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減法”中做好“加法”

2021-03-31 20:52巢琳
江蘇廣播電視報·新教育 2021年44期
關鍵詞:減法提質增效作業設計

巢琳

摘要:作業,是學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雙減背景下,作業提質增效成為大家核心關切的問題?;诂F實需求,現階段開展優化作業布置的探索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提升數學作業質量時,我們可以在數學作業中滲透文化,提升高度;可以將數學作業融入生活,增加溫度;可以對數學作業進行合理分層,創造梯度;還可以設置創新性高、趣味性強的作業,豐富維度。

關鍵詞:雙減;提質增效;小學數學;作業設計

“你今天的作業完成了么?”這是多少家長接到孩子說的第一句話,作業負擔過重會嚴重損害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為了讓教育職能更多地從社會回到學校,“雙減”政策出臺,教師作為落實“雙減”的主力軍,要用“減法”的途徑做“加法”,減去重復低效的作業,優化課堂教學和作業設計,做到“減負”與“激活”并行不悖,真正還小學生以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

一、內涵解讀:探尋“雙減”背景下提質增效的現實需求

適當的數學作業有助于學生對課堂學習的知識進行有效延伸,對課堂學習的成果進行鞏固深化,從而養成理性思維的模式。

然而近年來,受“教育要贏在起跑線上”的理念裹挾,盲目攀比、過度拔高的現象層出不窮,小學生學業負擔已然過重。就數學學科而言,“過重作業負擔”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方面是作業數量太多,在“題海戰術”的影響下,教師希望通過多加練習使學生掌握各種題型,游刃有余;另一方面是作業難度太大,教師希望學生能“跳一跳,摘個桃”,過分拔高作業難度,沒有關注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為了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形成正確的學習觀,提質增效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現狀分析:剖析當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1.過于隨意

在布置作業時,有些老師只是為了應付家長讓學生有事可做,所以沒有經過細致的思考就隨意布置一些書面作業,有時布置地數量過多,有時布置地難度過大,沒有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孩子需要多長時間完成,也不考慮完成這些作業能有哪些收獲。長此以往,這些無效的作業都將成為孩子肩上不必要的負擔。

2.形式單調

在布置計算作業時,大部分教師只是讓孩子進行機械的口算訓練,對于活潑好動的小學生來說,這種重復沒有樂趣的作業只會消磨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除此以外,其他作業也主要圍繞教材中教授的知識,很少出現拓展內容以及課外知識,內容相對枯燥,在這樣形式單調的作業中,學生的思維也很難得到良好的鍛煉。

3.層次不清

孔子曾提出,教學時要做到因材施教,因為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學習習慣都是不盡相同的。如果布置同一內容、統一難度、統一要求的作業,那便不能滿足不同水平的學生所要達到的不同層次的目標。并且學好數學不應局限于掌握更多的數學知識、練就高超的解題技巧、取得優異的數學成績,而是要讓學生會運用數學思維進行思考、感悟數學的內在價值。

作業的設計在精不在多,要讓學生通過作業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數學教師應該在布置作業時做到精心設計、形式多樣。

三、策略設計:優化數學作業的設計水平

在“雙減”的背景下,通過減少課后作業量來達到減輕學習負擔的目的,是絕大部分老師的舉措與方法。但“雙減”是用“減法”的途徑做“加法”,其內核還是要提質增效,這就要求我們對數學作業進行優化設計。那高質量的數學作業該如何設計?課堂內學習的知識又該怎樣得到鞏固與提升?筆者有這樣一些思考。

1.滲透文化,讓數學作業更有高度

數學不僅是自然科學的重要基礎,也是人類社會的文明力量,其本身具有豐富的人文價值。因此,教師在作業設計時要挖掘人文資源,滲透文化內涵,讓學生在作業中感受數學文化,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涵養數學精神。

例如在設計《神奇的漢諾塔》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了解大梵天預言的故事,思考64個的金屬盤按上述規則從指定的位置全部移至另一根金剛石棒上時要移多少次,在這個過程中世界會毀滅嗎?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先從簡單的情況想起,由此提出作業要求:

1、把組成“金塔”的圓盤按照下大上小依次放在柱子上;

2、每次只能移動一個圓盤;

3、在移動過程中,大圓盤不能壓在小圓盤上面;

4、每次移動的圓盤只能放在左中右的柱子;

2.融入生活,讓數學作業更有溫度

眾所周知,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處于提升變化之中。如果我們能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分析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對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培養數學思維、發展數學素養有著極大的幫助。

結合《多邊形的面積》的知識,可以布置一項以《校園規劃征集令,我的地盤我做主》為主題的作業。讓學生們組成探究小組,借助卷尺、激光測量儀等測量工具對校園的面積進行測量和統計。這個過程中,孩子的測繪能力、計算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都得到了極大地提升。在測繪之后,還可以邀請學生親自參與校舍設計,講解規劃設想,展現孩子充滿想象力和童心的奇思妙想。

3.合理分層,讓數學作業更有梯度

要想借助作業促進全體學生的能力發展,首先要全方位地了解學生的學情,其次還應思考如何將作業進行合理分層。在布置分層作業時,可以設置以下三個層次:一是基礎類,面向全體學生,主要為了進行鞏固和積累,可以設置單向度、兼具模仿性和稍加變化的題目;二是綜合類,面向學習程度較好的學生,主要為了進行適當提升,達到綜合運用的目的,可以設置更具靈活性和轉變性的綜合類題目;三是遷移類,面向高水平素養的學生,主要為了培養創新思維和創造才能,助力思維生長。這一類作業要兼具開放性與創新性,以適應學生高水平素養發展的訴求。

4.創新激趣,讓數學作業更有維度。

小學生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年齡尚小,比較愛玩,老師可以抓住孩子的這種心理特點,以趣味性為原則設計作業,調動孩子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孩子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并在這個過程中達到鞏固所學的知識的目的。

例如,在完成十以內加減法的練習時,教師可以設計一個撲克牌游戲。準備1~10這10張撲克牌,把10反扣當成0,開始游戲。第一輪挑戰選取的兩張卡片上的數相加等于9,取出卡片,并把對應的算式記錄下來,爭取找出所有情況。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進行方法的優化,學會有序思考0+9=9,1+8=9,2+7=9,3+6=9,4+5=9,反過來再梳理一遍。這樣就能不重復、不遺漏地找出所有的答案。第二輪挑戰9減這些數,請孩子像剛剛那樣能有序地讀一讀、算一算,并把算式記錄下來。最后還可以借助算式發現加減法中數據變化的規律。等孩子熟練計算后,可以進行第三輪趣味挑戰,并且可以邀請家長參與其中,和孩子共同完成。

教育是民生之基。在“雙減”的時代大背景下,我國的教育領域也迎來了重大變革,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們應當以此為契機,以優化作業設計為抓手,控量減負,提質增效,繼續探尋小學數學作業的優化改革之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數學知識、能力與素養提升,助力基礎教育的良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晶瑩.問題回顧、作用機制分析與提質增效路徑選擇[[J].現代遠距離教育,2022.01.

[2]孔繁晶.控量減負,創新增效[J].教育研究與評論,2021.08.

猜你喜歡
減法提質增效作業設計
生產過程做“減法”農民收入做“加法”
基于扁平化管理的精益煙葉生產模式的實踐應用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探討
新課標下高中化學作業設計探究
新形勢下基層國土資源工作提質增效的思考
國家“減法”與地方“加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