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州窯雕塑瓷形制與民俗生活的交融*

2021-02-17 09:10劉文琴
陶瓷 2021年12期
關鍵詞:吉州窯神像雕塑

劉文琴

(景德鎮陶瓷大學 江西 景德鎮 333403)

宋朝是我國陶瓷大發展的時代,其中吉州窯是宋代南方地區較有影響力的民間窯場,它始燒于五代時期,興盛于宋代時期,在明朝時期?;鸾K燒,期間有六百多年的燒造歷史,它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與民間藝術特色。

吉州窯以它獨創的木葉天目和剪紙貼花黑釉瓷聞名中外,除了這些著名的黑釉茶盞之外,吉州窯還燒制眾多的彩繪瓷、綠釉瓷以及捏塑雕塑瓷等產品?!毒暗骆偺珍洝分杏涊d:“吉州窯昔有五窯,五窯中惟舒姓燒者頗佳,舒翁工為玩具,翁之女舒嬌尤善陶?!睆囊环矫嬲f明了當時吉州窯雕塑瓷的制作情況。捏塑和瓷雕,是吉州窯各家窯口中常見的產品,在今天的古窯遺址上,仍能看見眾多的小件雕塑瓷,可見古代時吉州窯燒制瓷塑作品之繁盛。

1 吉州窯雕塑瓷類別及其特征

吉州窯的陶瓷雕塑,從題材上來分大致分為人物、動物、佛教造像三大類。

1.1 吉州窯生活類瓷塑的分類及特征

吉州窯對于人物的塑造,多用捏塑的手法制作出其外形,再繪以黑色或者褐色的點彩,偶爾輔以刻劃的裝飾,勾勒出人物的人體結構、服飾褶皺、身體動態等細節,然后施以褐釉或者乳白釉。動物瓷塑則以社會生活中常見的禽畜生物為主要題材,有鵝、牛、貓、狗、雞、豬、鴨、羊等家養動物,也有猴、蟾蜍、鹿、烏龜、鳥雀等大自然動物,在動物形象的塑造上,與人物的制作方法類似,用泥條或者泥片簡練地概括出動物的形象,再用工具雕塑出動物的面部神態、身體部位等細節,稍精細的作品還會在身體上做一些刻劃的裝飾,繪以褐彩,然后施以乳白釉或者褐釉。捏塑作品具有很強的寫意語言,它不僅能準確地反映制作者的思想感情,泥土簡便快捷的成形特點,使捏塑成為制陶者的閑暇之作,反映出生產功效的提高。雖然這些人物動物的瓷塑作品的高度大多數都不超過10厘米,但是制陶者們仍將人物和動物的形象塑造得生動傳神。在塑造形象上,不講求準確的比例,只講求合情達意、點到為止。在造型上并非客觀上的寫實,而是將人物、動物的形象濃縮成為具有張力的泥塊,方寸之間又有渾厚的體積感,讓瓷塑產品整體具有濃烈的樸素、粗拙的特征。

1.2 吉州窯神像類瓷塑的特征

吉州窯的瓷塑產品,除了這些粗拙的人物動物形象之外,也不乏有制作精巧的作品,而這些精巧的作品大多為菩薩、羅漢等佛教造像。這一部分產品的制作,一般不似捏塑那樣的簡練概括,而多是在制作出一件原型作品后,翻出其范模作品,然后重復生產,這種生產方式類似于現在的印坯,壓印出大概的形制后再以手工雕刻加以細節的修飾。這類制作方法大大地提升了生產的效率,同時也能把作品制作的更加精致。這類作品具有形制規則、面部清晰、紋飾細致的特征,塑造的佛像神態沉著寧靜、端莊持重。

2 吉州窯雕塑瓷造型樣式來源

2.1 吉州窯人物瓷塑形制來源

人物瓷塑作品以兒童居多,如圖1左邊的點彩童子騎馬俑所示,這大概是一個瓷塑玩具,馬作站立的體態,抬頭平視前方,雙眼圓睜,雙耳直直豎起,嘴微張。童子為騎坐式,身體向前傾斜,雙手抱住馬脖子,雙腿緊貼馬的身體,屈膝。人與馬的比例較為準確,姿態簡單生動。通體施以乳白釉,繪以褐彩點飾整體造型。捏塑的韻味油然而生,童子的臉龐圓潤,面帶稚嫩,憨厚的神情饒有趣味。當我們看到這樣的捏塑瓷之后,仿佛能打破時空的限制,從中看到制陶者在生產制造之余,孩子們正在一旁嬉戲玩樂的歡快場景,放下手中的工作,拾起一旁的泥巴,即時捏塑出孩童們日常玩樂的情景。除了孩童嬉戲,還有一些其他的日常生活場景。如圖1右邊的抱嬰男青年像,瓷像高9 cm,為實心瓷胎。它采用捏塑的手法,輔以刻、劃等雕塑手法,再以釉彩和繪畫點綴整體造型。父子倆之間的復雜動態關系被陶工捏塑得精簡概括,捏塑的手法輕松、隨性,彩繪的裝飾恰到好處。

圖1 (宋代)點彩童子騎馬俑(左)彩繪抱嬰男青年像(右)

2.2 吉州窯動物瓷塑形制來源

在動物瓷塑中,大多是人們生活中常見的形象,這些瓷塑作品神態各異,裝飾技法齊全。其中狗的形象特別多,狗與人們的生活緊密,深得人們的喜愛。如圖2中的點彩卷尾狗,狗的頭部抬起,尾巴卷曲,脖子用力向上伸展,我們似乎能看見幾百年前小狗憨厚可愛、乖巧靈氣的神態。裝飾上,則在灰白色的瓷胎上點繪褐彩的斑點?;蛟诖伤芄返纳习氩糠蛛S心施以深色的褐釉,四足露出灰白色的瓷胎。吉州窯在眾多的狗的形象中,或立或臥,神情多樣。雖然許多瓷塑狗的動態基本相似,匠人卻采用了不同的裝飾方法,從中可以看出狗的形象在人們心中的受歡迎程度,以及當時工匠質樸隨性的裝飾手法。圖2中間的猴子坐像,作跪坐式,抬頭平視,后肢屈膝跪坐,身軀直立,前肢置于雙膝上,形象憨態可掬。整個瓷塑作品僅僅只是素胎,只在雙眼的部位點繪褐彩以突出眼睛,顯得質樸大方。圖2右邊的彩繪臥羊像,通過捏、塑、堆、刻、劃,并施以乳白釉,而在角、耳、尾部上再添彩繪。農業社會的百姓們講求六畜興旺、五谷豐登,各種牲畜、家禽繁衍興旺也是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愿景?!傲蟆?,即牛、羊、馬、豬、狗、雞。而“羊”有“祥”之意,彩繪臥羊像有著生活吉祥美好的象征寓意,富涵文化意蘊。除了這些陳設器之外,動物的形象還做了許多的文具之類實用型的瓷塑產品,有水注、筆洗等文具產品。如圖3上部的點彩龜形水注,呈扁圓形,龜昂首向前上方伸,張開的口部作出水口,背部正中間有一個小孔,為注水口,龜殼的背部邊緣壓印了一圈不規則的圓圈紋,模擬龜殼的紋樣,在面部的眉、眼、嘴處有不規則的褐色點彩,突出了關鍵的形象特征。設計巧妙,造型別致。而下部的褐釉犀牛馱龜水注,犀牛昂首站立,雙角豎起,雙耳后聳,四肢粗短,身軀肥碩,背部伏一小龜,犀牛的下頜、身體一側各有一個小圓孔。龜及犀牛頭部、身體等處施以褐釉,四足露出灰白色的瓷胎,對比鮮明,相得益彰。

圖2 (宋代)點彩卷尾狗(左)素胎坐猴(中)彩繪臥羊像(右)

圖3 (宋代)點彩龜形水注(上)褐釉犀牛馱龜水注(下)乳白釉坐神像(右)

2.3 吉州窯神像瓷塑形制來源

自佛教傳入中國以來,歷經數朝的蓬勃發展,尤其在宋代重文抑武的社會政治背景下,佛教在宋代得到了更大范圍的傳播。宋代的各個窯口紛紛熱衷于生產佛教題材的瓷雕,而吉州窯作為南方的重要民間窯場,也有眾多菩薩、彌勒、羅漢形象的瓷塑作品。圖3右邊的乳白釉坐神像,采用模印、雕塑等手法塑造其形象,再施以乳白色的釉。神像肌理模糊不清,反映了吉州窯的窯工們為了降低成本,一件模具用于反復的生產,一直到雕塑印痕再難辨認,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佛教造像生產的數量之大。吉州窯的神像作品,雖沒有當時德化窯、石灣窯等窯場中的大件瓷雕,但這類的小件神像在吉州窯的生產中非常豐富、也多為模印作品。

3 吉州窯雕塑瓷的發展動因及文化功能

3.1 推動吉州窯雕塑瓷發展的因素

自陶器產生開始,先民就利用泥土這種材料塑造各種捏塑形象,早在仰韶文化中,就發現了多類的小型陶塑,在以后各個朝代生產的陶器中都有不少的陶塑作品。吉州窯陶工創造出來的瓷塑作品,質樸淳厚、貼近生活,形成了其特有的藝術風格。他們憑借著嫻熟的雕塑技藝,為宋代民窯的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吉州窯的瓷土粗松,有近似于陶的特點,可塑性較強,便于使用各種塑造手法。再加上吉州窯地處南方農耕地區,有特殊的生產方式,制陶者多是亦農亦陶的雙重身份,使得他們創造出來的作品不視雕琢、講究天人合一,把這種自然淳樸之美作為生活理想與器美的追求,極具地方特色。

3.2 吉州窯雕塑瓷的文化內涵

吉州窯對于人物形象和動物形象的塑造,手法老練、輕松、隨性,整個器物仿佛一氣呵成,造型精煉、動態自然、生動傳神,所有形象幾乎都取材于生活和大自然,在裝飾上做得恰到好處。在世俗人物、動物瓷塑、佛教造型的各種產品中,像嬉戲的騎馬童子、頑皮機靈的小狗、抱嬰男青年、露肚大笑的大肚佛等形象,對于宋代服飾文化研究具有歷史價值,也讓我們從中看見宋元時期民眾世俗生活和精神狀態。制陶者在制作佛教神像時,多采用范模的生產方式,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人們對于神像的敬畏之心,體現了當時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愿內心樸素的價值取向。這些瓷塑作品能直觀地反映出當時人們生活的場景,為現代的人們研究古代生活提供了重要參照。

4 結語

吉州窯的瓷塑作品,無論是人物、神像,還是動物擺件,都散發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或小巧玲瓏,或精致工整,造型生動、比例得當、技法嫻熟,既給人清新明快之感,又不失素雅端莊之態,用一種樸素、通俗的藝術表現形式抒發了制陶者的真情實感,體現了制陶者諳熟生活中與日相伴的形象,對社會生活深入細致的觀察和獨特的審美觀。它保留了萬物有靈的樸素觀念,表達了人們對生活中一定的祈望,它與我國傳統的宗教思想和人文風俗都有很深的淵源。雕塑作品的種類涉及到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藝術創作風格上反映出人們以心寫神的率真追求,這些作品由心出發,無拘無束,它是陶工精神的演化與表達,同時也是那個時代精神文化的產物。

猜你喜歡
吉州窯神像雕塑
印度失竊神像在美國現身
巨型雕塑
吉州窯陶瓷中書法裝飾的應用研究
李真 為神像賦新韻
我的破爛雕塑
千年窯火耀廬陵
——吉州窯傳承異彩齊放
香港蘇富比歷年所見吉州窯拍品
寫實雕塑
吉安市博物館藏吉州窯黑釉瓷賞析
神像與踏腳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