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經典詠流傳》看傳統文化的傳播
——基于符號學視角

2021-03-07 14:22南韓旦孫海龍
文化創新比較研究 2021年27期
關鍵詞:經典詠流傳符號化流傳

南韓旦,孫海龍

(廣州城建職業學院,廣東廣州 510925)

由中央電視臺“匠心打造”的大型詩詞文化音樂節目——《經典詠流傳》于2018年2月16日首播,2018年4月21日完美收官?!督浀湓伭鱾鳌返诙居?019年1月28日再次回歸,節目開播后在受眾之間引起廣泛熱議,并在豆瓣網中創下了9.4 的超高評分。讓經典具有新時代屬性,產生新的先鋒文化,央視率先開啟“文化節目2.0 時代”[1],在這檔節目中努力做到“文化傳承”與“喜聞樂見”相平衡,《經典詠流傳》 被稱為繼《朗讀者》《見字如面》《國家寶藏》 之后又一檔文化清流節目。該文基于符號學視角,以《經典詠流傳》為分析對象,解析節目中有關文化符號的內涵和指示意義,探索這些符號在中華傳統文化傳播過程中的重要功能和意義。

1 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詩詞”

“五千年文化,三千年詩韻,我們的文化從未斷流?!痹娫~作為一種特殊文化符號,對于文化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詩詞是一種有節奏的、形象生動的語言。索緒爾認為語言是一種特殊的符號系統[2],“詩詞”無疑是特殊的文化符號。

一直以來,學界習慣于用“能指”和“所指”進行相關分析,學者趙毅衡認為這種簡單的二分法容易引出誤會,他主張用“符號載體”“符號文本”等來分解“能指”,用“意義”“對象”“解釋”等來分解“所指”[3]。從一定意義上說,不同的符號之間并不排斥,它們之間融會貫通。不同于一般的語言符號文本,“詩詞”因其特殊的對仗工整和平仄協調結構呈現出音律美感,從“能指”層面,讀者能夠感知到詩詞符號文本傳遞的形式美和節奏美。其次,當我們細讀詩詞,會發現詩詞中所描繪的具體對象,如“船”“月亮”“竹子”等,這可以稱之為“對象”或我們對于“詩詞”符號的“解釋”,也即“所指”。最后,當我們用心品讀詩詞時,我們腦海中聯系到了詩詞作者所處的時代文化背景,感受作者的憂國憂民、思鄉懷人、壯志難酬、寄情山水等思想情感,上述具體對象便成了“意向”,這可以稱之為詩詞符號的“意義”,也是“所指”,也有學者將其稱之為“二級所指”[4]。

索緒爾認為符號與意義之間的連接關系是“任意性”(arbitrariness)[5]。詩詞作為符號載體,同時承載了“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載體,它適合任何年齡段的人“誦讀”,并且由于個人經歷和閱歷的不同,對于符號的解讀(釋碼)也會不同。對于詩詞這個文化符號來說,從符號的發送者到接收者需跨越時間距離和空間距離,因此隨著人生經歷的不同,片面化感知的結果和程度也會不同。

2 “和詩以歌”——超越初始符號

《尚書·虞書》中說“詩言志,歌詠言,聲依詠,律和聲?!薄督浀湓伭鱾鳌饭澞窟x取詩詞文化符號作為創作根源,在此基礎之上,將“詩詞”符號與流行“音樂”符號相融合,誕生出一個新的文化符號——“和詩以歌”。

2.1 “我把經典唱給您聽”:詩詞的去符號化與再符號化

早在中國古代,詩和樂是合為一體的,后來便各自發展。近代以來,詩作為文化的符號載體更多時候是出現在我們的課本中,“朗讀詩”“背誦詩” 也僅僅為了升學考試。一旦踏出校門,在社會生活的壓力下,便無暇顧及“詩詞文化”,多數人朗讀詩詞后并不能體會詩詞背后的深層意義,詩詞作為文化的傳播載體,其表達意義功能逐漸削弱,學者趙毅衡將此過程稱為“符號的降解”,亦稱“去符號化”(desemiotization)或“物化”,即讓符號失去載體意義,降解為使用物[6]。在一定的語境中,符號不再作為符號存在。在詩詞符號中,我們更多見到的“去符號化”是不同程度的符號意義縮小。

《經典詠流傳》中將“詩詞”譜曲,“詩詞”成為能夠唱出來的“歌曲”,這個過程體現再符號化過程。學者姚基曾對符號化與再符號化做過較為全面的評介:“再符號化就是一種以符號化為基礎的深化過程,再符號化的對象不再是純粹的經驗, 而是以語言形式或其他符號形式出現的感情、經驗和思想?!?/p>

2.2 符號組合形成文化“文本”

在符號學中,“文本”的定義有寬有窄,最窄的意義指“文字文本”,而比較寬的定義是指任何符號表意組合,符號學中往往使用寬定義?!督浀湓伭鱾鳌愤\用多種符號進行組合,形成一種超大文化符號文本,試圖搭建一個儀式性文化敘事場景,便于更好地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督浀湓伭鱾鳌饭澞拷M精心安排,將語言符號和文物符號與節目舞臺進行有機融合,組建成一個具有文化傳承特征的儀式性情景。

2.2.1 多種語言傳唱詩詞

不同的語言是不同的符號系統,但是相互之間能夠通過“文字”符號進行翻譯。由汪明荃、羅家英演唱的《鵲橋仙——纖云弄巧》,則融合了粵語和普通話,“幾多艱苦當天我慢慢接受,幾多心酸也未放手”與秦觀的詩句“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相互融合,完美闡釋對于愛情的忠貞和堅守。曹軒賓用陜西方言演唱《別君嘆》,將《送元二使安西》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離愁別緒完美演繹,迅速將觀眾帶入送別場景,展現朋友間深刻的友情。

2.2.2 多元文化符號載體協同運作

中央音樂學院趙家珍教授用南宋古琴配合曹軒賓演唱《別君嘆》,之后又單獨演奏《流水》琴曲?!扒佟蔽涣杏谥袊鴤鹘y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古琴”是中國傳統樂器中傳承最為有序的一種樂器。古琴作為“中華優秀文化”的符號載體,有著深厚的歷史。

《上下求索》 演唱者龔琳娜則將1978年出土的戰國早期文物“曾侯乙編鐘”(復制品)搬上舞臺,這套編鐘自出土后共有三次被敲響,分別是在1978年(出土后測試)、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 周年)、1997年(香港回歸),編鐘作為文物符號,敲出兩千五百年前的悠長音韻,使受眾沉浸于“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熾熱的愛國情懷中。

在果敢Duplessy 瘋馬樂隊演唱《登鸛雀樓》時,樂曲則是由中國傳統樂器代表二胡與被稱為“印度小提琴”的薩朗吉(Sarangi)、古典吉他、馬頭琴等共同演奏。二胡作為中華文化符號代表著中華文明,不同的樂器符號組合配合詩詞演奏,同時也寓意出中華文明具有博大胸懷,兼容并蓄,能夠包容不同民族的文明,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不斷創新中華文化。

著名琵琶演奏家方景龍與任嘉倫共同演繹白居易的《琵琶行》,琵琶彈奏與詩的意境完美融合,并且加入了現代流行的舞蹈元素,達到了讓經典再次流行起來的目的。節目中的琵琶為唐代的五弦琵琶(復制改良品),被譽為日本十大國寶之首,有著豐厚的文化底蘊。

2.3 伴隨符號文本:加強儀式感傳播

“所有的符號文本,都是文本與伴隨文本的結合體”?!督浀湓伭鱾鳌分魍朴谩霸娫~”文本符號來表征中華傳統文化,節目宗旨為“詠”且“流傳”,“和詩以歌”的形式重要功能為“詠”,“流傳”則需要借助必要的伴隨文本,以此來增強儀式性的文化傳播。

2.3.1 科技符號精準定位青少年群體

著名國粹京劇演員王珮瑜與深受廣大二次元用戶群體喜愛的網絡虛擬歌手洛天依共同演唱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深得廣大受眾特別是青少年群體的喜愛,此視頻在bilibili(嗶哩嗶哩彈幕視頻網)上的播放量為23.1 萬。洛天依是以Yamaha 公司的VOCALOID3 語音合成引擎為基礎制作的全世界第一款VOCALOID 中文聲庫和虛擬形象,被稱為“高科技電音美少女”?!叭A風夏韻,洛水天依”,其名“洛天依”三個字蘊含著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整個形象為發飾碧玉,搭配中國結腰帶,中國文化完美展現。洛天依現場向王珮瑜學習京劇《空城計》片段,此時國粹京劇作為節目的伴隨符號文本,促進了整個文化場景的構建。

據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發布的《2018 上半年中國二次元市場監測與發展趨勢專題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二次元用戶為2.32 億人,2018年已達2.76 億人??梢姸卧嗌倌耆后w的規模越來越大,傳統文化的傳播如何走入他們心中值得探究?!督浀湓伭鱾鳌饭澞拷M大膽創新,將科技與優秀傳統文化完美結合,變幻莫測的背景將蘇軾筆下的“天上宮闕”“瓊樓玉宇”勾勒出來,節目采用3D 全息投影技術,虛擬歌手洛天依踩著七彩祥云降落到舞臺“起舞弄清影”,整個舞臺宛如一幅水墨畫。

2.3.2 人物符號運用:讓經典“流傳”

皮爾斯認為人自身是人使用的一個符號,節目邀請的傳唱人既有老一輩的藝術家楊洪基、八十八歲的鋼琴家巫綺麗等,還有新一代的人氣偶像王俊凱、張杰等,明星作為大眾傳播的意見領袖對于文化的廣泛傳播具有重要意義?!傲鱾鳌辈粌H體現在民族的歷史延續上,還有“流傳”的廣度上,仇海平在演唱《詩經·關雎》時,邀請留學生一起合唱,并和印尼文有機融合一體,共同傳唱詩詞經典。不同人物符號的加入,寓意出中華文化強大的傳播生命力,能夠跨越語言、跨越民族、跨越國度。

2.3.3 舞臺背景設計:搭建儀式性文化場景

每一個經典傳唱開始前,由主持人撒貝寧有感情地朗讀詩詞,此時背景為立體柱子樣式,詩詞符號刻于上面,類似于“竹簡”的形狀營造出文化氛圍。演員婁藝瀟演唱倉英嘉措的《在那東山頂上》,舞臺上是西藏茫茫的雪山大背景,天高云淡的潔凈配合藏南民族風格的音樂,在傳達出美好愛情寓意的同時,整個舞臺效果亦將觀眾帶入少數民族文化場景中,展示出中華民族同根同源,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需要各民族兄弟齊心協力,共同繼續文化的匯流,讓燦爛的中華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3 符號的精心選擇對于傳統文化傳播的意義

從廣義的文化定義(人類社會—歷史生活的全部內容統統攝入“文化”的定義領域)來看,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進入當代以前,中華兒女社會生活的全部內容??紤]到文化有“優秀”和“糟粕”之爭,該文所提及的傳統文化界定為優秀中華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有“物質”與“精神”不同層面,“物質文化”離不開物質符號載體,同樣抽象的“精神文化”需要有符號來承載。

3.1 追溯文化之“根”

“詩詞”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載體,在文化傳播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霸娫~”作為物質載體是古人智慧的見證,是古人辛勤創作的成果。同時,隱藏于“詩詞”符號背后的是中華文化的根基,詩詞中深層表征是價值情懷和偉大的民族精神,包括愛國精神、家國情懷、親情、友情、愛情以及古人的生活態度,這些美好品質是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督浀湓伭鱾鳌饭澞恐袕摹按好卟挥X曉,處處聞啼鳥”到《三字經》,從“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到《少年中國說》,從“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到《明日歌》,節目定位青年群體,選取的“詩詞”多是受眾耳熟能詳的內容,具有廣泛的接受性。這些“詩詞” 歷經歷史的淘洗,依然蘊含著中華文化之“根”的經典。

3.2 傳承文化之“魂”

傳承中華文化的過程是文化記憶的過程,“社會記憶的本質,即‘過去’不是被保留下來的,而是在‘現在’的基礎上被重新構建的”,對于中華文化的傳承,重要的是在新時代下,如何重新詮釋文化符號的精神內涵,使其契合當今社會核心價值觀的需要。支教老師梁俊演唱的《苔》將清代袁枚的詩句“百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譜曲而唱。在教會大山深處的孩子要懂得盡管擁有的很有限,但依然能夠實現生命的價值,像牡丹一樣綻放自己的青春。

由黃綺珊演唱的《陋室銘》獻給白茹云,是唐代劉禹錫詩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譜曲而成,農村出身的白茹云身患重病,生活貧苦,但是平凡的白茹云在詩詞中找到了人生的精神支柱,形成了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受眾對于“詩詞”符號可以有更深的解讀,以往我們認為《陋室銘》是作者在告誡我們不必在乎物質、功名,如今我們也從中解讀出無論人生貧窮富貴,外表美丑,只要好好淬煉自己的內心,養成高尚品格,那就是一位君子。

關喆演唱的《天涯共此時》是由唐代張九齡《望月懷遠》中的詩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譜曲而成,表達游子的思想之情。節目不僅停留于此,“月”這個意象作為家園的象征,對于“異國他鄉”的游子來說,意味著“祖國”。節目組邀請“利比亞撤僑”事件的親身經歷者黃細林講述經歷和感受。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同胞遇到危險情況時,組織有序,盡最大努力接同胞“回家”,一句“盡管中國護照還不能讓你到達世界上每一個角落,但是它一定能讓你從世界上任何角落回歸家園”使受眾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經典詠流傳》利用“和詩以歌”的形式將“詩詞”符號重新構建,并且將“詩詞”的象征意義進行升華,這些都是為了更好地傳承中華優秀文化的“靈魂”,包括古人的曠達生活態度、家國情懷、親情友情等美好品質,這些精神即使在當今也不落伍,相反,在新時代下,這些精神更需要傳承并發揚。

4 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苯陙?,從《中國詩詞大會》開始,文化類綜藝節目逐漸代替純娛樂類真人秀節目,成為傳遞傳統文化的大眾載體。文化類綜藝節目在進行文化傳播時都借助了一定的文化符號,如《朗讀者》中借助“文字”符號、《見字如面》中借助“書信”符號,《經典詠流傳》則借助“詩詞”符號和“樂曲”符號,可見,從符號學視角解讀文化類綜藝節目是一個可實施的視角。需要注意的是,此類文化綜藝類節目不同于文化說教節目,這些在傳播傳統文化中最重要的功能是它們借助一定的符號起到了“喚醒”大眾對于文化的重視,但是,要深刻全面理解或者研究傳統文化內涵,還是要借助書本或教育。

猜你喜歡
經典詠流傳符號化流傳
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符號化”思想的實踐研究
經典“詠”流傳
革命先烈精神永遠流傳
古村難久遠,文化永流傳
央視《經典詠流傳》回文詩辯正
《經典詠流傳》:文以載道,歌以詠志
《經典詠流傳》:歌以詠志,樂以抒懷
《經典詠流傳》
傳承詩詞之美 《經典詠流傳》“和詩以歌”
關于一階邏輯命題符號化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