和脂肪酸等含量均處于較優水平。

三是油莎豆種植效率比較高,一畝油莎豆的純收益可達到700元左右,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從油莎豆在內蒙古農科院種植的試點成果看,油莎豆種植可以有效防止沙地及沙土坡地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內蒙古農科院的研究結果顯示,除了解決我國食用油和蛋白飼料供給短缺的問題,油莎豆試點種植對生態環境保護也很有效果。

目前,推進油莎豆規?;N植已經具備一定基礎。油莎豆種植的條件和技術,包括加工技術都在積極推進。一是我國一些地方已有幾十年的種植油莎豆歷史,積累了一定經驗,進行了成功探索;二是一些地方的油莎豆種植、育種、加工企業有了一定進展。三是油莎豆的種植收獲加工機械的研發也取得積極進展??傮w來看,經過這些年積極地探索和推進,發展油莎豆已經初步具備一定的條件。但同時,現在取得的技術進步和機械的研發還是初步的,還有很大的差距,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這些完善需要將油莎豆種起來,作業開展起來,在實踐中才能逐步完善。

推進油莎豆規?;N植需要探索油莎豆發展的路徑和模式。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著眼于目前和未來一個時期我國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來探索油莎豆種植開發的路徑、業態和模式,來創新支持油莎豆產業的政策,打造現代化的食用油新油源和現代化的飼料產業新高地,加快形成我國大豆為主多油并舉的新格局。

圍繞油莎豆規?;N植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第一,創建我國油莎豆產業的功能區,實行區域化、基地化、規?;N植。如在甘肅、新疆、內蒙古、吉林、山東、河北、河南、湖北、湖南這些省區,創建油莎豆產業功能區,積極開辟新油源,建設油莎豆生產基地。

第二,建立油莎豆產業帶,加快構建現代油莎豆產業。全國有13個糧食主產區,還有若干個糧食、畜牧業和特色農業的產業帶。建議建立一個油莎豆產業帶,把油莎豆產業納入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來促進油莎豆的發展,打造穩定的油莎豆產業鏈、供應鏈,建設我國油莎豆產業大省。

第三,培育油莎豆新型的經營主體。油莎豆的種植靠農村原來的經營主體模式有一定的困難,應充分利用現有的油莎豆種植加工企業,組建油莎豆產業集團公司,在適宜地區區域內積極發揮企業為龍頭的輻射帶動作用,引導農戶開展油莎豆種植,建立專業化、社會化的油莎豆產業服務體系,實行油莎豆產業公司化、市場化運營。

第四,創設扶持油莎豆種植開發的政策和措施。我國已經制定了“十四五”期間規?;N植油料作物規劃,建議將油莎豆作物納入其中,加大油莎豆種植資源的保護和育種技術創新扶持力度,加快油莎豆育種基地建設,將油莎豆耕、種、收、管、加工、儲備等機械納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傊?,要制定油莎豆種植及其產業發展的扶植政策,或比較種植大豆的扶植政策,把油莎豆也納入扶持政策中,給予一定的支持。

第五,研究制定油莎豆產業和產品相關技術標準。研究開發適應油莎豆生產生態相結合的種植模式,制定育種、種植、收獲、加工、儲運、包裝等環節的技術標準,盡快出臺油莎豆食用油、食品、動物蛋白飼料等相關產品的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

(作者系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原農業部常務副部長)

猜你喜歡
糧食安全大豆
加入不同濃度外源大豆黃素對大豆根瘤數量的影響
中國大豆供需平衡表
中國大豆供需平衡表
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護
廣義水資源利用效率綜合評價指數的
城鎮化加速背景下河北省糧食儲備形式轉變分析
強化農田水利改革 確保糧食生產安全
農地流轉“非糧化”及對糧食安全影響研究述評
大豆農場
給小嘴安個開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