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戶社會認知差異化對農戶綠色生產轉型的影響

2021-04-01 11:17徐豪李金朱舒寧
中國經貿導刊 2021年5期
關鍵詞:農戶

徐豪 李金 朱舒寧

摘?要:?利用243個農戶樣本,結合農戶的制度壓力,針對農戶社會認知差異化與農戶進行綠色生產轉型意愿的關系進行了實證研究。主要結論有:農戶社會認知差異化變量中的社會資本通過影響認知壓力增加了制度壓力對農戶綠色轉型的抑制作用;社會認知差異化變量中的老齡化程度會加強規范壓力、認知壓力、規制壓力對轉型意愿產生抑制作用。

關鍵詞:?制度壓力?綠色生產?社會認知差異化?農戶

一、研究背景

韓長賦(2018)指出,發展現代化農業要積極培育多種新型經營主體,讓小農戶通過多種途徑和方式進入規模經營、現代生產,所以綠色發展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內在要求,是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新時代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2018年,中共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明確提出“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強調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目傄?,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利用綠色生態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促進美麗宜居鄉村的建設。張月昕(2018)指出,綠色農業可以解決石油農業和各種替代農業無法解決的負面影響,是堅持科學發展觀,加強能源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農業綜合生產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是建設中國特色現代農業的主導模式。綜上,研究農戶綠色生產方式的轉型意愿,引導政府調整和規范農戶綠色生產方式的技術采納,對于促進農戶生產方式的轉型,以及農業綠色發展、環境保護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二、研究方法與問題

1.文獻研究。本文通過整理制度環境、綠色生產轉型、農戶采納行為、農業污染等相關理論文獻,將農戶行綠色生產的轉型意愿作為研究對象,結合對制度理論,探究在社會人假設下,農戶的認知差異化與綠色生產轉型意愿之間的關系。2.問卷調研。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綜合相關文獻的量表進行問卷量表設計與修改工作,最后采用問卷形式對各地共計243個農戶進行了問卷調研。3.定量研究方法。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使用Stata14軟件,基于制度理論的社會人假設對農戶個體特征(社會認知差異化)對農戶進行綠色生產轉型意愿的影響進行調節效應的檢驗。

三、概念界定

1.制度壓力。制度環境對于社會經濟有引導、激化、限制的作用;制度環境(Di?Maggio,Powell,1983)的三種機制為:強制性機制、?規范性機制和模仿性機制;Scott(1995)從規制、規范和認知三要素定義制度環境。由此,本文將制度壓力分為了規制壓力、規范壓力和認知壓力。本文通過參考(王笑叢,譚思,2018)相關研究,對制度環境三個維度進行了量表設計。

2.通過文獻研究,本文將綠色生產方式歸納為:在保證基本產量的基礎上,以環境保護為主要目標,利用科學技術手段產出健康無害的優質產品,并且具有減少污染、控制污染(化肥農藥的減少或者停止使用等)、節約能源、清潔生產等特征的環境友好型農業生產方式。

3.社會認知理論(social?Cognitive?theory)由美國心理學家Bandura提出,主要內容包括了三元交互決定論、觀察學習和自我效能。本文在制度壓力的理論模型的基礎上,結合社會認知理論中個體能動性的概念形成了農戶個體社會認知差異化的理論框架,如圖1所示。

四、模型構建與實證方法

1.社會資本變量由三個指標構成:①是否當過村干部②是否為黨員③是否為合作社成員;年齡變量由受調查農戶的年齡構成。

2.首先利用Stata14軟件對制度壓力變量(規制壓力、規范壓力、認知壓力)、個體特征變量(社會資本、年齡)進行標準化處理。并分別將個體特征要素與制度壓力生成交互項,后構建如下模型:

(1)式中的因變量Y為農戶綠色生產轉型意愿;Control為控制變量,包括學歷、性別、家庭人均年收入等;PRESURE為制度壓力,包括規制壓力、規范壓力、認知壓力等;PERSON為構建的農戶社會認知差異化的個體特征,即社會資本、年齡;ε是隨機誤差項;d?_?personi表示經標準化處理后的個體特征變量,d?_?PRESURE指標準化后的制度壓力變量,d?_?personi×d?_?PRESURE表示個體特征與制度壓力構成的交互項。最后依次對農戶個體特征與制度壓力的交互項進行層次OLS回歸,對調節效應進行檢驗。

五、實證分析

由于制度壓力與轉型意愿負相關,為了便于解釋交互項的系數,本文在下列調節檢驗的回歸中將因變量轉型意愿進行了逆向處理,即交互項為正表示會促進制度壓力農戶進行綠色生產轉型的抑制,交互項為負數則反之,表示減弱這種抑制。對農戶的部分個體特征進行調節效應檢驗,進行多層次OLS回歸。

表1模型1、2中規制壓力與社會資本的交互項的標準差為0.354,回歸系數為-0.592,且在90%的置信水平上顯著,表明社會資本對規制壓力存在顯著的負向調節效應,即社會資本會顯著削弱規制壓力農戶綠色生產轉型的約束。證明農戶在沒有大力推行綠色生產轉型方式的政策支持條件、得不到市場要素、生產資料要素、技術要素支持的條件下,社會資本的增長所帶來的更多的信息交流,能夠緩解規制壓力對農戶進行綠色生產轉型的抑制。規范壓力與社會資本的交互項的標準差為0.382,回歸系數為0.653,并在90%的置信水平上顯著,表明社會資本對規范壓力存在顯著的正向調節效應,即社會資本會增強規范壓力對農戶綠色生產轉型的約束。

表1模型3、4中認知壓力與農戶年齡的交互項回歸系數為0.539,且在90%的置信水平上顯著,表明農戶年齡對認知壓力存在顯著的正向調節效應,即農戶年齡會顯著削弱認知壓力農戶綠色生產轉型的約束,隨著年齡的增加,農戶對新生產方式、新技術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隨之降低,因此以周圍人的常規生產規范等為特征的認知壓力則會更強地作用于農戶。規范壓力的回歸系數為0.182,P值為0.000,即規范壓力顯著抑制影響農戶綠色生產轉型意愿。規范壓力與農戶年齡的交互項的標準差為0.289,回歸系數為0.243,p值為0.122,表明農戶年齡對于規范壓力存在不顯著的正向調節效應,即農戶年齡會增強規范壓力對農戶綠色生產轉型的約束,本文認為隨著年齡的增加,農戶認知、學習能力的降低,會導致農戶自身的價值觀逐漸固化,但不顯著。

六、結論與政策建議

首先,社會資本的增加能夠顯著緩解規制壓力對農戶進行綠色生產轉型的抑制,社會資本對規范壓力存在顯著的調節效應。本文發現社會資本對規制壓力存在顯著的負向調節、對規范壓力存在顯著的正向調節效應。農戶在沒有大力推行綠色生產轉型方式的政策支持條件、得不到市場要素、生產資料要素、技術要素支持的條件下,社會資本的增長所帶來的更多的信息交流,能夠緩解規制壓力對農戶進行綠色生產轉型的抑制。其次,農戶年齡增加會顯著增強認知壓力對農戶的綠色生產轉型意愿的約束、在規范壓力對農戶的綠色生產轉型意愿的約束中存在不顯著的抑制作用。隨著年齡的增加,農戶對新生產方式、新技術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隨之降低,導致周圍人的常規生產方式的生產規范、農戶原有的價值觀會更強地作用于農戶。

推動農戶綠色生產方式的轉型就需要注重和推動農戶社會網絡建設,激勵農戶加入合作社、鼓勵農戶使用互聯網社交媒體等以增強農戶的社會資本,促進市場、法律法規、政策扶持等信息在農戶群體里之間的流動,解決農戶綠色生產轉型時可能遇到的如無法獲取市場要素信息、生產資料要素與技術要素不支持、政策扶持綠色生產方式的信息獲取障礙等問題。要加大農業技術培訓、農業職業技術教育等生產技術支持的力度;加大推廣以環境保護為主要目標的綠色農業生產方式的培訓,避免農戶進行綠色生產方式的轉型時可能受到的制度環境約束,實現推動綠色農業的目的。此外,還要推廣針對老齡農戶的農業技術培訓與教育,通過改善課程、簡化綠色生產方式的相關規范與技術指導,降低學習門檻,促進老齡農戶環保意識的形成。

參考文獻:

[1]?Scott?W?R.Institutions?and?organizations[M].1995.

[2]陳衛平,王笑叢.制度環境對農戶生產綠色轉型意愿的影響:新制度理論的視角[J].東岳論叢,2018,39(06):114-123+192.

[3]韓長賦.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J].紫光閣,2018(01):11-12.

[4]張月昕.以綠色發展引領鄉村振興——淺析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的行政路徑[J].中國行政管理,2018,(7):156-158.

[5]趙芳,程松松.外部壓力、技術創新與企業環境表現——一個有中介的調節模型[J].學習與探索,2019(06):144-150.

[6]王笑叢,譚思.合法性視角下創新對農戶綠色轉型的影響研究[J].江西社會科學,2018,第38卷(2):68-76.

〔徐豪、李金、朱舒寧(通訊作者),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

猜你喜歡
農戶
農業產業鏈組織與規模農戶正規信貸可得性
金融服務 助力鄉村振興
狗、貓和母雞
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研究
貧困地區農戶的多維貧困測量
貧困地區農戶的多維貧困測量
農戶的社會資本對農戶民間借貸的影響
公平偏好對“公司+農戶”型供應鏈運作的影響研究
農地承包權退出的影響因素
全國42%的農戶加入了合作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