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腹腔鏡直腸全系膜切除治療中低位直腸癌手術的安全性分析

2021-02-02 05:20郭強
當代醫學 2021年4期
關鍵詞:腸系膜直腸直腸癌

郭強

(遼寧省本溪中心醫院普外腫瘤二病房,遼寧 本溪 117000)

直腸癌是臨床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飲食結構的不斷改變,直腸癌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中低位直腸癌是直腸癌的常見類型,癥狀表現為腹部疼痛、便血、排便異常、消瘦等,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往,臨床通常采取開腹手術治療該病,但開腹手術創傷大、并發癥風險高,嚴重影響患者的手術預后及病情恢復。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腹腔鏡技術逐漸廣泛應用于臨床外科疾病的治療,其視野較開闊、切口小,并發癥風險較低,從而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手術成功率?;诖?,本研究選取本院收治的180 例中低位直腸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腹腔鏡直腸全系膜切除治療中低位直腸癌手術的安全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80例中低位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90 例。對照組男55 例,女35 例;年齡37~75歲,平均年齡(57.41±5.93)歲。實驗組男56例,女34例;年齡38~76歲,平均年齡(57.62±5.54)歲。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均經病理學檢查確診為直腸癌[1]。排除標準:高位直腸癌者;復發者;急性手術者;重大臟器疾病者;系統性疾病者;結直腸手術史者;腫瘤遠處轉移者;精神障礙疾病者;認知功能障礙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開腹手術治療,具體如下:全身麻醉,取截石位,頭低腳高,向右側傾斜15°,常規消毒鋪巾,在患者下腹部正中做一切口,逐層分離組織,結扎腸系膜下動、靜脈,采取電刀游離切除全系膜,暴露直腸,根據腫瘤位置在腫瘤的下緣2~5 cm處至腫瘤上緣8~12 cm處分別切除腸管,將切除腸管送病理學檢查,然后縫合切口。

實驗組采取腹腔鏡直腸全系膜切除治療,具體如下:全身麻醉,取截石位,保證頭低腳高,向右側傾斜15°,常規消毒鋪巾,臍上1~2 cm 做一切口,逐層分離組織,向體內注入CO2,建立氣腹,置入腹腔鏡,選取鎖骨中線與右髂前上棘的交接處作為手術操作通道。在與臍部水平的兩側建立輔助操作道,所有操作道建立完成后,采取腹腔鏡探查腸道腫瘤的大小、位置等情況。采取超聲刀在右側操作道分離乙狀結腸系膜,隨后在左側操作道繼續分離腸系膜,將腸系膜動脈根部充分暴露后,對其結扎止血,牽引游離腸系膜。然后打開骶前間隙,清除腸管周圍組織,暴露直腸,切除遠端腸系膜,根據腫瘤位置在腫瘤的下緣2~5 cm 處至腫瘤上緣8~12 cm處分別切除腸管,將切除腸管送病理學檢查,然后縫合切口。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指標(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保肛率、1 年生存率、并發癥發生情況(術后阻梗、吻合口瘺、切口感染)及腫瘤學指標(淋巴結清掃數目、腫瘤下緣距離遠切緣的距離)。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實驗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保肛率及1年生存率比較 實驗組保肛率、1年生存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實驗組并發癥總發生率(5.56%)低于對照組(2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s)

組別對照組(n=90)實驗組(n=90)t值P值手術時間(min)204.41±20.23 156.74±14.65 18.106<0.05術中出血量(mL)132.22±17.53 19.29±15.33 46.005<0.05術后排氣時間(d)3.45±1.22 1.47±0.54 14.079<0.05住院時間(d)13.46±2.79 10.04±1.55 10.166<0.05

表2 兩組保肛率及1年生存率比較[n(%)]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2.4 兩組腫瘤學指標比較 實驗組淋巴結清掃數目多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腫瘤下緣距離遠切緣距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4。

表4 兩組腫瘤學指標比較(±s)

表4 兩組腫瘤學指標比較(±s)

組別對照組(n=90)實驗組(n=90)t值P值淋巴結清掃數目(個)14.41±5.23 21.74±4.65 9.937<0.05腫瘤下緣距離遠切緣距離(cm)4.22±1.53 4.29±1.33 0.328>0.05

3 討論

直腸癌在臨床較常見,環境因素、飲食習慣、憋大小便、遺傳因素、慢性炎癥、高脂肪等均為導致發病的主要因素[2],患者發病后一般表現為食欲減退、直腸疼痛、膿血便、腹痛腹瀉、便秘、血便等臨床癥狀[3],嚴重損害患者的消化系統,若不及時治療,病情發展至晚期會出現體質量降低、貧血、肝脾腫大、尿痛尿頻、排尿困難等癥狀[4],還可能導致急性大出血、腸穿孔、腸梗阻等嚴重并發癥[5],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直腸癌的主要檢查方法有直腸指檢、鋇餐影像學法、CT、MRI、直腸鏡檢等[6]。

臨床治療直腸癌通常采取手術治療,常規開腹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治療中低位直腸癌患者,術野受限、手術操作難度增大,且存在骶前靜脈叢大出血等嚴重并發癥,因此,常規開腹全直腸系膜切除術有較多的弊端和危險性。隨著腹腔鏡技術的不斷提高,腹腔鏡全直腸系膜切除術具有以下優勢:①腹腔鏡能放大局部術野,呈現清晰的疏松結締組織間隙,可避免損傷患者的盆腔自主神經;②能減少擠壓腸道內腫瘤組織,符合無瘤原則[7];③降低手術對腹腔內造成的損傷,減少術后腸粘連等并發癥發生;④實現更低位的吻合。腹腔鏡全直腸系膜切除術對患者的創傷較小,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較低,可促進患者術后恢復,彌補開腹全直腸系膜切除術的缺點。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優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保肛率、1年生存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淋巴結清掃數目多于對照組(P<0.05);兩組腫瘤下緣距離遠切緣距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采取腹腔鏡直腸全系膜切除治療后,可明顯縮短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提高保肛率及1 年生存率,減少并發癥發生情況,達到較好的應用目的。徐洪彪[8]研究結果顯示,采取腹腔鏡直腸全系膜切除治療后,手術時間(155.3±15.6)min、術中出血量(62.5±5.4)mL、術后排氣時間(1.2±0.3)d、住院時間(12.7±2.2)d、保肛率47.4%,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采取腹腔鏡直腸全系膜切除治療中低位直腸癌患者,可明顯縮短手術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提高保肛率及1 年生存率,減少并發癥發生情況,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腸系膜直腸直腸癌
18F-FDG PET/CT在結直腸偶發局灶性18F-FDG攝取增高灶診斷中的價值
克羅恩病與腸系膜脂肪
貼敷治小兒腸系膜淋巴結炎
巨大腸系膜血管瘤1例
腹腔鏡下直腸癌前側切除術治療直腸癌的效果觀察
直腸癌術前放療的研究進展
COXⅠ和COX Ⅲ在結直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GRP及GRPR在結直腸癌中的表達及意義
腸系膜插管外固定術治療粘連性小腸梗阻44例
彩超引導下經直腸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檢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