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沙海老兵昆侖魂

2021-03-03 07:50馬行西
民主與法制 2021年47期
關鍵詞:沙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田

馬行西

三天前,最后一位沙海老兵董銀娃老前輩辭世了!我一定要寫點文字。不僅是因為這些天和田抗疫,幾次走過沙海老兵所在地47團,而是要向這個英雄群體以及這個群體中的每一位英雄表達崇高的敬意!

他們的故事前幾年已改編為電視連續劇《沙海老兵》,無數人為之熱淚泫然。其實他們的真實故事更加可歌可泣,只是臉蛋兒不如電視劇中的人物那樣漂亮。

1949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解放蘭州后挺進新疆。一兵團二軍五師十五團(前身是八路軍一二〇師359旅719團,首任團長張仲瀚)高歌猛進下哈密、跨天山、定輪臺、踏戈壁,解放南疆重鎮阿克蘇。征塵未洗,他們又徒步晝夜行軍1580里,穿越“死亡之?!彼死敻缮衬?,于12月22日解放昆侖山腳下的古城和田,使得“萬方樂奏有于闐”。一野司令員彭德懷、政委習仲勛向十五團致電嘉勉:“你們進駐和田,冒天寒地凍、荒漠原野、風餐露宿,創造了史無前例的進軍紀錄,特向我艱苦奮斗勝利進軍的光榮戰士致敬!”接著,十五團又奉命派出先遣連進軍西藏阿里,演繹出另一幕蕩氣回腸的英雄壯舉(此事也被編為電視連續劇《先遣連》)。

>>解放軍戰士在塔克拉瑪干沙漠行軍 資料圖

新疆全境解放,西線再無戰事。十五團和其他一些進疆部隊一起,按照中央軍委和毛主席指示,集體轉業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番號第14師47團,駐地在和田地區墨玉縣境內。從此,這支英雄部隊放下戰斗的武器,拿起刨地的镢頭,在大漠南緣的亙古荒原上開始了戰天斗地的屯墾生涯。

70年過去,一位位沙海老兵告別人世,但他們卻樹立了一座座不朽豐碑!昔日的不毛之地,如今阡陌縱橫,屋舍儼然,綠樹成行,瓜果飄香。47團現在擁有耕地2.46萬畝、園地2.42萬畝、草場8.3萬畝,每年生產小麥117萬噸、青儲玉米3000萬噸、紅棗1.3萬噸,“和田玉棗”品牌馳名全國。他們還種植打瓜1640畝、油莎豆600畝,建有設施大棚484座,生產西紅柿、辣椒、黃瓜等各色蔬菜。

47團不僅為國家、為社會貢獻了大批的物質財富,而且為南疆的穩定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一些老兵與當地維吾爾族婦女結為夫妻,成為民族融合的“團結戶”,生下子子孫孫。他們就像大漠中的胡楊、沙丘上的紅柳,在這里扎根生長,繁衍生息,忠貞不渝地守護著祖國邊陲的寸寸土地。也許正是因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不同凡響的貢獻與作用,才招致美國的嫉恨與制裁。被敵人反對的是好事而不是壞事,這恰恰是兵團的驕傲。

老兵們在這里獻了青春獻終身,很多人一輩子沒有離開和田,沒有離開47團,甚至沒有離開他們居住的地窩子。1994年,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成立40周年之際,幾位老兵代表被接到烏魯木齊、石河子等地參觀游覽,他們才第一次離開大漠。兵團所屬的烏魯木齊徠遠賓館盛情接待這些令人尊敬的前輩,可是第二天早晨卻發現他們睡在了地板上。驚問何故,他們說,看著那么潔白的床單被褥,他們舍不得使用。鋪著地毯的地板比他們長期居住的毛坯房、地窩子干凈多了,睡在地上蠻好!在場人員無不落淚。

在石河子軍墾博物館門前的廣場上,老兵們看到王震將軍的雕像,不約而同列隊敬禮,朗聲報告:“司令員!我們按照毛主席指示屯墾南疆,現在圓滿完成了任務!”那一刻,天地無聲,四周寂然,只有這蒼老的鐘呂之音久久回蕩。

現在,最后一位沙海老兵也退場了。但沙海老兵的功勛和精神永遠不會謝幕。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老兵精神已與巍巍昆侖融為一體,永昭日月,地久天長!

(感謝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副司令員李萍同志、研究室副主任邱立強同志、四十七團政委郭鴻海同志提供相關資料)

猜你喜歡
沙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田
東坡赤壁詩詞(2023年2期)2023-05-30
沙海蜃景
三北工程:將沙海變成林海
茫茫沙海浩無邊(書法)
開設“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史”課程的幾點思考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場地實戰 現場點評 加強環境執法大練兵
《人民日報》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道的研究——以兵團60周年相關報道為例
試論現代維吾爾語和田方言的土語劃分
和田學前雙語教育實踐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