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球囊擴張成形術對腘動脈閉塞癥患者術后潰瘍面積及間歇性跛行距離的影響

2021-01-13 11:15朱盛興
白求恩醫學雜志 2020年4期
關鍵詞:跛行球囊斑塊

朱盛興

腘動脈是膝關節動脈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極易因外力的牽拉、壓迫、扭曲而出現閉塞或狹窄,從而導致下肢缺血,如不及時治療甚至會導致患者截肢,而大大降低其生活質量[1]。開通狹窄、閉塞的腘動脈是臨床治療腘動脈閉塞癥的關鍵,由于目前尚無治療腘動脈閉塞癥的特異性藥物,外科手術在腘動脈閉塞癥治療中仍占有重要地位。腘動脈閉塞癥患者多為中老年人,其身體機能和手術耐受能力較差,因此合理選擇手術方案以降低手術創傷十分重要[2]。隨著近些年微創醫學的快速發展,以及介入操作水平的提高,臨床可供選擇的微創術式種類也在不斷增多[3]。本研究以在我院就診的86例腘動脈閉塞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球囊擴張成形術與斑塊切除術臨床療效的差異性。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16年1月~2019年3月在我院就診的86例腘動脈閉塞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43例。納入標準:①符合《動脈硬化閉塞癥診斷及療效標準(2016年修訂稿)》中關于下肢動脈硬化的相關診斷標準[4];②存在間歇性跛行、靜息痛等癥狀;③體層血管成像(CTA)或磁共振成像(MRI)確定病變部位位于腘動脈且為單側病變;④臨床資料完整;⑤患者及家屬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年齡>80歲;②重要臟器功能不全;③其他原因導致的下肢功能障礙;④伴有其他動脈閉塞癥;⑤嚴重骨質疏松;⑥罹患惡性腫瘤、免疫功能障礙、凝血功能障礙、精神障礙者;⑦治療依從性差。對照組中,男23例,女20例;年齡49~74(61.36±4.39)歲;Fontain分期:Ⅱ期22例,Ⅲ期16例,Ⅳ期5例。觀察組中,男22例,女21例;年齡48~76(61.49±4.47)歲;Fontain分期:Ⅱ期24例,Ⅲ期15例,Ⅳ期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

1.2手術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斑塊切除術治療:麻醉起效后使用Seldinger穿刺技術穿刺患者健側股腘動脈,并將導絲送入患側。通過術中造影明確患者病變情況,并選取合適的切除系統型號。全身肝素化后,首先使用5 F單彎導管配合0.035英寸導絲通過病變段,然后交換0.014英寸導絲,將SilverHawk系統通過病變段,再退回至病變起始部,然后以1~2 mm/s速度勻速向前推進,每次調整切割角度15°~30°,切除6~8次,直至殘余狹窄≤30%。術中注意及時退出清理收集槽內的斑塊組織,術后拔除導管鞘,局部壓迫,常規紗布包扎。觀察組患者行球囊擴張成形術治療:麻醉起效后使用Seldinger穿刺技術穿刺患者健側股腘動脈,同時插入6 F或4 F導管鞘,通過術中造影明確患者病變情況,然后由管鞘側壁注入肝素,全身肝素化后使用合適型號的紫杉醇藥物涂層球囊擴張病變血管3 min,擴張結束后再行術中造影觀察病變部位情況,確認手術效果良好后拔除導管鞘,局部壓迫,常規紗布包扎。兩組術后患肢均制動15 d,并于術后第1天口服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 20120018)300 mg,然后以75 mg/次,1次/d的劑量維持用藥,并同時服用阿司匹林腸溶片(Bayer S.p.A公司,國藥準字:J 20171021)100 mg/次,1次/d。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術前及術后1個月時潰瘍面積、間歇性跛行緩解時間和間歇性跛行距離;比較兩組患者術前和術后1個月時踝肱指數(ABI);統計兩組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2 結 果

2.1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1個月時潰瘍面積比較 見表1。兩組術前潰瘍面積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1個月時兩組潰瘍面積均小于術前,且觀察組患者術后1個月時潰瘍面積小于對照組。

表1 兩組患者術前及術后1個月時潰瘍面積比較

2.2兩組患者手術前后間歇性跛行情況比較 見表2。兩組術前間歇性跛行緩解時間和間歇性跛行距離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兩組術后1個月時間歇性跛行緩解時間均短于術前,但兩組手術后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術后1個月時間歇性跛行距離均大于術前,且觀察組術后1個月時間歇性跛行距離大于對照組。

表2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間歇性跛行情況比較

2.3兩組患者手術前后ABI水平比較 見表3。兩組術前ABI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術后1個月時兩組ABI水平均高于術前,且觀察組術后1個月時ABI水平高于對照組。

表3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ABI水平比較

2.4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兩組術后各有1例(2.33%)患者出現穿刺點血腫,術后并發癥發生率相同。

3 討 論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的不斷加快,以及生活、工作習慣的不斷改變,下肢動脈閉塞病變亦呈現不斷上升趨勢。該病發病原因極為復雜,既往研究顯示,下肢血管生理解剖異常、血流動力學異常、脂質沉積、動脈血管內膜損傷、炎癥反應等因素均與其發生發展存在密切聯系[5-6]。腘動脈是下肢動脈閉塞病變極易累及的一個動脈血管,而腘動脈5個關節支均參與膝關節動脈網組成,故腘動脈閉塞癥一旦發生會給下肢血液供給帶來較大影響,進而影響患者下肢運動功能[7]。

目前,臨床治療腘動脈閉塞癥主要以藥物治療、腔內治療和手術治療為主,其中單純藥物治療療效并不理想,且治療周期較長,而手術治療則對患者正常生理、心理影響較大,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腔內治療因其有創傷小、療效佳等優勢,是目前臨床治療腘動脈閉塞癥的首選治療方案,其中球囊擴張術和斑塊切除術均是臨床常用術式[8]。本研究對比了兩種術式治療腘動脈閉塞癥臨床療效的差異性。研究結果顯示,接受球囊擴張術治療的觀察組患者術后1個月時潰瘍面積顯著小于接受斑塊切除術治療的對照組,且觀察組患者術后間歇性跛行距離和ABI水平均高于對照組,這表明球囊擴張術治療腘動脈閉塞癥臨床療效更佳,可有效緩解患者間歇性跛行和局部潰瘍。斑塊切除術是通過切除病變位置斑塊來恢復局部血液供給的一種治療手段,雖能在短時間內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但其不具備抗炎和抗血管內皮增生作用,患者動脈粥樣硬化風險仍然存在[9]。而球囊擴張術則是通過加壓擴張球囊施加壓力促使中層彈性纖維、膠原纖維及平滑肌纖維過度伸展來疏通血管,且本研究中患者使用的藥物涂層球囊表面的抗增殖藥物可有效抑制血管內膜增生,對延緩患者病情發展具有一定效果[10]。

綜上所述,球囊擴張成形術治療腘動脈閉塞癥臨床療效優于斑塊切除術,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猜你喜歡
跛行球囊斑塊
軟斑危險,硬斑安全?不一定
心肌缺血預適應在紫杉醇釋放冠脈球囊導管擴張術中的應用
頸動脈的斑塊逆轉看“軟硬”
一篇文章了解頸動脈斑塊
宮頸陰道雙球囊與米索前列醇在高危產婦引產中的應用
切割球囊用于冠狀動脈疾病治療的現狀及應用前景
主動脈球囊反搏應用于胃賁門癌手術1例
間歇性跛行是怎么回事?
有頸動脈斑塊未必要吃降脂藥
中學生英語·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年10期)2008-12-15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