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專題調研

2021-02-28 01:55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調研組
實踐·思想理論版 2021年12期
關鍵詞:農牧民縣城城鎮

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調研組

近年來,內蒙古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新型城鎮化工作的決策部署,按照以促進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提高質量為導向的新型城鎮化思路,持續推進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

城鎮建設和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城市發展存在“重物輕人”“見物不見人”的問題,醫院、地下管網、垃圾處理、應急救援等公共服務設施和配套設施不健全,城市、旗縣城和部分較大的鎮中小學學位不足。

農牧民工市民化任務依然繁重。從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來看,內蒙古的戶籍人口城鎮化率仍較低,戶籍人口增長的城市多以鄰近旗縣城鎮人口遷入為主,自治區仍有大存量的農牧業轉移人口尚未落戶城鎮,處于流動性居住和就業狀態。

城鄉融合發展的潛力有待激發。城鄉發展不平衡仍然是最大的短板。城鄉要素合理流動機制還存在缺陷,城鄉要素雙向流動通道還未完全打通,一些突出問題亟待解決。

城鎮產業支撐能力弱。內蒙古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發展對就業需求相對下降,降低了城市對人口的吸納能力。內蒙古東西狹長且空間面積較大,盟市間空間距離大,呼包鄂烏中心城市群的輻射帶動作用難以擴散到偏遠地區;各地產業布局雷同,沒有形成沿產業鏈的深入聯系和分工,主導產業發展聯動性較弱。同時,受配套功能不完善、人才流失、勞動力素質低等因素制約,內蒙古有相當一部分城鎮的產業發展與城鎮化建設割裂,致使城鎮產業聚集帶動社會分工深化、細化不夠,導致轉移農牧民“進得來、留不住”。

區域內人地指標變化存在不均衡性。農村人口減少數量及減少用地規模與城鎮人口增加數量及增加用地規模要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相協調,“人地掛鉤”政策尚需根據自治區實際情況進一步加強基礎性研究和實踐探索。

二、推進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要構建多中心帶動、多層級聯動、多節點互動的新型城鎮化格局。內蒙古必須正確認識并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謀劃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新型城鎮化發展新思路,努力走出一條體現中央要求、符合內蒙古實際的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新路子。

堅持以農牧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為核心,著力提高城鎮化發展質量。以堅決維護進城落戶農牧民依法取得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為前提,繼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消除一切附加條件,簡化戶籍遷移手續,加強落戶政策宣傳,開通線上申請審核系統,大幅提高落戶便利性,讓轉移農牧民進得來。重點圍繞構建農牧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激勵機制,加大對農牧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較多地區的財政支持,充分調動旗縣市積極性。堅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建立完善有利于農牧民進城的就業、住房、教育、醫療和社會保障制度,加快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

新型城鎮化建設讓根河市民盡享宜居環境 張文秀/攝

以加強生態保護和環境建設為出發點,轉變城鎮化的發展模式。從“重物輕人”的高代價、粗放型的傳統城鎮化轉向以人為本、城鄉融合、綠色低碳、集約型城鎮化。在城鎮布局方面,大中城市要適度發展,著力加快發展縣級市和旗縣城。通過調整城鎮產業和人口的空間分布,在城市化地區以集中集聚為主,在農產品主產區和生態功能區以分散集聚和生態移民為主,形成與生態環境相適應的相對集中的多元化城鎮布局。在城鎮生態系統建設和環境保護方面,強化節能降耗,倡導綠色生產、生活和消費模式,加大低碳技術開發應用,實現城鎮智能化管理,建設生態城市、田園城市、海綿城市,推進“兩型社會”健康發展。

立足地域特征,構建“一群雙星多點”的城鎮化發展格局。按照十九屆五中全會要求,科學規劃城鎮化空間架構,推動形成“一群雙星多中心”城鎮化發展格局?!耙蝗骸敝负舭鯙醭鞘腥?,“雙星”指建設赤峰通遼區域中心城市,“多中心”指中小城市和縣城。一是發揮城市群的核心作用。呼包鄂烏城市群作為我區城鎮化發展龍頭,要繼續打造經濟發展新優勢,進一步聚集經濟和人口,呼包二市中心城區適度控制人口規模增長速度。二是培育區域中心城市。赤峰、通遼要通過城鎮產業發展,引導農牧區、生態功能區人口逐步向城鎮轉移,形成區域城鎮化發展中心。三是發揮盟市駐地在城鎮化的作用。以提高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為依托,吸引本地中高端居民融入盟市駐地。加強大中城市周邊旗縣城建設,著力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實現衛星城市與中心城區相互協調、相互補充,推動中心城市與周邊旗縣城關鎮、產業園區、鄉鎮蘇木聯動發展,形成組團式發展的新格局。四是滿足農牧民就近城鎮化的需求。旗縣城是連接城鄉的紐帶,是農牧民城鎮化的“跳板”。要加快補齊旗縣城公共服務、環境衛生、公用設施和產業培育中的短板弱項,以增加學位供給為突破口,適應農牧民到旗縣城就業、就學、居住的要求,實現縣級市、旗縣城和部分較大建制鎮承載大部分本地常住人口的目標,使旗縣城成為農牧民城鎮化的主戰場。五是加強沿邊城鎮建設。以陸路對外開放口岸為依托,推進滿洲里、二連浩特、甘其毛都、策克等潛力型城鎮以產聚人,戰略支點型城鎮以城聚產。以樞紐口岸和區域交通樞紐節點城市為中心,推動形成口岸經濟與腹地經濟聯運發展模式,打造以內陸鄰近的大中城市為輻射源、邊境縣級市轄區為樞紐、邊境口岸和小城鎮為節點、邊境特色小鎮為散點的邊境一線城鎮廊帶。

猜你喜歡
農牧民縣城城鎮
2.5 MPa及以上城鎮燃氣管道與輸氣管道區別
文化邊城鎮遠
追趕超越的“基礎支撐”——數說陜西70年之“縣城經濟”
九寨溝縣城(外二首)
依綱扣本,返璞歸真
農牧民初中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關于培育新型職業農牧民的思考
城鎮排水系統量化指標體系研究
城鎮醫保支出為何跑贏消費支出
西藏生態環境保護與農牧民增收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