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態翩遷 詞曲相和

2021-01-12 01:01張倩
藝術研究 2021年5期
關鍵詞:淵源宋代文化背景

張倩

摘要:宋代是繼唐代之后出現的文化藝術集大成的朝代,詞、大曲、宮廷隊舞都充分展示了宋代文化藝術的發展趨勢。宋代文化藝術的繁盛與當時政治經濟之間的關系密不可分,政治經濟的發展狀態在文化藝術中得以充分的體現。舞蹈藝術同其他藝術門類一樣有了多方面的發展,積極向上、推陳出新,成為中國歷史上活躍的存在。宋代的宮廷舞蹈、民間舞蹈都在一定程度上超過了唐代的鼎盛狀態,特別是宮廷隊舞的發展煥發著更加雅致,更加專業化、系統化的發展態勢。宮廷舞蹈是一個朝代舞蹈藝術精華的充分保留,宮廷樂舞“隊舞”是宋代濃厚的文學氣氛和勇于創新的精神的集中體現,它所展示的是宋代舞蹈文化最具代表性的重要部分。追其淵源、探其背后的強大文化歷史支撐便更加值得研究和重視。

關鍵詞:宋代 宮廷舞蹈 隊舞 淵源 文化背景

宋代在中國歷史上并沒有形成國土的大一統,不過卻是政治開明,儒學復興,商品經濟繁榮的一個時期,同時也是舞蹈藝術高度發展的時期。宋代是中國舞蹈發展史中的又一次轉折,作為宮廷宴樂的“隊舞”是在宋代特定的文化氛圍中,繼承與發展而來的。繼承的是唐代“大曲”的結構,而內容中的道白、詩歌等卻是在宋代時有選擇的被填入的。也就是說它的框架繼承于唐代“大曲”,而內容卻是依據宋人審美喜好被發展改編的。由此看來,“隊舞”的發生及發展離不開宋代的時代氛圍,及文化審美這兩個因素,并深受這兩個因素的影響?!瓣犖琛钡淖兏锱c發展是在宋代獨特文化背景下,而宋代的時代文化背景也是“隊舞”變革與發展的依托。本文以宋代宮廷“隊舞”為核心,深入探討隊舞的源頭、流脈,并同時探究使其發生、發展的時代文化背景。

一、宋“隊舞”概述

“隊舞”是宋代宮廷歌舞形式之一,為表演性群舞,在節慶活動中于宮廷演出。

“隊舞”是在繼承唐“大曲”的結構基礎上,根據宋人的審美填入詩詞、道白等,具有情節和嚴格的程式規范。程式規范體現在整個表演結構上,這是不可改變的,而其中的音樂、舞蹈等內容卻是可以按照需要摘用。如宋“隊舞”與宋大曲中有相同的音樂曲目,這一曲目既出現在“隊舞”中,又出現在“大曲”中?!瓣犖琛敝械奈璧咐^承于唐舞,不同于其它時期單純的以舞抒情,宋代“隊舞”注入了許多文學因素,這主要有兩方面因素。一方面,單純的肢體舞蹈無法表現極其豐富的思想內容,這些言理文學的加入和配合,使宋人情感思想更好地表達。另一方面,在宋代文人社會的影響下,文學的加入使得“隊舞”更加文雅,符合宋文人雅士的審美意趣。結隊而舞的舞蹈形式在宋代之前就有出現過,但僅是一種結隊而舞的雙人舞蹈形式,與宋代宮廷宴樂中的群舞“隊舞”有著內涵上的不同。

1.“隊舞”的內容

宋官廷“隊舞”包括“小ル隊”和“女弟子隊”,各十隊,共二十隊?!靶£牎钡谋硌菡邽槟晟賻淄?,“女弟子隊”的表演者則是一妙齡女子。其中“小兒隊”有《柘枝隊》《劍器隊》《婆羅門隊》《醉胡騰隊》《諢臣萬歲樂隊》《兒童感圣樂隊》《玉兔渾脫隊》《異域朝天隊》《童解紅隊》《射雕回鶻隊》?!芭茏雨牎庇小镀兴_蠻隊》《感化樂隊》《拋球樂隊》《佳人剪牡丹隊》《拂霓裳隊》《采蓮隊》《鳳迎樂隊》《菩薩獻香花隊》《彩云仙隊》《打球樂隊》。而這二十隊中有十一隊是在繼承唐代舞蹈的基礎上創新改造而成,服飾和道具方面則保留了前代同名舞蹈的特點,其余作品皆為宋代新作。

2.“隊舞”表演形式

宋代宮廷“隊舞”是古代舞蹈史中的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極具表演和欣賞價值。表演為群舞形式,多在宮廷節慶活動中同百戲等同臺串演?!瓣犖琛弊鳛樗未膶m廷宴樂,并沒有直接承襲唐代像是《七部樂》《九部樂》《十部樂》之類的宮廷宴樂,而是吸收了唐大曲中的表演性舞蹈,在此基礎之上依照宋獨特的文化取向,加入道白、唱詞等進行綜合的歌舞表演,進行性重組式創新。由于詞曲和劇情的加入,這就成為了漢唐純舞形式發展到明清戲曲藝術的過渡。

宋代宮廷“隊舞”程式嚴謹,分工明確。表演主體為歌舞隊,并有“竹竿子”念致辭、引導放隊、遣隊,“后行”配樂等。南宋史浩的《鄮峰真隱漫錄》中記載了“隊舞”中關于《采蓮隊舞》表演時的完整流程?!爸窀妥印保钫b致辭,指引入場的人)念致辭,后樂起舞者上場,分別于東、西、南、北、中站立?!爸窀妥印痹俅文钤~,“花心”(舞者中立于中心的獨舞演員)念詞,“竹竿子”和“花心”雙方一對一答引舞繼續。再次起舞,舞閉引出“花心”,“花心”念詩,“竹竿子”念詞,接著舞者扮作不同仙女輪流獨舞,再接著具有程式的樂、舞、歌結合交替表演,最后遣隊而出。整個表演過程十分豐富熱鬧,伴隨著樂、舞、歌、對答等環節將表演引入,再推向高潮、最后終了。以上可以看出演出人員分工明確,另外宋“隊舞”中,詩、詞等文學因素的加入,再同歌、舞、樂等結合表演,這種不同前代的舞蹈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為后世戲曲藝術的發展的種子之一?!稏|京夢華錄》中對宋時宮廷宴會中的“隊舞”也有如下記載:“參軍色執竹竿子作語,勾小兒隊舞。小兒隊各選年十二三者二百余人,列四行,每行隊頭一名,四人擁簇......又有記載:“第七盞御酒慢曲子......勾女童隊入場。女童皆選兩軍妙齡容艷過人者四百余人......”以上記載中可了解表演者的情況,為十二三歲小兒成隊而舞,又有貌美女子結隊起舞,演出人數各不相同。宋宮廷“隊舞”,場面壯觀,多種藝術形式共同參與,舞蹈同多種表演形式的合作演出,這大大增加了觀賞性。

3.“隊舞”的審美特點

宋代舞蹈的宋舞由唐舞發展而來,雖然宋舞部分繼承唐舞,但在風格上卻是各異的??v觀宋舞與唐舞,不難發現唐舞多昂揚外放,宋舞多細膩內斂,這是由于唐是一個較為外放的時代,而宋在“郁郁乎文哉”的時代氛圍中則內斂的多。宋代的宮廷宴樂“隊舞”在繼承唐宮廷舞蹈的基礎上,填入大量的文學因素,除舞蹈、器樂、歌曲外,加入了詞、念白、對白等內容。為什么發展到宋代,舞蹈中摻入了大量的文學因素呢?宋代的文人階層最能體現該時代的文化精神和其追求的審美風尚。宋代文人崇儒尚學、重雅避俗,追求雅情雅趣,沉溺詩情畫意,自然形成其纖柔、婉約、淡雅的審美意識。而這一時代的審美觀點及價值取向也深深制約和影響著舞蹈藝術的審美意識。不同于唐舞的昂揚外放,那么在宋代“重文”的特殊社會背景下,其舞蹈風格與唐舞風格不同,是一種體現含蓄靦腆、細膩的江南風格?!瓣犖琛弊鳛樗未鷮m廷舞蹈的典范,舞蹈部分以文學為底,托建立起一套程式規范的舞蹈樣式。通過借助文學手段將人生理想與哲學觀念引入舞蹈,將“詞的境界”賦予“美的形式”,同時,宋代宮廷“隊舞”還體現著在對意境、情趣、韻味的主觀追求??傊?,“隊舞”不僅充分體現宋代的文人觀念,更滿足著整個社會對于“文”的審美需求,用自身獨立而又特殊的審美價值,將舞蹈審美引領到一個高雅的文化層面,傳達文人墨客的精神追求。

二、宋代“隊舞”的淵源及流脈

“隊舞”主要繼承于唐代,但是結隊而舞的形式在漢代便以出現,唐代亦有之,到了宋代則是發展并變革了這種表演形式。宋以后元、明、清三代皆承襲了宋宮廷隊舞結隊而舞的形式及內容,只不過它們更加具有本民族的特色。

1.宋代“隊舞”的淵源

向上回溯,結隊而舞的舞蹈形式在宋以前便有,最早可追溯到漢代。漢代百戲中有結隊表演的形式,百戲作為漢代最具影響的表演之一,民間、宮廷都甚為流行。百戲內容豐富,表演形式多樣,許多漢畫圖像中均顯示,百戲中多有有結隊表演的形式。唐代亦有結隊而舞的形式,唐時李可及所作的《嘆百年隊》《菩薩蠻隊》?!秶@百年隊》為悼念同昌公主所作,場面宏大,舞者人數百千,服飾、背景皆豪華,具有盛唐時期昂揚盛大的精神風貌?!镀兴_蠻隊》具《唐音癸簽》記,《菩薩蠻》出自驃國(驃國為今緬甸),后經由李可及改編為《菩薩蠻隊》。宋宮廷“隊舞”女弟子隊中亦有菩薩蠻隊,是對唐時同名宮廷舞蹈的部分繼承。

同一時期,宋時民間“舞隊”同為結隊表演的形式,當時又稱“社火”是集雜技、武術、幻術等多種技藝,邊走邊演的表演方式。由于兩宋時農業、手工業、貿易發達,人口突破一億,且經濟繁榮,因此市民階級壯大,為滿足精神需要,人們更加喜聞樂見新的藝術形式出現,加之大批宮廷樂舞人員流入民間,致使樂舞場所興盛,表演活動頻繁。劉辰翁《金縷曲》,仇遠《愛月夜眠遲》等詞均有對宋時民間“舞隊”的描述?!拔桕牎敝性S多作品流傳至明清,這些作品甚至與當代民間舞蹈聯系頗深,不禁嘆民間舞蹈的生命力之強。民間“舞隊”與官廷“隊舞”隊,相同的是皆為結隊表演的形式,其不同之處在于服務對象以及演出地點的不同,前者于民間演出受眾為廣大市民,表演自由活潑,后者演出地點為宮廷觀者為皇室貴族,表演程式嚴謹。唐宋時期各國往來密切,其它國家的古籍資料我們也可交叉對比。在宋時,我國古代廷樂舞曾傳入高麗,傳人高麗的官廷樂舞被稱之為“唐樂”。朝鮮古籍《進撰儀軌》中記錄了朝鮮時慶典規章及樂舞節目等,有圖有文,較為詳盡。通過此書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多個舞蹈與宋隊舞”中舞目有所重合,如繪圖有《拋球樂》的場面,與宋隊舞”中《拋球樂隊》相似,另繪圖《佳人剪牡丹》同宋代廷隊舞《佳人剪牡丹》有所淵源,隨服飾風格與演出人員間有所差別。

2.宋代“隊舞”的流脈

向下梳理,繼宋后的元代是宗教信仰盛行的時期,這種社會信仰也深深體現在宮廷舞蹈中。元代宮廷樂舞為“樂隊”,部分繼承宋宮廷“隊舞”。據《元史·樂志》記載,元有“樂隊”,包括《樂音王隊》《壽星隊》《禮樂隊》《說法隊》四隊。其中《樂音王隊》中有婦女手執牡丹花表演的舞蹈,與宋時《佳人剪牡丹》很相似。雖同為宮廷宴樂,元代“樂隊”和宋代“隊舞”都是具有固定的程式,但元代“樂隊”更具本民族特點。明清之際雜劇戲曲等藝術迅速發展,可是作為彰顯王朝地位、權利、等級等的禮樂,雖在不斷變化,但依然存在并發揮著作用。明代依然沿用“隊舞”,宴饗要奏九大曲目,內容大多為歌頌皇帝功德。到了清“隊舞”繼續變化和發展,清代宮廷舞蹈中多為別國或其他少數民族樂舞,作為宮廷舞蹈清“隊舞”用于宮廷宴享中,包括文喜起舞和武揚烈舞,作用是為歌頌皇帝的文德武功。隨著清王朝的覆滅,中國古代舞蹈史畫上了句號。中國古代,舞蹈的功能大致為悅己娛人、規范秩序、祭祀。此時,具有規范秩序或祭祀功能的宮廷樂舞的無處發揮作用,也隨著王朝的覆滅而消散。如今,對于古代宮廷雅樂的探尋,我們可對遺留下來的古籍、詩詞、圖像中窺得部分。同時,也要著眼于民間舞蹈,因宋時大量宮廷藝人流落民間,且宮廷舞蹈與民間舞蹈本就相互影響。

這里要注意的是在研究宋“隊舞”時容易混亂的地方,上面我們指出了宋“隊舞”清晰的繼承發展脈絡,可是在接下來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卻有許多同名卻內涵不同的樂舞。例如,宋“大曲”與“隊舞”中有許多作品同名,且程式相似。唐代表演性舞蹈《劍舞》《柘枝》等就同為宋“隊舞”和“大曲”所摘用。余秋雨先生曾在談到宋代時說過:“遠遠看去,宋代就像是一團亂麻?!边@也就是說明要梳理宋代歷史可是又繁又雜。而要梳理這個時期的舞蹈藝術,可以說同梳理這時期的歷史面臨的情況差不多,新的藝術形式在孕育出現,舊的表演性舞蹈在被吸收和融合,雖不乏優秀純舞舞者,但純舞形式巨減。宮廷舞蹈與民間舞蹈共同散發光芒,大量宮廷舞蹈流入民間,再被其它藝術形式吸收融合,繼續向前發展。宋代樂舞藝術的發展中,藝術家們勇于表達內心情感思想,這與宋時相對寬松的文化政策有著相當大的聯系。

三、宋代“隊舞”的文化背景

宋代文化的發展,在中國封建時期之內達于頂峰,既超越了前面歷代,也為其后的元明之所不能及。而宋代文化的興盛,應主要歸功于宋王朝的重文輕武政策。由于宋太祖本人就是由掌握軍權從而奪取政權的,因此對于軍權的控制和武人的制壓是絕對的。這些因素,遂使國內無論貴門、寒門子弟都去讀書考取功名。也正是這樣宋代的社會結構有所調整,政權并不只被掌握在高門之中。同時這些政策的推行,也使得全社會的文化素質得到了提高。

1.文化對藝術發展的影響

《文心雕龍》作者劉勰說:“時運交移、質文化變”,這句話體現了時代和社會生活的變化,也會使藝術的形式、風格等發生相應的變化。不同時代和藝術所表現出來的風格,是不同時代精神的體現。宋代的統治者是極有修養的,士大夫知識分子地位尊崇,且宋時文化政策相對自由,他們可以討論國是,發表不同意見,言論自由。一方面,文化的自由帶動了各種藝術更加自由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影響著藝術的審美。從五代十國至宋朝時期,整個文化中心漸漸由北至南,宋的都城從北方長安,轉至南方的汴梁,這種文化中心的南移使得北方塞外的文學景象慢慢轉成細膩的江南文學景象,因此宋代藝術被賦予當時江南含蓄的文化內涵,從而形成一種婉約美。

2.時代文化氛圍對舞蹈藝術的影響

正是在這種文化氛圍相對寬松,思想相對解放的時期,宋代的宮廷宴樂不同于其它時期追求鋪張豪華,更多則帶有一種文質儒雅的審美狀態。而宋代宮廷宴樂的“隊舞”,則受到這種審美最直接的影響。因從在繼承唐代表演性舞蹈的基礎上,加入文學因素,為表演增添了觀賞性。就其舞蹈的功能而言,在這一時期所出現的“純舞”,舞蹈的抒情功能遠大于敘事功能,實現了舞蹈最為本質功能的復歸。但是由于宋代文官政治時代背景的影響,單純的舞蹈已不足以表達宋人博學的哲學理念,因此將詩、詞等文學語言填入舞蹈,就成為填補這一空缺的重要內容,繼而創造出歌、舞、對答等相結合的表演方式,形成其宋代宮廷“隊舞”的獨特表演形式。宋代是一個懂得融合、兼收并蓄的時代,繼唐舞的繁盛后,宋代另辟蹊徑,將唐舞轉變成為一種符合宋人審美、新穎的表演方式。宋詞的發展與宋“隊舞”的變革具有相通之處。唐詩的繁盛后,對于宋代的詩來說就是難以跨越的高峰,詩發展到此時已復雜到非文人而難懂的地步。當一種文學形式繁復到非專業人士無法企及的巔峰時,一定會開始走向下坡,呈現一種沒落趨勢。因此,它就會由專業化走向民間。在詩的文學形式慢慢沒落以后,詞就興盛起來,宋時的詩與詞并存,但是沒有詞有名。宋代宮廷舞蹈“隊舞”的轉變,亦是相同道理。唐舞便是那難以跨越的高峰,因此詞、對白等便是那更加輕松且易被理解的因素,當嚴謹的宮廷舞蹈,與自由抒情的詞之間關系被拉近,形成一種新的舞蹈表演方式,促進宮廷舞蹈“隊舞”的融合發展。

結語

宋代是中國古代舞蹈發展史中的重要拐點,舞蹈藝術受此時文化藝術“崇文尚雅”的社會風向影響,添入許多文學元素。宋宮廷“隊舞”不似唐舞濃烈張揚,相反是一種婉約淡雅的審美傾向。一方面部分繼承唐代舞蹈,另一方面發展演變,綜合歌、舞、樂、對白等表演方式,成為具有嚴謹環節及故事情節,且極具表演性和文學內涵的表演形式。在對于中國舞蹈發展史的研究中,更多的研究者將目光鎖向華麗奔放的漢唐舞蹈,而對古樸曼妙的宋代舞蹈的研究則沒有那么多的篇幅。然而在中國古代,宋代的統治者對于宴饗之樂十分喜好,宋代宮廷中樂舞表演的場面十分宏偉壯闊。舞蹈藝術發展繁榮到一定階段,勢必會出現大批極其優秀的舞蹈人才,這些人才的專業性又再次促進和推動了宋代舞蹈的發展。但值得一提的是專業舞人對于宋代舞蹈的發展起到了不可泯滅的重要作用。文章中,筆者在有限的、可供搜集的材料中梳理宋代“隊舞”的發展、變化及形成的文化背景與淵源,望能在厚重的舞蹈文化遺產中梳理出具有價值,可為今用的舞蹈材料。

參考文獻:[1]袁禾.中國古代審美歷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

[2]余秋雨.中國文脈[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12(11).

[3]夢元老等.東京夢華錄[M].上海古典文學出版社,1956.

[4]劉永濟.宋代歌舞劇曲錄要[M].古典文學出版社,1957.

猜你喜歡
淵源宋代文化背景
西夏“城主”及其淵源考
周人傳統與西周“禮樂”淵源
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山東戲劇
STAR FLOWER WATER 百年“明星”兩岸淵源 1929年產量超過1000萬瓶
論文化背景知識在訓詁中的作用
英語教學文化背景知識的滲透策略
多元文化背景下加強我國意識形態工作的探索
淺談宋代瓦子勾欄的興盛及對書會形成與發展的影響
宋代工筆花鳥用線
宋代浦城吳氏家族與王安石新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