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化視閾下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2021-02-24 02:51岳培宇
關鍵詞:文化名城成都世界

龔 靜 岳培宇

(1.成都大學 商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2.成都大學 旅游與文化產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0106)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文化發展戰略思想,這是歷史厚度、現實廣度、時代高度的綜合體現。文化興則國運興,文化強則民族強,可見文化的繁榮發展不僅是一個國家最深沉的軟實力,更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在2017年12月的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上,提出了成都要建設“三城三都”的戰略目標,從文化、旅游、賽事、美食、音樂、會展等多個領域全方位發力,以打造成都的世界文化、旅游、賽事名城與國際美食、音樂、會展之都的“世界城市”名片。由此,成都開啟了“世界文化名城”的建設之路。在全球化背景下,縱觀世界,可稱為“世界文化名城”的城市如倫敦、柏林、羅馬、巴黎、雅典、洛杉磯、莫斯科等成熟型文化名城以及迪拜、首爾、東京、墨爾本、中國香港等新興型文化名城,均具有其文化共性。良好及獨特的自然環境、耳熟能詳的地標性建筑與城市名人、豐富多彩的文娛活動、完備的文化建筑設施、互聯互通的交通網和發達的經濟基礎等,都是這些世界文化名城所共有的特點。這些城市因其文化的吸引力、創造力及輻射力而享譽全球。

在我國,已有不少學者針對“世界文化名城”建設而展開研究?,F有文獻主要圍繞廣州及成都展開。例如,從2011年開始,廣州便提出了要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方案,并先后涌現出了將“食在廣州”的飲食文化、南粵航海文化、海洋文化、智力運動、道教及宗教文化等領域作為其發展路徑,《廣州日報》《南方日報》《城市觀察》等報刊也對其建設方案進行了跟蹤報道。[1-6]從2016年開始,《成都日報》《四川檔案》《先鋒》《光明日報》等報刊相繼對成都進行了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訪談、報道及采訪。例如,馬健在總結世界文化名城主要特質的基礎上,提出了提高歷史文化資源轉化率、發揮文創經濟乘數效應及文化立市的城市戰略。[7]蔡尚偉和江洋通過對比世界普遍認可的文化名城建設經驗,對成都的建設基礎、優勢及不足進行分析,并提出構建話語體系、深挖成都元素、對標世界一流及聚焦媒體力量等建設措施。[8]成都市政府研究室與中國傳媒大學亞洲傳媒研究中心聯合課題組對大熊貓的城市品牌進行了價值鏈研究,認為其有助于優化城市品牌、彰顯成都個性、推動價值創造,從而助力其世界文化名城建設。然而,現有的該類研究大多集中于發展現狀及未來路徑規劃,且以定性分析為主,缺乏系統性的定量研究?!拔幕泴嵙κ呛饬楷F代城市發展質量的重要指標”[9]。因此,嘗試從定量研究出發,采用層次分析法(AHP)構建“世界文化名城”的評價指標體系及評價模型,對成都的調研數據進行評價分析,力求進行更為深入的量化研究,以加強現有研究的科學性與說服力。

一、成都文化的發展現狀

在“世界文化名城”的建設中,成都作為一個歷史文化悠久、資源底蘊深厚的城市,在文化資源、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及文化形象方面均具有其發展優勢與建設基礎。

在文化資源方面,成都既擁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存在著人類文明的巧奪天工。在物質文化方面,成都擁有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39處,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101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05處。例如,建于五代時期前蜀國國主王建陵墓的永陵以及位于青羊區的杜甫草堂等文化古跡,寬窄巷子、文殊院和大慈寺三大文化保護區,以及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區(5A)、三圣花鄉(4A)、花舞人間(4A)等4A及以上景區46個。截至2018年末,成都市的森林儲蓄量為3 506萬立方米,森林面積達56.6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9.5%,其市轄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1.7%,人均公園綠地面積為12.7平方米,且已累計建成天府綠道2 607公里(文中統計數據均來自《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在非物質文化上,成都不僅擁有聯合國評選的蜀繡、蜀錦織造技藝兩項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同時還有聚源竹雕及銀花絲制作技藝等傳統手工技藝、青城洞經古樂及竹麻號子等民間音樂、四川評書及金錢板等曲藝、川劇及被單戲等傳統戲劇、成都牛兒燈及黃龍溪火龍燈舞等傳統舞蹈、成都面人及新繁棕編等傳統工藝美術,且已公布了多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名錄。

在文化產品方面,截至2018年末,成都共擁有廣播電臺14座,制作了27套廣播節目和30套電視節目,共有有線電視用戶384.1萬戶,其中數字電視369.2萬戶。由成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發布的經濟運行情況可知,2018年全年,成都共接待游客2.4億人次,實現總收入3 712.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了15.8%和22.4%;其中接待入境游客340.6萬人次,收入14.5億美元。在全球主流及網絡媒體報道中,成都因2016年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2018世界文化名城論壇、2019年熊貓守護使活動及世警會等引發關注,被世界矚目。在文學及影視作品表現中,電影《好雨時節》《親密敵人》《前任3》等以杜甫草堂、寬窄巷子、熊貓基地、西村大院、東郊記憶及339電視塔等地標性景點為拍攝地點,且張藝謀導演早在2003年就拍攝了成都的宣傳片——《成都,一個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在觀賞類、體驗類及欣賞類文化產品方面,成都不僅擁有多個著名景點及大型游樂園,還有春熙路、太古里、鹽市口等核心商圈及雙楠、錦華、新南及建設路等區域性商圈。在景區及商圈內均有種類繁多的觀賞及體驗項目,可購買熊貓玩偶、川劇娃娃等文創產品,2018年成都的文化創意產業實現了1 129億元的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7.4%。

在文化服務方面,根據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8年末,成都共建有博物館35個、文化館22個、公共圖書館22個(館藏圖書量達2 292.6萬冊)、各種社區服務設施4 206處、社區服務中心354個。成都現有包含美術館、畫廊、私人美術館、藝術館等在內的“藝術空間”,總量已超過200家。同時,成都還擁有西部最大的占地近3萬平方米的成都城市音樂廳,錦江劇場、武侯夢想劇場、金沙劇院等38個大型劇場,以及四川省藝術研究院、中國-東盟藝術學院等研究機構。在基礎交通設施方面,成都擁有包括五塊石客運站、金沙車站及石羊場客運站等在內的13個客運中心,東南西北4個火車站,以及全國旅客吞吐量排名第四的雙流國際機場和在建的天府國際機場。同樣,根據該公報可知,截至2018年末,成都市公路總里程達2 7731.4公里,等級公路為27 072.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達958.7公里;2018全年客運周轉量為1 115.3億人公里,其中公路旅客周轉量達88.5億人公里,鐵路旅客周轉量達72.1億人公里,航空旅客周轉量達954.7億人公里。在文化活動方面,2018年成都舉辦了成都國際馬拉松賽、第八屆中國馬術節、第九屆世界體育舞蹈節等21個體育賽事,第98屆全國糖酒商品交易會、第17屆西部國際博覽會、國際珠寶展等多場大型展會,以及格特利伯瓦利施成都音樂會、久石讓交響音樂會、草莓音樂節等眾多音樂會。在服務機構及人員上,2018年成都擁有三星級以上的飯店達81家,旅行社為628家,6個藝術表演團體;專業技能上服務人員持有中式烹調師、營養配餐員、出版物發行員、導游證等多種職業資格證書,綜合素質、能力較強。

在文化形象上,城市經濟實力雄厚。據成都統計年鑒及經濟年報的統計數據可知,2018年成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 342.77億元,同比增長8.0%,其中第三產業增加值達8 303.99億元,產業結構占比為54.1%,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1.3%;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額達8 341.1億元,同比增長10.0%,其中第三產業投資額達5 847.3億元,同比增長11.1%;年末常住人口為1 633.00萬人,同比增加1.7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94 782元,城鎮全部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71 300元,同比增長9.5%。在世界美譽度上,以休閑文化、古蜀文化、三國文化、美食文化、熊貓文化等為代表,2018年成都榮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稱號,且已連續10年位居該排行榜榜首;同時,成都還位居2018中國城市時尚指數排名榜首、2018中國城市商業魅力排名榜第一、2018年福布斯中國最適合新生活的宜居城市榜單第6位、2018世界城市名冊排名第71位。在建設獨具人文魅力的文化形象上,成都已被貼上了“新一線城市”“中國時尚一線城市”等標簽,城市知名度與美譽度不斷得到提升。

二、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一)評價指標選取

基于科學性、客觀性、全面性及可操作性的原則,本文在搜集、整理國內外相關報道、文獻等資料及經驗總結的基礎上,通過走訪咨詢城建規劃、旅游文創等政府部門人員、學界專家學者等,以問卷及訪談形式進行意見征詢,最終構建的“世界文化名城”評價指標體系①如表1所示。具體地,該模型分為四層,包括總目標層(A)、分目標層(B)、準則層(C)、基礎指標層(D)。其中,分目標層包含4個一級指標,準則層包含9個二級指標,基礎指標層包含30個基礎指標。

表1 “世界文化名城”評價指標體系

(二)評價指標分析

1.文化資源

文化資源可概括性地分為物質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資源兩類。其中,物質文化資源主要包括有形的文化古跡、文化保護區及自然景觀等。這里的文化古跡是指具有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遺存在地上或掩埋于地下的文化遺物與遺跡,如北京的萬里長城以及西安的秦始皇陵。文化保護區則指在特定的區域中,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及與之相關的物質文化遺產采取有效保護措施,從而將民族民間文化遺產原狀保存在其所屬地,如福建的閩南文化保護區及四川的羌族文化保護區。自然景觀則包括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地質公園、城市公園等,具有觀賞、文化及科學價值,如北京的故宮博物院與四川的九寨溝旅游景區。而非物質文化則指具有藝術、文化、歷史價值而無物質形態的事物,如昆曲、川劇等文化遺產,以及眾多的民間文學、傳統音樂等傳承人。

2.文化產品

文化產品可分為文化宣傳品與文化旅游品兩類。在經濟全球化及互聯網遍布的當下,文化宣傳品除傳統的紙質書籍、報刊、雜志及電影、電視、廣播等影視媒體宣傳品外,還應包括電子書刊、動漫、微博及微信公眾號等創新媒體宣傳品,如體現水墨文化的電影《影》、源于中國古代傳說的動漫《西游記之大圣歸來》及《哪吒之魔童降世》等。文化旅游品則包括自然景觀類、人文風情類及藝術鑒賞類等多個產品系列。這里的自然景觀包括大自然所形成的天然景觀以及人為修建的觀賞景點,如青海的茶卡鹽湖及張家界的百龍天梯。人文風情體驗產品是指通過親身參與旅游考察、節慶、家宴、工藝品制作等方式,對旅游文化進行體驗,如親子游學體驗項目。藝術鑒賞類產品則指通過接觸藝術作品、觀看現場表演等方式,對文化產生審美體驗與享受,如桂林《印象劉三姐》的山水實景表演、西安《夢回大唐》的大型歌舞品鑒等。

3.文化服務

文化服務是指為滿足人們對文化興趣及體驗需求而提供的場地、設施及人員等服務支持,可概括地分為文化服務設施、文化活動及服務人員三類。具體地,文化服務設施包括政府、私人機構和半公共機構為社會文化實踐而提供的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音樂廳等場所及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等基礎性的交通通達性設施。文化活動包含廣泛,目的是為豐富人們文化生活,如常見的書畫展覽、各大音樂會及演唱會、電子競技與體育賽事等。服務人員則可從其服務的專業程度及服務質量進行評判,例如,是否擁有職業技術資格證書及證書的等級、對服務人員的管理以及人員綜合素質等方面。

4.文化形象

文化形象是對城市文化稟賦的整體認知與印象,綜合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精神面貌、文化底蘊和發展特征,是在宏觀環境下所形成的城市文化標簽。一方面,城市的經濟發展可為文化形象提供經濟基礎,穩定的經濟環境、合理的產業配置、可持續性的經濟發展都可作為其支撐條件。另一方面,城市的世界美譽度是其文化形象的現實反映,是在城市文化發展過程中形成并被外界認同的文化風格。獨一無二的城市形象,是其文化建設的無形資源與競爭優勢,正所謂各具特色,各有千秋。例如,上海以其時尚、高效、快節奏標榜其城市名片,成都以休閑、美食、娛樂登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三)指標權重測算

基于層次分析法(AHP),這里采用專家調查法構建判斷矩陣②,并利用層次分析法軟件Yaahp11計算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各指標權重。

首先,通過對總目標層(A)的指標進行兩兩對比,可得其判斷矩陣,具體如表2所示。

表2 總目標層(A)的判斷矩陣

其次,需要計算該判斷矩陣的特征向量與最大特征根,以檢驗其一致性。因此,需要對該判斷矩陣進行歸一化處理,即先計算該判斷矩陣各行各元素的乘積所得到的列矩陣,再計算列矩陣中各元素n次方(此處n=4)得到新的列矩陣,用新列矩陣中元素進行幾何平均確定該判斷矩陣的特征向量。[10]由Yaahp11軟件可得,該判斷矩陣的特征向量為W=(0.2338、0.2531、0.2481、0.2650)T。該列矩陣中各元素值依次為分目標層(B)中各指標對總目標層(A)的相對權重。然后,根據最大特征根計算公式可得,該判斷矩陣的最大特征根為4.002146。

由上述計算結果可知,影響因素B1(文化資源)、B2(文化產品)、B3(文化服務)和B4(文化形象)對世界文化名城建設的影響權重分別是0.2338、0.2531、0.2481和0.2650??梢?,在全球化視閾下,首先,城市的文化形象建設對于世界文化名城評價而言最為重要,是影響世界文化名城評價高低的核心要素;其次是城市的文化產品,需要引起城市廣電部門、文化和旅游部門的重視;再次,城市的文化服務作為窗口行業,是城市文化的實踐者和主力軍,對世界文化名城建設具有一定影響;最后,城市的文化資源由于存在較大差異,對世界文化名城的建設影響較小。

與上述方法相同,可計算出分目標層(B)和準則層(C)的各指標相對權重,其計算過程在此不再贅述。最終,可得出“世界文化名城”評價指標體系的所有權重,其結果如表3所示。

按照指標值權重大小,可將基礎指標層(D)中各個指標劃分為核心影響因素(總權重值≥0.05)、重要影響因素(0.03≤總權重值<0.05)和次要影響因素(總權重值<0.03)。

表3 “世界文化名城”的評價指標體系權重結果

由表3計算結果可知,在30個基礎指標中,全球主流媒體報道頻次、網絡等創新媒體搜索量、世界城市名冊排名、文化遺產數、文化保護區數量以及城市時尚指數排名等因素對于建設“世界文化名城”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屬于核心影響因素;文化名人數、文化影視著作數、文化古跡數量、最具幸福感城市排名、人文風情體驗類產品、音樂會數量、自然景觀數量、城市總產值、體育賽事數量以及自然景觀觀賞類產品等因素對“世界文化名城”建設的影響效應次之,屬于重要影響因素;而其余指標則屬于次要因素,對“世界文化名城”評價的影響較弱。

三、綜合評價模型分析

針對成都市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評價,文中從居民、旅客等公眾感知視角,通過網絡及現場問卷調查的方式,對上述評價指標體系中的基礎指標層進行評估打分。其中,各指標的分數按照5個等級進行設計,評價等級分別為“好”“較好”“一般”“較差”“差”,其對應的分數依次為5分、4分、3分、2分、1分。本次通過問卷星官網及各景點回收到的問卷共372份,有效回收率達93%。

通過對有效問卷中的30個基礎指標分值取平均值,可得公眾感知對于成都“世界文化名城”建設中基礎影響因素D1至D30的評分均值依次為:4.153、3.866、3.821、4.218、3.433、2.416、3.591、2.217、4.195、3.562、2.857、3.298、2.491、2.454、2.691、3.597、3.148、2.817、3.895、3.511、3.252、2.951、4.139、3.981、3.184、3.688、3.543、3.572、4.865、2.391。

四、研究結論與相關啟示

文化對城市而言,不僅是實力和形象的代表,更是內核和靈魂的體現,既可決定城市品質,又能塑造城市精神,從而引領城市的發展。成都土地肥沃、物產富饒、資源富集、風景優美,其因文化而立,也終將因文化而興。正如成都市委書記范銳平所言,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不僅是基于對當今世界文化發展大勢和城市發展規律的前瞻性把握,更是基于成都城市深厚文化基礎和比較優勢提出的發展目標。因此,在分析成都文化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此處采用層次分析法從文化資源、文化產品、文化服務及文化形象等維度,構建了4個一級指標、9個二級指標及30個基礎指標的評價指標體系,并對公眾感知視角下的成都調研數據進行模型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在發展現狀方面,成都無論是文化資源與產品,還是在文化服務與形象,均具有優越的文化名城建設基礎與實力。在資源上,成都的城市風光可圈可點,文化古跡及景點數量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樣。在產品上,成都已多次登上全球主流媒體及網絡新媒體,多部影視劇以成都為拍攝地,文創產品琳瑯滿目,旅游接待絡繹不絕。在服務上,成都的基礎設施實力雄厚,交通網絡四通八達,各類國際性和全國性的展會及文娛賽事集聚成都,服務從業人員具有相應的專業資質。在形象上,成都不僅擁有發展潛力良好的經濟基礎,而且擁有眾多的個性化城市名片,在眾多國際性及全國性城市排名中均有一席之地。

在評價體系上,借鑒前期相關文獻,通過專家調查法構建出“世界文化名城”評價指標體系,采用層次分析法確定其權重。根據公眾對成都感知問卷調查的數據結果,對此模型進行綜合評價,可發現成都在建設“世界文化名城”中具有較高的公眾認知度與贊同度,處于中高級水平。具體而言,最具幸福感城市美譽度、文化遺產數量及自然景觀類旅游產品在建設過程中相對完善,建設中的主要制約因素則包括文化影視著作數、全球主流媒體報道頻次及世界城市名冊排名。

基于上述結論,可得出對成都建設“世界文化名城”的相關啟示。第一,進一步樹立成都的國際形象,擴大其世界影響力。鑒于全球主流媒體報道次數有限及世界城市排名較為靠后等制約因素,成都在建設文化名城過程中更需吸引世界目光的聚焦度。好萊塢動畫電影《功夫熊貓3》雖取景青城山,但涉蓉元素有限,成都可借此機遇打造更具城市魅力的原創大IP作品,系統性挖掘并塑造熊貓、三國等國際品牌形象。通過商業化運營及產業價值鏈融合,發布動漫影視、手游競技、文創禮品等熱門產品,凸現其品牌的行業價值及全球影響。第二,經濟基礎與配套設施并行,持續發展成都文化。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文化深度支撐并引領城市發展。成都連續十年登上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與既擁有濃郁的休閑氣息,還坐擁“窗含西嶺千秋雪”的美景息息相關。古語云“少不入川,老不出蜀”,是對成都休閑文化的隱喻;詩句“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則是對成都天籟之聲的形容。通過將成都文化與建筑風格、景觀設計、文化創意、生活美學等有機結合,融入公眾感知的柴米油鹽衣食住行之中,將城市文化融入日常生活,讓天府文化享譽全球。通過樹立全球性城市品牌形象、鞏固并深化文化影響,努力把成都建設成為獨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從而為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實現新時代成都“三步走”戰略目標提供持久的動力源泉。

注釋:

①本文所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是在綜合了前期研究文獻成果,并結合成都文化經濟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現實基礎。對其有效性的驗證,可結合不同城市數據進行綜合性對比,以驗證其普適性,這也是本文后續可深入的方向。

②此處采用了專家調查法,所選定的專家主要從中國文化經濟年會、中國會展業年會、中國旅游科學年會等國內高水平學術會議的參會專家中選取,以保證其專業性。根據本文所構建的“世界文化名城”評價指標體系制作調查卡,邀請共計40名專家進行評分,并將專家評分結果采用SPSS軟件進行效度分析。最后,再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可得出本文所設置的目標層權重判斷是可信的。

猜你喜歡
文化名城成都世界
基于城市發展機制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研究
歷史文化名城可持續發展分析
走進文化遺存 一座底蘊深厚的歷史文化名城:山西平遙古城
成都生活
誠誠&嘟嘟的成都生活
聚力打造“三城三都” 建設世界文化名城
數看成都
我愛你和世界一樣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數世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