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麻鉤藤飲配合針灸治療眩暈的臨床觀察

2021-02-02 05:20劉義銘
當代醫學 2021年4期
關鍵詞:鉤藤天麻證候

劉義銘

(遼寧省本溪市中醫院腦病科,遼寧 本溪 117000)

眩暈是一種常見的腦部功能性障礙疾病,也是臨床常見病癥之一,其發病率較高,多見于中老年群體[1]。眩暈有頭昏、頭脹、頭重腳輕、腦內搖晃、眼花等癥狀。該疾病可分為中樞性眩暈和周圍性眩暈兩類,其中,周圍性眩暈發作時主要臨床表現為惡心、嘔吐、出汗、伴耳鳴及面色蒼白等自主神經系統癥狀,嚴重者可發展為中風、厥證或脫證而危及生命,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2-3]。本研究旨在探究天麻鉤藤飲配合針灸治療眩暈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2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90例眩暈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45 例。對照組男 19 例,女 26 例;年齡25~66 歲,平均年齡(45.51±2.34)歲;病程 8~68 個月,平均病程(38.21±3.67)個月。觀察組男 21 例,女 24 例;年齡 24~68 歲,平均年齡(46.04±2.26)歲;病程7~71個月,平均病程(39.02±3.48)個月。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取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診斷標準 ①中醫診斷標準:與《中醫內科學》[4]內相關標準符合者,主癥:頭暈目眩,頭痛;次癥:面紅目赤,耳鳴,口苦口干,自汗出,腰膝酸軟;舌質紅、苔白膩、脈弦,以上主癥2 項或主癥1 項、次癥2 項即可確診。②西醫診斷標準:符合《眩暈診治專家共識》[5]中診斷標準,并經頭顱CT等檢查確診。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與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符合者;②肝腎功能正常者。排除標準:①存在藥物過敏史者;②凝血功能障礙者;③先天性心臟病者;④嚴重器官功能衰竭者;⑤表達障礙或精神疾病者。

1.4 方法 兩組患者均需常規控制飲食,戒煙戒酒,并適量運動。對照組單純采用針灸治療,取鳳池、百會、合谷、陽陵泉、三陰交、足三里等穴,透針用內關透外關、曲池透少海,實證用瀉法,虛證用補法,中強度刺激,留針約30 min,每天1次,7 d 為1 個療程,共3 個療程。觀察組給予天麻鉤藤飲配合針灸治療,藥方組成如下:川牛膝、鉤藤各12 g,石決明18 g,天麻、山梔、杜仲、黃芩、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朱茯神各9 g,加水煎煮,棄渣留汁250 mL,每天1劑,早晚服用,連續治療21 d。

1.5 觀察指標 ①治療前與治療21 d后,根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中有關內容評估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癥狀包括頭暈目眩、面紅目赤、口苦口干、胸悶脘痞、心悸氣短、耳鳴6個癥狀,每項癥狀按照無、輕、中、重各計為0、1、2、3 分,積分越高表明眩暈癥狀越嚴重;②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21 d后,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不良反應情況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3 討論

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現象的不斷加劇,眩暈已成為門診常見病癥,多見于中老年群體,亦可發于青年群體。眩暈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其中最常見于發熱性疾病、高血壓病、腦動脈硬化、顱腦外傷綜合征、神經癥等。此外,還見于貧血、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低血壓、哮喘等[7]。眩暈可單獨出現,但常與頭痛并發,伴有平衡覺障礙或空間覺障礙。此病具有發病率高、治療周期長、治愈率低及并發癥多等特點,且反復發作,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以往臨床治療該病癥主要給予西藥治療,但療效甚微,且西藥不良反應較大,患者不易接受。目前,臨床上采用中醫中藥治療眩暈,對控制疾病進展具有良好療效。

中醫認為,眩暈是由于情志因素惱怒過度或長期抑郁,均可使肝陽上亢,肝風內動,眩暈發作。此外,因飲食不節而損傷脾胃,當脾胃虛弱、氣血生化不足、氣血兩虛、清竅失養時可發作眩暈,或因脾虛、聚濕生痰、痰濕上擾,也可引起眩暈。眩暈病證歷代醫籍記載頗多,如《素問·至真要大論》認為:“諸風掉眩,皆屬于肝”,指出眩暈與肝關系密切;《靈樞·海論》認為“腦為髓?!?,而“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認為眩暈一病以虛為主;徐春甫《古今醫統·眩暈宜審三虛》認為:“肥人眩運,氣虛有痰;瘦人眩運,血虛有火;傷寒吐下后,必是陽虛”。此病癥辨證分型主要包括肝陽上亢、痰濕中阻、瘀血阻竅、腎精不足、氣血虧虛等,因此,眩暈的治療原則主要是補虛而瀉實,調整陰陽,虛證以腎精虧虛、氣血衰少居多,精虛者填精生髓,滋補肝腎;氣血虛者宜益氣養血,調補脾腎;實證則以潛陽、瀉火、化痰、逐瘀為主要治法。本研究采用的天麻鉤藤飲是治療肝陽上亢型眩暈的常用方劑,方劑中鉤藤、天麻、石決明平肝熄風為君藥,川牛膝引血下行為臣藥;黃芩、山梔清肝瀉火;益母草活血利水;杜仲、桑寄生補益肝腎;朱茯神養血安神定志,共為佐藥[8]。全方共奏平肝潛陽,滋補肝腎之功。此外,本研究聯合實施針灸治療,其選取鳳池、百會、合谷、陽陵泉、三陰交、足三里等穴,具有疏風、活絡等功效,可有效緩解臨床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天麻鉤藤飲配合針灸治療眩暈,可顯著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控制不良反應發生率。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s,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

時間治療前治療后組別對照組(n=45)觀察組(n=45)t值P值對照組(n=45)觀察組(n=45)t值P值頭暈目眩2.10±0.14 2.11±0.13 0.351 0.726 1.77±0.15a 1.24±0.26a 11.845 0.000面紅目赤2.22±0.21 2.20±0.05 0.622 0.536 1.54±0.34a 1.23±0.66a 2.801 0.006口苦口干2.24±0.14 2.21±0.13 1.053 0.295 1.26±0.02a 1.12±0.26a 3.153 0.002胸悶脘痞2.21±0.15 2.12±0.31 1.653 0.102 1.46±0.29a 1.21±0.03a 9.303 0.000心悸氣短2.34±0.23 2.21±0.37 1.887 0.063 1.56±0.39a 1.21±0.29a 4.555 0.000耳鳴2.28±0.15 2.23±0.17 1.395 0.167 1.60±0.33a 1.31±0.26a 4.631 0.000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綜上所述,天麻鉤藤飲配合針灸治療眩暈的臨床效果優于單純針灸,可有效緩解患者眩暈癥狀,控制不良反應的發生,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鉤藤天麻證候
肥胖中醫證候動物模型研究進展
不同產地鉤藤的藥用成分含量及不同溫度烘干的影響
你知道食天麻會引起“藥駕”嗎?
天麻無根無葉也能活
華鉤藤研究綜述
HPLC-RID法同時測定天麻丸中3種成分
基于HPLC-ESI-TOF/MS法分析測定烏天麻和紅天麻中化學成分的研究
昆明地區兒童OSAHS中醫證候聚類分析
基底節區出血與中醫證候相關性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醫證候與辨證論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