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省體育產業集聚表征、驅動因素及均衡對策

2021-02-25 00:53饒清秀子
湖北體育科技 2021年1期
關鍵詞:蘇南地區蘇中蘇北

饒清秀子,毛 爽

(1.重慶郵電大學 體育學院,重慶400065;2.江蘇理工學院 體育部,江蘇 常州213001)

體育產業是國際上公認的朝陽產業、綠色產業、新型戰略產業,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產業,是經濟實力迅速增強以及城市化進程中的重要支柱產業。 為解決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滯后的問題,2014 年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對新時代產業轉型中的體育產業進行了準確定位, 為體育產業與當前階段的公眾需求進行了合理的、平衡的調整與融合。 如何推動體育產業發展,集聚無疑是產業發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引領產業變革的一種手段。 在廣州、上海、北京等具有城市群特征明顯的區域,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迫切的體育需求促使建設體育產業園、體育產業基地,形成了顯著的產業集聚效應, 推動了體育產業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的發展,并提供了高質量、低價格、多元化的體育商品。

產業集聚在不同學科有著不同的稱呼,如產業集群、產業群簇、區域集群等,其定義也層次不齊。 它是相關企業在地理上的集中現象,通過帶動上下游相關聯企業的共同發展,繼而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 推動地理區域內實現產業發展利益最大化。 對此,本文認為體育產業集聚是指體育產業與不同類型相關產業在一定區域內的空間集中, 并逐漸形成體育產業鏈的一種現象,具有較強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梳理文獻發現,由于體育產業發展動力不足、產業規模小、產業結構失衡等問題,導致產業集聚水平不高,迄今為止,我國學者對于體育產業集聚相關問題研究較少。其中王桂芳[1]以鉆石理論為基礎,探討了山東省體育產業空間集聚發展問題;姚松伯[2]通過靜態和動態面板數據分析, 認為體育產業集聚能夠顯著促進區域經濟增長;周正宏[3]利用合成控制法與政策評估法相結合分析政策對體育產業集聚和體育產業增長的影響, 認為戰略政策引導有利于體育產業集聚發展。 還有蔡寶家、徐茂衛、魏火艷等人,他們分別從體育產業集聚的動力機制、布局、特征、問題、集聚水平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 整體來說,體育產業集聚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諸多研究[2-4]認為體育產業集聚能夠更有效地推動體育產業發展,但在問題探討過程中,更多的還是偏向于體育用品業集聚研究, 缺乏對區域體育產業集聚空間現狀的整體認識。 基于此,本文以江蘇省為例,運用絕對度、 空間基尼系數等指標綜合衡量江蘇省體育產業集聚發展水平變化情況,并著力分析這種趨勢變化的影響因素及啟示,進而提出促進江蘇省體育產業協調發展的對策, 旨在提升江蘇省體育產業集聚水平和促進體育產業相對均衡發展, 同時為江蘇省制定產業政策和其他地區體育產業發展提供參考意見。本文數據來源于江蘇省2010~2017 年年鑒、長三角地區體育產業發展報告、江蘇省體育產業研究報告的整理,以及通過咨詢江蘇省體育局獲取相關數據。

1 江蘇省體育產業集聚表征分析

衡量產業集聚水平的指標有諸多種,如絕對集中度、郝芬達爾指數、區位熵、空間分散指數等指標,各種指標并非能夠絕對地反映出地區的產業集聚水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采用幾種指標綜合分析的方法來分析產業集聚水平,共同提高產業集聚的準確度,所以本文選用學者常用的絕對集中度[5]、空間基尼系數[4]和區位熵[5]作為產業集聚分析指標。

1.1 江蘇省體育產業總體集聚水平分析

絕對集中度是市場勢力的量化標準, 能夠反映體育產業在地區發展平衡狀況, 本文使用排名前n 位地級市的體育產業總收入占江蘇省體育產業總收入的比重來衡量體育產業的產業集中度,其公式為:

由表1 可知, 排名前4 名的地級市體育產業份額占全省體育產業份額半數以上, 表明當前江蘇省體育產業發展及不平衡。 從城市排名來看,蘇州、南京、無錫、南通占有絕對的領先優勢,蘇南地區所有地級市均在C7 中,絕對集中度為60%左右,說明江蘇省體育產業一般的份額由蘇南地區貢獻,蘇中和蘇南地區貢獻不足。 從側面反映蘇南地區在體育資源擁有和開發方面具有絕對性優勢, 這種失衡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有著密切聯系,是短期無法快速調整的體育產業發展現象。 隨著2014 年體育產業上升國家戰略,政策紅利引導各級政府將體育產業作為新的支柱產業發展, 蘇中與蘇南地區體育產業相對發展空間更大,C4、C7、C 蘇南的絕對集中度指標有著下降趨勢,但是整體變動波動不大,如2017 年蘇南地區體育產業絕對集中度為0.596 9。

表1 2014~2015 年江蘇省體育產業絕對集中度

從2015 年和2017 年[6-10]江蘇省體育產業產值來看:1)產業總產值來看,2015 年蘇南地區總產值占全省的60%, 是蘇中地區的2.9 倍、 蘇北地區的2.8 倍;2017 年占全省的60%,是蘇中地區的3 倍,蘇北地區的2.9 倍。 以上說明,2015 年至2017 年江蘇省三大區域體育產業總產值比值波動不大, 但蘇中和蘇北地區體育產業增速與增加值由明顯增加, 產業基礎薄弱地區在共同環境條件下發展潛力與增長速度更大。 2)從蘇南地區來看,2015 年蘇南地區體育產業服務業占總產值的41.2%,體育用品及相關制造占57.5%,體育場地設施占1.3%,以上數據可以說蘇南地區是江蘇省絕對的體育產業服務業余制造業中心。3)從江蘇省產業結構比值來看,2015 年蘇南地區體育服務業占全省體育服務業總產出的64%, 是蘇中地區的3.8 倍、蘇北地區的3.4 倍;在體育用品及相關產品制造業中占56%,是蘇中地區和蘇北地區的2.5 倍;在體育場地設施建設中占47%,是蘇中地區的1.3 倍、蘇北地區的2.6 倍。以上數據表明蘇南地區在體育服務業與體育制造業明顯領先于其他地區,同時2017 年蘇南地區體育服務業、體育用品及制造業以及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占全省的65.0%、55.8%、61.5%, 與體育產業總產值變化情況相同。4)從單個城市來看,體育產業發展呈現梯形貢獻,蘇南地區>蘇中地區>蘇北地區,但從趨勢來看蘇中地區和蘇北地區近年來的增速相對蘇南地區有明顯提升, 這得益于江蘇省體育產業政策的實施, 以及體育健康小鎮、體育產業基地以及體育服務綜合體等空間載體的培育,同時江蘇省體育產業也在向以服務業為主的后工業化方向發展。

1.2 江蘇省體育產業集聚的空間分析

1.2.1 理論基礎

空間基尼系數將從體育產業就業人數的角度分析區域體育產業集聚現象, 本文使用第i 地級市的體育產業就業人數占江蘇省體育產業就業總人數的比重與第i 地級市的就業人數占江蘇省就業總人數的比重來計算空間基尼系數, 具體公式如下:

區位熵又稱專門化率, 是衡量某一區域要素的空間分布情況,可以判斷某一產業能否構成某地區專業化部門。 體育產業始終是提供與“體育”相關的商品,從而形成一種復合產業,供給商品的供給者和消費商品的消費者均是決定區域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要素。 因此,本文將從供給角度與需求角度分析體育產業的區位熵值。 在供給視角,通過地區GDP 來衡量體育產業基于GDP 的集聚值。 在需求視角,地區常住人口是體育產業的潛在消費者和固定消費者, 在一定程度結合地區人均收入、流動人口等因素可決定供給者的選址決策,反映該地區體育產業消費市場的規模。

計算公式為:基于GDP 供給視角區位熵

計算公式為:基于人口需求視角區位熵

1.2.2 江蘇省體育產業集聚空間基尼系數

由圖1 可知:1)2012~2015 年期間,G 蘇南地區>G 蘇中地區>G 蘇北地區,并且蘇南地區與蘇中、蘇北地區存在明顯差距,說明蘇南地區體育產業空間均衡性較差,集聚程度較高,凸顯一定的專業性,同時3 個地區的提升空間較大。 2)2012~2015 年期間,蘇南地區的空間基尼系數持續下降,而蘇中地區和蘇北地區的空間基尼系數在持續上升,并具有向Gi=1 靠攏的趨勢。 近年來,政策誘導區域體育產業發展,產業基礎薄弱的區域相對發展幅度較大, 而產業基礎雄厚的區域相對發展幅度較小,繼而形成了上述趨勢,也反映了江蘇省體育產業發展正超著均衡性發展。 3) 從單個城市來看,2010~2015 年期間,蘇南地區5 個地級市的空間基尼指數均大于1,而其他區域地級市空間基尼指數均小于1,最大差距約為1.3,說明江蘇省各地級市之間的集聚程度差異較大, 但這種差距正在逐步縮小。

圖1 2012~2015 年江蘇省體育產業集聚空間基尼系數分布圖

1.2.3 江蘇省體育產業集聚基于GDP 的區位熵值

基于GDP 的區域熵值越接近1, 其體育產業發展水平與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越接近,若大于1,體育產業發展水平要快于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 反之亦然。 由圖2 可知:1)2010~2015 年期間, 蘇南地區基于GDP 的區位熵值明顯大于1,蘇中地區在1 附近徘徊,蘇北地區小于1。由此可判斷,蘇南地區體育產業發展水平高于該地區經濟發展水平, 體育產業具有較強的專業化意義,產業集聚較為明顯;蘇北地區體育產業發展水平低于該地區經濟發展水平, 可認定體育產業為自給性部門。2)從發展趨勢來看,蘇南地區體育產業發展與該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對比情況有著下滑的趨勢, 而蘇北地區則有著上升的趨勢,并向著1 靠攏,說明近幾年江蘇省持續推動體育產業發展,正在逐步改變以往體育產業區域發展失衡問題,促進落后區域體育產業快速發展。

據2015 年統計數據[6],蘇南地區占全省約31%的人口,卻集聚了全省58%左右GDP,是蘇中地區的3 倍、蘇北地區的2.5 倍。 人均收入方面,蘇南地區是蘇中地區的1.3 倍、蘇北地區的2 倍。 GDP 與人均收入的差異決定著區域居民的消費能力和消費選擇,折射出蘇南地區與周邊地區發展不同步,存在嚴重的內部發展不平衡問題。 同時經濟綜合實力決定著政府體育公共服務購買能力和體育產業發展扶持能力, 因此地區GDP 和地區人均收入與地區體育產業的發展存在正相關效應,正因如此,體育產業部門為了實現利益最大化和降低生產成本、獲取廉價熟練的勞動力和充足的有效商品消費者,必定會向經濟發展優勢區域選址集聚發展。 因此,經濟基礎對于體育產業集聚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圖2 2010~2015 年江蘇省體育產業集聚基于GDP 的區位熵值分布圖

1.2.4 江蘇省體育產業集聚基于人口需求的區位熵值

基于人口需求的區位熵值越大, 表明該地區體育產業相對人口數量具有優勢, 反之亦然。 由圖3 可知:1)2010~2015年期間,蘇南地區基于人口需求的區位熵值在1.5 左右,蘇中地區在0.9 左右,蘇北地區在0.5 左右,表明蘇南地區體育產業相對該地區人口數量具有絕對優勢、蘇中地區有明顯優勢、蘇北地區存在劣勢。2)整體來看,蘇南地區的數值有著下滑趨勢,蘇北地區的數值有著上升趨勢,但是整體變動趨勢不大。3)從單個地級市來看,蘇南地區地級市數值處于下降趨勢,蘇北地區地級市處于上升趨勢,并向著1 靠攏。

人口素質是決定地區體育消費市場有效需求的重要要素之一,戶籍人口與常住人口的比例越小,即流動人口越多,說明該地區具有一種強大的吸引力, 吸引力越大的地區人口素質水平越高。 新經濟地理學理論認為,如果允許勞動力自由流動,那么,勞動力必然從實際收入較低的區域流向實際收入較高的區域,實際上勞動力流入地區勞動力供給的彈性增加,極限情況便是勞動力供給的無限彈性[11]。 因此,人口對于體育產業集聚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圖3 2010~2015 年江蘇省體育產業集聚基于人口需求的區位熵值分布圖

綜上所述,江蘇省體育產業集聚發展極不平衡,呈梯形發展模式,即蘇南地區>蘇中地區>蘇北地區。 其次,體育產業集聚發展與體育產業的供給、居民的體育產品并不協調,雖然這種不協調的現象正在逐年縮小,但是整體波動不大,受區域經濟、人口基礎等限制較大。 最后,江蘇省各個地區具有明顯的產業集聚現象,但是整體分布比較分散,企業規模較小,只有南京、揚州、蘇州、南通等市形成了較高的產業集聚。 上述趨勢變化的形成得力于江蘇省近年來推動體育強省建設、 加快體育產業發展的各項措施,力求實現全省體育產業均衡發展。 通過持續頒布多項體育產業政策, 通過提供大量的低價或免費的體育供給產品, 通過制定各種有效措施引導群眾參與到全民健身活動中去,盡可能地增多體育消費人口,從而加快全省體育產業的發展。 在這過程中,產業基礎薄弱的蘇中、蘇北地區發展迅速,基礎雄厚的蘇南地區發展穩進,蘇中、蘇北地區體育產業集聚發展的基尼系數、基于GDP 和人口需求的區位熵值正向蘇南地區靠攏, 江蘇省體育產業集聚發展也在逐步走向相對均衡化。 據悉,2017 年江蘇省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 的1.42%,2018 年占1.45%[12],該省體育產業發展初現規模,通過對上述的把握,進行戰略部署調整,能夠更好地推動該省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同時通過下文梳理產生這種趨勢變化的原因, 也能更好地為其他省份體育產業發展提供啟發和預判。

2 江蘇省體育產業集聚驅動因素分析

通過前文的分析, 江蘇省體育產業集聚在空間分布上存在明顯的不平衡現象,形成了以蘇南地區為核心、蘇中和蘇北地區為兩翼的“金字塔”發展格局,呈現“南強北弱”的態勢,各地區存在顯著的產業集聚現象,不過隨著近年來的政策引導,這種失衡正朝著均衡遷移。 新經濟地理學認為供給主體往往傾向于在需求主體集聚的地方選址, 需求主體傾向于在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主體集聚的地方選址,兩種力量相互強化,成為集聚的力量[13]。 勞務費用、市場規模、區位條件、政府行為、運輸費用、自然資源稟賦等都是企業選址值得思考的重要因素,因此分析江蘇省體育產業集聚影響因素不能從一個單因素方向考慮,而是應當從諸多因素構成的一個動態過程去考慮。 通過文獻梳理發現,經濟發展水平、居民消費水平、體育資源稟賦、城市化進程、區位優勢、政府支撐、產業價值鏈等因素是影響區域體育產業集聚的主要因素。 對此,結合江蘇省體育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本文認為政府行為與產業政策、經濟綜合實力與消費人口、 生產要素稟賦與區位是影響江蘇省體育產業發展及失衡的重要因素。

2.1 政府行為與產業政策

政府行為及制定的產業政策是決定江蘇省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是直接影響體育產業集聚的控制性力量,政府對產業發展具有直接的抉擇權, 這與我國社會制度有著本質聯系。 地方政府根據地區經濟發展狀況,扶持與發展可推動地方經濟發展的產業,這對于某一產業來說是一次良好的機遇。 自2014 年國務院發布 《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以來,江蘇省根據地區情況率先在全國范圍內發布各類體育產業政策十余項,如《江蘇省加快發展水上運動產業行動方案》《江蘇省加快發展山地戶外運動產業行動方案》,有效地推動了江蘇省體育產業集聚發展, 并加速了產業基礎薄弱區域的發展。 正因如此,政府對于體育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和引導扶持力都將推動體育產業集聚的形成, 如Lanaspa 和Sana 研究認為,對于稅負水平低或者政府辦事效率高的地區,會吸引廠商的集聚。 本文認為江蘇省主要通過3 個方面的政府行為來推動其體育產業集聚發展。 一是通過引導資金的刺激來扶持體育產業企業發展, 引導資金主要用于扶持符合江蘇省體育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和相關政策的重大項目, 初步形成體育產業集聚區的企業,如五臺山體育產業集聚區。 二是發布產業政策組合拳,鼓勵和支持相關企業因地制宜,發展具有地區文化特色的體育產業, 為形成體育產業集聚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如體育健康小鎮、體育服務綜合體的培育。 三是不斷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通過發放體育消費券,刺激消費,提升體育消費人口, 擴大有效體育消費, 同時通過興建體育公園,建設“10 分鐘體育健身圈”等措施不斷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從而提升整個區域的體育消費規模。

2.2 經濟綜合實力與消費人口

經濟綜合實力與消費人口是影響體育產業集聚的誘導性因素,地區的市場潛力是產業集聚形成的源泉。 體育產業集聚發展的主要任務是滿足本地市場需求, 再者是滿足其他地區的市場需求,起主導吸引力的是本地有效消費者,有效消費者越多, 相應的企業盈利越好, 吸引企業集聚建設的吸引力越大。 不容置疑的是有效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和消費選擇更多地由家庭收入決定。 經濟綜合實力雄厚的地區, 人均收入相應越高;同時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也較為完善,能夠有效地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 從國際經驗來看, 當一個地區人均GDP 超過3 000美元,休閑消費就會進入快速增長的時期[14]。 人均收入富裕的地區,體育消費需求量就越大,這種需求量正是吸引企業選址的重要因素。2015 年,江蘇省人均收入達14 142.52 元[6],富裕的收入早已改變居民的經濟行為, 這種經濟行為最為集中的體現是消費方式的轉變,使居民的消費層次不斷提高,也為居民的體育消費帶來更大的消費空間, 這種消費空間的形成會加速體育產業企業的集聚行為。 從地區角度來看,蘇南地區的人均收入是蘇中地區的1.3 倍、蘇北地區的2 倍,相應地蘇南地區的體育消費需求量更大。 結合有效的體育消費人口來看,2015 年蘇南地區流動人口為正值, 蘇中和蘇北地區的流動人口為負值,說明蘇南地區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集聚了大量的人口,諸多因素也致使該地區的人口素質水平較高,消費觀念超前,這種現象也將影響各區域體育產業的發展水平。

2.3 生產要素稟賦與區位

生產要素稟賦與區位是影響體育產業集聚的另外一個誘導性因素,知識、技術、交通是企業選址的重要參考條件。 新古典貿易理論認為, 產業的空間布局取決于本地區所擁有的比較優勢,而這種比較優勢又來源于生產要素的稟賦狀況,生產要素稟賦包括人才資源稟賦、資本稟賦、技術稟賦、土地稟賦等生產要素。 東部集中了國內60%以上的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擁有大量的人才資源;長三角地區又是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擁有大量的資本稟賦;這些條件為江蘇省體育產業集聚發展提供了向心力, 但是這些要素稟賦更傾向于向發展較好的蘇南地區傾斜。 再者,江蘇省處于長三角地區,公路、鐵路、 航空立體交通網絡是蘇南地區的優勢, 蘇中和蘇北的劣勢。 以空間集聚為研究對象的空間經濟學認為,產業集聚取決于促使產業集中的向心力和促使產業擴散的離心力的博弈。因此, 江蘇省所具備的生產要素稟賦與區位優勢加快了江蘇省體育產業的發展, 但這些因素也是制約蘇中和蘇北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還需加快蘇中和蘇北的交通網建設,降低人、物轉移成本。

綜上所述,在當前江蘇省體育產業集聚發展過程中,政府行為與產業政策、地區經濟綜合實力和消費人口、生產要素與區位是影響體育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因素(見圖4),前者是決定性因素,后兩者是誘導性因素。 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壯大,地區市場飽和度的不斷形成, 以及一些不可控因素都會影響體育產業集聚發展, 因此還要不斷完善體育產業集聚發展的保護機制和監督制度,才能促進體育產業可持續發展。

圖4 構成江蘇省體育產業集聚空間分布的主要因素

3 優化江蘇省體育產業發展的均衡對策

3.1 加強蘇南地區“區域增長極”的形成,帶動其他地區發展

利用蘇南地區的區位優勢,加快形成長三角經濟區“區域增長極”,進而將可利用資源向中心區域集中,加大中心區域體育產業集聚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實現中心地區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 然后發揮輻射及帶動作用, 實現產業及消費者轉移,依次向蘇中、蘇北地區傳播能量,帶動蘇中、蘇北地區體育產業集聚中心“區域增長極”的形成,最終形成蜘蛛網式的發展模式,保障江蘇省體育產業協同發展。

3.2 培育體育產業空間載體,保障體育產業健康發展

當前,體育需求旺盛與體育供給不足、體育供給之間的矛盾是江蘇省體育產業發展必須改變的問題。 對此,要加快培育體育產業空間載體,重點建設體育健康小鎮、體育產業基地、體育服務綜合體,保證空間載體的可持續發展,進而提升體育供給能力。 目前,在空間載體方面,江蘇省已經走在全國前列,但要合理地借鑒國外以“體育”為主體發展產業的寶貴經驗,堅持因地制宜發展,以消費者的需求為主要生產導向,結合現代科技技術,加大空間載體核心產業競爭力的強化,形成產業融合一體化的產業鏈,同時還須加大對載體的監管力度,以此保障體育產業健康發展,最終形成新型的體育產業集聚點。

3.3 完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加大體育文化宣傳

體育產業集聚發展依賴于內部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和完善,依賴于周邊配套服務體系的健全和發展[15]。 體育產業的發展始終需要消費者消費才能促進其發展, 中國居民休閑體育消費意愿長期被傳統消費觀和休閑價值觀束縛[16],人們的消費觀念還未完全轉變,只有通過完善體育公共服務體系,提供更多免費的體育供給品,通過體育文化的傳播,營造良好的體育消費氛圍,才能將更多有效的體育人口轉換成體育消費者。通過刺激體育消費,才有形成良好的循環經濟,提升體育產業企業的積極性,完善體育產業集聚水平,最后在區域內形成產業集群和衣、食、住、行、學等多元化的產業鏈。

3.4 加強交通網建設,降低交通運輸成本

缺乏完善的交通網是限制蘇北和蘇中地區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除蘇北地區的徐州具有優勢明顯的立體交通優勢,交通網的缺失將成為蘇中地區和蘇北地區體育產業發展的缺陷。 體育產業是具備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功能的復合產業,生產成本和消費成本都將是企業與消費者需要考慮的因素,因此加強交通網建設和降低交通運輸成本, 對于體育產業企業的發展和豐富消費者的消費選擇都有極大的作用。 隨著人們需求的進一步改變, 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務必需要完善的交通網支撐,如航天運動、山地運動運動等產業必須要依靠遠離城市、自然資源豐富的地帶進行發展,才能生產出具有明顯效果的多元化體育商品。

4 結語

在加快體育強國建設的時代背景下, 體育產業發展是學校體育、競技體育、群眾體育的綜合表現,特別是2014 年國家大力推動體育產業發展以來, 各地區體育事業都取得豐碩成果,江蘇省在體育產業集聚方面基本形成了體育產業基地、體育健康小鎮、體育服務綜合等新型的產業集聚點。 本文通過分析江蘇省體育產業集聚發展現狀及趨勢, 發現江蘇省體育產業集聚呈現蘇南地區強勢,蘇中地區一般,蘇北地區虛弱的發展格局,整體有著向均衡發展的趨勢,但是波動緩慢。 這種發展格局短期會促進江蘇省體育產業發展上升一個新的平臺,但長期是會阻礙江蘇省體育產業均衡且高質量發展, 也會阻礙江蘇省體育強省建設。 如何結合區域經濟、文化、政治、人口、科技等因素推動區域體育產業協同發展,這是目前江蘇省體育產業應該思考的問題。 同時,江蘇省的體育產業建設經驗也值得各地參考借鑒:加強政策引導及政府重視程度;加快體育空間載體建設;完善交通網絡等基礎服務設施;提供低價或免費的體育服務產品; 有效地開展各類全民健身活動及引進國內外大型體育賽事。

猜你喜歡
蘇南地區蘇中蘇北
蘇中革命歷史紀念館被授予“揚州市華僑文化交流基地”
蘇中少年英雄——周銀海
蘇中掘港的悠悠年昧
國土空間治理視角下蘇南地區農用地生態修復分區
凝僑心 聚僑力 助推鹽城高質量發展走在蘇北蘇中前列
CSAMT在蘇北月亮灣地熱勘查中的應用
蘇南地區商業插畫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
農業現代化背景下家庭農場發展模式探析
秦吉鳥,只為懂愛的人傳情
蘇南地區設施農業發展經濟效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