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密祉

2021-01-14 00:42余述祥
大理文化 2021年12期
關鍵詞:花燈太極豆腐

余述祥

密祉,坐落在彌渡縣。南與南澗接壤,西與巍寶山毗連,距彌渡縣城30公里,通路直達。密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濃厚,自然景觀優美,文物古跡眾多,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歷史文化名村、省級旅游小鎮、省級生態示范鄉、州級文化自然保護區。需要人們用一段時光和路途疊加的旅程,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魅力。

密祉境內的太極頂風景名勝區,面積25.63平方公里,因形似太極圖而得名。古人有詩:“四面群山,撮起空中妙境,一方極頂,鎖住天外雄風;柱立乾坤,八面江山收眼底,峰凌霄漢,四時花鳥暢幽情?!碧珮O頂以橫斷山脈、哀牢山脈復合而生,形成十三峰分脈,九溪水匯流,以水稱奇,因峰冠雄,以豐富的山、水、林為特色,以雄、險、秀、幽、奇而著稱,以剝蝕構造地貌、零星孤山頂地質景觀為特征。這里是南詔開國帝王細奴邏避難牧耕之地,啟于秦末漢初,建于唐,繼于宋元,盛于明清,鼎盛至今的21座石結構的寺廟、宮庵集“儒、釋、道”三教同源,是佛光花明、靈應昭然的道山佛地,雖無僧尼云集,但朝山禮佛者絡繹不絕,成為歷史文化內涵厚重,自然景觀優美,文物古跡眾多,人文景觀豐富的“妙香佛地、古滇瑰寶”。

游太極頂的旅游公路從鎮政府所在地“大寺街”直達山腳的生態停車場。從停車場到太極峰頂2000余階的石砌游道,是用密祉特產的紅沙石打制成的石條,一層一階銜接起來的。踏上石階,原始樸實,與山勢蜿蜒一體。清鮮的空氣,清涼的霧氣濃重地籠罩著道路,滋潤著蓬勃的青草、鮮綠的青苔和蹉跎的古樹。緩慢攀爬在那份幽靜與安適中,讓我如行走在仙道之上飄飄欲仙,十分愜意。

經過幾個平臺,總的2000多級石階,就到了“最高地位最聳山”的太極峰巔,太極峰是太極頂最高峰,海拔3061.4米,峰似玉筆,狀如蓮花,峰巔危崖絕壁,巍峨奇秀,遍布巨石。其間一處緩坡之地則成了歌場,每年農歷正月初七朝山盛會,來自彌渡、南澗、巍山的漢族、彝族、白族等朝山者聚集太極頂,“打歌”“玩燈”“霸王鞭”,在熱歌勁舞中祈求來年的幸福和平安。

走過幾條蜿蜒的小徑,穿行其間,進殿宇、登怪石、臨峭崖、見佳泉,景物變化多端。21座廟宇宮觀鑲嵌于怪石嶙峋間,懸崖峭壁上。其間,在懸空的巨崖上有一石閣名“轉石閣”。站在轉石閣外圍兩尺見邊的轉道上,從箐底呼嘯而上的烈風咆哮著、撕扯著,讓我產生一種似要被拋下萬丈深淵的恐懼感,又似要把我送上九天攬月的刺激感,用詞語形容這種感覺就是心驚膽戰的驚險!到底有多險?俯首下望,身邊是突兀下落的深壑,深壑有多深,聽聽那深壑中狂風撕裂筋骨的叫喚,深得叫人毛骨悚然!只感覺頭暈目眩,上下搖晃不已,左右顛簸不停,好似萬丈懸崖直落腳下,稍不留意就會跌得粉身碎骨,禁不住驚叫:險!仰首云端,烈風呼嘯著從崖壁直立而上,摩擦著藍天,撕扯著云團,此時方知“高處不勝寒”,寒得令人膽寒,禁不住驚叫:險!傳說當年南詔開國帝王細奴邏被仇家追殺,就是躲在轉石閣逃過一劫,然后開創了南詔國偉業。從此以后,就留下了在轉石閣轉上三圈,可祛災除病增壽的傳說。于是這里便有了一道民俗風景:帶著虔誠之心的善男信女來到轉石閣上,許上心愿?,F在,為了安全,轉道四周都安裝了護欄,在轉石閣轉圈,已經少了讓人毛骨悚然的恐懼感,但讓人膽戰心驚的刺激感依舊存在。這就是太極頂轉石閣,這就是轉石閣驚心動魄的風光。走遍神州大地,很難再見過這樣震撼人的風景。

廟宇宮庵,多為石室、石閣。神仙佛像,也是由石頭雕鑿而成,這些石雕非常逼真,栩栩如生,展現了古代工匠精湛的雕塑藝術,雖不知確切年代,但從雕刻的樣式看,估計再遲也是明代的雕塑。懸崖峭壁上,廟宇宮觀間,還有不少歷代名人學士的題刻、題聯,內涵深邃,外延豐富,字體各異,古樸典雅,駐腳觀賞,百讀不厭。這也許就是太極頂所獨有的神韻與魅力。

登上峰頂,站在海拔3000多米的太極峰之巔的“睹光臺”上,真切地感受到天地之高遠,宇宙之無窮。眾山在腳下,云層在腳下,藍天白云伸手可及。遠處無垠的田疇阡陌畫圖般展現在眼前,任我盡情欣賞。連綿起伏的群巒,隨著云層的移動,仿佛海浪般翻滾,又像群馬馳聘奔騰,濺起流動的韻律,如詩如樂一般。密祉壩里的那些青磚灰瓦白墻的農家小院掩映在綠樹叢中,若隱若現,“猶抱琵琶半遮面”,恰如初見世面的農家妹子,欲展靚麗姿色,卻又有幾分嬌羞。裊裊升起的炊煙,在夕陽影里輕飄慢散,織結著新時代密祉旅游小鎮新農村新農民新的期許與愿景。

自古以來,眾多“朝山禮佛者于五更之前陟此山”。為的就是看太極日出的綺麗風光。詩云:“最高地位最聳山,遙視東方憑石欄,此時天地都成赤,天宮紅爐又煉丹,試問宇宙何造化,一粒丸珠走天盤?!闭f的就是太極日出時幻化無窮的美景。

沿著蜿蜒的石階小徑西下,只見一面高聳的陡石壁,刻有“竹掃清塵”四字,背靠石壁就是建于唐南詔早期的石砌“竹掃寺”,是仙人聚會之地。清康熙《蒙化府志》:“竹掃寺,在郡城(今巍山縣城)東南七十里,名太極,登頂可望數百里,洞內有石佛,歲旱則蒙人到之,禱應即還?!眱扔幸粔K巖石,上有“至誠感神”石刻。巖石下面,擺滿朝山祈福者供奉的三牲祭品。面對“至誠感神”,我有一種欲與神仙對話的沖動。

沿著蜿蜒石階小徑東下,則是“奇樹林”。一眼望去,都是保留完好的原始森林、原始次生林、自然林風貌。樹干上、樹枝上掛滿“樹胡子”(青苔),隨風飄舞,讓人遐想連連。樹形奇特怪異,“仙人床樹”“慶門樹”“蕩秋千樹”“龍主樹”“太子樹”“孔雀樹”等自然樹景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漫步其間,呼吸著略帶腐質氣味的清新空氣,看一眼參天刺栗木上棲息著的野雉,株株黃栗樹上嬉戲的山鶯,偶爾聽到一兩聲它們的叫聲,頗有“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之趣。極目遠眺,太極十三峰南北走向錯落有致,保持著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觀,到處峰秀林翠、鳥語花香。

高山密林中,次生林中的高山櫟、野八角、栲樹、青楓、銀合歡、牛筋巴、山白楊、羊蹄甲等樹呈現出一圈圈、一片片、一簇簇的紅葉,紅得火艷,漫山遍野絢麗多彩,猶如一位大畫師打翻了調色盤。裝點得“古滇瑰寶”太極頂美麗生輝!

“奇樹林”下方,是“杜鵑花?!?。 太極山杜鵑隱于3000米海拔高山,形形色色,有的枝高若樹,葉大如手掌,盛開時花如傘蓋,有的卻枝形矮小,葉似瓜子,幾近匍匐于地表。其中,長葉凸尖杜鵑、大白杜鵑、亮毛杜鵑、露珠杜鵑、厚葉杜鵑珍稀至極,稱之為“杜鵑祖先”。還有亮毛、粗柄、厚葉、云南露等為珍稀瀕危品種。但它們都是一樣艷麗、飽滿,透著動人的光澤;都是一樣爛漫、璀璨,散發著活力與熱情。

一片連著一片的杜鵑叢林,枝干高過人們的頭頂,并且茂密如籬,若想進入林中,卻難尋容身之隙。枝干尾段便是密集的花朵,猶如粉紅的紫薇,透過鏡頭看去又狀如牡丹,大紅中透著粉紅,連成一片便是姹紫嫣紅,婀娜芳菲??梢哉f每一朵都艷得水靈,艷得豐潤。什么國色天香,什么嫵媚妖艷,此時此刻讓我怦然心動的,是這種杜鵑群落的端莊大氣,是這種高山花仙的卓絕風姿。杜鵑花能將山岳映紅,以往聽起來總感到帶有詩的夸張,當我置身太極山的杜鵑花海,就再也不認為那是一種詩意的渲染,文人的聯想。這里的杜鵑,將太極山嶺鋪成了紅色,鋪成了花的海洋。即使是鮮花如潮的公園和節日的廣場,也無法與這里的杜鵑花海相媲美。

觀賞太極山的杜鵑花海,讓我領略了大自然的一種壯美奇觀和驚艷之美。

車行在去往桂花箐的路上,車輪滾滾,車窗變為熒屏,景物不斷轉換,我的身心完全陶醉在天籟之音《小河淌水》歌詞的描摹當中。時而是醉人的美景:“月亮出來亮汪汪,想起我的啊妹在深山,妹像月亮天上走,妹啊妹,山下小河淌水清悠悠?!睍r而是醉心的樂趣:“月亮出來照半山,望見月亮想起我尼郎,一陣清風吹上山,郎啊郎,你可聽見阿妹叫阿郎?!?/p>

桂花箐,最古老的一株桂花樹還在與時間較勁,不由得讓人驚嘆。桂花箐也是賦予彌渡民歌“東方小夜曲”《小河淌水》創作靈感的來源之地。20世紀40年代末期,密祉人尹宜公在昆明參加了地下革命工作,為避白色恐怖的鎮壓,回家鄉避難,在那艷陽高照的夏日,在那星稀月明的秋夜,他在桂花箐桂花樹下,掬一口甘冽的山泉,嗅著幽幽的桂香,聽著山中傳來的陣陣清麗委婉,古樸優雅,凄涼感人的彌渡山歌《放羊調》《月亮出來亮汪汪》……看著清幽幽的山泉水流向遠方,暢想著自己所追求的革命理想、幸福生活,思念著生離遠別在遠方的心上人,一曲天籟之音《小河淌水》在靈感中萌芽誕生,并刊載在“云大南風合唱團”辦的音樂刊物《教學唱》上。到了1953年,云南本土歌唱家黃虹在布達佩斯世界青年聯歡會第一人唱響此歌,被譽為“東方小夜曲”。從此,《小河淌水》一路走來,登上世界最高音樂殿堂維也納金色大廳,唱響北京奧運會閉幕式,錄入美國大學音樂教材,成為中國經典民歌之一。

到了桂花箐,隔著老遠,映入眼簾的是一棵挺拔偉岸的桂花樹,枝葉茂密,高數十米,直插天空。藍天白云下,青山碧水間,枝葉是那樣蔥蘢,樹干是那樣挺拔,遠遠望去,真像一位無畏無懼的勇士,更像一個頂天立地的好漢。樹枝上閃爍著串串黃中透白的花朵,散發出的陣陣桂花的幽香,在空氣中彌漫,在很遠的地方都能嗅到。待車停穩,我迫不及待下車走到桂花樹下,樹上掛的名牌顯示樹齡已達1800余年。它的主干,我們4個成年男子手拉手合圍還有點困難。山箐中生長著大大小小的桂花樹,古桂樹旁石崖下涌出的清泉,匯成溪流叫“萬花溪”流入山下亞溪河。放眼桂花箐,青山與綠水一色,古樹與奇花同在,滿箐的桂花樹,潺潺的溪水組合的美景,全無人工雕琢的痕跡,集奇、絕、險、秀于一身。滿眼都是美麗的景趣。

這里空氣清新,全無浮塵霧靄,泉水清冽甘甜,全無環境污染。我撫摸著古老的桂花樹,深深感觸到了歷史散發出來的暖暖體溫和在漫長的煙塵中不斷積淀下來的厚重。溪流帶著愉悅的心情,合著歡快的節拍,匯入群山中的亞溪河。靜謐的亞溪河,自然到純粹,純粹到地道,將整個密祉壩襯托得靜謐而祥和。一陣微風吹拂,黃里透白的桂花飄飄灑灑隨風飄落,滿地滿溪,滿眼的桂灑銀雨令游人沉醉。我看到好多年輕人,來到古桂花樹下,萬分虔誠地掬一捧清泉,撫摸著古桂花樹,對其頂禮膜拜,以求得到《小河淌水》意境中那蕩人心弦、萬古長青、忠貞不渝、永不變味、回味無窮的美好姻緣。

云南省“古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的文盛街,是“南方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驛站,起于“財神閣”,止于鳳凰橋,全長400多米。滄桑的古建筑群、古樸的吊廈、土壘的鋪臺、陳舊的鋪板、厚實的店鋪大門,還有馬店客樓上的看戲臺,那般樸素與自然,那般真實、隨性與不刻意,展示著昔日的繁榮,講述著當年南來北往、東進西出的達官貴人、商賈游人、文人騷客, 吃著豆腐宴,對酒當歌的豪邁與瀟灑;看花燈聽民歌做買賣,把酒臨風的倜儻與風流。

文盛街具有茶馬古道樞紐驛站的地位和“茶馬互市”集散地和中轉站的功能。集市繁榮,來往商賈、官差食宿者眾多,故得“馬食鋪”之名。明朝末年,朝廷督學戴宏慈巡察途經這里,地方士紳為之擺設香案相迎,他看到跪迎之眾,滿眼頂戴花翎。宿館詢問:“此地多少文人科舉?”鄉人一一道出眾多科甲第士、文魁武舉。督學感到如此文昌武盛之地,地名卻為“馬食鋪”,實在有傷大雅,即更名為“文宮鎮”,民國二十一年(1932),鄉紳將“文宮鎮”改名為“文盛街”,從此“文盛街”之名延續至今。

轉身步入古道驛站,驛站依山勢布局,有主街、有巷道、有溝渠也有暗溝,街道依溝延伸,高低錯落,酷似江南集鎮,又富于滇西山鎮特征,文物眾多,古跡紛呈。

巷道以地勢巧妙安排布局,順山就勢,把所有住戶家家貫通,戶戶相交。順著巷道向前,偶見青瓦屋檐下竹竿上,掛著紅紅綠綠晾曬的衣物,巷道深處,翠綠欲滴的青菜擠滿小菜園里,一位白發老者在靜靜地松土。再往前走,不時聽到庭院深處隱隱約約的談話聲和清脆的歡笑聲。全長1100多米的巷道,古樸天成,絕無奢華之意,幽靜雅謐,充滿著神秘之感。令人印象深刻,走過之后永久不忘。

聶家馬店是中國傳統古建筑青瓦屋頂的四合院,是這古道驛站上最大的一家馬店,占地面積約有3200平方米。整個四合院由廂房、面房、耳房組成,主房坐西朝東,兩側為廂房,順著院內的走道進去,兩旁有客房,主房兩側為馬廄。除馬店外,還有戲臺,上下兩層,走道居于整個樓臺中央,兩側都有樓梯可上下戲臺,戲臺用精美的木雕裝飾,上層為表演區域,下層供化妝用。我坐在茶樓看戲臺的八仙椅子上,想象著茶馬互市的一個個夜晚,來來往往的官家、客商聚于茶樓,品著普洱茶,欣賞著密祉花燈,那是一種怎樣的快意景致。

已有300多年歷史的石家耕讀大院白墻上清晰可見的啟蒙韻文,以及重新修復開放的彌渡民歌《小河淌水》收集整理者尹宜公故居里展覽著的手稿,散發著濃郁的文化氣息。走進這兩個院落,在感受古風古韻時,讓我平添幾分對歷史的遐想……在這種地方越久,越能明白文化底蘊這個詞的真正含義,那不是隨手寫就有的,也不是杜撰一兩個傳說,捏造一兩個史料,修建一點仿古建筑就能做成的。那是一代一代的渲染和傳承,最后自然水到渠成。

欣賞文盛街茶馬古道驛站,不能使用傳統的景點游覽方法?!安桉R古道的文化遺跡,如集市、騾馬店、橋梁、路段等物質遺產以及茶葉品種、種植、制作、販售、傳承等非物質遺產具有非凡文化價值……”在文盛街,無論走進魁閣叩拜掌管科舉選儒大權的魁星神,還是在財神閣叩拜主管“迎祥納?!钡恼胸斒拐吆屠邢晒仝w公元帥,或是到土地廟叩拜土主神,還是去碧云庵寺的“大雄寶殿”觀瞻釋迦牟尼、太上老君、孔子等塑像“儒、釋、道”三教同殿的宗教奇觀,都需要靜靜地佇留,沉沉地思索。

沿著古道的石板路前行,下一個小慢坡,就來到亞溪河畔鳳凰橋北頭,橋頭有一棵古槐樹,似盤虬臥龍,綠蔭如蓋,蔚為壯觀。文盛街綠水繞青山,亞溪河到了這里,在鳳凰橋上段,正好形成了一片河灘地,水源豐沛,陽光充足的環境,成了古槐樹生長的“風水寶地”。 曾經,文盛街是茶馬古道上的樞紐驛站,鳳凰橋是驛站進入普洱茶產區的極負盛名的唯一橋梁。如今,古道雖在,驛站猶存,茶馬互市的熱鬧已不復在,只有這古老的鳳凰橋與古槐樹相依,與珍珠泉相伴,記載著歷史的變遷,逝去的輝煌。

古槐樹樹干長出地面2米多后就彎起了身子,朝南向鳳凰橋一旁斜生,其姿態仿若飛龍在天。從古槐樹的名牌上知道,古槐樹已經有700多年樹齡,由于它橫斜著身子,年歲較大,樹身日漸粗大沉重,靠近樹根部分的樹干里面已經腐朽,成了空心樹,人們擔心它無法承重而倒下,便在斜生的樹干下方支撐一些撐桿,在樹身里填充填料,托起了這棵獨具一格的古槐樹。這棵樹也因此成了鄉民們愛樹的見證,成了風景里的風景。

古槐樹的老枝依然綻發出新綠,一簇簇翠綠的葉子,團團圍住那遒勁的枝干,在碧綠的葉子的襯托下,白色的槐花顯得分外的美麗,一枝枝槐花,像一串串誘人的葡萄,有的還是花苞,像一盞盞小燈籠,還有的只開了一半,仿佛羞澀的少女在微風中頻頻點頭。文盛街的空氣中充滿了槐花的香氣,沁人心脾。古槐樹綠蔭似蓋近百平米,讓人仿佛走進了宋人“此地惟多古樹林,路傍處處足清陰。行人九夏熱如火,到此清風忽滿襟”的詩意之中。

鳳凰橋橫跨亞溪河南北,雙孔青石,橋長14.3米,寬2.1米,跨徑9米,橋面全部用邊寬0.4米、長約6米的正方體石條鋪成,橋兩邊有石雕柱欄桿作防護,造型精巧別致,中間的橋礅成棱形,向橋東西突出名為“雁翅”,體現了“鳳凰橋”的形態內涵。橋的臺面西部立有一尊背東朝西、體重千斤,高1.8米(含底座),昂首巍坐的大獨角獸(非獅、非虎、非麒麟)的石雕,鎮守著鳳凰橋。與鳳凰橋南頭相連的是茶馬古道驛站關隘文明閣,重檐攢尖頂,明二暗三層。茶馬古道從文明閣內穿行而過。

珍珠泉,位于亞溪河南堤上,與古槐樹對峙,為石砌正方形“古井”,寬1.6米,深2米余,清澈見底。池底石縫中隨處涌出珍珠樣亮晶晶的珠泡,一簇簇,一串串,大大小小,錯錯落落,爭先恐后,閃閃發光,吐納著天真地秀,流動著生命的意蘊。珍珠泉,因升騰的氣泡大小各異,疏密無度,數量無常,變化多端,少時無影無蹤,多則成堆成串。觀珍珠泉,自古以來就有如遇串串珍珠,猛然大增,澎拜而出,預示“貴人”好運氣、好福氣的雅趣之說。還真別說,看到珍珠泉“珍珠”涌噴不息,我還真有點“有心來看無覓處,無心緣遇佳運隨”的心理愿景。

站在鳳凰橋頭放眼,亞溪河明媚清澈的河水,楚楚動人,像一個十八九歲的姑娘,那眉那眼那嘴角的一絲嬌羞,都還沒有被世俗的煙塵所浸染,一切都還是干干凈凈的樣子。把視線投放到小河兩岸,兩岸花木成蔭,嘉禾遍野。像云霞一般紅艷的桃花,像白雪一樣潔白的梨花,比厚絨還要沉靜的麥地,比金子還要燦爛的油菜花,一股腦地往眼里鉆,耳朵里回響著“哥是月亮天上走,妹是小河淌水清悠悠”天籟之音。心中便有了那夢幻般亮汪汪的月亮,聽見了阿妹叫阿郎。

密祉,不僅是旅游勝地,更是美食勝地,用珍珠泉水煮制出的豆腐鮮嫩爽口,獨具一格。完全以豆腐為主要食材制成的豆腐宴遠近聞名,分為熱菜、冷菜、腌制三種系列,真的是舌尖上的誘惑,讓密祉豆腐宴聞名遐邇。

文盛街有好多家農家樂,都能制作豆腐宴,一年四季,在密祉都能吃到豆腐宴。無論走進哪一家農家樂,每家庭院里都布置得清新雅致,農家樂的圍墻上,廊檐廳柱上懸掛著的農具,散發著濃郁的農耕文化氣息。依然使用著家傳的八仙桌、太師椅,依舊使用著老輩們留下的石缸、石臼、石碾,固守著主人長久養成的生活習慣和精神家園,充滿鄉村田園風情,讓人倍感親切,食欲大增。

走進一家名為“白伙食”的農家樂,店主一邊熱情地敬煙倒茶接待我們入座,一邊嫻熟地介紹著特色小吃,菜是自家栽,瓜是自家種,都是不施農藥化肥的,大米是甘甜的山泉水澆灌出來的,野生菌是新鮮的,豆腐是珍珠泉水煮制的,黑肉雞是大山里吃蟲子和野草養大的……都是綠色食品,密祉人說話腔調總是軟軟的,笑瞇瞇的,樸實中透著親情,讓人有回家的感覺。

通過涼、煎、炒、蒸、煮、烤、腌的制作方式,配與麻、辣、香、酥、嫩、鮮、色、味、型各有奧妙,密祉人將“一塊豆腐”變成了豆腐圓子、雞腰豆腐、口水豆腐、黃金豆腐、香辣豆腐絲、口袋豆腐、懷胎豆腐、蛋松豆腐、金絲豆腐、火燒豆腐、瓦烤豆腐、豆豇炒豆腐、青蒜燴豆腐、純味豆腐、鹵水豆腐、三鮮豆腐卷、油炸臭豆腐、脆皮豆腐、原汁豆腐、鍋貼豆腐、白油豆腐、家常豆腐、麻辣豆腐、酸湯豆腐、豆花、鮮豆漿、腌豆腐、鹵腐乳……幾十上百種可口菜肴的豆腐宴,真真把豆腐化為神奇。其中有幾道菜,更是讓我驚嘆不已。一是“荷花豆腐”,把鮮嫩的白豆腐切為花瓣,以薄荷尖為葉,以一個個白黃相間的鵪鶉蛋為花蕊,一朵漂亮又美味的荷花躍然盤上,讓人不忍下筷。輕輕地咀嚼,慢慢地咽下,每一口都是醇香氣味與溫潤細膩相得益彰的原汁原味的豆腐味。

二是醬香麻辣豆腐。味道極為鮮美,配料和選材的口感扎實新鮮,吃起來非常滋潤的調料,是醬香麻辣豆腐的一大特色。使用辣椒、花椒、胡椒等秘方配置的佐料,沒有刺激嗆辣的味感,反而在入口的瞬間會先感覺到淡淡的甜,其后咸、香、辣才會接連登場。真的會讓人忍不住一口接著一口的大快朵頤。

三是罐罐豆腐腦。用陶罐煲出來的豆腐腦多汁又美味,淳樸的烹飪方式充分展現豆腐腦的質嫩味鮮,純熟的料理手法將其厚實的口感進一步豐富。入口輕抿,豆腐腦獨有的香氣暴露在口腔之中延伸至鼻尖,飽滿口感在唇齒之間流連,獨特滋味久久縈繞。

還有珍珠泉水煮的純味豆漿,口感極好,具有生津、活血、健脾、開胃、潤膚、滋肺、營養等功效,喝了既滋補又不上火,是農家樂免費提供的飲品。

密祉豆腐宴的美味難以言傳,只有親自吃過后才能知道。

正月十五、十六狂歡兩天一夜的密祉元宵花燈廟會,被民俗學家稱之為“花燈文化活化石”。廟會期間,上萬人組成的花燈隊云集密祉大寺前的廣場上,耍龍、舞獅鬧元宵。簸箕燈、團場燈、折子戲、揚花鼓、崴蓮廂、云高臺,小七姑娘大腳婆,你方唱罷我登場,白鼻子打岔佬,插渾抖料鬧得歡,通宵達旦、晝夜狂歡,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人山人海,被譽為“東方花燈狂歡節”“花燈文化活化石”。密祉鎮4500余戶人家1萬6千多人,家家參與,人人玩燈。在他們看來,玩花燈是許愿祈神求福,給神看的,是樂己樂人的,因而參與的人越多越好,從開始準備玩燈到謝燈整個過程,參加玩花燈的人都很認真。

那些在庭院里、小廣場上憋了一年的花燈達人、花燈傳人、老倌老奶、聰明伶俐的后生女子、少年幼兒,從正月初三初四就開始集中排練,屆時組織成訓練有素的花燈隊伍,在鑼鼓笛子二胡等樂器引領下,以腰部為中心點,屈膝、坐臀、崴胯,腳下以“蹬點步”“蹬提步”“大反崴” “十字步”作前進、后退、左騰、右躍的崴動;上體隨雙臂提扇、開扇、扇尖花、推扇小滿扇、環手開扇、小扇翅轉身、左右移動翻扇、雙手交叉劃扇、高低八字劃扇大幅度扭動,上下協調,步調整齊,彩扇翻騰,邊舞邊唱,在密祉大寺街的花燈廣場上,演一回感天動地的密祉花燈!

場中,各燈班的獅燈、龍燈、鶴燈、蚌燈、鳳燈、麒麟燈、彩船燈各顯其能,整個燈場龍騰獅躍、鳳飛鶴舞,小七姑娘翹著燈,男扮女妝的大腳婆崴著燈,打岔佬手拿蚊帚在其中打諢插料,花鼓佬一手持樂棍,一手拿碟,指揮著,唱著燈。男女老幼,不分親疏、不計輩分,都在燈場上盡情歡舞時,從看臺上俯視,那是一圈一圈流動的金色曲線,就像人類生命生生不息,我被這壯觀的吉祥圖案深深感動。當耍龍、舞獅、鳳引麒麟、踩高蹺、云高臺、劃彩船、白鶴、蚌殼、小唱隊小七姑娘、大唱隊大腳婆、白鼻子打岔佬、花鼓老揚花鼓、崴蓮廂、磨豆腐、單采花、紙扎燈彩……各顯其能亮相時,那一片片閃耀的流光溢彩,一片片炫目的燦爛金光,那是來自原始的信息,在震撼著我的同時,也把我帶入一種神秘的體驗。當每個燈班的表演告一個段落,燈班里一個報吉利的人,按照傳統花燈套路,根據場景氣氛的情況,即興編報吉利詞,出口成章,詞句押韻生動、通俗易懂。當所有人皆大歡喜,震天動地同聲重復他最后一句吉利詞時,讓我深深的感悟到了為什么密祉元宵花燈廟會能夠原汁原味千年傳承,被贊譽為“花燈狂歡節”。密祉元宵花燈廟會,它或植根于傳統民間信仰土壤,或源于祭祀神靈的儀式,或脫胎于祈福驅邪的巫術,或轉換于祖先崇拜的折射。民間流傳著“過年不玩燈,人口不清吉(平安);玩燈不耍獅,豬雞牛馬不順時(健康);玩燈不耍龍,老母豬會爬墻裝瘋?!币虼?,密祉家家戶戶、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人人玩花燈,是發自內心悅己悅人的快樂,那是對幸福、對平安的祈望。

密祉元宵燈會,不光是盛大的民間節日,除了視覺還有味覺。近年來,密祉花燈廟會以“逛花燈廟會,品密祉美食”為基礎,以花燈文化為主題,集古道馬幫文化、農耕文化、體驗觀光為一體,通過逛密祉花燈節(花燈廟會),人們總能在不經意間與民俗邂逅,找回一些失落的記憶,購買心儀的花燈紙扎技藝品,游茶馬古道,登太極靈山,品密祉豆腐宴,讓人樂不思返。

猜你喜歡
花燈太極豆腐
找不同
賞花燈
練太極100%安全嗎?
花燈藝人
太極馬扎(三)
太極達摩伏虎棍與太極達摩杖對練(一)
豆腐睡蓮
家常豆腐
太極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