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嚴與靈動的和諧
——青銅藝術在陶瓷中的運用與發展*

2021-02-17 09:10沈文欣
陶瓷 2021年12期
關鍵詞:青銅器青銅紋飾

沈文欣

(景德鎮陶瓷大學 江西 景德鎮 333403)

青銅器作為王權和統治力量的象征,深受統治者的喜愛。其古拙、質樸、莊嚴的藝術美感能否通過陶瓷材料表現出來,實現莊嚴和靈動的融合,這需要深挖青銅器中的審美法則和文化內涵,并為現代陶瓷藝術的創作提供靈感。

1 青銅藝術的概況

青銅器是從新石器時期的陶器上借鑒發展而來。一是青銅器的鑄造要依靠成熟的制陶工藝來制作出青銅器的陶“?!焙吞铡胺丁?,在此基礎上將銅液澆注于模具內鑄造成型;二是早期青銅器的紋飾和形制是依靠模仿陶鼎、陶爵、陶豆等陶質器皿,來滿足人們基本的生活需求。但隨著人類意識形態的發展和鑄造工藝的提高,青銅器的形式和風格開始逐漸褪去陶器的影子,成為一門具有獨特社會功能和審美形式的工藝種類。

1.1 形式與來源

在紋飾上,遵循對稱統一的美學法則,采用浮雕或圓雕的雕刻手法,圖形多以二方連續、四方連續的形式重復出現,如夔龍紋沿中軸線對稱組合,給人一種神秘肅穆的感覺。青銅器的紋飾題材十分豐富,大多以人們構想出的龍、鳳、饕餮等奇特的神獸圖案為主,還有鳥、蛙、蟬一類的動物紋及幾何紋飾等。而這些紋飾形成的根源是先民們的圖騰崇拜和自然崇拜。他們依靠對圖形的夸張概括進行重組變形,創造出賦有宗教意味和審美追求的圖案,傳達一股神秘、依賴和敬畏的氣息,來滿足自身的內心世界。

在造型上,力求使各個部位比例協調、對稱規整、均衡統一,以幾何形制、仿動物形制居多,通過注重器物的大小重量,來獲得凝重威嚴的審美效果。青銅器的種類繁多,有食器、酒器、樂器、兵器等,因實用功能不同而形態各異,但主要還是受當時的統治階級、思想文化及審美需求的影響。如商代君王大多崇拜和敬畏鬼神,經常舉行占卜和祭祀活動。在商代的神權統治下,對青銅器鑄造的審美和形式需求是與祭祀鬼神時莊嚴、神秘、肅穆的場面相適應,以表達他們對鬼、神的崇敬思想。

1.2 風格與內涵

由于社會體制和審美習尚的不同,造成了青銅器藝術風格的差異也賦予了不同的藝術和政治內涵。如商代青銅器形制凝重莊嚴、紋飾繁麗雄奇,主要用于祭祀,具有宗教性質,是威嚴、神秘、懾服等精神力量的反映,其宗教意義大于審美意義;周代質樸簡潔,具有韻律美,象征“禮制”和等級,具人事的意義;春秋戰國時期裝飾技法精美繁多,紋飾清新自由,失去祭祀和禮器的特性,而面向生活實用方面發展??梢娗嚆~器與當時的政治、經濟、文化緊密相連,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與內涵。

2 青銅藝術在陶瓷中的運用

從古至今陶瓷藝術大量汲取其他藝術形式的表現手法與裝飾材料,而青銅器元素也往往被運用在陶瓷藝術中,后世所制作的陶瓷作品與青銅元素相結合往往能帶來與傳統陶瓷器皿不一樣的藝術氛圍。其中最具影響力的青銅器造型藝術,其表現形式主要是原型再現和改造創新二種形式,展現了帶有青銅文化內涵的陶瓷器皿的獨特魅力。

2.1 傳統陶瓷藝術

早在春秋時期就出現了大量仿制青銅器的原始青瓷,基于陶瓷材料豐富,制作成本相對低廉的情況下,古人利用瓷質材料對青銅器的造型進行原型再現。而這一時期多仿制青銅禮器,是由于受商周禮制的影響,用于祭祀和宴飲的青銅器物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成為禮制的體現,這就是所謂的“藏禮于器”。

在宋代,陶瓷對青銅器的仿制規模達到了高峰,也是陶瓷真正廣泛用于祭祀活動的一個階段。北宋時期,統治者為鞏固統治之需,鼓勵經學、倡導復古三代禮制,詔令工匠仿照商周時期的青銅禮器鑄就新廟堂祭器,并向民間詔求大量青銅禮器。正如《宋史禮志一》記載:“初,議禮局之置也,(徽宗)詔求天下古器,更制尊、爵、鼎、彝之屬?!钡缚抵y,宋高宗南渡,宗廟祭器多半為金人所掠,或毀于途中,在紹興年間,朝廷祭典而祭器匱乏,遂用各種材質替代青銅制作祭器,于是仿造青銅器的瓷質用品逐漸替代古青銅器,成為時代的烙印。宋代仿制的青銅器型大多以尊、鼎、鬲、簋、觚等為主,風格上繼承青銅器端莊古樸的特點,清代許之衡在《飲流齋說瓷》中所指:“(宋瓷)制作凝重、古雅……雖研煉極精,瑩潤無比,而體制端重、雅潔,尤如三代鼎彝之遺意焉?!币运吴x窯月白釉出戟尊為例,如圖1所示,它以青銅禮器宣和尊為制作原型,呈喇叭狀形口,扁園形鼓腹,圈足向外撇。頸、腹、足的四面均塑貼條形方棱,俗稱“出戟”。通體施月白色釉,釉內氣泡密集,釉面有棕眼。其裝飾上摒棄青銅器表明繁瑣的紋路,更突出釉色與造型,極具凝重典雅之風味,是宋代宮廷的典型陳設用瓷。

圖1 宋鈞窯月白釉出戟尊

隨著陶瓷技術的不斷發展,宋代以后元、明仿制青銅器有了更進一步發展,在清乾隆時期達至頂峰。仿制的器皿常用于國家禮儀或宮廷日常之用,或成為賞賜外交邦國的禮物。這一時期在仿青銅器造型的基礎上,一部分注重模仿青銅器的工藝和紋飾,配以單色釉;還有一部分注重結合傳統瓷器的經典紋飾,以繁復的山水、動植物等圖案布滿器型表面,外表裝飾的釉色較之以前更加豐富多彩。后期的仿制青銅器陶瓷種類除古樸素雅的青瓷外多了絢麗多彩的顏色釉瓷、青花瓷、富麗華貴的琺瑯彩等,這也為現代陶瓷藝術的創新發展帶來了新鮮的血液。

2.2 現代陶瓷藝術

在新時代的社會潮流中,現代陶瓷藝術相對與傳統陶瓷藝術而言有了很大的改變,藝術思想從服務于統治階級轉變為抒發藝術家自身的情感。青銅文化通過博物館和網絡資源不斷廣泛傳播,部分藝術者將對青銅文化的關注和喜愛轉換到陶瓷藝術設計當中,設計出帶有青銅元素的陶瓷作品。這些作品與傳統陶瓷藝術中仿制青銅器的陶瓷相較而言,不再是單純的原型再現,而是將青銅文化與現代藝術審美結合起來的改造創新。設計的目的不再是受禮制的影響用于祭祀,更多是注重器皿的實用性與美觀性。

圖2 “豆系列餐具組合”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付航就專注于青銅器元素融入到現代陶瓷器皿設計中,體現“陶瓷與青銅”、“古代與現代”的碰撞;對青銅器的造型和裝飾進行重構,設計體現青銅器的審美理想和其中蘊含的“禮”文化,又符合現代的審美和使用功能,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剖析古代工藝和完成設計再創造的過程中,探討如何在陶瓷產品設計中處理“功用與審美”、“藝術與技術”、

“傳統與當代”、“民族與外來”等關系,并將自己的設計理論化、系統化。如圖2所示,他的作品“豆系列餐具組合”是以古代青銅器中的“豆”為靈感來源設計的一套陶瓷餐具,整體外觀上簡潔流暢,繼承青銅器“豆”的造型元素;結構上將陶器造型分解成五個部分組合拼接,有杯、碗、盤等,其大小容量也符合日常的使用情況。這套餐具的設計除了滿足使用功能,也能增加空間的美感,盡顯現代陶瓷設計的審美觀念。

此外藝術家熊開波創作的“華夏器韻”系列陶藝作品(見圖3)就融合了青銅器與原始陶器的韻味。其作品重在從造型上體現對古樸素雅韻味的感知,而不是對青銅形制簡單的模仿。器物的外形線條都是作者經過精心琢磨造型曲直平緩變化所帶的端莊厚重氣息對比而來的。再加上釉料的搭配增添了質樸素雅的藝術效果,傳達了作者自身的藝術觀念和時代精神,是具有傳統文化底蘊又富有現代氣息的當代陶瓷器物。

圖3 “華夏器韻”系列

綜上所述青銅器因原料的匱乏和繁復的制造工藝逐漸被陶瓷所代替,但青銅器所賦予的政治含義和審美準則一直備受認可。陶瓷在仿制青銅器的過程中其制作工藝得到不斷發展,同時對中華禮樂文明的傳播發揮了重要作用。青銅文化與陶瓷二者的結合不僅給陶瓷藝術創作注入了新的源泉,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民族藝術的和諧包容。在新時代,我們不再依靠對青銅器的原型再現,而是把青銅器的文化內涵、紋樣和形態通過創新、提取和概括提煉等方法,融入到陶瓷材料的語言中,尋找莊嚴與靈動的融合,創作出順應時代風貌和審美需求的現代陶瓷作品。

猜你喜歡
青銅器青銅紋飾
生僻字里識青銅
蠟染的紋飾探討
藏族日常紋飾與文化符號研究
青銅之光
后母戊鼎:沉淀在歲月里的青銅器
崛起·一場青銅資源掠奪戰
雕漆紋飾的修復
吉利永長——中國傳統紋飾之回紋
探索青銅爵的秘密“柱”
認識“晉式青銅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