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久在樊籠,神歸自然

2021-02-24 02:32譚山山
新世紀智能(高一語文) 2021年12期
關鍵詞:出版日期當代人書名

譚山山

既然不能改變事情,至少我們可以改變姿態——而田園夢,就是當代人對自己所處的這個不盡如人意的世界所采取的一種姿態。

網絡流行的“喊麥常用詞匯”中,“田園”指農村老家,“歸隱”指回老家務農;相較之下,工作單位則被稱為“江山”。也就是說,在出身于農村的人看來,城市是打拼、打“江山”的地方,老家則是能不回就盡量不回的地方,所謂“歸隱”,不過是最后不得已的選擇。

【思維魔方】

日復一日的城市生活難免讓人厭倦,于是越來越多的人對田園之樂、自然之美充滿渴望。每每我們身處自然,無論是凌晨紅日出海、霞光萬斛,海面恍若罩著一層光輝的圣潔之景,還是黃昏落日熔金、余霞成綺,太陽挨到地平線那一瞬的壯闊之象,都足以驚艷我們的雙眼??扇缃?,這樣的景象越來越珍貴,大自然的生存空間被現代化都市所擠壓。在美麗的背后,你是否聽到了自然對我們的呼喚?你是否對田園生活心生向往?

至少有兩種田園:一種是想象的、前現代牧歌式的、未被工業污染的、作為都市人鄉愁的田園,比如李子柒的“田園想象聚合體”;一種是現實的、傳統習俗與現代觀念雜糅、不乏臟亂差、沒有現代衛浴設施的田園,也就是“喊麥博主”們嘴里的那個“田園”。

當代人要的,自然是前一種田園。田園,是他們心中的庇護所,是一塊超脫于現實世界的飛地。有一個說法是,既然不能改變事情,至少我們可以改變姿態——而田園夢,就是當代人對自己所處的這個不盡如人意的世界所采取的一種姿態,或者說是溫和的抵制:抵制讓人喘不過氣來的快節奏,抵制不成功就不成人的成功學語境,抵制事事以效益、速度為先的實利主義,抵制束縛個性的社會習俗和慣例。

療愈,是人們提及田園時經常用到的字眼。陶淵明那句“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依然適用于現代人:“樊籠”既指逼仄的居住空間,也指壓抑的心境;“自然”既指自然環境,又指順適本性、無所扭曲的心態。

到底發生了什么,讓人們對現代文明采取奇怪的敵意態度?這是當年弗洛伊德的疑問。著有《花園里的機器:美國的技術與田園理想》的美國文學批評家利奧·馬克斯的解釋是:在人們看來,好像只要放棄復雜的技術體制,生活就會變得幸福?!拔覀兺茢?,當今的發達社會可能格外壓抑,以至于到了幾乎無法忍受的地步了。大眾企圖從復雜的文明中擺脫出來,從世故向純真遷移,以獲得鄉野風光所表現的幸福美好。有理由相信,這只是我們逃避現實的途徑之一?!?/p>

也因此,田園被預設為城市的對立面,它一定是邊遠的、非主流的,否則就稱不上田園。甚至有一部分人認為,要悟出生活的本質,求得心靈的寧靜,必須歸隱于田園(“桃花源”或“山水”)之中。

延伸閱讀

書名:《樹木之歌》作者:[美]戴維·喬治·哈斯凱爾,朱詩逸 譯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出版日期:2020年7月

書名:《我和樹的一年》作者:薛濤,桃子 繪出版社:青島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9月

書名:《小城槐香》作者:王琦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9月

書名:《北方有棵樹》作者:歐陽婷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出版日期:2021年1月

但是,參悟人生、求得心靈的寧靜并不取決于特定的地方或場所,而在于你的心境。正如漢學家比爾·波特所說:“看起來城市和自然山水間是完全不一樣的,但是這只是一個作為外部的、實物上的不同。在我們心中并沒有城市和山間。我們看到的山水是作為一個外部實體,它與真正的山水沒有任何關系。有些人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從未遠離山水的世界,不管他們是在家還是在山中或是在城市?!?/p>

英國學者艾倫·麥克法蘭在《現代世界的誕生》一書中也以英國人為例子,說明城市和鄉村并非截然對立:“英格蘭的城鄉之間不存在天懸地隔。這里隨處可見rus in urbe,即城市里的農村,也就是說,人們設法用樹木、公園和小花園把城市變得像農村;這里也隨處可見urbs in rure,也就是說,農村里住著秉持城市價值觀的人,他們癡迷于時間,癡迷于算計,癡迷于社會流動(social mobility)?!?/p>

在城市里營造屬于自己的田園,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種花、種菜。王世襄之子王敦煌著有《吃主兒》《吃主兒二編》,書里記述了當年他在大人帶領下在院子里種絲瓜、種玉米、種扁豆的經歷,還記錄了畫家黃苗子的一件趣事:黃苗子是南方人,喜歡吃水蕹菜即水培的空心菜,覺得比土培的空心菜好吃。北京沒有種水蕹菜的,于是黃苗子自己在大缸里種。哪怕每茬水蕹菜只能吃個幾回,也樂此不疲。

學者維舟也提到,2010年上海世博會期間,寧波滕頭案例館參與建筑師范久江博士提出一個看似“新異”的設想:在大學里開辟菜地,讓農民來種菜。維舟認為,“城市化進程當然不可能停下,不過預留出足夠的田園公共空間讓城市里的每個人都能近距離接觸和參與,這應當不僅只是一個夢想,也是可以實現的”。

所以,可以有田園夢,但不必執著于它在哪兒。

(選自《新周刊》2020年總第562 期,有刪節)

【思維魔方】

不可否認,生活總會有讓我們深感心力交瘁的時刻,逃避雖然可恥,但卻有用,有的人選擇逃往游樂園,還有的人選擇去向大自然。如果是你,你會作何選擇?精心設計的人造景觀與未經雕琢的自然景觀之間的“較量”,實則是現代化與原生態之間的摩擦,如何保持兩者的平衡,將是人類需長期思考、研究的課題。

猜你喜歡
出版日期當代人書名
第十八屆輸出版、引進版優秀圖書獲獎名單
當代微信愛情故事
當代微信愛情故事
當代人寫文言文,就是一場尷尬的行為藝術
The Book of Why:The New Science of Cause and Effect(中譯書名《為什么》)
當代微信愛情故事
本報調整出版日期
完整的書名
本報五一期間調整出版日期
本報清明期間調整出版日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