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挑拔平硬,方勁古拙—從王世貞管窺明代隸書的審美觀念

2021-03-27 08:49聶國強
大學書法 2021年2期
關鍵詞:王世貞漢隸刻本

⊙ 聶國強

弁言

王世貞(1526—1590),明代文學家、史學家。字元美,號鳳洲,又號弇州山人。江蘇太倉人,官至刑部尚書。王世貞倡導文學復古運動,主張“文必秦漢、詩必盛唐”,在當時有重要的影響,與李攀龍、謝榛、宗臣、梁有譽、徐中行、吳國倫并稱“后七子”,并與李攀龍共為“后七子”領袖。然李攀龍歿后,王世貞獨領文壇二十年。王氏一生著述極富,如《弇州山人四部稿》《弇山堂別集》《古今法書苑》《三朝首輔錄》等。

《弇州山人四部稿》是王世貞最重要的學術著作之一,亦稱《弇州四部稿》,共一百八十卷。這部著作中收入了王世貞對于書法品評的許多觀點,主要見于《文部》《說部》之中?!段牟俊窂木硪话偃骄硪话偃珍浟藵h魏到明代的碑帖跋?!墩f部》中《藝苑卮言》是王世貞詩文書畫散論的匯總,其中卷一百五十三《藝苑卮言·附錄二》至一百五十四《藝苑卮言·附錄三》為王世貞的書法評論,涉及書法的各個方面。就隸書的品評而言,主要集中在《文部》的碑帖跋中。雖然所選碑刻不廣,但卻能較全面反映王世貞的隸書觀。該部分內容并無單獨勾輯出版,往往被時人所忽略。下文我們將以王世貞《弇州山人四部稿》中的隸書觀為主體,參照其他史料文獻,梳理出明代人對于隸書的主要審美觀。

一、對于漢碑的品評

(一)《西岳華山廟碑》

對于《西岳華山廟碑》,王世貞評為:“行筆遒勁,不盡如鍾、梁二公,知唐人隸分之法所由起耳?!盵1]明代趙崡觀點和王世貞相同,在《石墨鐫華》中也用“遒勁”來評價。王世貞提出的“鍾、梁二公”,即鍾繇與梁鵠,關于他們現存的隸書,大都是附會其名下,沒有一件是真實可傳的,其中以《受禪碑》《勸進表》為最。此處王世貞實際是用《華山廟碑》和《受禪碑》《勸進表》二碑進行比較得出自己的觀點。王世貞說:“唐人隸分之法所由起耳?!蹦撤N程度上是說《華山廟碑》在結體方正、用筆豐腴等特點上開啟了唐隸。郭宗昌對于《華山廟碑》開啟唐隸這一觀點與王世貞相似,他說:“其結體、運意乃是漢隸之壯偉者,割篆未會,時或肉勝,一古一今,遂為隋唐作俑,如‘山’‘子’諸字是也?!盵2]

(二)《孔宙碑》

關于《孔宙碑》,王世貞評云:“其書與文雖非至者,要之,不失東京本色也?!盵3]趙崡對王世貞所說有疑問,于《石墨鐫華》云:“余借得東肇商本,又得二紙于王戶部堯年、趙郡丞可行,大都殘闕,過玄敬所錄者,猶精彩動人。元美乃謂‘文與書皆非至者’,何也?”[4]又郭宗昌《金石史》評云:“其書尚存分法,且結體古逸,殊不易造。元美少之,是胸中為曹氏諸碑所據,漢魏咫尺,便墮千里,文亦典則?!盵5]在郭宗昌看來,王世貞沒有將《孔宙碑》置于較高的地位,主要原因是“胸中為曹氏諸碑所據”。所謂的曹氏諸碑,還是上文所指“鍾、梁二公”的隸書。換言之,在王世貞心中,《孔宙碑》雖然“不失東京本色”,但其藝術高度仍不及《勸進表》《受禪碑》等碑。

(三)《張遷碑》

《張遷碑》在明初才出土于山東東平縣,所以在明代之前金石古籍中并沒有收錄記載。王世貞對該碑評價說:“其書法不能工,而典雅饒古意,終非永嘉以后所可及也?!盵6]這句話幾乎是對《張遷碑》最早的藝術評價,但此言卻值得深思。其關鍵在于“永嘉”二字,永嘉是晉懷帝的年號。因王世貞推崇的是曹魏碑刻,所以他要跨曹魏。那么,按照王世貞的觀點,永嘉也就成為隸書風格的分水嶺。

(四)《景君碑》

對于《景君碑》的藝術評價,王世貞僅用“古雅”[7]二字,而郭宗昌不以為然,《金石史》載:

《漢故益州太守北海相景君銘》,隸書,似聊以勒石,非當時名手,第小具一種拙樸之意,且有八分遺則,自是時代使然,亦不為佳也。今人不習古,反謂一出古人,色色皆佳,了無軒輊。不知三代彝器,古雅奇絕,千載無匹。而野鑄鼎彝,非不古色蒼然,而花文款識粗鹵,不足觀者多矣。矧漢代乎?……王元美賞鑒前無古人,亦云:“隸法古雅”,然當其時正以未雅耳,《孔廟碑》結體古逸,兼有分法,反謂:“非其至者”,皆所未解。[8]

首先,郭宗昌認為對于前代金石碑刻應有鑒別,不能盲目推崇,對于有些金石之作的“拙樸之意”是時代使然,并非盡善盡美。其次,郭宗昌對于王世貞評價《漢景君碑》用“古雅”一詞提出質疑。通過這段文字,我們進一步看到兩人觀點的差異,他們不僅僅代表個人審美差異,而且是代表著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審美。王世貞的觀點代表了明代前中期的隸書觀,而郭宗昌的觀點代表著晚明之后的隸書觀。

(五)《魯峻碑》

從藝術風格而言,《魯峻碑》屬于漢碑中法度嚴謹、平正端莊一路,與《西岳華山廟碑》以及后來的曹魏碑刻相類似。明盛時泰評《魯峻碑》云:“方勁古拙,甚可寶也?!盵9]“方勁古拙”一詞是元代吾丘衍品評隸書的重要標準,顯然是明代人繼承元人的隸書觀點。這一風格的漢碑也是王世貞所欣賞的,所以王世貞評《魯峻碑》云:“亦漢隸中之有聲者也?!盵10]又見郭宗昌評《魯峻碑》云:“分法峭峻古雅,第小開魏人堂室,然自是漢格?!盵11]可知郭宗昌始終將漢與魏的隸書進行嚴格的區分。

(六)《夏承碑》

《夏承碑》的藝術風格在漢碑中還是較為獨特的,尤其在字法結構上,篆書成分頗多。宋洪適云:“此碑字體頗奇怪?!盵12]明都穆云:“篆體八分?!盵13]王世貞評價:“有四分之篆?!盵14]孫鑛《書畫跋跋》云:“出篆入真,與漢他隸又稍別?!盵15]可見各家觀點大致相似。王世貞又云:“(《夏承碑》)隸法時時有篆籀筆,與鍾、梁諸公小異。骨氣洞達,精彩飛動?!盵16]所謂“篆籀筆”,除了字法結構之外,在用筆上《夏承碑》主要用篆書的圓筆較多,跟當時推崇的“折刀頭”筆法明顯有別,所以王世貞說“與鍾、梁諸公小異”。孫鑛也高度評價《夏承碑》:“奇古遒逸絕有勢,漢隸妙跡賴此,猶存仿佛?!盵17]從王世貞、孫鑛兩人觀點看,在眾多漢碑中與鍾、梁隸書不同又能與之相媲美的只有《夏承碑》,正如孫鑛所云:“惟《夏承碑》堪伯仲?!盵18]

通過上述論證可見,王世貞的隸書審美標準主要有兩點:其一是“方勁古拙”;其二是“篆籀筆”。在王世貞看來,符合這兩種標準的漢碑數量非常有限,主要代表分別是《魯峻碑》《夏承碑》?!遏斁贩稀胺絼殴抛尽钡碾`書觀,而《夏承碑》雖然不符合“方勁古拙”,卻是“篆籀筆”的代表。

二、對曹魏三碑的品評

曹魏時期,有三座著名隸書碑刻,分別是《孔子廟碑》《受禪碑》《勸進表》。王世貞評《孔子廟碑》云:

西岳華山廟碑拓片 故宮博物院藏

《孔子廟記》后有“陳思王曹植詞,梁鵠書”數字,是宋嘉佑人益者?!侄嗦?,其存者結體亦與《受禪》同差?可寶也。[19]

評《受禪碑》云:

司徒王朗文,梁鵠書,太傅鍾繇刻石,謂之“三絕碑”。一云:“即太傅書”,未可據也。字多磨刓,然其存者古雅遒美,自是鐘鼎間物。[20]

評《勸進表》云:

鍾繇書,結法與《受禪》略同。[21]

從三段話中,我們也進一步明確了王世貞所謂“鍾、梁”隸書就是曹魏三碑。王世貞在合跋《受禪碑》《勸進表》二碑中又言:

予所記《勸進》《受禪》二碑,以乞家弟矣。后復得一本,字畫不甚剝蝕,惜《受禪》闕前數行,中又多斷簡,當是舊拓,再經裝池致零落,其存者猶奕奕精采射人也?!瓭h法方而瘦,勁而整,寡情而多骨。[22]

王世貞將《受禪碑》《勸進表》明確歸為漢碑,并沒有將曹魏隸書與漢代隸書進行嚴格區分,所以郭宗昌竭力反駁王世貞的觀點:“書法方削寡情,矯強未適,視漢隸雍穆之度,不啻千里?!盵23]又見郭宗昌《跋曹全碑》云:“弇州識洞千古,以方整、瘦勁、寡情為漢法,是柳誠懸輩可盡晉法也?!盵24]郭宗昌認為曹魏碑刻并非漢法,實為魏晉之法。清王宏撰也與郭宗昌的觀點相一致,認為:“王弇州以方整寡情為漢法,予謂正魏法耳?!盵25]從以上觀點中,我們可以看出王世貞與郭宗昌等清代人對待漢魏碑刻的本質區別,但是實際上元明人一直對《受禪碑》《勸進表》等碑刻的藝術水平十分推崇。如元虞集《題魏〈受禪碑〉》云:

華歆《勸進》鍾繇筆,妙畫千年不可磨。[26]

王世貞《王樗全傳》中云:

(王樗)書法健利有致,晚得鍾太傅《受禪碑》,習之至忘寢食,以故于八分尤精。[27]

孫鑛《書畫跋跋》云:

二碑(《受禪碑》《勸進表》)余皆有之,雖磨刓甚,然字猶半可識,真斬釘截鐵手也。余不解隸法,至睹此碑,則把玩不能釋手也。[28]

何良俊撰《四友齋叢說》云:

隸書當以梁鵠為第一,今有《受禪》《尊號》二碑及《孔子廟碑》皆是。[29]

楊慎把《受禪碑》《勸進表》也均收入其《法帖神品目》之中。[30]以上觀點都可以證明王世貞的隸書觀能夠代表元明的審美標準。那么元明人為何推崇曹魏隸書呢?王世貞在《藝苑卮言·附錄二》中更明確地指出其原因:

衍又曰:“隸書人謂宜扁,殊不知妙在不扁,挑拔平硬如‘折刀頭’,方是漢隸?!毖艽苏Z尤合作,正《受禪》《勸進》之所以妙也,近代文徵仲得之。[31]

王世貞的這段話頗為重要。雖然后人大都認為吾丘衍所撰《學古篇》之《三十舉》是篆刻學習的重要著作,殊不知《十七舉》內容更是元明兩代書家對于隸書最核心的審美觀點,而《受禪碑》《勸進表》等曹魏碑刻則成為元明兩朝奉為經典的“漢隸”作品,并成為衡量隸書好壞的重要標準。

三、對于唐代隸書的品評

唐代隸書前期以歐陽詢為代表,隸書作品如《房彥謙碑》等,主要是受北朝銘石書風格的影響,所以前期的隸書作品某種程度上還保存了“方勁古拙”的古法。從唐玄宗開始,隸書風格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更顯豐腴飽滿,如王世貞所云:“古法自開元帝始盡變也?!盵32]

(一)唐玄宗的隸書

《紀泰山銘》是唐玄宗的隸書代表作,位于泰山之巔大觀峰。王世貞曾三次登泰山參觀《紀泰山銘》,多次題跋之。他還曾撰寫《游泰山記》一文:“余自戊午己未間,有事于泰山者三,而其稍可紀者第二游也?!盵33]對于《紀泰山銘》的藝術風格,王世貞云:“隸法雖小變東京,最為秾勁饒古意。余嘗游其地,度天門,造碧霞,郁浡云霧中,此銘獨煜然有龍翔鳳翥之態?!盵34]后又跋云:“《紀泰山銘》者,唐玄宗皇帝御撰及書,字徑可六寸許,雖小變漢法,而婉縟雄逸有飛動之勢。余嘗登泰山,轉天門,則見東可二里穹崖造天銘書,若鸞鳳翔舞于云煙之表,為之色飛?!盵35]其兩次題跋觀點都是一樣的,唐隸雖然與漢隸有所差異,但是仍然保持了漢碑的“古意”。明代的趙崡應和王世貞的觀點:“分隸遒逸婉潤,最為得意之筆?!盵36]

唐玄宗的另外一件與《泰山銘》風格上相似的作品是《孝經》,王世貞跋云:“書法豐妍勻適,與《泰山銘》同,行押亦雄俊可喜?!盵37]孫鑛跋云:“此隸與《泰山銘》同一法,第彼字徑數寸,得以展其翔舞之勢,此差小,則只覺肉勝耳。凡隸字大則易佳,唐隸肥,尤宜大?!盵38]在評價《孝經》“肥瘦”的觀點上,王世貞和孫鑛又有分歧。王世貞又跋《涼國長公主碑》云:“小許公撰,而開元帝御書,書法過肥,然點畫間自有異趣。要之,自唐變此體,帝為最也?!盵39]可見唐玄宗的隸書都與“肥”這一特點有關,可以用王世貞的一句話總結,即“豐而扁者唐玄宗也”[40]。王世貞甚至把唐玄宗這種隸書風格的形成跟楊玉環聯系在一起,王世貞云:“明皇酷嬖太真(楊玉環),無所不似,隸分體不免作豐容艷肌時狀,老杜云‘書貴瘦硬方通神’,蓋有感也?!盵41]

雖然唐隸的“豐容”與“方勁古拙”的隸書觀并不一致,但在外表之內仍然有其優點所在。但后來當王世貞見到《受禪碑》《勸進表》二碑時,其觀點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他說:“余始絕喜明皇《泰山銘》,見此(《受禪碑》《勸進表》)而恍然自失也。漢法方而瘦,勁而整,寡情而多骨;唐法廣而肥,媚而緩,少骨而多態,此其所以異也?!盵42]王世貞道破了漢與唐隸書的本質區別,也體現了王世貞對于唐隸審美認識的轉變,此外,又一次印證了王世貞對于《受禪碑》《勸進表》的高度推崇。關于明代人對于漢唐隸書的比較,又見王紱說:“漢多錯落,唐則整齊;漢多簡便,唐則增益偏旁;漢猶有篆形,唐則光潤撇捺?!盵43]相比之下,王世貞的說法更深入本質。

(二)其他唐代隸書

唐代隸書,在唐玄宗的影響下又有了韓擇木、蔡有鄰、史惟則等名家。對于韓擇木的隸書,王世貞云:“擇木書于漢法,雖大變,然猶倔強有骨?!盵44]韓擇木的隸書之所以“大變”,是因唐代隸書少有以瘦為主要特點的作品。王世貞還曾評價云:“瘦而怪者韓擇木也?!盵45]但孫鑛并不贊同此說:“尚書于隸學甚深,匪但倔強有骨而已?!憋@然孫鑛更推崇韓擇木。

關于史惟則,王世貞跋《大智禪師碑》云:

此碑為唐史侍御惟則書,竇臮《賦述》稱史書古今折衷,大小應變,聲價極不落莫也。其行筆絕類《泰山銘》,而縝密過之,知開元帝潤澤所自耳。[46]

王世貞高度評價了史惟則的隸書,甚至認為其可以超過唐玄宗的《泰山銘》。趙崡和王世貞的觀點相似,《石墨鐫華》云:

史惟則分隸書,竇臮稱其古今折衷,大小應變,如因而高矚遠俯,川陸而必見,今觀此碑,信是開元間分書第一手,嚴挺之文亦麗則可觀。[47]

在對待史惟則隸書的態度上,孫鑛完全否定了王世貞,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此隸殊太肥又帶俗,不及韓尚書,遠甚司寇,乃亟稱之,何也?云:“折衷應變?!痹疲骸翱b密?!蓖嬷?,俱不得,只見滯濁耳。[48]

即便是孫鑛不贊同王世貞的觀點,也僅僅是在用筆“肥瘦”問題的爭論上,并沒有改變他們共同推崇曹魏隸書,追求《十七舉》的隸書觀這一根本原則。蔡有鄰也是唐代隸書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其作品流傳不多,歐陽修《集古錄》云:“韓史二家傳于世者多矣,李潮僅有存者,有鄰之書亦頗難得,而小字尤佳?!盵49]關于蔡有鄰的隸書,見王世貞《弇州續稿》云:

蔡有鄰書取法以時趣,不能甚古,而于嚴勁中微有情,似勝韓擇木。[50]

按照王世貞的觀點,唐代隸書名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唐玄宗的影響,但各有其不同的風格特點,即便蔡有鄰不能入古,但仍有特點勝過韓擇木,這顯示了王世貞敏銳的藝術洞察力。此外,唐代的隸書名家,還有李潮,趙明誠《金石錄》記載他的作品就有兩件:“《唐惠義寺彌勒像碑》,李潮八分書,潮書在石刻者絕少,惟此碑與《彭元曜墓志》耳?!盵51]但是這兩件作品在明代王世貞、趙崡、都穆,甚至郭宗昌等人的金石著作中并沒有提及。

關于唐代隸書的品評,王世貞主要是以《紀泰山銘》作為唐代隸書的一個標準進行比較進行品評的,如對《孝經》《大智禪師碑》等皆是如此。雖然王世貞早期對《紀泰山銘》評價極高,但是后期卻徹底發生了改變,這種轉變一方面證明了王世貞審美標準的轉變,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漢法方而瘦,勁而整,寡情而多骨”的論斷是王世貞甚至是整個明代對于隸書最核心的觀點,其實也就是元代吾丘衍的隸書觀。

小結

明代王世貞繼承了元代吾丘衍的隸書觀,即《三十五舉》之《十七舉》的內容:“隸書人謂宜扁,殊不知妙在不扁,挑拔平硬如‘折刀頭’,方是漢隸(書體)。括云,‘方勁古拙,斬釘截鐵備矣’?!盵52]我們可以概況為:挑拔平硬,方勁古拙。它既是元明人倡導的隸書之法,也是評價和書寫隸書的重要標準。這種審美規范下最杰出的代表作品是《受禪碑》《勸進表》二碑,所以王世貞等明代學者在評價隸書碑刻時往往將二碑作為比較對象。但這種“漢隸”審美觀卻遭到郭宗昌等清代書家的竭力反駁,認為王世貞的隸書觀是魏法,而非漢法,應該將漢與魏分開。這說明了清代與明代隸書審美的區別,但值得注意的是,我們不能忽略明清的內在聯系,比如清代王澍,他非常推崇吾丘衍《十七舉》的隸書觀,并多次批評清初隸書名家鄭簠,見《淳化秘閣法帖考正》云:

吾衍《三十五舉》云:“隸書須是方勁古拙,斬釘截鐵,挑拔平硬如折刀頭,方是漢隸?!苯褡髡撸ㄠ嵑叄┎坏霉湃酥?,但以弱毫描取舊碑斷闕形狀,便交相驚詫,以為伯喈復生,豈不可笑。[53]

又于《竹云題跋》云:

前人論隸書云:“方勁古拙,斬釘截鐵”。自谷口出而漢法大壞,不可不急以此種救之。[54]

王澍推崇吾丘衍的觀點,并呼吁以此隸書觀來改變當時隸書發展的狀況,顯然他的隸書觀仍然繼承了元明人的觀點。這也說明明清兩朝的隸書審美觀、取法觀有很大的差異,但是也絕對不能將兩個時代完全斷開。

注釋:

[1]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34卷[M].明萬歷刻本.

[2]郭宗昌.金石史:上卷[M].清知不足齋叢書本.

[3]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34卷[M].明萬歷刻本.

[4]趙崡.石墨鐫華:第1卷[M]. 清知不足齋叢書本.

[5]郭宗昌.金石史:上卷[M].清知不足齋叢書本.

[6]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34卷[M].明萬歷刻本.

[7]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34卷[M].明萬歷刻本.

[8]郭宗昌.金石史:上卷[M].清知不足齋叢書本.

[9]盛時泰.蒼潤軒玄牘記:第1卷[M].東武劉燕庭氏校抄本.

[10]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34卷[M].明萬歷刻本.

[11]郭宗昌.金石史:上卷[M].清知不足齋叢書本.

[12]洪適.隸釋:第8卷[M].明萬歷刻本.

[13]都穆.金薤琳瑯:第6卷[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4]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53卷[M].明萬歷刻本.

[15]孫鑛.書畫跋跋:第2卷上[M].清乾隆五年刻本.

[16]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34卷[M].明萬歷刻本.

[17]孫鑛.書畫跋跋:第2卷上[M].清乾隆五年刻本.

[18]孫鑛.書畫跋跋:第2卷上[M].清乾隆五年刻本.

[19]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34卷[M].明萬歷刻本.

[20]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34卷[M].明萬歷刻本.

[21]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34卷[M].明萬歷刻本.

[22]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34卷[M].明萬歷刻本.

[23]郭宗昌.金石史:上卷[M].清知不足齋叢書本.

[24]郭宗昌.金石史:上卷[M].清知不足齋叢書本.

[25]王宏撰.砥齋題跋[M].清康熙十四年刻本.

[26]虞集.道園學古錄:第30卷[M].四部叢刊景明景泰翻元小字本.

[27]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84卷[M].明萬歷刻本.

[28]孫鑛.書畫跋跋:第2卷上[M].清乾隆五年刻本.

[29]何良俊.四友齋叢說:第27卷[M].明萬歷七年張仲頤刻本.

[30]楊慎.法帖神品目[M].清道光五年李朝夔刻本.

[31]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53卷[M].明萬歷刻本.

[32]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35卷[M].明萬歷刻本.

[33]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72卷[M].明萬歷刻本.

[34]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34卷[M].明萬歷刻本.

[35]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35卷[M].明萬歷刻本.

[36]趙崡.石墨鐫華:第2卷[M]. 清知不足齋叢書本.

[37]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35卷[M].明萬歷刻本.

[38]孫鑛.書畫跋跋:第2卷上[M].清乾隆五年刻本.

[39]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35卷[M].明萬歷刻本.

[40]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53卷[M].明萬歷刻本.

[41]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35卷[M].明萬歷刻本.

[42]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34卷[M].明萬歷刻本.

[43]王紱.論書[G]//崔爾平.明清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4:4.

[44]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35卷[M].明萬歷刻本.

[45]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53卷[M].明萬歷刻本.

[46]王世貞.弇州四部稿:第135卷[M].明萬歷刻本.

[47]趙崡.石墨鐫華:第4卷[M]. 清知不足齋叢書本.

[48]孫鑛.書畫跋跋:第2卷下[M].清乾隆五年刻本.

[49]歐陽修.集古錄:第6卷[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50]王世貞.弇州續稿:第167卷[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51]趙明誠.金石錄[G]//御定佩文齋書畫譜:第27卷.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52]吾丘衍.學古編:上卷[M].明夷門廣牘本.

[53]王澍.淳化秘閣法帖考正:第12卷[M].四部叢刊三編景清雍正本.

[54]王澍.竹云題跋:第1卷[M].清海山仙館叢書本.

猜你喜歡
王世貞漢隸刻本
和刻本《事林廣記》中所見宋詞——《全宋詞》未收《迎仙客》詞六首
鄭之珍《勸善記》明清刻本流變再論
密韻樓藏元刻本《南豐先生元豐類稿》版本關系初探
古人做書為什么不加頁碼
窺秘明代王世貞的書畫鑒藏世界
漢碑檔案
論書法中金文和漢隸的重要性
恨屋不及烏
近十年王世貞史學研究述評
王世貞宗杜思想綜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