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誤區及對策

2021-01-11 09:23徐慧萍
青年文獻·理論研究 2021年6期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

徐慧萍

【摘要】心理健康對一個人的成長至關重要。尤其在初中階段,學生剛剛進入青春期,思想認識比較幼稚,社會經驗缺乏,心理狀態也不成熟。為此,針對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誤區,認識在學校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讓初中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安心刻苦學習,對于初中生的成長極其重要。

【關鍵詞】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誤區及對策

“智育為主”的傳統教育模式已經難以有效支持日益增長的學生實際發展需求。處在初中階段的學生呈現的心理特征是極易遭受外界因素的干擾與影響,在進行教育教學工作中,作為班主任需結合班級情況著手探究影響學生心理的各方面因素,提高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并能將其落實在班主任工作中。對此,文章將著眼初中班主任工作,簡要分析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路徑。

一、著力培養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現在的學生家庭普遍較好,幸福感強,在生活中受到的波折少,抗挫能力弱。一旦有一個風吹草動,就在心理上難以承受。這就需要學校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抓住初中階段學生特有的心理特征,注意學生細微的心理變化,采取相應的教育方式,或進行個別心理輔導,或集中進行心理講座,或融心理教育于活動之中,因人而異、關注全體,既要在平時的教學實踐活動中抓住切入點進行直觀、有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要把在成年人看來是微不足道的事情當做可能會導致學生心理變化的因素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著力學生心理承受能力的培養,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質量。

二、設置班級活動

班主任在管理班集體時,要充分利用班會這一活動,來進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講授與教育。班主任在開展有關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班會時,要根據自己平時觀察到的班級學生的心理問題,展開針對性的教育。但在基于保護學生隱私的前提,在進行講述案例的時候,不能透露學生的相關信息,以免給學生造成壓力,失去師生間的信任,不利于學生后期與班主任進行心理上的溝通。在講完典型案例之后,可以引導學生主動發言,談談自己對這件事的看法。以及學生能不能做出有利于解決心理困擾的行為。在班級會議中,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學生在發言時,帶入情景,有利于學生對相似情況的處理和應對,然后班主任進行總結和歸納。提供學生疏解心理困難和心理矛盾的途徑,最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緩解情緒的正確方法。

另外,班主任還可以培養學生自行學習關于心理健康方面的能力,喚起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自我意識。比如在節假日,班主任可以布置有關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小作業。這些小作業不拘形式,可以是觀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講座,或者看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課外書,然后要求學生寫下觀后感或者讀后感。觀看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講座,有利于學生了解心理方面的常識,掌握自己青春期階段正常的心理變化特征。班主任安排學生觀看與心理健康教育有關的知識講座能夠引導學生正確積極的看待自己的心理變化,以及學會相對應的情緒管理方法,從而調控情緒,自我調節心理健康。在觀看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時,有條件的,可以安排學生和家長一起觀看,一同學習。班主任還可以讓學生在節假日從網絡和書籍中搜集關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然后繪制同主題的手抄報。

三、建立正確的自我意識并建立積極的關系

作為學校教育的負責人,作為最接近學生群體的教育者,班主任應該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自我知識意識,教師應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推廣科學知識,以幫助學生在此階段準確地找到合理的角色,班主任是感知學生心理健康的最直接,最親密的人。其次,要求以課堂為主要教學手段是為了改善初中生的心理,這是一種有效的健康水平方法。班主任應及時注意教室當前的心理變化,給學生更多積極的評價,并將其負面影響轉化為學生教育中的積極因素。學校教師應著重掌握課堂上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和當前的心理變化,根據學生的氣質類型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并針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此外,同學們的人際發展理論強調個人在社會領域的成長,并認為了解個人心理發展的最好方法是從人際關系方面對其進行研究,與周圍的人建立積極的同伴群體關系會促進雙方的安全感和親密感,這種安全感將每個人對自己的零散感覺聯系在一起,身份和自尊是在相互關系的基礎上逐步建立的。

四、加強與學生的內心交流

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對初中階段的學生內心的負面情緒進行疏通。讓學生可以忘掉負面情緒帶來的影響,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對學生以后的學習與生活帶來積極的影響。因此作為教師需要創新教育方法,開展多種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帶領學生積極地融入進去。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時候,要細心觀察學生在此過程中的具體表現,了解學生的想法,走進學生的內心深處,在與學生進行交流的時候,可以使學生對自己敞開心扉,幫助學生樹立自尊心、自信心,從而可以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樹立正確人生觀與價值觀,為學生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奠定良好的基礎,實現教育的最終意義。比如說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告訴學生他們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世界上沒有第二個孩子像他們一樣,在本質上每一位學生都是好孩子,只是在不同環境下所造就了不同的性格而已。當學生某一件事情做錯的時候,教師不要一味地嚴苛批評,這樣只會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而是要做到正確引導,適當地引導學生講出自己在做這件事的想法。在學生做事的時候,萬事都有一定的原因,不能當學生一犯錯教師在不明原因的時候就蓋棺論定,正確地引導會使教育效果變得事半功倍。引導學生承認自己的錯誤,學生學會自己承認錯誤,那么他也會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畢竟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結語:教師需要充分重視到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積極的開展相應的心理健康活動,鼓勵學校學生參與。同時對于教師教學而言,在教學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重視到學科教育,而且也需要關注到學生在學習時的心理狀態,及時的與學生進行交流,傾聽學生的需求,給予學生更多的關心與幫助。

參考文獻:

[1]何飛, 方雙虎. 探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策略[J]. 家庭生活指南, 2019(1).

[2]姜海燕.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J]. 甘肅教育, 2020(4):39-39.

[3]徐玲玲. 消除不良情緒,加強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 教書育人, 2020(16).

猜你喜歡
心理健康教育初中生
巧用地圖培養初中生史料實證意識——以《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識記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討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識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舉措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體育教學中的全面滲透
構建網絡環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大學生心理問題應對新模式
淺談如何有效地學習初中語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