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整合與創新
——從周恩來提出的一種學習方法說起

2021-01-14 02:19蔣鼎宏
關鍵詞:整理學習者知識點

蔣鼎宏, 汪 浩

(1.新淮高級中學, 江蘇 淮安 223002; 2.淮陰師范學院, 江蘇 淮安 223001)

1 從周恩來提出的一種學習方法說起

1943年周恩來在整風學習中談《我的修養要則》時,說到他的學習方法和原則:抓住中心,寧精勿雜,寧專勿多。習作合一,要注意時間空間和條件,使之配合適當。要注意檢討和整理,要有發現和創造。適當地發揚自己的長處,具體地糾正自己的短處。[1]一篇不足200字的短文,談到學習方法和原則的內容還不止這些,列出的這些內容已很豐富。至今談及學習方法的專家很多,卻很少有人提到過“整理”,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體驗談點關于“整理”這一方法的看法。

其實,“整理”的意義、價值在于:整理是一種極重要的學習方法,所謂“整理”就是通過梳理、整頓、改造、編排,使之條理化的過程。

第一、任何一個會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都無一例外地同他學會了整理,從不自覺到自覺地養成“整理”的學習方法直接相關。

第二、一個善于學習的好學生,一般在初中二年級時已經養成整理學習資料的習慣;如果一個高中生還不知道“整理”為何事何物,那么,他很難有機會考進高層次的高校,將來,也很難成為高級的尖端的創造型人才。

第三、整理—整合—創新,是創造性思維的基本路徑。創造性教育,創造性學習,必定沿著整理—整合—創新這樣的方向發展。

周恩來超越一般專家,獨到地把整理列為自己的學習、修養的方法和原則,這是周恩來之所以能超越常人而成為世紀偉人的秘密。每位學習者(包括家長),應盡早掌握整理這一學習方法。

2 整理:小學生積累知識的方法

整理,是小學生技能訓練的內容之一。小學生的“組詞”是最簡單的整理。如用詞根“生”組詞:生活、生產、生命、生物……又如寫出同義詞:整理、整頓、整改、調整;又如寫出反義詞:大、??;天、地;好、壞;褒揚、貶斥……“組詞”,是老師讓小學生掌握“整理”這一學習方法的途徑之一。

整理的原則是找出知識之間的聯系,并使之有序化。比如老師帶著小學生到公園里去認識花、草、樹木,然后讓學生寫出認識哪些花、哪些草、哪些樹。這種分類編排的方式就是整理。

有一位優秀的初中生,他用過的作業本總是整整齊齊地收著,更不用說試卷,包括期中、期末和單元測試,都分類保存著,他的好朋友問他這有必要嗎?他回答說,這是重要的學習參考資料??荚嚳嫉恼n本上的“知識點”,備考怎么找知識點?作業本、考試卷可以引導我們找這些知識點,把每堂課所學的知識點找出來。每堂課都做聽課筆記,晚自習整理聽課筆記,這是他要求自己每天必須做好的事情。

一個初中生聽課時能記聽課筆記,是自加壓力,一般人做不到。這樣做的好處是強迫自己聽課不走神,能注意聽講,還能記筆記,就更好了。只是必須注意記不廢聽,記要服從聽,聽懂了,再記提綱,提綱就是知識點。晚上補筆記是為了補未記下來的東西。當然有的課不需要記筆記,不能機械,聽課覺得吃力的同學是不能記筆記的。到了大學,記筆記是重要的學習手段,因為它是更為積極的整理。

記筆記,是一種鍛煉整理思緒的途徑,就中小學生而言,主要是在聽懂基礎上,扼要地記下老師講課的要點、知識點。

周恩來是中小學時代應用整理手段積累知識的楷模。他中小學時代寫過大量的日記、作文,以及在報刊上發表的各種文稿,都一一保存下來。在赴歐留學前,又一一整理,裝訂成冊,委托他的一位同學保存。幾經輾轉,送到鄧穎超手上,直到周恩來逝世后才由鄧穎超交給了中央檔案館,后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整理出版為《周恩來早期文集》,共上下兩大卷,近100萬字,這在中國革命史上是個奇跡。

整理知識順序,包括整理經驗順序、思維順序、情感順序。關于整理經驗和情感,周恩來也有令人尊敬的事例:有一次他寫一篇作文沒有太用心寫得不好,老師在評語中批評了,周恩來深刻地反省[2]16,并且從此養成了自我批評的良好習慣,一生堅持。他是黨內批評和自我批評堅持最經常并產生深刻影響的領袖人物。

關于情感的整理,周恩來日記里也有例子。1918年元旦,周恩來思念母親和故鄉,幾天后,又接到八嬸母的來信,說八叔病逝了。想到母親故去多年,自己一事無成,八嬸母在家借也沒處借,當也當絕了,一貧如洗[2]306。他的情緒受到極大的挫傷,一連幾天,吃不下睡不好,但他很快想到這樣更加不行,“不能因為有挫折便灰心”[2]328。在艱難情況下,除了更努力地讀書還能有什么事做呢[2]324。于是他重新振作起來,“想要想比現在還新的思想,做要做現在最新的事情……學要學離現在最新的學問”[2]331。

情感與整理,本質是心理的自我調整,不僅僅是方法問題。周恩來的檢討和整理,更多的是指這方面的內容。周恩來通過檢討和整理,把缺點和錯誤轉化為美德,把困難和挫折轉化為動力,這是周恩來從平凡到偉大、走向人生輝煌最主要的個人心理素質,也是他極重要的人生智慧,這是他幼小時學做人的極重要的經驗。

3 整理—整合:大學生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的本質是思維方法、行為方法的自我反思,其基本特征為自主性(自覺性)和反思性。反思就是檢討和總結,每做一件事,做完后回過頭來想一下,是怎么做的,方法就出來了。這就是周恩來所說的要注意檢討和整理的意思。任何學習問題都是心理問題。

整理這一方法的掌握程度同學習者的年齡段、心理成熟度成正相關關系。心理成熟度就是自我認知處于什么水平、什么層次上。一個人的自我反思,總是從不自覺走向不同程度的自覺。自覺程度越高,人的發展成熟度越高。他的學習方法越先進,學習成果越好,人生的事業越輝煌?!罢怼稀獎撔隆边^程遵循這一發展規律。

由整理走向整合,一般在學習者的初中向高中過渡階段(14~16歲)出現。初中二年級以后尤其中考前,簡單的有序化就不夠了,因為知識量急劇增加,關于學習內容、知識量的把控,不但需要條理和有序,而且更需要“簡化”——提綱挈領。而且不論是中考、高考,重點是考有序化的知識、使知識有序化的能力,而簡化是有序化的第一步。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對他的學生說,要把書讀薄了,這就是“簡化”?!爸貜汀笔堑谝恢匾膶W習方法,沒有重復就沒有學習,學習就是臨近性重復的強化。但重復必須是適度的必要的重復,不可舍棄一切不必要不適時不恰當的重復?!昂喕笔侵貜椭蟮诙匾膶W習方法,因為知識是海洋,一個學習者能不被知識海洋所淹沒,“簡化”就是他的救命稻草。對于善于學習的弄潮兒而言,“簡化”更是他把“救命稻草”點化而成通向大洋彼岸的神舟。這個神舟就是“整合”。

整合,就是把有序化、條理化的知識(這其實就是最初最原始的整理)進一步綜合分析——先概括,使之系統化,然后再分析、比較,最終形成自我認識的過程。一個合格的高中生,應自覺或半自覺地有這樣的體驗。一位合格的大學生,必須掌握這樣的學習方法,因為“整理—整合”是大學生最基本的學習方法。我們通常所說的創新型學習,就是指運用“整理—整合”學習方法的過程。大學畢業生的畢業論文撰寫,就是考核學生運用“整理—整合”這一能力的一種方式。

整合應該建立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這就是基本知識(如書本知識、或老師專家講授的系統知識)的條理化,即建立在初步的整理基礎之上的整合。毛澤東講,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就是這個意思。沒有對實際情況的了解,你就失去了參與的資格。對于學生來說,你就是掉隊的學習者。

4 整合升華:創造性學習方法

“整理—整合”的全部意義和價值在于它與創新、創造性的關聯。換句話說,“整理—整合”學習方法論,就是創新性學習、創造性學習方法論。簡而言之,“整理—整合”就是創新方法論。

哲學家波普爾提出的波普爾四段圖式描繪了創新方法論的過程模式(過程路線):P1—TT—EE—P2[3]。P1代表問題,TT代表嘗試性理論(假說),EE代表通過批判檢驗即反駁以清除錯誤,P2代表新結論、新問題。

四段圖式與毛澤東提出的“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4]54的公式類似。在實踐中(學習過程中)發現問題(P1);經調查研究(整理—整合)提出解決問題的設想(TT),再在實踐中反復驗證,經過反駁、證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地清除錯誤(EE),再提出比較科學的新結論(P2)。一個正確的認識必須經過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革命性實踐,這樣兩個“飛躍”才能完成,創新就是這樣的過程[4]384。

創新路線圖不能代替創新的運作、操作方法。整合才是創新最基本的運作、操作方式,在整合中升華,在升華中再整合。這里的整合是知識(經驗)、信息(書本或網絡知識)依據一定的條件(動機或創意)重新組合,是一種信息的再加工過程,用網絡語言來說叫“編碼”。

編碼就是使知識成為知識“模塊”的過程。這種重新組合不同于整理的有序化、條理化,整合較之整理最大的不同在于知識信息的優質化。雖然條理化、有序化仍然是它的重要特征,但其本質不在于此,而在于:依據一定的創意,把相關知識各部分的功能,通過重新組合、編碼,使知識結構發生根本性變化,從而具有新功能,而服務于創意,即實現知識的優化、功能的升華的過程。所以,整合是對知識、信息、事物的各部分結構、功能進行調整、改造,并按系統方法組織優化,在取舍、改造的基礎上作功能升華性重新組合的過程。從字面意義上說,雖然它也有整理組合的意思,但它是納百家于一爐、化平淡為神奇。它如電影制作,不是簡單的剪輯,而是“蒙太奇”的再創造過程,所以整合的重點和全部意義在于功能的升華。

創新過程中的整合可分為實驗與思辨兩種形式。情感與理念、感性與理性、認識與實踐的整合,是創新過程中最基本的整合。整合的功能和目標是創意。整合的過程,符合前文所說的創新方法論遵循的波普爾四段圖式所描繪的認識路線。首先是整合原有的各種知識和信息,這種整合實質是研究性學習初始階段(初中后半程至大學初)常見的“整理”,圍繞問題把知識條理化、系統化,并在系統化中發現(頓悟)原知識(書本)外的知識(體會、心得)、相關信息(網絡知識)。有了心得、體會、零碎見解的積累,形成進一步求知的欲望。

5 創新型學習(創新方法論)的兩個要點

要點之一:創新總是圍繞問題進行的。創新寓于問題之中,寓于問題的解決之中。正如著名科學家周光召在《21世紀100個科學難題》中所指出的那樣,科學發展就是不斷地始于問題又終于問題的過程。從創新方法論的角度來說,就是圍繞著問題而創新。人生活在問題之中,社會前進在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創新就是不斷地提出問題、揭示矛盾并解決問題和矛盾,這樣才會有社會的發展、個人的進步。所以創新已成為社會發展、人的發展的第一需要。習近平指出:發展是第一需要,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這“三個第一”的思想,都是圍繞創新,即問題的解決而說的。

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總是會遇到種種困難,對待這些問題。正確的態度是迎著困難上,這是一切會學習,后來學有所成,對社會、對國家、對家庭有貢獻的成功者的共同特征;而碰到困難就退縮,畏首畏尾,則是碌碌無為者的共同特征。所以關鍵要鼓勵家長多讓孩子提出問題,讓孩子養成勇于面對問題,將來勇于創新的好習慣。

要點之二:要讓每一個學習者明白方法比知識更重要,檢索比記憶更重要。南宋大詩人陸游曾教育兒子,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他又進一步說明:“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必須深入社會生活實際,除了“躬行”,沒有其他好法子。西方的培根也認識到方法的重要性,他的看法跟陸游如出一轍,知識沒有告訴我們如何運用它,應用的方法在書本之外。數千年來的科學技術進步,完全證明了方法居于創新的關鍵地位。創新主體通過方法這一中介,整合各種知識與信息這一基本過程。創新取決于創新主體的素質和創新主體與客觀環境的中介——方法這兩大方面。所以就創新機制而言,方法居于關鍵位置,這是不言而喻的,因為在創新主體的素質中,創新能力是最重要的因素,能力通過方法展現出來,方法就是能力。

檢索比記憶更重要,是網絡時代給我們極重要的啟示。所謂“檢索”,就是找出你需要的知識,特別是你知道到何處找、怎樣找。信息時代,知識是爆炸式的傳播,記憶是無法應付的,所以掌握檢索的技術是網絡時代學習的基本要求和重要戰略。網絡時代帶來教育的革命性變革:變“教師為中心”為“學生為中心”;變“教學為中心”為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這在2020年的疫情背景下已經做到了,將來還將由“實體教學為主”變為“虛擬教學為主”……總之,檢索的地位在將來的學習和應用方面,將越來越重要,這是時代的趨勢。

猜你喜歡
整理學習者知識點
一張圖知識點
一張圖知識點
第四頁 知識點 殲轟-7A
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青年干部要當好新思想的學習者、宣講者、踐行者
關于G20 的知識點
高一零碎知識整理
高校學習者對慕課認知情況的實證研究
整理“房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