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逆傳”與“逆傳”心包考辨*

2021-03-19 03:08陳玉飛蔡永敏
中醫學報 2021年3期
關鍵詞:血證葉天士醫藥學

陳玉飛,蔡永敏

1.河南省中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2; 2.河南中醫藥大學,河南 鄭州 450046

由于歷史的原因,逆傳與逆傳心包在現代文獻中常被混用。徐綱[1]認為,逆傳之名首見于《溫熱論》[2],即“逆傳心包”。李振吉[3]認為,逆傳之名出自《溫熱論》。李燦東[4]則將逆傳分為“衛氣營血證的傳變”與“三焦病證的傳變”。以上3處均說明逆傳心包可以用逆傳表達,但通過考證,逆傳的最早出處并不是《溫熱論》,且其概念范圍并不僅僅局限于溫病。這些文獻縮小了逆傳一詞的使用范圍,因此,很有必要厘清逆傳與逆傳心包的源流,辨析名詞內涵,規范名詞使用。

1 逆傳與逆傳心包源流

1.1 逆傳“逆傳”之名最早見于宋代陳無擇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5],曰:“凡診,須先識五臟六經本脈,然后方識病脈。歲主臟害,氣候逆傳,陰陽有時,與脈為期,此之謂也?!贝颂幍摹皻夂蚰鎮鳌毕抵笟夂蚍闯?,致邪氣不按疾病的一般規律傳變。

明代陶華《傷寒全生集》[6]、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7]、周之干《慎齋遺書》[8]、袁班《證治心傳》[9]等對“逆傳”之名均有記載?!秱吩唬骸疤杺L,風為陽邪。陽邪傳衛,陰血自燥。熱入膀胱,壬病逆傳于丙,丙丁兄妹,由是傳心,心火上而逼肺金,所以神昏也?!睆埥橘e在《類經》中將此處“壬”解釋為“太陰膀胱,壬水也”[10]?!氨苯忉尀椤疤栃∧c,丙火也”[10],病邪由太陰膀胱傳至太陽小腸的過程即為逆傳,即是陰經傳至陽經,未按照傷寒六經傳變的一般規律傳變,出現反常情況,稱為逆傳。清代溫病學家陳光淞認為,葉天士《溫熱論》中的“逆傳心包”即源于此。陳光淞的理由是“肺與膀胱同主表也。如太陽傳陽明,肺病失治逆傳心包絡之語,尤征其說出于陶氏”[11]。再如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曰:“少陽傳于陽明,為逆傳來者?!迸c傷寒六經傳變中陽明傳少陽這一傳變方式相反,亦是屬于傷寒六經傳變的反常情況。

清代大多重要相關著作記載有“逆傳”之名,如張志聰的《黃帝內經素問集注》[12]、羅美的《古今名醫匯粹》[13]等。

現代文獻對“逆傳”的概念解釋大致分為兩類。一類如《中醫藥學名詞》載:“逆傳……外感病傳變的反常情況,與順傳相對而言,病情迅速發展到危重階段的傳變方式。如溫熱病變從衛分不經氣分,直接入營的傳變為逆傳[14]?!薄吨袊嗅t藥學術語集成·基礎理論與疾病》[15]、《中醫大辭典》[16]、《中醫辭?!穂17]與其解釋一致。另一類解釋將“逆傳”名稱歸為溫病的范疇,如《中醫藥常用名詞術語辭典》載:“逆傳……病機。出《溫熱論》。溫病病證傳遍方式之一,是與順傳相對而言的反常變化[3]?!倍吨嗅t診斷學》則將逆傳分為“衛氣營血證的傳變”與“三焦病證的傳變”,分別指“溫熱病邪不按上述次序(衛、氣、營、血)及規律傳變,如邪入衛分后,不經過氣分階段而直接深入營分、血分,出現神昏、譫語等重篤病情。逆傳標志著邪氣太盛或正氣大虛,病勢更加危急兇險”“溫熱病邪由肺衛直接傳入手厥陰心包經,此為‘逆傳’”[4]。

1.2 逆傳心包“逆傳心包”之名首見于清代葉天士的《溫熱論》[2],如該書曰:“溫邪上受,首先犯肺,逆傳心包?!敝笢責岵⌒扒址阜涡l之后不從衛分順傳氣分,而徑入心包,擾及心神的病理變化。

后世大多重要相關著作沿用葉天士《溫熱論》的記載,以“逆傳心包”為正名記載本概念,如沈金鰲的《幼科釋謎》[18]、王孟英的《溫熱經緯》[19]、雷豐的《時病論》[20]等。自清代葉天士提出逆傳心包之后,其后醫家對于逆傳心包中“逆傳”的含義有不同的解釋。章楠曰:“《內經》言:心為一身之大主而不受邪,受邪則神去而死。凡言邪之在心者,皆心之包絡受之,蓋包絡為心之衣也。心屬火,肺屬金,火本克金,而肺邪反傳于心,故曰逆傳也[21]?!蓖趺嫌⒃唬骸啊峨y經》從所勝來者為微邪,章氏引為逆傳心包解,誤矣!”《溫熱經緯》曰:“蓋溫邪始從上受,病在衛分,得從外解,則不傳矣……惟包絡上居膻中,邪不外解,又不下行,易于襲入,是以內陷營分者為逆傳也?!庇纱?,后世關于葉氏“逆傳心包”爭議頗多。

《中國中醫藥學術語集成·基礎理論與疾病》[15]《中醫大辭典》[16]《中醫藥常用名詞術語辭典》[3]《中醫辭?!穂17]對“逆傳心包”的解釋均與《中醫藥學名詞》一致?!吨嗅t藥學名詞》曰:“逆傳心包……溫熱病邪侵犯肺衛之后不從衛分順傳氣分,而徑入心包,擾及心神的病理變化[14]?!?/p>

2 “逆傳”與“逆傳心包”辨析

“逆傳”與“逆傳心包”的區別見表1。

表1 “逆傳”與“逆傳心包”的區別

在現代文獻中,人們多以“逆傳”代指“逆傳心包”。其原因有二,一是現代文獻對逆傳名稱的最早出處認定有誤,現代一部分文獻認為逆傳之名出自清代葉天士的《溫熱論》。二是“逆傳心包”中含有“逆傳”名稱,致使現代部分文獻對其概念區分并不嚴格,以“逆傳”代指“逆傳心包”,如《中醫診斷學》將逆傳分為“衛氣營血證的傳變”與“三焦病證的傳變”,分別指“指溫熱病邪不按上述次序(衛、氣、營、血)及規律傳變,如邪入衛分后,不經過氣分階段而直接深入營分、血分,出現神昏、譫語等重篤病情。逆傳標志著邪氣太盛或正氣大虛,病勢更加危急兇險”“溫熱病邪由肺衛直接傳入手厥陰心包經,此為‘逆傳’”[4]。有鑒于此,筆者通過考證認為,逆傳不能代指逆傳心包,理由如下。

2.1 逆傳與逆傳心包的最早出處不同逆傳之名最早見于宋代陳無擇《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而逆傳心包名稱首見于清代葉天士《溫熱論》,可見逆傳之名出現年代遠早于逆傳心包。

2.2 逆傳與逆傳心包使用范圍不同逆傳指外感病傳變的反常情況,其范圍包括了傷寒六經傳變、溫病衛氣營血證的傳變、三焦病證的傳變等。而逆傳心包屬衛氣營血證的傳變與三焦病證傳變的反常情況。顯然逆傳所適用的范圍較逆傳心包廣。

2.3 逆傳與逆傳心包均已被列為規范術語我國2005年出版的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中醫藥學名詞》已分別以“逆傳”和“逆傳心包”作為規范名。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是經國務院授權,代表國家審定、公布科技名詞的權威性機構,經全國自然科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名詞具有權威性和約束力。

綜上所述,逆傳之名最早見于宋代陳無擇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指外感病傳變的反常情況,與順傳相對而言,病情迅速發展到危重階段的傳變方式。逆傳心包為清代葉天士《溫熱論》首次提出,指溫熱病邪侵犯肺衛之后不從衛分順傳氣分,而徑入心包,擾及心神的病理變化。須予糾正的是,據以上考證,文獻[1,3]認為,逆傳之名首見于《溫熱論》,《中醫診斷學》僅將逆傳名稱歸于溫病傳變的范疇,而傷寒六經傳變并未提及逆傳,這些顯然是不恰當的。因此,筆者認為逆傳心包應為特指,逆傳可以用于溫病逆傳心包這一病機,但該術語不是溫病所特有,傷寒六經傳變也可應用。

猜你喜歡
血證葉天士醫藥學
蓄血證病機病位探析
氣血虧虛型血證的處理
葉天士棋子治病
葉天士拜師謙學
醫學家葉天士治貧
中國民族傳統醫藥學現代傳承與高等教育
論蒙醫藥學的挖掘與展望
血證的概念辨析*
中醫藥學術語系統研究概述
葉天士梔子豉湯的臨床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