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油莎豆——油料安全新方向

2021-01-10 11:18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秘書處
農經 2021年7期

中國農業風險管理研究會秘書處

當前我國油料、食用植物油、蛋白飼料高度依賴進口,被“卡脖子”的風險突出,是保障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的最薄弱環節。有效降低我國油料和蛋白飼料對外依存度,要充分挖掘國內油料產能,迫切需要找到優質、高產且不與糧爭地的可替代品種。其中,開發油莎豆種植優勢明顯、潛力很大,是補上我國油料和蛋白飼料供給短板的可行途徑。

關鍵詞:糧油安全;油料產業;油莎豆

我國是油料、食用油和蛋白飼料消費大國。長期以來,受資源和產能約束,油料、油脂、粕類等重要農產品對外依存度持續保持高位,特別是受新冠肺炎疫情、氣候和一些國家頻繁出臺貿易保護措施等因素疊加的影響,我國油料產品供給不確定性和風險明顯提高。應按照“控風險、可替代、有備手”的思路,深化我國油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油料種植結構的適配性、針對性和有效性,加快推進不與種糧爭地的油莎豆等草本油料作物規?;N植,依靠擴大國內生產來緩解和降低油料供給壓力。

油、飼供給是糧食安全的短板

近年來,國產油料產量、消費量和進口量三量齊增,供需形勢明顯趨緊。2020年我國大豆等油料作物種植面積、產量雙增,油料種植面積3.45億畝,總產達到5545萬噸,同比分別增3.6%、4.5%。同時,我國食用油料消費量創歷史新高,達到1.7億噸,產需缺口超過1億噸。綜合計算,我國油料自給率僅為32.6%。如果考慮到國產大豆主要用于食用,國內油料自給率降低到25%左右,其中大豆自給率僅為16.6%。

我國大豆等油料農產品進口創歷史新高,進口集中度高。2020年,我國大豆在連續五年恢復性增產的基礎上,進口量首次超過1億噸,拉動全年油料進口1.06億噸,創歷史新高。近年來,我國大豆、油菜籽等兩大油料產品進口來源國愈發集中。當前,大豆進口主要進口自巴西(占進口總量的64.1%)、美國(25.8%)、阿根廷(7.4%)。油菜籽主要進口自加拿大(占進口總量的74.3%)、澳大利亞(14.1%)、俄羅斯(10.6%)。

未來10年,我國油料將繼續維持產需偏緊格局。按照現有生產水平,我國油料生產將繼續保持穩中有增態勢。據測算,國內油料產量2021年、2025年、2030年將分別達到3615萬噸、3629萬噸、3660萬噸,年均增速0.2%。2030年預測大豆產量將恢復性增長到2087萬噸。但受需求拉動,油料消費量增速將繼續快于產量,2030年預計消費量將達到1.84億噸,年均增速0.8%。由于產需缺口較大,油料進口仍將維持高位,2030年進口量預計將達到1.27億噸,油料自己率將進一步降到31.2%。

近年來,我國大豆、食用油、蛋白飼料供給短板主要是依靠進口解決的。從長遠看,面對世界百年巨變,地緣政治操作和貿易摩擦加劇的新形勢新挑戰,高度依靠進口解決大豆、食用油、蛋白飼料需求,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一旦一些國家把進口的農產品作為飯碗里的“芯片”,從價格、質量、規模上采取卡脖子手段和措施,我國大豆、食用油、蛋白飼料供給將面臨重大風險和挑戰。鑒于此,應系統研究、統籌謀劃,找到有效應對的辦法。

挖掘國內油料生產潛能

確保我國油料和蛋白飼料供給安全,相當長的時間內仍然需要適當進口。但是要降低過高的對外依賴程度,必須在國內油料生產上挖潛能。2020年4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印發了《關于增強油料供給保障能力 促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對積極發展大豆、油菜、花生、油茶及油葵等其他特色油料做出了部署安排,提出了明確的目標任務。在大豆振興計劃的促進下,我國大豆產業實現恢復性發展。2020年,國內大豆播種面積達1.48億畝,比上年增加825萬畝,增長5.9%,達到改革開放以來的歷史最高點。但是,當年種大豆畝均凈收益仍比玉米低 300—500元,即便加上生產者補貼,也不能彌補種植效益差距。受比較效益影響,農戶總體上傾向于少種大豆、多種玉米。從2021年春季生產調度情況看,農戶種豆意愿不強,黑龍江和內蒙古兩省區的大豆主產區農戶“豆轉米”的意愿較高。

特別是一些地方在貫徹落實文件中,出現“糧油爭地”的新情況,主產區大豆玉米爭地問題尤為突出。比如有的地方反映,通過擴大國內大豆種植面積、增加大豆產量,只能一定程度緩解供應短缺問題,全面實現國產替代并不可行,繼續擴大大豆種植面積潛力有限,還可能形成新的風險。據有關部門測算,如果用國產大豆替代1億噸進口大豆,需要擴大面積3億多畝大豆種植面積。這將擠壓其他作物品種的發展空間,給糧食安全特別是口糧安全造成新的壓力。

考慮到我國油料、食用植物油和蛋白飼料中長期供給形勢,基于我國耕地資源緊缺的現實國情農情,應充分評估油料和蛋白飼料等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現實問題和相關風險。建議按照“綜合施策、多油并舉”的思路,不斷深化油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油料種植結構的適配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深入挖掘各類油料品種的生產潛力。特別是要充分發揮我國農業物種世界最多的優勢,篩選、培育和推廣不與糧爭地的油料作物,有效緩解我國油料和蛋白飼料等供給壓力。

推進油莎豆新油料產業發展

油莎豆是我國一種草本油料作物,原產地在非洲。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引入我國,在我國已有幾十年的種植歷史,發展高峰期種植面積達到30多萬畝。油莎豆耐干旱、抗病能力強、病蟲害少,喜生長在沙地及沙土荒坡,在我國各地都適宜生長。從生產指標看,油莎豆畝產可達500公斤,是大豆產量4倍、油菜的3倍;油莎豆畝產油量可達120公斤,是大豆的3倍、油菜的2倍,還可以產400公斤可食用的油莎豆粉或飼料油粕;油莎豆莖葉畝產優質飼草料500公斤,地下根枝可作中草藥。從營養指標看,油莎豆所含的油酸、亞麻酸、不飽和脂肪酸等含量均在相關植物油脂中處于較優水平。

近年來,我國一些地方積極探索、篩選和培育種植油莎豆,全國油莎豆種植面積已恢復到20余萬畝。比如,湖北隨州進行了十多年的油莎豆種植和加工,開發出食用油、淀粉、酒、食品等多種產品;吉林白城制定了專項扶持政策,引進龍頭企業,利用沙地、鹽堿地開展油莎豆種植,帶動了農民脫貧增收;北京蘭德研究院協調一些企業,已與內蒙古、新疆等地達成規劃發展油莎豆產業的投資意向。各地實踐情況表明,油莎豆發展潛力巨大,可以作為新型食用油料、新型動物飼料積極推廣種植。

發展油莎豆種植和精深加工,是我國農民解決食用油和蛋白飼料短缺問題的重大探索和創新。地方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認為,發展油莎豆產業優勢明顯,大有可為。一是不與種糧爭地,沙地及沙土坡地都可種植,充分利用我國15億畝邊際土地種植,潛力巨大。二是種植效益較高,一畝油莎豆純收益700元左右,有利于增加農民收入。三是有利于發展鄉村油脂、飼料加工產業,推進鄉村振興。四是可以有效防止沙地及沙土坡地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五是可以大幅增加油料供給,有利于解決我國油料和蛋白飼料供給短板問題。

目前,推進油莎豆規?;N植的時機和條件已經成熟,結合內蒙古地區豐富土地資源和農業資源優勢,可以不失時機地加快推進規?;N植。一是我國各地已有種植油莎豆幾十年的歷史,積累了一定經驗,進行了成功探索。二是一些油莎豆種植加工企業,油莎豆育種已取得積極進展。我國目前已有優良油莎豆品種10余個。三是油莎豆收獲機械化已取得突破性進展,有關企業研制的收獲機械已投入使用,效果良好。四是油莎豆深加工取得明顯成效,以油莎豆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用油、食品、蛋白飼料等適合消費需求。五是我國可以提供幾億畝的適合油莎豆種植的沙地和沙地荒坡。內蒙古地區邊際土地存量大,可以大力發展油莎豆種植。應充分發揮內蒙古地區土地等資源優勢,加快推進油莎豆規?;N植和產業集群發展。

筆者建議將油莎豆納入內蒙古“十四五”時期重要的區域性特色優勢產業,加快推進油莎豆規?;N植。一是盡快充分發揮內蒙古地區土地等資源優勢條件,明確油莎豆區域性特色油料作物的定位,列為內蒙古地區具有特色和發展潛力的新型草本油料作物和飼料作物。二是把推廣油莎豆種植及其產業發展納入內蒙古“十四五”農業農村發展規劃。三是制定“十四五”大面積推廣種植油莎豆的專項計劃。四是支持開展油莎豆種植資源保護和育種技術創新,探索適宜油莎豆生產生態相結合的種植模式。五是研究制定食用油等加工品相關技術和標準。六是加快油莎豆技術研發和裝備升級。七是加快油莎豆產學研一體化設計,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盡快啟動建設油莎豆產學研一體、產加銷全鏈、一二三產融合的產業集群。八是積極推動制定油莎豆種植及其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比照種植大豆扶持政策把油莎豆種植納入種植補貼和保險保費補貼范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