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刺運動療法聯合中醫透藥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

2021-02-02 05:20張聰廖嬋胡結林廖瓊柳嬌
當代醫學 2021年4期
關鍵詞:根型活動度頸椎病

張聰,廖嬋,胡結林,廖瓊,柳嬌

(江西省萍鄉市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江西 萍鄉 337000)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疾病之一,主要表現為頸背部疼痛,上肢麻木疼痛,頸部活動受限等癥狀,神經根型頸椎病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30~50歲為高發年齡,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尤其是工作緊張、長期伏案者多見,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1]。本研究選取60 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探討針刺運動療法聯合中醫透藥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60 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30 例。實驗組男8 例,女22 例;年齡41~69 歲,平均(51.7±3.1)歲;病程1 個月~10 年,平均(3.4±1.3)年。對照組男 6 例,女 24 例;年齡 40~70 歲,平均(52.8±2.3)歲;病程1 個月~8 年,平均(3.6±1.2)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和中華醫學會《臨床診療指南:疼痛學分冊》[3]中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①患者出現頸部疼痛、僵硬癥狀,且活動能力受限。②患者有肩部不適,或伴有棘突旁壓痛,一側上肢有麻木感。③患者無肌力下降,存在行走障礙。④X線檢查提示生理曲度減弱,而在CT檢查中則有頸椎退行性改變,或在MRI影像學檢查中有頸椎間盤突出問題。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符合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病程>1 周,且年齡在40~70 歲之間;自愿參加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不符合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診斷標準者;有心腦血管病、肝腎功能不全者;年齡<40 歲或>70 歲者;局部有外傷、不明原因包塊、腫瘤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婦女。

1.4 方法 對照組予以針刺運動療法治療,患者取坐位,75%酒精穴位消毒后,采用華佗牌無菌針灸針刺入曲池、后溪、合谷、風池、天柱等穴,快速捻轉得氣后留針30 min,并同時囑患者緩慢活動頸部5~10 min,主要做后仰和左右旋轉動作,每天1次,7 d為1個療程。

實驗組仍予以針刺運動療法,治療結束后予以中醫透藥治療。儀器采用廣東梓豪公司生產的中醫電透熱外敷包。藥物為海桐皮、王不留行、威靈仙各30 g,茯苓、獨活、桑寄生、杜仲皮各20 g,制川烏、制草烏、紅花各10 g。將上述藥物烘干打粉,用布袋包裹放入外敷包中插電加熱,放置在患者肩頸疼痛部位,每次30 min,每天1次,7 d為1個療程。治療3個月后對兩組進行回訪。

1.5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治療過程中疼痛緩解時間及活動度改善程度。②于治療前和治療7 d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4]對兩組進行療效評定。采用一條長10 cm的直線,左右端分別表示無痛和劇痛,分值為0~100分,劃定某一線段長度即表示疼痛程度。③參照我國《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2]中規定的標準判定:患者的臨床癥狀消除或明顯改善,能恢復正常的生活、工作為治愈;患者的臨床癥狀緩解,肩部疼痛得到改善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指標,或有加重跡象為無效??傆行?治愈率+有效率。④比較兩組復發率。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疼痛緩解時間及活動度改善程度比較 實驗組治療過程中疼痛緩解時間、活動度改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疼痛緩解時間及活動度改善程度比較(±s,d)

表1 兩組疼痛緩解時間及活動度改善程度比較(±s,d)

組別實驗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30 30疼痛緩解時間3.2±1.4 5.1±1.2 5.644 0.000活動度改善時間4.3±2.4 6.5±1.9 3.937 0.000

2.2 兩組VAS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實驗組VAS 評分為(35.3±8.5)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41.8±7.6)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VAS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VAS評分比較(±s,分)

組別實驗組對照組t值P值例數30 30 VAS評分治療前61.3±6.5 59.8±7.6 0.822 0.415治療后35.3±8.5 41.8±7.6 3.122 0.003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實驗組總有效率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33%(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4 兩組復發率比較 實驗組復發3例,復發率為11.54%;對照組復發5 例,復發率為22.73%,實驗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144)。

3 討論

頸椎病是一種多發于中老年人群的慢性疾病,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依據頸椎病病理類型分為脊髓型、椎動脈型、神經根型、交感神經型和頸型。其中以神經根型最為常見[5-6]。神經根型頸椎病是一種以頸椎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患,屬于中醫“痹病”范疇。是由增生關節、突出椎間盤及鉤椎關節壓迫、刺激神經根所致,臨床表現主要是頸肩部疼痛,同時伴有上肢麻木和放射痛,甚至影響頸部活動[7]。目前對于頸椎病的保守治療包括西醫和中醫治療。其中中醫治療又包括針灸、中藥外敷、推拿、中藥穴位導入等[8-10],均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針刺運動療法,是指醫者針刺得氣并實施手法的同時,指導患者活動患處或相關關節以達到治療作用的一種針刺方法,目前主要應用于骨科和神經科疾病[11-13],該治療方法能提高痛閾,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以達到活血化瘀、舒筋通絡的作用。而中醫透熱治療,是將中藥粉劑應用加熱包局部透藥,可使藥物的有效成分直接通過皮膚吸收,起到祛濕散寒,活血通絡的作用[14-15]。二者相結合,可舒筋止痛,使經絡通暢,通則不痛,從而提高臨床療效。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治療過程中疼痛緩解時間、活動度改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實驗組V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針刺運動療法聯合中醫透藥治療療效確切。

綜上所述,針刺運動療法聯合中醫透藥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具有協同作用,能進一步緩解頸部疼痛,改善頸椎功能,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根型活動度頸椎病
基于TCA循環關鍵酶測定研究督灸治療早期強直性脊柱炎患者關節活動度的療效及機制
NLR、C3、C4、CRP評估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度的比較分析
頸椎病與老年癡呆
游泳 趕走頸椎病
頸椎病的簡便貼敷療法
能量多普勒評價類風濕關節炎疾病活動度的價值
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手術治療
針藥結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32例
針刺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38例
特殊針法聯合循經取穴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56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