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稻栽培技術對稻米品質的影響探析

2021-03-22 03:47谷福龍
智慧農業導刊 2021年21期
關鍵詞:稻米灌溉稻田

朱 敏,谷福龍

(江西撫州市臨川區高坪鎮農業技術綜合服務站,江西 撫州 344100)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2021年我國水稻作物中早稻產量達到了每公頃5 918 kg,同比增長3%。在4 734 hm2的種植區域內,滿足水稻市場供應產量需求的前提下,也要積極關注水稻品質,借助有效技術手段,給予水稻優良的生長條件,促進水稻種植行業良性發展,實現糧食領域高質量生產目標。

1 稻米品質的界定標準

我國種植水稻的面積較為廣泛,且存在南北差異。其中北方地區多以單季稻為主,普遍種植粳稻。而南方地區則主要種植雙季稻,常見旱稻。隨著水稻產量的提高,其稻米品質也有了更加細致的界定標準。結合我國對水稻品質的分類依據。稻米品質包含碾米、外觀、蒸煮以及專業、營養品質。對于碾米品質具體是通過檢測稻米的糙米率以及整米率指標確定是否具備優良的碾米品質。如一級稻米的整米率高于72%,且糙米率高于84%。在外觀品質上,優質稻米的水分含量充足,色澤美,氣味香。在蒸煮時,精品稻米軟硬適中。同時,還可以從淀粉含量、蛋白質含量以及具體用途判定稻米品質。參照上述稻米品質界定依據,能夠合理評估水稻種植產出稻米品質的達標率。要想獲得品質優良的稻米,切實提升稻米品質,需在種植期間充分利用技術手段,優化種植環境,為其創造適宜的生長條件。

2 水稻栽培技術措施的關鍵點

2.1 水稻播種插秧技術

由于水稻栽培技術措施與稻米品質有著密切關聯,因此,需在種植水稻過程中,合理應用水稻栽培技術,提高水稻成活率的同時,也能保障質量。其中較為關鍵的是水稻播種插秧技術。一般而言,水稻本身需要歷經至少100 d方可長成稻米。一方面,水稻種植戶需要根據水稻的生長周期,控制好生產溫度,盡量為水稻創造最佳生長溫度,具體標準見表1。另一方面,在播種水稻時,需注重播種密度,若密度較大,很容易造成水稻田間營養分布不均問題,必然引起稻米品質下降的后果。所以,需合理設置水稻種植密度。在控制種植密度時,常根據不同的插秧方法予以確定。結合相關研究成果:采用手工插秧方法時,可以每畝栽種1.5萬窩水稻。此時若選用機械插秧方法,則適當減小密度,以每畝1.1萬窩水稻為基礎,最終經過科學設計種植密度,順利地將水稻栽種在田地里。在提升稻米品質階段,還要結合當地的土壤條件,選取適宜的插秧方式,以此提高栽培效率。

表1 水稻不同生長周期適宜溫度(粳稻與秈稻)

另外,還需注意的是,種植戶應按照標準的插秧步驟,保證田地里的水稻秧苗保持長勢優良。在手插秧過程中,種植戶應手持秧苗,橫貼地面將其插入5 cm左右的土層中。而在機械插秧中,可以借助插秧機,在田間進行均勻的插秧操作。由于插秧機輔助下獲得的插秧成功率與出苗率都較高。所以,應首選機械插秧方法,也可以提前設置示范田,對比手插秧與機插秧的成效之后參照地域條件擇優而選。至于播種技術,是通過撒種的形式,將水稻種子播灑在稻田里,促使種子在發芽后長成株苗。種植戶應在播種中對其進行預處理,而后搭配移栽技術,順利栽種水稻。

2.2 水稻施肥技術

根據學者李政芳的研究成果:稻米品質也會在施肥技術的輔助下有所提升,其中較為主要的是磷肥以及氮鉀肥。為了有效控制稻米的蛋白質含量,滿足精品稻米的直鏈淀粉高含量標準,在應用施肥技術時,應適量加強磷肥的使用。對于氮鉀肥則可以適當減少施肥量。此外,在水稻施肥技術實踐應用中,種植戶還可以從施肥量與施肥方式上進行深度研究。

第一,施肥量的合理控制。對于上述提及的磷肥,其用量可以控制在每畝4 kg。同時,還可以適當施加基肥。特別是在播種水稻初期,可以在田間土壤內使用基肥,其用量為總肥量的40%。對于進入分蘗期的水稻也要及時追肥,以分蘗肥為主。而后在抽穗期也要適量施用?;ǚ?,由此保證在肥料的助力下提高水稻開花率。在其即將長成果實時,還需按照10 kg/畝的標準施用粒肥,從而提高稻米的整米率,抑制空癟稻米的產生[1]。

第二,施肥方式的優選。種植戶在施肥環節,可以采用多種施肥方式,促使稻米品質得以提升。如前期少施,中期多施,后期補肥,在此種施肥方法下,可以搭配著基肥與分蘗肥,隨時按照不同生長周期肥料需求量的變化,保證水稻有充足的營養。同時,還可以采用前促施肥法,它是在保證底肥量的同時,在播種前就進行施肥,由此產生一種儲備肥力的效果。在施加底肥時,多以熟化糞便為主,能夠有效提高土壤肥沃度,增加肥料的利用率。

2.3 水稻灌溉技術

水稻在其生長過程中,除了需要得到肥力的支持外,還要保持水分的充足性,以免形成旱災,造成大面積水稻枯萎的情況。其一,種植戶應當加強對根系處水量的及時供應。特別是在插秧后,理應在3 d時間里及時開展水稻灌溉工作,而且也可以結合土壤水分含量的測定結果,確定最佳灌溉量。雙季稻可以將灌溉量控制在350 m3/畝,單季稻的灌溉量為266 m3/畝,其最多灌溉量為1 000 m3,具體灌溉量應參照土壤條件、品種以及自然降雨頻率有針對性地進行灌溉作業。其中灌溉后應保證稻田形成700 mm的水層;其二,種植戶應當根據各地區的降雨規律,避免在多雨天氣里過量灌溉,影響水稻長勢。經過水稻灌溉技術的應用,水稻長成后,其稻米品質符合精品水稻的檢測要求。

2.4 田間除草技術

在稻田里生長的雜草,會對水稻養分的汲取帶來不利影響。所以,應用田間除草技術,能夠增強水稻的生命力,使其在營養充足的條件下擁有優良品質。種植戶在種植水稻時,應當定期觀察稻田里雜草量。而且還要優選無公害除草劑,對稻田雜草予以清除。從市場調研中發現,適用于稻田除草作業的除草劑樣式較多,主要包括吡嘧磺隆、丁草胺等。此類除草劑除草效力更強,且具備一定的環保性。種植戶可以將濃度為10%的吡嘧磺隆除草劑摻入到土壤中,而后依據15 g/畝的標準進行使用,亦可利用拌水噴施的方式使用。至于丁草胺除草劑,它的用量標準為100 mL/畝,拌水后進行除草。但需注意的是此種除草劑的使用時機為整地后,若過早使用,將危害水稻質量[2]。

2.5 病蟲害防治技術

在種植水稻時,種植戶采用的水稻栽培技術措施,還包含病蟲害防治技術。作為糧食作物,水稻也會發生病蟲害,嚴重影響水稻生長質量,甚至產生低產后果。從相關研究中,水稻常見害蟲有包括象鼻蟲、稻飛虱、二化螟在內的300余種。而常見病害泛指立枯病、稻瘟病等。面對水稻病蟲害,種植戶應以預防為主的原則及時進行防控,以免病蟲害泛濫后,使稻田遭受較大威脅。在防治病蟲害工作中,種植戶多以噴灑農藥為主,這也是目前比較有效的一種方法。如使用殺螟松農藥、敵百蟲農藥等,又或是利用捕蟲燈等物理防控手段,促使稻田內的害蟲量得到合理控制,更能在多菌靈、殺枯凈藥劑作用下,抑制病害蔓延。隨著環保理念的深化,種植戶也可以依靠生物防控方式,為稻米優質生長提供保障。

3 水稻栽培技術措施對稻米品質產生的具體影響

從上述水稻栽培技術措施的實踐應用研究中可發現,其技術成果確實能夠對稻米品質帶來重大影響,為了保障稻米品質,理應加強技術措施的合理應用。經過總結將影響稻米品質的具體因素歸納為四點,且每一項因素都需要引起種植戶的高度重視。

3.1 農田質量的影響

水稻栽培技術的應用需要先為水稻選擇一個適宜生長的稻田,而后才能保證水稻在數月時間的發育后擁有優良品質。農田作為稻米品質的重要保障,種植戶應圍繞農田土壤條件、周邊水源供應便捷性、通風環境等多個指標,判斷當前農田是否適合栽種水稻。從農田質量對稻米品質的影響分析中得知: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光照充足且通風條件良好的農田,其生產的稻米品質更優。反之,若不具備上述基礎條件,在水稻收成時間里,整體產量以及稻米的品質都會遠遠達不到預期效果。因此,種植戶應在種植水稻階段考慮好農田質量對稻米品質的影響程度,然后有方向性地對農田進行改良設計,以期栽培水稻后可以達成優質高產栽種效果。

3.2 栽培方式的影響

栽培方式對于稻米品質也會產生些許影響。所謂的栽培方式主要是指上述內容中的插秧播種方式[3]。其中插秧方式包括機插秧與手插秧。實際上,使用農機設備開展插秧播種工作現已成為種植行業的主要轉型方向,一是為了提高播種效率,幫助種植戶減輕插秧工作量;二是為了更精準地控制插秧密度,保證秧苗均勻地分布在稻田里,可以避免人為因素影響,出現局部密植情況。但也要注意的是,對于地勢陡峭或者不利于插秧機進場的稻田,依然需要以手插秧為主。而播種方式是以移栽形式,擴大稻田中秧苗數量。整體上選用不同的栽培方式稻米本身的蛋白質含量會存在差異,需要種植戶從兩種栽培方式中進行優選,以保障稻米的營養品質。

3.3 田間管理的影響

在水稻栽培技術的應用中,稻米品質會隨著田間管理成效而呈現差異化結果。如過多施用氮肥或者鉀肥,稻米的外觀品質與營養品質都會下降,具體表現為稻米香味不足,蛋白質含量增加,往往會引起稻米口感上的降低。通常稻米中的蛋白質含量多在8%~11%,而精品稻米的蛋白質含量不會超過9%,且保持在6%~7%,此時稻米蒸煮后較為軟糯且口感佳。因此,田間管理工作中的施肥量以及施肥種類均會產生顯著影響,應當編制科學施肥計劃,削弱肥料對稻米品質的不良影響。此外,在田間管理中還涵蓋著灌溉、病蟲害防治以及除草等技術內容。一般需要保證灌溉作業所用水源足夠干凈,且為其提供淺水層環境,而且還要注意不可頻繁灌溉,特別是在收割前15 d不宜灌溉,這樣才能保證稻米品質符合精品稻米的檢測要求。而蟲害以及病害的蔓延會造成稻米整米率下降,口感味道上也會隨之變差。因此,應根據上述技術措施的應用要點,嚴格落實田間管理內容,保證稻米品質在水稻栽培技術措施中得到有效優化。

3.4 收割時間的影響

在按照標準的栽培技術措施逐步完成栽培任務后,水稻的收割時間也是影響稻米品質的主要因素。一旦種植戶收割時間過早,這樣會造成稻米內部富含的蛋白質含量達不到精品稻米標準。如若超出最佳收割時間,稻米本身在后期蒸煮時也會出現“不香”或“過黏”情況?;诖?,收割時間的控制是水稻栽培作業中提升稻米品質的重要內容。種植戶應盡量選擇晚熟期對水稻實施收割,從而保證在良好的收割環境下,獲得優等品質的稻米。參照如上多個影響因素,水稻栽培技術措施要想為稻米品質的提升給予助力,應增加栽培步驟的規范性。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稻栽培技術措施的確能夠對稻米品質產生深遠影響。水稻栽培技術措施主要包含水稻播種插秧技術、施肥灌溉技術以及除草病蟲害防治技術。水稻種植戶若能有效利用此類技術措施,完善水稻生長條件,能夠適當改善稻米品質,以便生產的稻米符合消費者的實際要求。同時,還要加大對栽培技術的研究力度,不斷優化水稻栽培環境,從而促進水稻種植業的長遠發展。

猜你喜歡
稻米灌溉稻田
納米比亞著力發展農業灌溉
隱藏于稻米花果中的酒香
稻米飄香醉人時光
稻米香噴噴
蒼松溫室 蒼松灌溉
蒼松溫室 蒼松灌溉
Life in 2060
我從金黃的稻田看到我的祖國
稻田里的寫真
稻田里的小豬佩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