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農3517小麥品種不同播期密度試驗研究

2021-04-04 15:22趙淑芹程興虎閔艷娥
農業科技通訊 2021年3期
關鍵詞:西農播量分蘗

趙淑芹程興虎閔艷娥

(1.陜西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渭南市臨渭區分校 渭南714000;2.渭南市臨渭區種子管理站 陜西渭南714000)

陜西省是全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小麥常年播種面積超過1 680萬畝,總產370余萬噸。然而,近年來,小麥主栽優良新品種推廣應用遲緩,良種良法配套技術欠缺,大面積試驗研究工作不足等問題,嚴重制約了小麥的優質高效生產。西農3517小麥品種具有適應性廣、穩產性強、抗寒抗干熱風、活稈成熟落黃好等綜合農藝性狀[1],連年被陜西省確定為關中灌區重點推廣品種。為充分發揮利用其種質優勢,集中開展不同播期、不同密度對西農3517品種各項指標的影響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試驗時間為2017-2018年,試驗地點安排在渭南市臨渭區原田市鎮黑楊村東劉組進行,臨渭區地處關中平原東部,土地平整,土壤肥沃,位于北緯34°~35°、東經108°~109°,屬溫暖半干旱季風氣候,溫度適宜,光熱資源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降水年際變化較小,擁有種植小麥的資源優勢。

試驗田交通便利,灌溉條件良好,土質為壚土,前茬作物為玉米,試驗地耕層土壤有機質1.61%、速效氮86 mg/kg、速效磷28.3 mg/kg、速效鉀179 mg/kg。

1.2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兩因素二次D飽和最優試驗設計(表1),設4個播期、4個播量,共6個處理,3個重復,共計18個小區,每個小區12行,面積3 m×4 m。采用人工點播,每行按規定粒數播種。播量以基本苗標準確定,具體根據小麥千粒重、發芽率、田間出苗率等因素計算。即每畝播量(kg/畝)=每畝計劃基本苗數×種子千粒重(g)/1 000×1 000×種子發芽率(%)×田間出苗率(%)。

表1 試驗處理設置

1.3 試驗管理

10月15日進行機械深翻,根據試驗要求,播種時結合整地畝施尿素18.9 kg、二銨21.7 kg、氯化鉀16.7 kg;10月16日播種。12月10日進行冬灌,4月10日澆孕穗水;3月10日用快滅靈進行化學除草;4月20日和5月6日分別每畝施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5~100 g+48%毒死蜱50 mL+20%吡蟲啉20 g+98%磷酸二氫鉀50 g防治小麥白粉病、赤霉病、蚜蟲等[2],由于防治及時,措施得力,有效地控制了病蟲草害的發生。在小麥生育期間分期觀察、調查,記載生育期、群體動態、產量構成因素等。6月13日分小區收獲,進行單打、單曬,稱量計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播期密度對生育期的影響

從觀察記載結果來看(表2),西農3517生育期與播量無關。播期對生育期的影響較大,隨著播期推遲,出苗時間延長,分蘗期、拔節期、抽穗期、開花期均相應推遲,成熟期差異不大。播期越早,生育期越長,10月1日播種的小區比10月25日播種的生育期長29~30 d,比10月11日播種的和10月18日播種的小區生育期分別長10 d和20 d;成熟期差別相應縮小,相差1~3 d。

表2 生育期

2.2 不同播期密度對小麥分蘗、群體的影響

根據調查匯總(表3),同一密度處理播種越早,分蘗越多;同一播期處理,密度越小,分蘗越多;10月1日播種、密度為22萬的拔節期群體過大,無效分蘗多,成穗率不高。10月25日播種的兩個密度的小區冬前均無分蘗,春季分蘗成穗率低,靠主莖成穗;密度為12萬的小區播量低,畝成穗數最低;10月11日播種、密度為16萬的處理群體結構合理,成穗率高;10月18日播種、密度為22萬的處理成穗率較高,但群體有點偏大,無效分蘗多,可適當減少播量。

2.3 不同播期密度對小麥產量構成因素的影響

2.3.1 不同播期密度對畝穗數的影響 由表4可知,10月11日播種、密度為16萬/畝的小區畝穗數最多,10月25日播種、密度為12萬/畝的小區畝穗數最少。同一播期,密度大的小區畝穗數多,密度小的小區畝穗數少;同一密度,隨著播期的推遲畝穗數減少。

2.3.2 不同播期密度對穗粒數的影響 從表4可知,10月1日播種、密度為12萬/畝的小區穗粒數最多,10月25日播種、密度為22萬/畝的小區穗粒數最少。同一播期,密度大的小區穗粒數少,密度小的小區穗粒數多;同一密度,播期推遲,穗粒數略有減少。

表3 群體與個體動態

2.3.3 不同播期密度對粒重的影響 從表4可知,10月11日播種、密度為16萬/畝的小區千粒重最高,10月22日播種、密度為22萬/畝的小區千粒重最低。同一密度,播期推遲,千粒重略有減少。

2.4 不同播期密度對小麥產量的影響

10月11日播種、密度為16萬/畝的小區產量最高;10月18日播種、密度為22萬/畝的小區產量居于第二;10月1日播種、密度為22萬/畝的小區產量居于第三;10月25日播種、密度為19萬/畝的小區產量居于第四,密度12萬/畝的小區產量最低(表5)。

表4 產量構成因素

表5 小區實收產量

3 結論

通過在臨渭區灌區進行的西農3517小麥品種播期密度技術試驗,參考其高產示范田的播期和密度,以小麥籽粒高產和群體生理指標綜合優化為目標,進行優化篩選,確定了西農3517小麥品種在陜西灌區生態條件下高產的適宜播種期為10月11~18日,合理種植密度為每畝基本苗16萬~20萬。但在大田生產中,由于氣候、土壤墑情、整地質量、地力水平等因素影響,對播期和密度也應適當調整,對土壤墑情差、整地粗糙、肥力不足的麥田可適當增加播量。

猜你喜歡
西農播量分蘗
寶雞市2020-2021年水地小麥新品種產量性狀調查分析
小農戶模式下不同播期和播量對冬小麥群體動態和產量的影響
西農系列小麥品種在連云港地區種植篩選試驗
不同播量對小麥品種天麥119 適應性的影響
播期和播量對春小麥銀春10號產量的影響
陜西歷代小麥品種籽粒硬度演變規律研究
國審高產多抗廣適小麥新品種—西農100
汝州市2018年度優質小麥不同播量處理試驗報告
玉米分蘗產生的因素及去留對產量的影響
淺析水稻分蘗與產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