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旅游系統多元利益主體協同治理機制研究

2021-02-18 08:16李春寧
科學與生活 2021年30期
關鍵詞:治理機制

李春寧

摘要:當前,鄉村旅游業的發展勢頭迅猛,具有深度經濟發掘潛力,對旅游業的發展也有極大的推進作用。對于如此多元的鄉村旅游體系,各部門如何協調、配合、管理,以確保其經濟體系完整、全面、多元發展,則需要進行深度的研究,即政府部門對鄉村旅游推廣的帶頭作用發揮、旅游部門對鄉村旅游運行的制度規范管理,社會層面對鄉村旅游發展及脫貧攻堅工作推進的參與支持助力,對鄉村旅游系統多元發展都有其重要意義?;诖?,對鄉村旅游系統多元利益主體協同治理機制進行研究,僅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旅游系統;多元利益主體;治理機制;協同配合

引言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全面實施農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業穩定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發展農村旅游是農村復興的重要環節。隨著鄉村旅游的快速發展,鄉村旅游目的地不同行為者的要求和關系發生了變化?,F有農村旅游治理存在許多根深蒂固、不容忽視的沖突,如多重分散式領導、旅游供給不平衡、旅游業過度利用等,農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持久性不足。

1鄉村旅游未來發展趨勢

現在城市居民經濟水平不斷提高,鄉村旅游市場更是逐漸火爆。鄉村旅游分為兩類,一類是傳統的鄉村旅游,一類是現代的鄉村旅游。傳統的鄉村旅游主要是利用鄉村的傳統文化、習俗等資源,使得游客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沉浸在鄉村淳樸的民風中,體驗鄉村風情,了解中華文化的根源。尤其是最近一段時間內,農家樂、鄉村家常菜、民俗等的大力發展,更是表現農家農村旅游的最佳方式。不同地方的風俗習慣不同,導致不同地方有不同風味的農家樂,出現了農家樂百花齊放的現狀,游客們也更樂意去農村旅游。就拿永春的岵山古鎮說,岵山古鎮的生態旅游業生機勃勃,并輻射帶動周圍的鄉村也在紅紅火火的發展。他們制作出富有農家風味的菜品,并建立岵山古鎮微信公眾號,拍攝視頻吸引大量的人流來參觀體驗,長此以往就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使當地的旅游越發展越紅火,形成當地永久的一個產業鏈。當地的百年荔枝、榜舍龜,在拍攝精致的影像作品的推動下,憑借荔枝及榜舍龜本身的美味,刺激著人們的味蕾,乘著旅游業的這輛快車,岵山古鎮開始走出那一片小地方,走向泉州,在福建各地大放異彩,成了節日送禮、孝敬長輩、消遣食品的首要之選。岵山古鎮一處紅火,周圍的農家也興辦起了農家樂,閑置的勞動力被充分地發掘了起來,連大爺大媽也有事可做,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回來了,當地的留守兒童也因此而受益。一個農村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了許多產業的發展,許多產業因此紅火了起來,由此可見,農村旅游業會持續蓬勃地發展下去。

2多元利益主體背景下的鄉村治理分析框架

2.1合作機制

主體間的信任建設還沒有消除原本“知社會”的底層。血緣關系和親屬關系是建立良好信任的基礎。同時,地方政府的領導、企業的感情和應變能力是保證農村復興過程中所有利益攸關方有效合作、有序進步、提高農村行政效率的重要保障。一般來說,兼職農民是農村振興的基石,是原村的熟人社會的一員,他們更容易贏得移民背景的村民的信任和內部熟人的“流通”土地,實現小規模經營。同時,也可以基于標準化和平衡方面的簡單責任,有利于原農村的穩定、人際生態和文化遺產。但是,由于能力和手段有限,其運作的范圍、活力和效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地方企業家精英能夠彌補這一不足。但是,資本通過與村鎮集體和地方政府的博弈,往往注重速度和收入的最大化,使農民失去了在大多數聯系中的發言權和支配地位,導致信任危機和隨后發展的惡性循環,鄉村原有的人際生態和文化也會受到嚴重影響,這與地方企業家精英形成鮮明對比。

2.2鄉村旅游開發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

因此,有必要積極動員各類業務單位投資建設。在當前農村復興政策的推動下,一些農村精英建立了小規模和微型旅游企業,積極參與農村旅游的發展。地方小型和微型旅游企業給農村發展帶來了新的活力,但也面臨資本儲備不足、市場信息受阻、專業人才缺乏和管理水平低下等問題。在創業發展過程中,地方政府迫切需要財政支持和政治支持。旅游業是農村旅游業市場化運作的主體,也是地方政府、旅游市場和農村居民之間的重要橋梁。相關研究表明,私營旅游企業在促進貧困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一些旅游企業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在賺取利潤的同時,他們將自覺承擔起推動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義務。

2.3發展階段

隨著旅游接待的迅速增長,旅游大眾市場形成,“先進”游客取代了“探險家”和“多中心”游客,游客人數逐漸超過了當地居民人數。旅游需求逐漸開始超過服務供給,政府開始吸引大量外國資本用于旅游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隨著外包項目越來越多,政府開始調整角色定位,將部分權力和利益轉移給企業,并與企業合作開發資源。主要參與者從原來的政府和農民發展到政府、農民和利益不同的企業。當然,政府和企業是旅游市場的“領導者”,農民在村集體參與的平臺上,根據政策取向發揮資本和技術較少的“支持者”的作用。

2.4建立常態化的監督制度

隨著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有序推進,治理問題的構成越來越多樣化和復雜。即使所有主體就共同利益達成共識,在實際治理中,所有主體都會本能地根據自身的能力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參與者也會偏離平等的道路。利益協調已成為實現善政必須面對的主要問題。建立標準化監督制度可以有效地監測每個主體的治理行為、治理方法和治理手段是否合法和適當,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遏制主體間的矛盾和沖突,確保提高社會治理效率。第一是建立全面的監測系統。完善監督制度是社會治理成敗的系統工程,既麻煩又復雜。治理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的各個方面。它的監督制度必須系統而全面,是全方位、多層次、全面的三維監督制度,如建立人員監督、輿論監督、行政監督、司法監督、審計監督、社會監督和互聯網監督,可促進監督進程有序實施,確保監督進程的嚴肅性、協調性和有效性,加強相互克制,交叉監督的效果。

2.5強化農村治理主體間利益取向的協調性

協作治理是指“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建立制度化的溝通渠道和參與平臺,加強社會的支持和培養,與社會一起發揮社會在自主治理、服務參與和協作管理方面的作用”。為了實現大力、和諧、有序的農村行政管理的目標,農村行政主體必須共同努力,實現農村的共同利益。第一:加強政策協調。在制定農村治理政策時,政府應確保政策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吸引更多的政府主體參與,做出充分的決策和引導,始終保護和尊重其他主體在農村管理中的地位以及自身的工作機制和法律,在實施過程中做出最佳決策,充分考慮到所有主體的利益,形成國家主導、社會協調和“共同建設、共同治理和共享”的新農村治理模式。二是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優勢。通過價值共識控制市場主體的行為,認識到農村治理問題的雙贏。

結束語

城鄉一體化和農村復興背景下,中國農村發展治理進程已成為構建新型農村關系、擴大多元共生共治理環境的必然選擇,為提高農村土地利用效率提供了新動力和新形式的農村治理。優化農村產業結構,增強農村人類居住區活力。但是,在這一過程中,除了不同主體利益的不同要求、自然特征、社會和社會經濟的差異以及許多其他因素的重疊之外,地方治理的復雜性和可持續性也各不相同。從多主體的角度出發,本文試圖建立一個系統的分析框架,研究農村治理過程中多主體的功能邏輯。

參考文獻

[1]劉萍.城市社區多元協同治理實現機制研究[D].電子科技大學,2020.

[2]陳元龍.協同治理視角下南寧市黑臭水體治理機制研究[D].廣西大學,2019.

[3]嚴雪雁,謝金晶.“一核多元”:城中村改造協同治理中的政府角色研究[J].大連干部學刊,2019,35(11):57-64.

[4]郭志達.基于多元主體的農業廢棄物協同治理推進策略研究[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9,44(10):1-4.

[5]翟雪華,杜興蘭.協同治理視角下食品安全治理問題研究[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9,10(14):4796-4802.

猜你喜歡
治理機制
會計師事務所內部治理:理論基礎與機制創新
專用性人力資本、治理機制與企業創新
論我國網絡表達的治理機制與轉型
我國中資財產保險公司治理對公司績效的實證檢驗
德國人的“工匠精神”是怎樣煉成的
安置農民參與社區公共環境治理機制構建
現代企業治理機制下的內部控制制度
利益相關者與公司治理機制創新研究
基于長期多方收益與風險分配的政產學研治理機制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