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馬鈴薯生產、消費與貿易格局及演化分析

2021-03-22 03:05沈辰孫家波吳建寨周向陽
山東農業科學 2021年2期
關鍵詞:單產出口量出口額

沈辰,孫家波,吳建寨,周向陽

(1.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信息研究所/農業農村部農業大數據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081;2.山東省農業科學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山東 濟南 250100)

馬鈴薯具有適應性強、產量高、種植成本低、糧菜兼用、營養豐富等特點[1],是許多國家居民日常消費的重要食物來源和加工生產的重要原料,在各國食物保障和農業產業發展中占據重要地位。特別是由于耐旱、耐寒、耐瘠薄,馬鈴薯對于土地和氣候條件差、人口密集地區居民的溫飽脫貧具有重要意義。2008年,國際馬鈴薯年活動強調,需將馬鈴薯納入全球糧食系統,加強其在世界糧食安全和減輕貧困方面的重大作用[2],馬鈴薯的生產與消費進一步增加。同時,伴隨著全球化深入推進和世界經濟不斷發展,馬鈴薯貿易規模也不斷擴大,在糧食安全中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诖?,研究在收集整理主要國家馬鈴薯生產、消費與進出口數據的基礎上,分析了近20年來世界馬鈴薯市場供需與貿易格局演化,總結規律,并針對我國馬鈴薯產業發展提出建議。

1 世界馬鈴薯生產格局及演化

1.1 種植面積緩慢下降,產量總體增長

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世界馬鈴薯種植面積呈現逐漸下降態勢,種植面積由2000年的1 989.56萬公頃下降到2018年的1 716.41萬公頃,累計減少273.14萬公頃,下降13.7%。盡管種植面積下降,但得益于單產水平提升,世界馬鈴薯產量有所增長,由2000年的3.23億噸增長至2018年的3.65億噸,增加約4 254.62萬噸,增長13.2%。

數據來源:聯合國糧農組織,面積單位為千公頃,產量單位為萬噸。

1.2 歐美種植顯著減少,南亞種植快速增加

世界馬鈴薯種植主要分布在三個地區:一是高山地區,包括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亞洲喜馬拉雅山脈等山區;二是溫帶區,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亞洲的溫帶耕作區,包括中國、烏克蘭、俄羅斯、美國、荷蘭、德國等國,也是馬鈴薯種植最廣泛地區,面積、產量占到世界的50%以上;三是低地熱帶區,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以及秘魯沿海、古巴等地區[3]。分析近20年來主要國家馬鈴薯種植面積和產量情況,可以發現,盡管不同年份各國種植面積和產量排序有變化,但中國種植面積一直位于首位[4],俄羅斯、烏克蘭、印度種植面積分列第2~4位,4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合計占世界馬鈴薯種植的一半以上。

從面積變化(表1)看,俄羅斯、烏克蘭、波蘭、白俄羅斯等東歐國家馬鈴薯種植面積減少明顯。2000—2018年,俄羅斯馬鈴薯種植面積由281.43萬公頃降至131.35萬公頃,降幅達53.3%;烏克蘭、白俄羅斯、波蘭馬鈴薯種植面積分別減少31.11萬公頃、38.92萬公頃、95.97萬公頃,較2000年分別降低19.1%、58.9%、76.8%。上述4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占世界種植面積比例也由30%以上降至不足20%。同時期,美國、加拿大、德國等歐美發達國家馬鈴薯種植面積也有所減少,3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分別由54.53萬公頃、39.35萬公頃、30.44萬公頃減少至41.07萬公頃、13.37萬公頃、25.22萬公頃。與之相反,印度、孟加拉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則顯著增長。印度馬鈴薯種植面積由134.09萬公頃增至214.20萬公頃,孟加拉國則由24.32萬公頃增至47.74萬公頃。中國馬鈴薯種植面積基本穩定在470萬~490萬公頃之間,較為平穩。

表1 主要國家2000、2010年與2018年馬鈴薯種植面積及占比 (千公頃)

從產量(表2)看,中國、印度、俄羅斯、烏克蘭馬鈴薯產量處在世界前4位,產量合計占世界產量的45%左右。中國馬鈴薯產量占世界的近四分之一,居于世界首位。從產量變化看,近年來中國、印度、孟加拉國、烏克蘭、法國馬鈴薯產量均有所增長,特別是中國、印度、孟加拉國馬鈴薯產量增長均在30%以上。與種植面積變化相似,俄羅斯、德國、波蘭、荷蘭、白俄羅斯、英國等歐洲國家馬鈴薯產量不同程度下降,俄羅斯、德國馬鈴薯產量下降超過20%,波蘭馬鈴薯產量則下降近70%。

表2 主要國家2000、2010年與2018年馬鈴薯產量及占比 (萬噸)

1.3 主要國家單產提高,歐美國家仍明顯領先

近年來,主要國家馬鈴薯單產水平普遍有所提高,所考察13個馬鈴薯主產國中,除德國、荷蘭、法國外,其它國家單產水平均有所增加,增長率大多在30%以上,特別是加拿大、孟加拉國、白俄羅斯、俄羅斯馬鈴薯單產水平增長60%以上。

本研究進一步測算了單產與種植面積變化對產量增長的貢獻①(表3),可以發現以下特點:產量增長的國家中,中國、加拿大、烏克蘭馬鈴薯產量增長主要源于單產水平提升。中國馬鈴薯單產增長對總產量貢獻超過90%;如果僅考慮單產變化,烏克蘭、加拿大馬鈴薯產量將增長32.5%和79.7%,但由于種植面積顯著減少,使其產量增長遠低于預計。印度、孟加拉國馬鈴薯總產量增長,同時來源于單產與面積的增加。而法國馬鈴薯總產量增長則主要來源于面積增加,其單產保持基本穩定。在產量下降的國家中,俄羅斯、波蘭、白俄羅斯、美國馬鈴薯單產水平也有所提升,產量減少主要源于種植面積的大幅減少。德國馬鈴薯的產量下降,一方面源于單產水平下降,另一方面也與種植面積減少有關。

從單產絕對水平看,美國、德國、法國、加拿大等歐美發達國家馬鈴薯每公頃產量普遍在40噸左右[5],而其他國家馬鈴薯單產大多低于每公頃20噸。發達國家馬鈴薯單產遙遙領先,主要得益于其在馬鈴薯育種、機械化生產、產品質量檢測等方面的先進技術和管理。以荷蘭等國為例,其馬鈴薯種植普遍使用脫毒種薯,種薯均要經過嚴格質量檢測、認證,確保了種薯質量水平。歐美等發達國家早在20世紀70年代就基本實現了馬鈴薯生產的全程機械化,馬鈴薯生產機械化水平已經超過70%[6-8]。而中國馬鈴薯脫毒種薯普及率仍在10%左右,盡管如此,部分脫毒種薯的質量仍缺少保障,而國內馬鈴薯生產機械化水平約為10%,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

表3 2000—2018年主要國家馬鈴薯產量增長率及單產、面積貢獻 (%)

2 世界馬鈴薯消費格局及演化

2.1 消費總體增長,種用飼用消費占比下降

通常來講,馬鈴薯消費主要可以劃分為食用、飼用、種用、加工用、其他用途和損耗等,其中食用消費占比超過6成,飼用消費占比約為15%[1]。聯合國糧農組織數據顯示,2000年以來世界馬鈴薯消費總體增長,由2000年的3.25億噸增長至2017年的3.81億噸。但不同消費類型變化有所差異,食用消費占比始終較高,占總消費比例呈現緩慢上升態勢。2000年食用消費占總消費比例約為60.3%,2017年占比提升至約65%。而種用、飼用消費量略有減少,分別下降約600萬噸、300萬噸,消費占比也因此下降約6個百分點。近20年來,馬鈴薯工業加工消費先增后減,2000年工業加工消費約920萬噸,2011年加工消費達到1 300萬噸,之后快速下降,2017年為約1 000萬噸。加工消費占總消費量比例基本穩定在2.5%至4.0%之間。

2.2 亞洲國家消費增長顯著,歐美國家消費大多減少

歐美國家是馬鈴薯的傳統消費地區,除中國、印度、孟加拉國以外,馬鈴薯消費世界排名前10位的國家多數位于歐洲、北美。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2000年俄羅斯、波蘭、美國等8國馬鈴薯消費量接近1.4億噸,占當年世界馬鈴薯消費的40%以上。近年來,中國、印度、孟加拉國等亞洲國家馬鈴薯消費量顯著增加。2000—2017年,中國、印度、孟加拉國馬鈴薯消費量分別增長約3 400萬噸、1 850萬噸和650萬噸,分別增長約50%、75%、225%,3國馬鈴薯消費占世界比例已經超過40%。而德國、英國、波蘭、荷蘭、白俄羅斯等國馬鈴薯消費普遍減少,近20年上述國家馬鈴薯消費量分別減少15%、20%、65%、40%、30%左右(表4)。

表4 主要國家2000、2010年與2017年馬鈴薯消費量 (萬噸)

3 世界馬鈴薯貿易格局及演化

為分析馬鈴薯貿易變化,研究收集整理了聯合國貿易統計數據中各國馬鈴薯進出口量、進出口額數據。在HS編碼中,馬鈴薯貿易相關編碼主要包括:07011000(種用馬鈴薯)、07019000(其他鮮或冷藏的馬鈴薯、07101000(冷凍馬鈴薯)、11051000(馬鈴薯細粉、粗粉及粉末)、11052000(馬鈴薯粉片、顆粒及團粒)、11081300(馬鈴薯淀粉)、20041000(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冷凍馬鈴薯)、20052000(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未冷凍馬鈴薯)。其中,編碼07011000、07019000、07101000在海關編碼分類中屬植物產品(未加工馬鈴薯);編碼11051000、11052000屬制粉產品;編碼20041000、20052000屬加工食品。

3.1 貿易規模不斷擴大,出口量、出口額總體增長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推進,馬鈴薯貿易規模不斷擴大,進出口量、額均有所增長。研究整理了2000—2018年世界馬鈴薯出口量、額,借以分析馬鈴薯貿易總體狀況。2000年,世界馬鈴薯出口量約為1 224.6萬噸,至2018年增至2 211.5萬噸,增長80.6%;馬鈴薯出口額則由2000年的44.9億美元增至2018年的152.5億美元,增長239.6%。世界馬鈴薯出口量占總產量比例也由2000年的3.8%增至約6.0%。

3.2 鮮薯出口占比下降,制品出口占比提高

馬鈴薯出口主要以未加工馬鈴薯(編碼包括07011000、07019000、07101000)為主,其出口量占出口總量的50%~60%。由于單位價值相對較低,未加工馬鈴薯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例相對較低,僅為30%左右。其中,又以其他鮮或冷藏馬鈴薯(07019000)出口量最大,出口量占出口總量的約一半,出口額占比約為20%。種用馬鈴薯(07011000)出口量、出口額也占有一定比例,其出口量、出口額占出口總量、出口總額的比例約為6%~8%。加工食品(編碼包括20041000、20052000)是馬鈴薯貿易的另一主要產品,其出口量占出口總量的約30%,而出口額則占到出口總額的60%左右。其中,又以非醋方法制作或保藏的冷凍馬鈴薯(20041000)出口量最大,其出口量占出口總量的約三分之一,但出口額卻占到40%以上。制粉產品(編碼包括11051000、11052000)在馬鈴薯貿易中占比最小,其出口量、出口額在三種形態中占比最小,占出口總量、出口總額的比例均在10%以下(表5)。

從結構變化看,未加工馬鈴薯出口量、出口額占比有所下降,出口量占出口總量比例由60%以上下降至50%左右,出口額占比大體保持在30%左右,變化相對較小。馬鈴薯相關加工食品出口量、出口額占比增長較為顯著,出口量占比由30%左右增至40%以上,出口額占比基本保持在60%左右。馬鈴薯制粉出口量、出口額占比變化不大,略有下降??偟目?,馬鈴薯出口結構表現出加工食品占比增加而未加工產品出口減少的趨勢。

表5 2000、2010年與2018年不同類目馬鈴薯出口量、出口額占比 (%)

3.3 歐美國家貿易占比下降,但仍占據主導地位

馬鈴薯進出口市場集中度較高,且以歐美國家為主[9,10]。根據聯合國商品貿易統計數據,2000年馬鈴薯出口額排名前10位國家全部來自歐洲或北美,相關國家馬鈴薯出口額占世界出口總額的89.0%,出口量占世界出口總量的86.5%。進口排名前10位的國家中,同樣全部為歐美國家,進口量、進口額占其進口總量、進口總額的比例均超過60%。近年來,歐美國家馬鈴薯貿易量、額占比有所下降。2018年,出口額排名前10位的國家中8個國家為歐美國家,出口量合計占出口總量比例約75.2%,出口額占出口總額

表6 2000、2010年與2018年主要國家馬鈴薯出口占比 (%)

比例約81.4%,分別比2000年下降11.3和7.6個百分點。同時期,俄羅斯馬鈴薯進口有所增長,進口量、進口額占比增加(表6、表7)。

表7 2000、2010年與2018年主要國家馬鈴薯進口占比 (%)

3.4 以區域內貿易為主,發達國家占據產業鏈頂端

馬鈴薯貿易集中在歐洲、北美、亞洲三個區域,并以區域內貿易為主。歐洲占有世界馬鈴薯出口的7成,進口的5成,荷蘭、德國、英國、法國、比利時等國在貿易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且各國之間互為重要進出口對象。以荷蘭為例,其馬鈴薯主要出口德國、英國、法國、比利時,2018年對上述四國馬鈴薯出口額合計占荷蘭馬鈴薯出口總額的46.1%;進口也主要來自上述國家,進口額合計占其進口總額的89.6%。德國、法國、比利時馬鈴薯對歐盟國家出口額占各自出口總額比例分別在45%、65%、50%左右,法國、比利時、英國馬鈴薯自歐盟國家進口額占各自進口總額的90%以上。美國、加拿大是北美地區重要的進出口國,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馬鈴薯出口量、出口額占其出口總量、總額的約35%,而自加拿大進口量、進口額占其進口總量、總額的80%以上;加拿大對美國出口量、出口額占其出口總量、總額的80%以上。

從出口產品看,種用馬鈴薯出口主要集中在荷蘭、法國、德國、英國、比利時等西歐國家,上述5國種用馬鈴薯出口額合計占世界種用馬鈴薯出口額的約90%。又以荷蘭出口最大,其種用馬鈴薯出口額占比更是達到50%。荷蘭、比利時、德國、加拿大、美國等發達國家馬鈴薯制粉和加工食品出口占比較高,兩類產品出口額占出口總額比例普遍在70%以上,甚至達到90%。而中國、埃及等新興出口國家主要以冷凍或冷藏馬鈴薯為主[11],馬鈴薯制粉和加工食品出口額合計占比在30%以下。

4 小結與建議

研究分析了近20年來世界馬鈴薯生產、消費與貿易及演化情況,得出世界馬鈴薯產業基本形勢和趨勢。從生產看,世界馬鈴薯種植呈現由歐洲向亞洲、由溫帶產區向低地熱帶產區、由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趨勢,中國、印度、孟加拉國等亞洲國家馬鈴薯供需均顯著增長,而歐美國家馬鈴薯種植面積則普遍下降,產量也相應減少。近年來,馬鈴薯主產國單產水平普遍提高,歐美發達國家馬鈴薯單產水平仍領先于其他國家,處于明顯領先地位。從消費看,馬鈴薯消費總體增長,并主要來源于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消費增加。馬鈴薯食用消費仍占有較大比重,且占比有所提高。種用、飼用馬鈴薯消費量有所下降,在總消費中占比也下降。從貿易看,盡管歐美發達國家在馬鈴薯貿易中份額有所下降,但在世界貿易中仍占據主導地位,并以種用、制粉和加工馬鈴薯等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為主,占據產業的頂端。而中國、埃及等新興出口國家則主要以冷凍、冷藏馬鈴薯為主,出口產品附加價值相對較低?,F有馬鈴薯貿易帶有明顯區域內貿易特點,歐洲、北美國家相互貿易占比較高。

對比發達國家馬鈴薯供需與貿易情況,可以發現盡管我國馬鈴薯產量和消費量不斷增加,在世界馬鈴薯供需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技術水平、貿易地位與歐美等發達國家仍有顯著差距[12],馬鈴薯單產水平顯著低于發達國家,出口量、出口額相對有限,且以未加工產品為主,價值較低。為此,針對我國馬鈴薯產業發展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加強馬鈴薯育種、種植技術研發與應用。加大對馬鈴薯育種研發的支持力度,加快馬鈴薯新品種及脫毒種薯示范基地建設,通過集成優質品種、種薯處理、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全機械化作業等先進技術,篩選適宜的高效馬鈴薯脫毒種薯品種,健全脫毒種薯質量監控體系,保證脫毒種薯質量[13]。引導農戶改變使用自留種的種植方式,推廣普及脫毒種薯。

二是推動馬鈴薯加工業發展。加大對馬鈴薯深加工的政策支持,鼓勵引導企業開發馬鈴薯相關方便食品,持續優化馬鈴薯出口結構,鼓勵引導龍頭企業引進國外先進深加工技術和設備,提高深加工能力,提高馬鈴薯制粉和加工食品出口占比。

三是拓展馬鈴薯出口市場。瞄準日韓、東南亞等周邊國家市場,根據當地產品標準和市場需求,有針對性開展種植、加工。抓住“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有利時機,積極拓展與相關國家加工、貿易合作[14],不斷拓展馬鈴薯出口渠道。

注 釋:

① 本研究對產量增長進行分解,以此分析單產和面積變化引起的產量增長,具體分解過程可以表示為:產量增長率=單產變化引起的增長率+面積變化引起的增長率=(單產變化×期末種植面積)/期初產量×100%+(期初單產×種植面積變化)/期初產量×100%,式中單產變化引起的增長率=(單產變化×期末種植面積)/期初產量×100%;面積變化引起的增長率=(期初單產×種植面積變化)/期初產量×100%。

猜你喜歡
單產出口量出口額
山西夏收全面完成 總產單產好于常年
黑龍江省和全國“十三五”期間三大作物單產變化分析
1-2月份南非煤炭出口量同比下降25.5%
1月份南非煤炭出口量同比下降46.5%
1月份印尼煤炭出口量同比下降7.4%
農大農企聯手創山西小麥最高單產新紀錄
油菜“不務正業”,單產3.4噸
印度香料出口提高8%為103萬t
2014年4月1-15日越南胡椒出口額達7 830萬美元
2014年第1季度越南農林水產品出口額達69億美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