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秦時期禮樂文化的社會作用初探

2021-03-16 12:48
大眾文藝 2021年3期
關鍵詞:禮樂制度文化

戴 甜

(吉首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吉首市 416000)

在文字產生以前,遠古時期的神話和歌謠便以口口相傳的形式保留了下來,雖然流傳至今的文字記錄難以窺其原始形態,但不可否認遠古時期確有歌謠存在這一事實。詩歌是文字產生后被記錄下來的最古老的文學形式之一,最初是“樂,舞,歌(文字)”為一體的文學形式,這一時期的詩歌同時還具有了文學記錄、歷史記錄的功能?!冻o》中所提到的《九歌》與夏啟時期的祭天活動有關,夏商時期的文化主要以巫史文化為主。自周公始“制禮作樂”到孔子“克己復禮”,禮樂文化逐漸成為主要文化。禮樂制度是封建社會統治階層維護社會安定的重要手段,影響了中華民族近三千年。禮樂文化也塑造了中華民族獨有的精神和氣骨。封建社會已經一去不復返了,但蘊含在禮樂文化中的浩瀚精神文明,是值得我們一再研究和學習的。

一、禮樂文化的政治作用

(一)“上以風化下”

從周代開始,我國就建立了“采風”制度。君王可以通過“風詩”了解民情,以達到“下流上通上下泰”的政治目的?!岸Y”就是國家根本大法,“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論語·八佾》)”《論語》通常以說理形式行文,而此篇是以強烈的斥責語氣來行文,強調了君臣之間必須遵守“禮”的規范,不可逾越??梢?,“禮樂”觀念已經滲透到整個周社會。禮樂文明在周代基本定型,周公從國家制度層面將“禮樂”做了樣態定型,分出等級和類型,規定了不同階層所用“禮樂”的編制規模。先秦時期“禮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編鐘和編磬。從文物史料可以得知,商代末期開始出現了編磬,西周中期左右出現了“樂懸”。

編鐘或者編磬都是需要懸掛起來演奏的大型樂器,周社會將貴族階層劃分為:王、侯、大夫、士四種,不同階層使用不同的面數,這就是“樂懸”制度。王可以享用的稱為“宮懸(四面)”,以此類推分別為“軒懸(三面)”,“半懸(兩面)”“特懸(一面)”。舉世聞名的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即是“軒懸”。除“樂懸”外另有“樂舞”,對人數也依照王、侯、大夫、士等級化使用。

“樂者為同,禮者為異?!瓨肺耐?,則上下和矣……刑禁暴,爵舉賢,則政均矣。仁以愛之,義以正之,如此則民治行矣?!保ā稑酚洝氛摗菲岸Y樂”制度的實行與獎懲制度并行,便可以使政治清明合理。從西漢直至清朝,“禮樂”制度的影響持續了近三千年,體現了濃重的政治色彩。

(二)“下以風刺上”[4]

《詩經》普遍被認為包括搜集來的民間詩歌(風),宮廷正樂(雅),及宗廟祭祀所用之樂(頌)。具體的編匯情形現今無從得知,但可以確定的是,這一過程是在國家的支持下完成的。眾多的資料匯總在宮廷樂官處,整理匯編了其中的一部分也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梢哉f《詩經》得以流傳于世與禮樂制度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從現代的民歌集成中可以得知,民歌和民謠大多表現了人民的思想、意志、要求、愿望及人民的日常生活,反映出一定階段的社會狀況?!对娊洝て咴隆?,是《詩經》收錄的篇幅最長的農事詩,全篇詳細描述了豳地一個農業部落的日常耕作,詩中有部分內容描述了階級不平等的歷史現象,如平民種地、紡織、染布、打獵,但收成需要供貴族享用?!拜d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币鉃椋簞趧诱咝量嗳旧慕z線要給“公子”做衣裳,“言私其豵,獻豣于公?!币鉃椋捍虻叫∝i歸自己,打到大豬獻給公子?!对娊洝て咴隆穼⑽髦苋说纳顮顩r生動地反映出來,通過描述性的行文風格,表達了勞動階級的不幸和痛苦??梢酝茰y出統治者利用“采風”制度傾聽人民心聲、了解民間疾苦、聽取下層意見,從而改善政治,是一種可行的手段。所以說“聲音之道,與政通矣?!?/p>

二、禮樂文化的教化作用

西周制禮作樂以來的主要政治思想是“教民”“事君”,認為“樂教”的形式可以被長久地傳承和實踐。本部分提到的《樂記》中的“樂”并不只是單指“音樂”,而是指本文的主要研究對象:禮樂制度。

“古代教民口耳相傳,故重聲教……古人以禮為教民資本,列于六藝之首……”古人教化的形式很多,但最推崇的是“樂教”,孔子尤為推崇?!芭d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保ā墩撜Z·泰伯》)孔子認為學詩、學禮、學樂是國子成才必學技藝,有利于培養道德情操,是“成人”的必學之藝。即使沒有成為“士”,作為一名普通的國民,也需要明白其中道理。

《樂記》主張“樂”是社會教育的工具,“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保ā稑繁尽菲岸Y樂不可斯須去身,至樂以治心……”(《樂化》篇)禮樂可治理朝政,也可端正社會風氣,還可以提高內心的修養。還有“樂以治心”(《樂化》篇),古代學者通常認為“心”是內心思想產生的地方?!靶闹賱t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孟子·告子上》)?!靶摹弊鳛橐环N主觀意識,非常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統治階層認識到這一點,“故禮以導其志,樂以和其聲……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保ā稑繁尽菲?,意思是運用某種工具,可以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對“民”進行教化,從行為和心理上服從國家的制度,運用的工具就是“禮樂”。古人認為,“樂教”是使從思想上人民接受良好影響的最便捷也有效的途徑?!笆枪蕵吩谧趶R之中,君臣上下通廳之則莫不和敬;在族長鄉里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在閨門之內,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保ā稑坊菲皹贰笨梢允咕?、長幼、父子和兄弟之間關系和睦,通過“禮樂”的教化,使君臣父子之間的關系有親、有序,最終實現教化的目的。

“樂與政通”“移風易俗”體現出了通過祭祀或國家儀式性動作來培養群體性道德觀念這一教化理念。禮樂是古時各個朝代群體性情感訴求的主要社會形態,人們在祭祀儀式中感受到的群體情感使其道德得以升華,使社會趨于和諧和文明。歷朝歷代大型的儀式性動作通常也是儀式與音樂的結合,以影響人心,從而改變人的行為,人心受到正確的引導后,就會做出正確的行為,使社會和諧穩定。

三、禮樂文化的記錄與傳承作用

當王朝新舊交替之時,新的王朝首先要確定國家秩序,也就是建立一套禮樂制度。關于“禮崩樂壞”這一歷史現象,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來看。

其一,狹義的“禮崩樂壞”特指史料記載的春秋“鄭衛之音”時期,是低級別的階層用樂(禮樂)的編制向高級別的僭越行為,如“八佾舞于庭”,反映出當時社會政治斗爭的激烈。

其二,廣義的“禮崩樂壞”還可以是其他各個朝代更迭時產生的“崩”“壞”現象,如秦始皇“焚書坑儒”、光武帝“漢遭莽弊”、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魏晉的“五胡亂華”和唐末五代分裂時期產生的文化破壞現象??梢?,歷史上的“崩”“壞”現象數次出現,新的統治者在感嘆“禮崩樂壞”之余的首要任務通常是平亂以治天下,而其最重要的建設手段就是制禮作樂。

“……舞《云門》《大卷》《大咸》《大韶》……以祭,以享,以祀?!保ā吨芏Y·春官宗伯·大司樂》)主要反映出六代先王在各自統治的時期所發生的重大的事件??梢钥闯?,“樂”一直被統治者用來記錄個人的功績,同時宣揚自己的德行。后世之人可以從中學習“治國之道”,這一時期的六代樂舞直接擔負了記錄歷史的功能。

“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論語·為政》)。此篇的全文是子張問孔子,今后的禮儀制度的形制可否預先知曉?孔子說,無論是從夏朝到商朝,還是商朝到周朝,每一個朝代的統治者對禮樂制度所做出的修改或者增減,已經知道了,所以周朝之后的時代,如何繼承禮樂制度,也可以預知。這一論點體現出,禮樂制度并非僅僅適用于單一的朝代,禮樂制度蘊含的也并非簡單的政治框架,而是中華傳統文化不可剝離的禮樂文化。

中國禮樂文化的外部形態會隨著不同朝代特定生產生活的需求而有所改變,新舊思想交替時,禮樂文化也會經歷一次次的揚棄。新的朝代保留適應于社會發展的部分,不合時宜的部分會被自然淘汰,但是它并沒有消失,后人可以從典籍中尋找歷史的遺留,而歷代的禮樂重建恰好證明了禮樂文化的核心傳承能力(中華傳統文化)。

生民之道,樂為大焉

禮樂文化是中華傳統智慧的結晶,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影響源遠流長?!岸Y樂”中的“樂”并非單純字面上的音樂藝術,它包含了音樂、舞蹈、宗教、政治、哲學、教育、歷史等諸多方面,是先秦時期貫徹禮教的主要形式。學習傳統禮樂文化的精髓,挖掘傳統文化的核心,將其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讓禮樂文化在現代社會綻放出新的光彩。這一上古時期的禮樂文化存在與現代核心價值思想產生的共鳴,正是其價值所在。

猜你喜歡
禮樂制度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儒家“禮樂教化”與新時代設計人才培養
禮樂之道中的傳統器物設計規范
年味里的“虎文化”
黨的領導制度是居于統領地位的制度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
制度空轉,是“稻草人”在作怪
語文教學中禮樂文化教育的實施策略
誰遠誰近?
某些單位的制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