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校長經驗視角的教學管理思維轉向

2021-01-21 06:02李云峰
遼寧教育·管理版 2021年1期
關鍵詞:教學管理

李云峰

摘要:教學是學校工作的核心,教學管理則是教學工作有效運行的基礎。作為教學管理的直接領導者和推行者,校長在學校的教學管理中居于核心地位,擔負重要責任?;谛iL的實踐經驗視角,教學管理可以有三種思維轉向:由傳統思維轉向運用ADDIE模式的系統思維;由內部探索轉向基于德爾斐專家咨詢法的內外互動思維;由關注課堂本身轉向關注空間狀態的整體思維。

關鍵詞:教學管理;思維轉向;ADDIE模式;德爾斐法

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方興未艾,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要求學校從日常的教學工作入手,以基本的課堂教學為“試驗田”內化學生的核心素養,實現五育并舉,綜合發展的教育目標。蘇霍姆林斯基曾說,校長領導學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領導,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領導。在學校管理方面,校長除制度性的權威之外,更重要的是開展基于育人理念下的教學管理工作。筆者從自身多年擔任中學校長的實踐經驗出發,依托于課堂教學本身,總結了教學管理實踐探索中思維轉變的過程與經驗,重新思考“教學本位”作為教學管理的邏輯起點,重新審視教學規范在教學管理中的作用,重新認識教學模式和方法在教學管理中的角色,為當前中學教學管理提供啟示和參考。

一、教學管理中要求“思維轉向”的現實訴求

(一)校長“去行政化”任重道遠

中小學實行的校長負責制是以校長為核心的教學、行政管理一把抓管理體制,中學校長作為學校自身發展的第一責任人,擔負著學校管理的全部工作。學校管理由行政管理、教學管理等多個部分組成,在特定的條件和情境下具有主次之分,教學管理在某個時期受某些要素的影響勢必會轉化成為學校管理的次要環節。因此,如果不能妥善對待和處理學校管理中的多種要素影響,教學管理便會游離于學校管理的主線之外,不利于教學這一學校核心工作的展開。此外,當前校長的專業化、職業化趨勢愈加明顯,大多數校長處于“行政化”的“藩籬”之中,“去行政化”尚待時日,因而要求非專業的、缺少教學管理經驗的校長進行全方位、多層次的教學管理工作是比較困難的。

要實現中學教學管理中的“思維轉向”,首先就要實現校長熟悉乃至擅長教學管理工作,了解基本的課程與教學論知識,汲取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管理方法,從而為開展教學管理工作、提升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知識和理論基礎。

(二)傳統教學管理思維的禁錮

中學校長的傳統教學管理思維是從“校長領導力”視角出發,校長從整體上提出教學管理的框架構想,教務辦擬定具體的教學管理規范標準,教師和學生在規章制度的指導下開展具體的課堂教學,最后通過考試的方式評價教師的教學效果。這種“自上而下”式的教學管理過程實際上只發揮了校長的高層設計作用,削弱了校長與具體教學工作的指導和對接關系,也泛化了整體的教學管理過程,使之成為了程式化的慣性流程。開展這樣的教學管理工作,可能不但不會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起到正向的激勵作用,反而會使教師和學生產生懈怠和厭煩心理。此外,缺乏監督和考核的教學工作,教師反應平淡,不利于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進而不利于學校整體的發展,甚至影響學校的教學形象。即使存在校長深入課堂,也多是利用“走課”對課堂教學情況做“短平快式”的觀察和診斷,一些校長僅僅關注教師在課堂上做了什么,而沒有關注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到了什么,更沒有關注學生的素養和習慣,以及班級文化建設的亮點等。這種過于片面、督導性弱的走課方式無法準確完整地把握、分析、改善課堂教學狀況,也不能從整體上合理制定學校教學管理的制度框架。

因此,校長應突破傳統教學管理思維的禁錮,借助于適切的教學模式,構建“自下而上”的教學管理體系,并且在走課的過程中不單單關注教師的做法,更要關注學生的狀態以及整體的空間狀態,以便從更廣的視角審視教學問題,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

此外,傳統的教學管理模式過分突出校長的核心地位,其實校長的綜合能力再強,也并不意味著在教學管理方面一定處于絕對領先的位置。在教學工作方面,負責分管教學的副校長和教務主任等或許比校長更熟稔、更勝任教學管理工作,因而校長應信任、提攜更加擅于教學管理的人才,精誠合作,共同完成優質的教學管理工作。

二、教學管理中校長“思維轉向”的策略

(一)由傳統思維轉向系統思維:以ADDIE模式構建教學規范

教學管理首先依托于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教學規范。傳統的教學規范多是諸如“校長高層設計—師生教學實施(評價)”的單軌形式,教學實施簡便,然而規范效果較差,缺乏具體的教學目標設計和教學效果的反饋改進,不利于教學成績的提高。20世紀60年代,在系統化主流思維的影響下,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教育技術研究中心開發了一套ADDIE培訓模式。ADDIE模式包括典型教學系統的主要階段,即分析(Analysis)、設計(Design)、開發(Development)、實施(Implementation)、評價(Evaluation)五個環節,這五個環節并非線性的,而是處于同一系統之中,相互影響、相互聯系。此外,五大環節貫穿于“管理”之中,具有很強的步驟化程序和可操作性。因而,合理地運用ADDIE模式進行教學管理,有利于教學活動有步驟、有計劃地展開,從而形成完整且流暢的教學規范。筆者借助多年的教學管理經驗,融合ADDIE模式,構建了學校的教學規范,并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

1.分析目標,確定基礎

在進行教學管理前,先召開由學校領導班子及各年級主任參加的教學管理工作布置會議,通過整體上分析學校的資源環境狀況、教師的人員構成與教學水平、學生的學情及身心發展狀況,進而確定了教學管理的目標,即形成“以生為本,高校教學、以學定教、智慧發展”的教學管理希冀。然后利用訪談詢問、問卷調查等方式,針對各個年級、各個學科的教師和學生進行調查,傾聽他們的需求和對教學管理的建議。

2.設計策略,制定規則

首先,設計課程教學體系的相關教學策略,通過抽樣調查的方法咨詢學生的看法。只要當課程教學設計尊重學生的意見、重視學生的經驗時,他們的學習熱情就容易被激發,在學習過程中充滿動力和活力,教學管理的核心環節也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制定相應的教學管理規章制度,校長與學校領導班子一同擬定了《張戈莊中學教師課堂行為規范》《張戈莊中學學生課堂行為規范》《張戈莊中學教師月、學期綜合測評考核獎勵辦法》及《校長巡堂反饋調查表》等一系列保障教學管理順利開展的教學規范制度。

3.開發課程,集體備課

教學管理的首要工作是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要實現教學工作的穩步推進,需要立足于課程本位,更新教師的教育理念,引進先進的教學方法,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積極開發校內外課程資源。學校實行“立足教改、爭優創新、集體備課”的課程開發手段,要求由校長或副校長帶隊,各年級各學科積極參與教育局教研室等組織的各類教學研討會,在認真領會的基礎上大膽創新,充分整合多方資源,改善教學條件,力求提升教學質量。

4.以研促教,評議結合

在教學實施階段,學校各年級教研組在集體備課的基礎上,本著“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有成果大家分享,有問題共同克服”的教研理念,積極推行“每人一節優質課,每周一次說議評”的教研活動,教師相互聽課評課議課,群策群力,交流自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此外,教務處開展每月一次的師生交流會。在會上,教師作為傾聽者,認真了解學生對于教師課堂教學的方法、行為、評價方式等方面的意見,師生共同合作,打造高效課堂。

5.多元評估,考核質量

評估環節貫穿于教學管理的全過程,學校的教學評估分為形成性評估和終結性評估兩部分。形成性評估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某個時段,如每隔兩周或者一個月,進行一次面向教師和學生的雙向評價。針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采用“過程性評價”和“多主體評價”相結合,即通過教務處對教師教學的課堂行為評價打分及學生的學習成績兩個部分組成;多主體評價則是由校長牽頭組成的教學管理小組、學科教研組及學生三位一體、統一評價構成。終結性評估是指在學期末由教學管理小組統一對本學期各個階段的評價分數取平均值。針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采用“考試+面談”方式,通過師生面對面的溝通,了解學生的知識短板和思維誤區,以便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提出改進意見。最后,通過對照《張戈莊中學教師月、學期綜合測評考核獎勵辦法》及學生的表現、學習成績,對表現優異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統一獎勵(見圖1)。

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以ADDIE模式系統化思維為指導的教學管理工作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5年來,教師穩定率高達90%以上,優秀教師零流失,實行教師級部循環制,確保教學質量穩中有升;中考成績在全市范圍內的排名顯著提高。

(二)由內部探索轉向內外互動思維:以專家咨詢實現教改創優

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新時代素養教育的發展對中學教學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學校緊跟新課改步伐,號召全體教師實現從“教知識”到“教學習”“教思考”“提素養”的教育理念的轉變,扎根課堂實現有效學習,以促進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升。在實現教改創優的過程中,筆者基于多年的教學管理經驗,主持建設了“他山之石”教改論壇,通過以往學校領導班子的內部教改探索轉變為向專家學者尋求幫助,通過以往現實經驗和教訓的總結轉變為向互聯網資源探索教改案例。

在教改理念和方法的學習方面,筆者主要通過兩種方式尋求學科專家學者的幫助。首先是定期舉辦“他山之石”教改論壇,通過聯系省、市一級教科院的專家,知名大學教育管理領域的教授學者以及兄弟學校擁有豐富教改經驗的名校長、名師,為學校領導層和全體教師帶來的關于教改基本內涵和實施策略的前沿理論,至今已舉辦近十期。論壇后筆者會組織座談會,讓各部門和各級部的負責人發表自己的觀點看法,提倡一線教師將領會到的前沿智慧滲透到日常的課堂教學之中,助力學校教改創優。

此外,為了給予教改源源不斷的動能,筆者與教育管理小組其他成員起草了《張戈莊中學教改指導規則》,該規則的形成與完善不但是對學校內部全體師生實踐成果的總結,也尋求了專家學者的專業意見,規則的制定和完善得益于德爾菲專家調查法。德爾菲專家調查法是將需要解決的問題單獨發送到各個專家手中,征詢意見,然后回收匯總專家的意見,并整理出綜合意見,隨后將綜合意見和預測問題再次反饋回專家,再次征詢意見,經過反復征詢、歸納、修改,最后匯總成專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為預測的結果。該方法的核心環節是多次反復征詢專家意見以取得一致的預測結果?!稄埜昵f中學教改指導規則》就是通過教育管理方面的專家經過三輪的意見反饋最終匯總而成,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聯系了省屬高校及市級教科院的教學管理、課程改革研究相關方向的專家共8位,組成了條例制定專家咨詢小組。

第二,向所有專家寄送了預測學校教改策略的有關指標構成的調查問卷(見表1),并附上當前學校的教改成果和學校的教學資源、師資狀況等背景資料。同時要求專家根據個人理解對評價指標按重要程度進行百分制賦分, 征求對評價指標的建議, 詢問是否需要增補。

第三,各個專家根據基本資料提出了自己的預測意見,并解釋了提出意見的理由。

第四,將各位專家針對如何進行教改創優的意見匯總為圖表,再分發給專家,讓各位專家通過意見之間的比較,再次修改自己的預測觀點。

第五,將各位專家對于學校如何進行教改的預測意見再次收集匯總起來,第二次、第三次還發給專家進行修訂,最終形成規則終稿。

在教改案例的整合和探索方面,筆者與教育管理小組主要依托于網絡資源,集中學習其他省市中學的教改經驗,汲取優秀的教學成果,進而在教改規則的指導下,借助于本地的鄉土資源和互聯網+教育資源,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精品課程,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新教改之路。經過多年來教學工作的扎實推進,學校和領導班子成員基本完成了由固守校內“一家之言”到內外互動以形成教改合力的思維轉變。在后疫情時期,混合式教學模式逐漸成為教育教學的主流方式,應繼續集中精力學習其他學校的優秀教學模式,并結合本校特色形成教改課程新模式,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立項中創優爭先。

(三)由關注課堂本身轉向關注空間狀態的整體思維:以走課落實管理細節

“走課”一詞,也稱為“課堂巡視”或“教室走察”,主要表現在由校長、教導主任或其他行政人員對任課教師和學生進行短暫的、非正式的課堂觀察活動,并在觀察后對教師進行結果反饋,以便教師改進教學活動。為避免校長不直接介入教學管理、疏離教學工作而出現“走而不評”“視角單一”等偽走課現象,筆者通過座談會的形式號召學校領導班子尤其是教務處人員形成走課制度,擬制《走課評價反饋表》和《校長巡堂反饋調查表》,并以身作則,每周堅持3~4次課堂巡視,針對巡查到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教務處或年級部,再反饋給任課教師,以改進課堂教學,形成教學規范。

在實行走課制度的過程中,校長和教學管理小組成員還完成了從關注部分到關注整體的思維轉變。以往的走課過于關注教師在課堂上做了什么,教學評估主要是針對教師的課堂行為進行反饋,從而忽略了課堂主體——學生的表現,這似乎違背了“以生為本”的課堂建設要求。此外,在走課的過程中只注重顯性的教學現象,沒有關注班風學風、學生風貌、文明習慣等隱性的班級文化,是無法做到從新時代素養教育的要求看待學生的發展。因而,筆者在走課的過程中,要求教務處等行政人員采用整體思維去看待課堂教學的全過程,既要關注教師的教,也要關注學生的學。校長等行政人員在走課的過程中承擔著調研者、發現者、指導者、援助者的角色。對優質課表揚激勵,對存在問題的課堂教學應通過評價表及時反饋,對教師教學工作予以指導,并且在走課的過程中時時尋找“學生為什么得不到應有的教育”這一核心問題的答案,進而了解、分析、改善學生課堂學習的狀況。最后,校長走課應關注空間狀態,琢磨管理細節。例如,通過觀察班級衛生狀況,可以了解學生對行為規范的遵守程度,進而了解班級的文明習慣;通過觀察課桌的整潔情況和班級的文化布置,可以了解班級品味、班級建設等。在走課中發現班級建設的亮點供全校學習借鑒,或者指出班級建設存在的問題缺陷進行改正,最終形成積極文明的校園風貌。

我校通過不斷落實堅持走課制度,開展譬如年級式走課、專項式走課等多種走課形式,使學校管理團隊真正地深入課堂,了解教學動態,摸清教師和學生的思想脈搏,及時獲取真實的、有價值的一手材料,從而為學校的教學管理提供了科學精準的依據。

校長在學校教學管理中擔有重要的職責,要想形成良好的教學規范,提升教學效果,營造優異的校園風貌,應緊緊把握住三種“思維轉向”,在教學規范建設、教學改革工作、管理細節落實方面創新改革理念,不斷地探索新方法新手段,形成內外一體、家校融合的教學管理“合力”,保障教學管理工作行穩致遠、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馮衛東.教學管理:校長身位取決于“在行”程度[J].江蘇教育,2014(47).

[2]朱曉峰,史偉.基于德爾菲法的高職院校二級院系績效考核指標體系構建[J].教育教學論壇,2017(43).

[3]陳肖庚.ADDIE教學設計模型在成人教育培訓中的應用[J].成人教育,2011(1).

[4]劉要悟,韓維東.教學管理人員“走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可行策略[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3(4).

(責任編輯:趙昆倫)

猜你喜歡
教學管理
“雙減”背景下農村初中教學管理的探索與實踐
教育部等五部門:規范高校在線開放課程教學管理
高校教學管理面臨的問題及其改進措施
淺析高校教學管理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協調各種關系學習先進理念完善管理制度
依托數字化與信息化構建醫學院校教學管理與服務平臺
大數據視角下的高校教學管理探討
當前高校教學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云教學管理平臺在教學運行管理方面的運用
信息技術在教學管理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