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絨螯蟹大規格親本育苗效果及產后雌性生理性能研究

2021-02-01 02:51岳武成張凱軍黃愛彪王成艷朱根軍王成輝
淡水漁業 2021年1期
關鍵詞:親本母本河蟹

岳武成,張凱軍,侯 鑫,賈 延,倪 青,黃愛彪,王成艷,朱根軍,王 軍,王成輝

(1.農業農村部淡水水產種質資源重點實驗室,水產科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上海水產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學,上海 201306; 2.黃三水產苗種培育有限公司,江蘇鹽城 224300; 3 寶應縣氾水鎮水產技術指導站,江蘇揚州225827)

中華絨螯蟹(Eriocheirsinensis)俗稱河蟹,是重要經濟甲殼類[1-3]。進入本世紀以來,我國中華絨螯蟹產業迅猛發展,成蟹養殖產量從2000年的23.24萬t增加到2018年的75.69萬t,并在全國28個省市區養殖[4,5]。眾所周知,成蟹養殖產量的高速發展離不開中華絨螯蟹池塘生態育苗技術[6-8],至2018年,中華絨螯蟹的人工育苗產量已達891.83 t[4],養殖上已幾乎完全摒棄了天然蟹苗。池塘生態育苗技術促進產業發展的同時也為我國河蟹天然種質資源的保護做出了重要貢獻。

隨著中華絨螯蟹養殖與繁育技術的逐步發展,河蟹育苗過程中親本的使用規格也逐漸提高,育苗親本從最開始的小規格親蟹(50~100 g)發展至雌3(150 g)雄4(200 g)規格,再到被眾多養殖戶青睞的雌4(200 g)雄5(250 g)的大規格親蟹[1,5,9,10]。親蟹規格的逐漸提升為養殖戶帶來了良好的經濟價值。茅海成等[5]比較不同規格中華絨螯蟹親本的育苗效果發現,大規格親本(雌≥150 g,雄≥200 g)出苗量更高、育苗效果更好,平均每只母本的出苗量達1.17 kg,比小規格母本(100~125 g,出苗0.85 kg/只)提高37.65%。鄧燕飛等[9]在大規格親本的規?;缰幸舶l現,單只親蟹出苗量高達1.20 kg。王少兵等[10]比較了三種不同規格親本的繁育效果發現,隨著育苗親本規格的增大,蟹苗單產也逐步提升,這說明親本規格對苗種產量的影響很大。在目前的河蟹產業中,大規格親本后代良好的養殖性能逐漸被產業重視,但當前“大規格”親本的使用量以及苗種產量遠不能滿足產業需求,且大規格親本育苗技術難度也較高,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河蟹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因此,開展大規格親蟹繁育性能評估和育苗效果研究不僅有利于中華絨螯蟹的種質資源保護,也是實現中華絨螯蟹產業持續穩定發展的重要保障。

2019年在江蘇省射陽縣的育苗基地開展了大規格中華絨螯蟹親本[♀:(260.39±10.92)g,♂:(364.20±10.78) g;俗稱“5母7公”]的池塘生態育苗試驗和效果觀察,同時評估了親本的基本繁殖性能參數和繁殖后生理狀態,旨在為大規格親本的池塘生態育苗提供相關數據,為中華絨螯蟹產業發展和良種選育提供技術支撐。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在江蘇省射陽港M8標段的射陽縣黃三水產苗種培育有限公司的育苗基地(30°52′20.65″N, 120°26′53.78″E)進行,該基地的海淡水交換方便,育苗池、生物餌料池、淡化池等設施完善,已有10余年育苗經驗,育苗技術成熟。

1.2 親蟹來源及規格

試驗中華絨螯蟹來自上海海洋大學等單位選育的“江海21”親本,♀:(260.39±10.92)g,數量868只,殼長(75.13±1.15)mm,肥滿度指數(61.46±3.22);♂:(364.20±10.78) g,數量496只,殼長(79.49±2.12)mm,肥滿度指數(72.77±5.56)。所用親本體表無傷、四肢健全、活力強。

1.3 育苗試驗

2018年11月13日,將挑選的大規格親本放于育苗基地的同一越冬池進行自然交配(雌∶雄=1.75∶1),于親蟹進池第2天開始投喂冰鮮海魚,日投喂量為親蟹體重的2%~4%。投喂時間為17點,投喂后于次日上午觀察攝食情況并對后續投喂量進行調整。至12月25日排干池水取出越冬池中的所有雄蟹,保留抱卵雌蟹于原池中繼續培育越冬并統計抱卵率。2019年3月29日,將抱卵雌蟹從越冬池中捕出,放于4個育苗池(0.307 hm2/個)中進行掛籠布苗,然后統計布苗后的雌蟹數量。育苗技術操作與管理按照“江海21”池塘生態育苗技術操作規程進行。為保證育苗期間水質條件優良,于抱卵親本掛籠前使用大蘇打(硫代硫酸鈉)清除池塘中的余氯,并于育苗全程開啟增氧機,在抱卵親蟹放苗后于蚤Ⅰ階段投喂酵母時配合使用乳酸菌調控水質,蚤Ⅱ至蚤Ⅲ階段在晴天中午使用枯草芽孢桿菌調控水質,蚤Ⅳ至大眼幼體階段配合使用枯草芽孢桿菌、光合細菌調控水質。育苗期間的每日早上(07:00)、中午(13:00)和傍晚(17:00)監測各育苗池的水溫、溶氧、pH、鹽度等主要水質參數,確保池塘水質良好。

1.4 母本攻擊性能測試

育苗母本布苗完成后,隨機抽取四肢健全、體表無傷、活力正常的母蟹30只,將每只母蟹放置于120 L(64 cm×45 cm×38 cm)藍色整理箱中逐個測試個體攻擊性,測試方法參考文獻[11]。并于早上(08:00)、中午(13:00)和傍晚(17:00)進行三次試驗,分析大規格母本產后的生理狀態。

1.5 母本肌肉組織結構觀察

取攻擊性能測試后四肢健全、體表無傷、活力正常的母本6只,使用無菌鑷子和剪刀采取大螯閉合肌肌肉并切成 2 mm×2 mm×2 mm 的小塊,立即投入電鏡固定液(塞維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漢)中于4 ℃固定4 h(固定液和組織的體積比為20∶1),固定完成后用冰盒郵寄至公司進行電鏡制片和拍照觀察。

1.6 數據處理

利用SPSS20.0 、EXCEL2019等軟件對試驗河蟹的體重、殼長、肥滿度、成活率、出苗率等參數進行統計分析、 相關參數和公式如下:

RIN=(TIN/TMA)×100%

(1)

REM=(TEM/TIN)×100%

(2)

(3)

式中:RIN為成活率(%),TIN為抱卵雌蟹數量;TMA為交配雌蟹數量;REM為出苗率(%);TEM為總出苗量(kg);FC肥滿度指數;WB為體重(g);LC為殼長(cm)。

2 結果分析

2.1 育苗效果

868只交配母本越冬至掛籠時存活599只,親本成活率達74.29%,掛籠母本的總出苗量達1 299 kg,單只母蟹產出大眼幼體量2.17 kg,平均每公頃產蟹苗量1 057.82 kg,產量達到較高水平,表明育苗效果較好。

2.2 繁育后母本攻擊力與肌肉組織結構觀察

通過繁育后母本的攻擊力測試,發現母本離水后隨著時間的延長,其攻擊力逐漸下降,上午08:00攻擊力最高,達到(19.4±1.38)次,中午13:00攻擊力下降到(18.63±2.25)次,晚上17:00降低到(15.53±4.73)次。但全天的平均攻擊力相對較強,每20次測試攻擊次數達到(17.85±3.52)次,說明繁殖后親本活力較好。

對產后母本的大螯肌肉組織(閉合肌)進行電鏡觀察,發現其肌纖維結構完整、排列整齊,無降解和溶蝕現象,A帶(橫紋肌暗帶)和I帶(橫紋肌明帶)邊界清晰可見,肌纖維的肌質網(SR)結構中的線粒體數量豐富且完整,說明本實驗的大規格親本繁殖后肌纖維生理特性較好,母本仍然具有較好的活力(圖1)。

圖1 繁殖后母本的肌肉組織電鏡觀察Fig.1 Muscle histological observation under the electron microscope of the female parent after breeding A:A帶;I:I帶;SR:肌漿網;M:線粒體

3 討論

在實際生產中,大規格親本的單產可以達到小規格親本的1.5~3倍。王少兵等[10]對三種不同規格親蟹的育苗效果對比發現,當雌性親本的規格提升69.89%時,單只抱卵母蟹的大眼幼體產量提升了64.19%,大規格親本單產是小規格的1.64倍。而在茅海成等[5]對五種規格親本的對比實驗中,最大規格親本的單產是最小規格的2.52倍,說明親本規格對大眼幼體單產的貢獻來源于大規格抱卵母本具有更高的繁殖性能。然而研究也發現:親本規格越大,越冬成活率越低,隨著親本規格逐漸上升,最大規格親本的死亡率達到49.22%,大規格親本的投入產出比較低[10]。然而在本研究中大規格親本的成活率(74.29%)達到較高水平,說明大規格親本的越冬成活率并非不可控,親本規格的增大應提升的是親本培育的技術難度。此外,當前生產上的苗種產量通常在750 kg/hm2左右,但也有的育苗實驗產量最高分別達到957 kg/hm2和917 kg/hm2[10,12,13]。本實驗中大規格親本的單位產量達到1 058 kg/hm2,育苗產量進一步提高,說明在良好的親本培育和育苗技術的保障下,大規格親本的繁殖性能可以達到較高水平。

另一方面,中華絨螯蟹是典型的2年生甲殼類,通常情況下,繁殖后的中華絨螯蟹親本會逐漸失去活力并死亡[1,14]。本試驗中,對產后母本通過攻擊力測試發現,產后親本仍然具有較高活力,進一步對螯足肌肉組織進行顯微觀察也從生理層面證實了大規格產后親本較好的生理機能。研究發現,攻擊力強的動物個體在生存環境中具有更高的資源統治地位[15],如Matheson等[16]在普通濱蟹(CancerirroratusSay)的資源爭奪的研究中發現,規格大的個體具有更強的競爭優勢,攻擊力也更強,并且其競爭優勢不會受到環境溫度、大螯丟失的影響。而Beattie等[17]和McLain等[18]在大西洋招潮蟹(Ucapugilator)、鋸緣青蟹(Scyllaserrataforskal)的打斗實驗中也發現規格越大的個體越容易獲得勝利。而對于繁殖期的中華絨螯蟹來說,競爭獲勝可以使得動物個體獲得更多的領地以及食物資源,這對大規格母本更高的營養需求以及配子更好的發育提供了進一步保障。

猜你喜歡
親本母本河蟹
河蟹池塘高效混養新模式探析
甘蔗常用親本的田間自然耐寒性測定及評價
北方地區湖泊河蟹養殖技術探討
杉木育種親本生長和結實性狀早期測評與選擇
智能精準投餌 河蟹吃飽吃好
多親本群體在作物育種中的應用(2020.7.6 萊肯生物)
傳統《元宵歌》本的復現、消失與走向
雜交粳稻常優2號母本機插制種技術
1982—2011年江蘇大麥育成品種親本分析
甜(辣)椒雜交制種育苗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