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模式及實施策略研究

2021-02-08 08:32呂晶
大學·社會科學 2021年12期
關鍵詞:工作模式實施策略高職院校

摘 ?要: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項需要持續發展的系統性工作,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日益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關注。文章通過對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現狀的分析,結合大學生心理發展的實際需求和學校心理健康工作模式,探討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方法策略,提出了將整合模式、專題培訓模式、課程滲入模式及實踐模式等方式融合一體的實施策略。以期為高職院??茖W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路徑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模式;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45-0148-03

一、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現狀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作經過多年的建設,在管理機制方面,如組織構建、隊伍建設、工作機制和激勵制度;在服務體系層面,如模式策略、運行機制、資源分配;在保障機制方面,如獎勵機制、人員培訓、職稱晉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心理健康工作管理制度

隨著社會的發展,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問題越來越嚴重。國家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制定了指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政策和文件?!丁敖】抵袊?030”規劃綱要》《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等文件都對心理健康建設提出了具體要求,指出要加強管理,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提升心理健康素養等。

結合國家相關政策文件,高職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教學環節。例如在管理方面,引進人才,從事專職工作,負責指導心理健康工作人員的理論學習與專業技能培訓;在獎勵方面,設置精神獎勵、物質獎勵以及職稱晉升等激勵機制。通過各項管理制度促使學校心理健康工作高效運轉,但各種工作保障體系仍處于探索發展期,存在機制不健全、人員結構不合理、激勵制度不夠等諸多尚待提高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心理健康服務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作多由學工部門負責統籌安排,依托院系開展。人員構成主要由學校專職工作人員、系部工作人員、任課教師、班主任、學生骨干組成,成員組成和遴選方式、工作職責均有不同。學校的專職人員由心理學專業及相關專業教師組成,以引進人才為主,主要進行心理評估、輔導培訓、咨詢疏導,人員較少,但工作職責較多,專業性要求極強。系部工作人員主要是院系書記及輔導員,以兼職為主,平時需要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干預跟進個別學生并協調上報,結合實際情況為其預約專業教師進行咨詢輔導。另外一個兼職隊伍是班主任隊伍,主要由輔導員、專業教師、學工人員組成,主要是了解班級學生日常,關注出現心理異常行為的學生個體,進行初步關愛,及時上報進行干預。其中,輔導員身兼多職,任務繁多。任課教師則涵蓋較廣,形式專兼結合,以兼職為主,為學生群體傳播心理知識教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心理行為[1]。

(三)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高職院校學生受年齡和心理發展變化影響,自卑、焦慮、抑郁、偏激、自我為中心等情況較本科院校學生表現得更普遍。尤其是最近幾年,高職學生中有心理健康問題的人數與日俱增,調查數據顯示,焦慮、偏執、人際敏感等因子得分偏高,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影響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個體自身因素是其中之一。高職大學生年齡偏小,心理防御能力較低,容易受到不良思潮影響,形成孤僻冷漠、敏感多疑等不健康心理。只有根據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特點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提升學生的心理發展水平。環境因素也是影響因素之一。高職學生從中職院校邁進大學校園,在大一和大三期間更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很多學生在大一才開始了真正意義的獨立生活,遠離家人和熟悉的環境,生活適應、學習適應等諸多適應性問題對他們的心理有著一定的沖擊;大三面臨畢業,還可能出現對未來選擇的困惑與迷茫等,容易導致心理沖突加劇。

二、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模式分析

(一)多層面整合模式策略分析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涉及眾多學科,知識體系復雜,是一項系統性、科學性、連續性的工作,需要從多視角出發,立足大學生生理發展、心理狀態、社會性等多方面內容,整合多學科,塑造符合大學生成長規律和心理素質發展的結構。整合模式是基本模式,其他模式亦遵循此模式構建,此模式既是理念也是策略,強調目標和方法的整合。

促進適應性是初級目標。高職學生心理開始迅速發展但尚未成熟,知識結構單一。此時需引導學生積極適應,即學生進入大學,面對學習生活和環境的變化,能調整自己的心態,快速應對校園環境、人際關系和個體發展的各種變化。

促進主動性是二級目標。在制定目標時有必要強調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并使其與發展協同進行。當今社會處于轉型變遷之時,人們的生活方式改變,生存壓力增大,不同價值觀念碰撞,對大學生提出了更多要求。

促進發展性是根本目標。此過程需要注意不能將心理健康教育視為思想道德教育,單純注重心理學知識傳播,也不能簡單地將心理障礙作為心理疾病看待??赏ㄟ^不同形式的心理素質教育活動,挖掘學生不同層面的潛力,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健全學生的人格。

方法策略整合方面,為避免說教式、灌輸式的單一教育模式引起學生的厭煩心理,方法策略的整合可從三層面進行:一是橫向整合,涉及時間層面,覆蓋高職三年,強調連續性,能實現學生個體層進式發展,即自我認知—自我適應—個性品質—適應發展;二是縱向整合,為空間層面的內容方法整合。如專題研討、小組討論,反思體驗、換位體驗、情境教育之間的整合;三是深度整合,為在每個環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如深層次的認知體驗即自我剖析、自我反思、自我訓練,進一步的沉浸式體驗如角色體驗,情感行為強化訓練如心理個體輔導與團體輔導等[2]。

(二)課程滲入模式

跟傳統課程教育方式不同,課程滲入模式能更有效、更自然地將知識點融入,更注重潛移默化的滲透方式,在教學環節中自然滲透,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終實現學生心理素質健康發展。課程滲入模式比較復雜,涉及的學科較廣,不是單一的心理健康課程就能完成,實施起來也很難迅速見到成效,尤其對任課教師的要求很高。此外,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案更重視技能型人才培養,公共基礎課程多數在大一開設,專業課程主要在大二、大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公共基礎課或選修課主要在大一開設,無法根據學生的年級開展連續性心理健康教育,不符合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規律。

因此,在課程構建時要體現系統性和知識性。系統性強調全局與個體、宏觀與微觀,著眼整體發展,發揮綜合效應,達到整體優化;知識性強調認知目標,過程采取滴灌式教育,根據學生的成長特性,通過教學途徑直接將所需知識送達,更具針對性[3]。

(三)專題訓練創設模式

專題訓練模式可以從學生學習、生活、個體發展、人際交往等方面出現的問題為切入點進行綜合安排。需要注意的是心理方面的專題訓練不應等同于專業課程教育,強調的不是知識性而是訓練體驗、沖突以及在訓練過程中品質的形成,也不等同于傳統教育,強調的是學生如何應對問題及訓練過程中的自我感受、自我提升及自我改變。

劃分各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目標,根據年齡階段、個人特征、生源情況、發展目標進行系統培養,綜合安排訓練內容。一是給學生灌輸基本的知識點,讓學生明白一些心理現象產生的原因以及對自身學習生活會產生的正常影響;二是創設機會讓學生參與素質拓展活動,在活動中引導學生自我感受,認識自身心理素質發展狀況。

通過體現主動性、互動性、體驗性來構建專題訓練模式。主動性主要為行為目標,表現為確立符合社會需要和自身實際的目標,主動適應環境,以活動模式為主,課程模式為輔,引導學生內心感悟、反思;互動性則要求學生學會團隊合作與良性競爭,能正確處理人際關系,以專題訓練為主,增加人際交往互動環節、訓練交往和溝通能力,通過各種媒介,增加觀念互動機會;體驗性表現為情感目標,采用沉浸式、情境式方法,通過創設場景,促進體驗,激發情感,引導學生參與到每個教育教學環節中。

(四)實踐驗證教育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效果需要豐富多樣的活動實踐輔助。當培養模式建立后,為保證心理課程教育成果內化、訓練體驗強化,需要進行實踐驗證。采用走出課堂利用好第二課堂、第三課堂走向社會的方式,利用假期開展的各項實踐活動,利用好線上的學習資源,有意識地加強對學生知識結構、適應社會、人際交往方面的引導,提高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訓練學生的獨立性與團體相處能力。通過參觀、調查、志愿服務、勞動實踐、參與實踐活動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體驗,實現自我調節和情緒管理,提高行動積極性,形成外部行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能力全面發展與提高[4]。

三、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實施策略研究

圍繞現狀,綜合各種因素關系,整合和構建心理健康工作模式,可以概括為三個“一”策略,即一個中心、一支隊伍和一個整體化的工作方法。

(一)圍繞機制建設繼續加強一個中心管理

一個中心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心。該中心負責組織管理全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統籌安排和協調教學任務,開展全院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活動。中心定期開展群體性的心理知識傳播教育和服務;培訓心理健康工作人員,重點圍繞心理學基礎知識學習和心理服務基本技能展開;面向全校學生開放心理健康咨詢服務,為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個別心理輔導;建立院、系、班聯動管理機制,形成從上到下、一級對一級、層層對接的管理模式,確保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的高效推進。

(二)加快和加強構建一支專業心理服務隊伍

建立一支具有較強專業能力、素質較高的工作隊伍是保障心理健康工作有力推進的最基本條件。要提高人才隊伍的專業水平,提升工作服務勝任能力,可從以下三方面開展:

一是利用資源,完善隊伍人員配備。依托第三方機構的專家資源和社會力量,組建校級層面的心理服務專職工作團隊;依托學?,F有師資資源,組建院系層面的心理服務專、兼職隊伍和班級層面的心理服務志愿者隊伍。

二是分清權責,明確隊伍角色。區分高職院校心理服務工作者的疊加角色和專項角色,分析三支服務隊伍工作者充當的不同角色和應承擔的角色,明確分工,相互配合。

三是強化培訓方法手段,提高專業素質。定期開展教育學、社會學、心理學等專業性較強的理論知識培訓,采取培訓、考察和研討等方式進行督促指導,提升工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5]。

(三)整合心理健康服務整體化的實施策略

各高職院校結合自身實際開展各項教育活動,如增設心理教育內容、搭建線上線下服務平臺、進行心理咨詢和疏導等。從形式上看,主要有心理咨詢、心理輔導、課堂教育、心理專題訓練;從內容上分,包括學習生活、個體發展、人際交往方面的教育等;從方法上分,包括認知教育、行為訓練、情感引導、情境體驗、沉浸式教育等。但是如何將這些工作策略有效融合在一起,充分發揮效果,是當前仍在探索和研究的主要任務。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工作是一項持續發展的系統性工作。針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培育模式及其策略的實施是一項探索性的研究,需要系統思考、綜合探索及方式創新。本文結合高職院校學生心理發展的實際需要,從不同角度和層面探討以整合模式、專題培訓模式、課程滲入模式及實踐活動模式開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提出了從活動設計層面體現參與性、活動性、互動性,專題訓練體現情景化、沉浸式、實境式,課程滲入教育引導學生行為自發、情緒融入、參與自覺,最終達到觀念形成、體驗內化、素質形成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張大均,余林,王金良. 學生心理素質培養模式及實施策略研究[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3-25.

[2] 呂晶. 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問題與對策研究[J]. 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1(02):116 -118.

[3] 張大均,朱政光,劉廣增,等. 大學生心理素質全國常模的建立[J]. 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5(05):94 -100+199- 200.

[4] 俞國良,黃瀟瀟. 國家層面設置心理健康課程的實踐與探索[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20,41(06):32-42.

[5] 謝承力. 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 江西教育科研,2007(06):19-21.

(責任編輯:秦雷)

猜你喜歡
工作模式實施策略高職院校
刑事執行檢察工作模式的理性構建
未成年人檢察工作機構的專業化建設研究
淺談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
ERP在大型購物中心的應用研究
增強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多元智能理論視角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評價體系的研究
淺談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完善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