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教學中提問的問題解決策略

2021-01-11 13:43李艷
青年文獻·理論研究 2021年6期
關鍵詞:幼兒教學問題解決策略研究

李艷

【摘要】“尋找解決教學問題的大策略”已成為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明顯趨勢,要提高教學質量,必須有效教學。而提問是幼兒園組織教學活動的一種主要形式,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是教學目標達成的主要途徑,是引導幼兒主動學習,獲得發展的關鍵,科學的提問能使幼兒集中注意力,激發興趣和調動幼兒的積極性。

【關鍵詞】幼兒教學 問題解決 策略研究

一、教師提問存在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問題范圍狹窄,目的性不強很多教師的提問常局限于活動內容本身。提問目的單一,往往只是為了誘導幼兒說出內容。如在繪本故事活動中,文老師開始就直入故事內容,問幼兒“這是什么地方”“家里有誰??赡馨l生什么事”等,沒有跳出故事的具體內容,激發幼兒自身的經驗,體驗故事情節的精妙有趣等。事實上,除了針對活動內容設計問題,提問還可以將幼兒的好奇與興趣引向教師認為有價值的地方,可以激發和調動幼兒的相關經驗,還可以調整課堂氛圍或推動活動的發展等。

2、提問的條理層次不清晰,教師的提問不能引導幼兒的思維,如果教師的提問缺乏條理性,幼兒的思維也會陷入混亂。如我們班張老師在《藤和瓜好》的朗誦教學活動中,教師出示藤和瓜的圖片后問幼兒“這是什么,它長得怎么樣”,接著開始教詩歌,藤和瓜好。講完之后又問“藤和誰好,它們怎么好,你們怎么知道呢。類似的提問教師事先沒有精心設計與編藤為什么要和瓜好,瓜長在哪里,藤上面有什么……”看,活動時隨口發問,意義相同的問題會在不同環節出現,問題之間也缺乏層次感,條理混亂,會對幼兒思維帶來干擾。這種提問只能使幼兒或做出粗淺的、機械的回答,起不到激勵和引導的作用。

3、給幼兒思考時間少,在設計問題時,教師往往在心里已經有一個自認為滿意的標準答案,活動中總期望提問后幼兒能夠馬上回答,有 “聰明”的幼兒能夠一語命中。若是遇到答非所問、不切題或者一時沒人回答等情況時,教師要么打斷或阻礙幼兒思考,批評幼兒不認真聽,要么迫不及待地給出正確答案,應付結束這一問題。教師過分注重正確答案,會讓幼兒揣測教師想要的答案或等待教師最終自己作答而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4、提問存在不平等狀態,教學中的每一個幼兒都是平等的,教師理應保證每一個幼兒的這種權利和機會。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幼兒的這種權利和機會并沒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教師提問喜歡用請“能干”“聰明”“認真”的幼兒回答,用這種思維代替全班幼兒的思維。由于教學活動提問的不平等現象,使部分幼兒喪失了信心,成為教學活動中的“邊緣人”,甚至脫離了教學活動。這樣,教學活動的提問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影響。

二、教師提問存在問題的應對策略

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是教師與幼兒之間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種方式。合理科學的提問能激勵幼兒專注于探究活動和內部心理活動。真正實現幼兒的學習和發展。那么教師該在提問中應該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呢?

1、提問要目的明確,有效的提問應指向明確,能引起幼兒的思考、探究,幫助幼兒把握重點,拓展思維,從而達成教育目標。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原有基礎、原有能力、教育活動的主題及目標,用一種精心策劃的活動程序提問,使問題以一定的邏輯順序展開。我們知道,大多數的新知識都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延伸和發展的,而對于教學環節而言,應該是環環相扣的。因此在提問上就要體現由此及彼,承上啟下。如在我在中班數學活動《分房子》的環節中,先引導幼兒復習1-5的數字,接著出示小動物圖片,數一數一共有幾只,那火車廂有幾節呢,你們怎么讓小動物排隊坐火車呢?幼兒根據自己的想法給小動物排位置,接著開始分房子,先讓幼兒發揮想象,自己試著分一分,并說出為什么要這樣分。接著我開始用故事引導幼兒,檢查自己的分發是否正確。小烏龜爬的很慢,大象和雞不想挨著老鼠住,老鼠不想挨著貓,貓老了跑不快了,大象很重,不能住樓上。根據故事內容把房子分給每一個小動物,接著提問,誰住在那一層,哪一層住的是誰。從單純的數數到認識序數,環環相扣,層層深入。

2.提問內容要緊扣幼兒生活經驗,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指出:教學必須考慮兒童的兩種發展水平,一種是兒童現有的發展水平,在這種水平下兒童能獨立解決問題,另一種是兒童借助成人的幫助解決問題的水平。兩種水平的 “最近發展區”理論為幼兒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也為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即我們的教學必須緊密聯系幼兒的生活實際,從已有知識出發,所提問題應是學生通過對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推導、運算能夠回答的問題,而不是超出幼兒實際水平,使得幼兒無法回答,因為這樣會讓幼兒產生消極畏難情緒,這樣的提問不利于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不能激發幼兒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既浪費時間,又達不到實際效果。

3、提問要考慮幼兒年齡的特點,了解每個幼兒的不同經驗、不同水平、不同個性,正確估計幼兒的能力。有針對性地提出不同深度的問題。對班級中思維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我們經常讓他們回答有難度和靈活性較大的問題,讓他們重新組合所獲得的信息來尋求答案:對中等能力的幼兒?;A性和綜合性的提問起到了鞏固教學效果。吸引大部分幼兒的注意力,調動學習積極性的作用;對于能力相對弱的幼兒,教師則可以設計一些難度不大。經過認真思考便能回答的問題,來幫助這些幼兒恢復自信。提高學習興趣。

4、提問要多設計一些有思維指向的開放式的問題開放式的提問,沒有固定的答案,它不受語言和情節的限制。既可以為幼兒提供創造性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又有了一定的難度,讓幼兒的擴散思維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如“接下來會發生什么呢”“你喜歡誰,為什么”“你認為會怎么樣呢”等等。由于這個問題沒有統一的答案,幼兒不但要理解故事,而且要將理解的內容用語言表達出來,因此有利于幼兒積極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

幼兒隨著年齡的增長思維也在不斷的發展,教師要通過有效的開放提問來逐漸擴大幼兒的思維空間,從中培養幼兒敢想、敢說的嘗試精神。在設計提問時,要充分發揮和調動幼兒內因作用,引導幼兒去積極探求真理,鼓勵幼兒發現和提出問題,從根本上改變提問中“生從師問”的被動局面。

參考文獻:

[1]于瑩.幼兒教育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及對策分析[J].新課程研究,2021(15):100-101.

猜你喜歡
幼兒教學問題解決策略研究
多媒體在幼兒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初中數學問題解決的教學策略解析
關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