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水土保持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

2021-04-04 14:59蘇佳園王白春雷文壇
中國水土保持 2021年11期
關鍵詞:黃河流域水土保持黃河

蘇佳園,王白春,王 飛,雷文壇,3

(1.黃河上中游管理局,陜西 西安 710021;2.晉陜蒙接壤地區水土保持監督局,陜西 榆林 719000;3.臨潼黃河職工療養院,陜西 臨潼 710600)

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了重要講話,對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新要求,發出了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偉大號召,為今后很長一段時期黃河流域生態治理與可持續發展明確了指導方針和發展方向。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嚴重,高質量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是奠定優質水土資源的基礎,也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基礎生態要素支撐[1],同時,可以更好地促進鄉村振興和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1 黃河流域水土流失現狀

黃河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山東等九省(區),于山東省墾利縣注入渤海,全長5 464 km,流域面積79.5萬km2。流域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區域,是連接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的生態廊道,構成我國重要的生態屏障。然而,黃河流域生態脆弱,水土流失嚴重,特別是黃土高原地區,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面積最廣、強度最大的地區。

水土流失嚴重是黃河流域長期存在的問題。據1990年全國土壤侵蝕遙感普查,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積為46.5萬km2,占流域總面積的58.5%;2011年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積30.96萬km2,占流域總面積的38.9%,較1990年減少33.4%;2019年動態監測數據顯示,黃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積為26.42萬km2,占流域總面積的33.2%,較1990年減少43.2%。雖水土流失面積持續減少,但在今后很長時間內,水土流失嚴重問題仍然存在。

黃河流域水土流失強度高。據2019年水土流失動態監測成果,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地區強烈及以上等級水土流失面積占水土流失總面積的15.4%,侵蝕模數大于5 000 t/(km2·a)的強烈以上水力侵蝕面積有3.21萬km2,占全國同類面積的24%。黃土高原土地面積僅相當于全國的6%,但全國強烈及以上水力侵蝕面積中黃土高原就約占1/4。黃土高原多沙區又是黃土高原地區水土流失重點區域,其中黃河中游多沙粗沙區,尤其黃河中游粗泥沙集中來源區更是重中之重。

2 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影響因素

2.1 氣候變化

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氣溫明顯升高,氣候變化表現為暖干化趨勢,進一步加劇了區域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全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為438 mm,降水總體呈減少趨勢。黃河流域氣候變化使區域極端氣候事件的頻率和強度發生顯著變化,特別是極端降雨的發生,是引發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2017年7月26日,陜西榆林市發生暴雨洪水,暴雨中心區位于黃河二級支流無定河的一級支流大理河中下游,該區域也是黃河粗泥沙集中來源區的一部分,“7·26”暴雨6 h最大點暴雨量256.8 mm,超過300年一遇,大理河綏德水文站以上8 h平均輸沙模數2.29萬t/km2,與多年平均輸沙模數相當。

2.2 植被覆蓋

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植被覆蓋狀況不斷改善,植被覆蓋率普遍呈上升趨勢。約47.3%的地區植被覆蓋得到改善,黃土高原、騰格里沙漠及毛烏素沙地增加尤為明顯,實現了“人進沙退”的治沙奇跡;明顯改善區主要集中在甘肅南部的定西、天水、平涼和陜西北部的榆林、延安;青海省南部、內蒙古東部地區增加相對較慢[2]。流域山川大地實現了林草植被大幅度增加和地表景觀由“黃”到“綠”的轉變,良好的植被覆蓋情況在保育土壤、減輕水土流失、遏制生態退化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3 水沙變化

水少沙多,水沙關系不協調,是黃河突出的特點。進入21 世紀,黃河天然徑流量減少了20%,取用水量卻不斷增加。近10 年黃河頭道拐至花園口河段和全河的地表水資源利用率已分別達60%和80%,水少問題更加突出,缺水已經成為黃河流域面臨的最大問題。2000—2019年,潼關年均輸沙量僅2.45億t,“沙多”壓力有所緩解,但還原壩庫攔沙量后的流域產沙量為5.64億t/a,仍然遠高于黃河下游的承受能力[3]。水沙關系不協調導致黃河下游河道淤積嚴重,洪水泥沙災害十分嚴重。

2.4 人類社會經濟活動影響

城市化快速發展、人口持續增長和不合理開發利用等社會經濟活動是黃河流域發生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據《黃河流域綜合規劃(2012—2030年)》資料,全流域1953年人口約4 100萬人,至1980年增至8 177萬人,人口平均年增長率為26.1‰,到2018年黃河流域總人口1.22億人,城鎮化率55%;流域國內生產總值由1980年的916億元增加至2018年的7.0萬億元。隨著人口增長,社會經濟活動不斷加強,為滿足生產生活需求,長期以來人們不斷破壞水土資源,造成土壤侵蝕。加之,黃河流域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化工、原材料和基礎工業基地,特別是煤炭儲量豐富,以煤炭為主的生產建設項目廣泛開建更是加劇了水土流失,造成環境破壞。

3 水土保持存在的短板

3.1 水土流失仍是長期存在的問題,嚴重制約著流域生態保護

流域水土流失率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9個百分點,仍有24萬多 km2的水土流失面積亟待治理,加之已治理成果還不穩定,流域生態屏障功能較弱的局面沒有根本改變。其中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量大面廣、生態環境脆弱的特點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并將長期存在,尤其是7.86萬km2的多沙粗沙區自然條件更為惡劣,水土流失更為嚴重,生態環境更為脆弱,治理難度更大,是更難啃的硬骨頭。因此,需要加強對黃河流域特別是重點區域的水土流失治理,促進流域生態保護。

3.2 水土保持措施結構不完善,不能保障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尚未形成,優質生態產品提供不足,不能充分發揮水土保持整體效益和綜合功能,也無法滿足當地群眾致富和宜居環境需要;治理標準普遍偏低,措施布局有待完善,溝道侵蝕仍相當嚴重,中高植被覆蓋率土地面積占比不大,在強降雨情勢下容易產生嚴重的水土流失,因此急需對水土保持措施提升改造。當前水土流失治理的速度和質量,與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3.3 水土保持監管能力不足,不能滿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求

隨著水土保持法律法規體系不斷完善,監督執法持續強化,社會公眾的水土保持意識不斷增強,人為水土流失得到初步遏制。但黃河流域特別是黃土高原是我國重要的能源基地,資源開發強度大,生產建設等人為擾動較多,防治壓力大、任務重。面臨新形勢新要求,監管能力仍存在監管方式不適應、監管信息化程度不高、監管機構能力不足、問責懲戒力度偏弱等短板,難以有效“調整人的行為,糾正人的錯誤行為”,不能更好地促進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3.4 監測能力和科研創新水平不高,不能支撐高質量發展

水土保持監測體系不完善,站網布局不合理,監測設備、監測手段現代化程度不高,一方面難以滿足流域水土保持公告、水土流失防治、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考核,另一方面與流域監管任務及服務黃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需要仍有一定差距??蒲谐晒笇Ш屯苿恿饔蛩亮魇Х乐蔚闹尾粔?,對黃河水沙變化成因及趨勢、水土流失治理目標研究、水土保持率目標確定等重大問題和關鍵技術還未作出科學詳細回答。

4 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環境建設布局

習總書記指出“治理黃河,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因此,黃河流域水土保持生態建設要根據自然條件和水土流失特點的差異性,分類施策、精準治理、科學謀劃,從過度干預、過度利用向自然修復、休養生息轉變。

4.1 預防為主、保護優先、自然修復

以“大保護、小治理”為原則,在黃河源頭、秦嶺北麓、祁連山、子午嶺-六盤山、若爾蓋、賀蘭山及渭河、汾河等預防保護區,重點突出黃河及重要支流源頭區和重要水源地、水蝕風蝕交錯區的水土流失預防保護。以生態自然修復為主,保護現有林草植被和治理成果,多措并舉,從源頭上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維護和增強水土保持功能。對水土流失潛在危險大的區域實施封育保護,充分發揮生態系統自我修復能力;對河源區水土流失嚴重的侵蝕溝進行綜合治理,減輕水土流失危害,改善生態環境。

4.2 堅持以小流域為單元,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

以小流域為單元,進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構建和諧穩定的黃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在以河龍區間、湟水下游、祖厲河、清水河上游和渭河、涇河、北洛河上中游、伊洛河、十大孔兌、寧蒙河段等重點治理區域,實施水土保持綜合治理。

一是大力開展淤地壩建設、病險淤地壩除險加固、老舊淤地壩提升改造,合理布局,有效防治溝道侵蝕,減少入黃泥沙,攔泥保土,保障生態安全。

二是因地制宜推進旱作梯田建設,對老舊梯田進行改造。一方面有效防治坡面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保障優質耕地資源,解決相對貧困地區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的矛盾,穩固脫貧攻堅成效。

三是鞏固提升植被建設,以自然地理分異規律作為理論基礎,搞清楚種什么樹合適,合理配置,宜林則林、宜灌則灌、宜草則草,充分發揮適宜植被在保水固土方面的作用,提供宜居環境。

四是持續開展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建設,包括澇池、水窖、谷坊、溝頭防護、塘壩、蓄水池等,優化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提升土壤蓄水能力。

4.3 加強重點區域重點布控,防治水土流失

積極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塬面保護、淤地壩建設、坡耕地綜合整治等水土保持重點工程,減少入庫入河泥沙,高質量防治水土流失??茖W配置立體式綜合防治措施,實施高質量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精準治理,坡溝兼治。在晉陜蒙丘陵溝壑區積極推動建設粗泥沙攔減措施,構筑立體的泥沙防御系統工程,緩減粒徑大于0.1 mm的粗泥沙在下游河道的淤積;在多沙區,開展新建淤地壩建設、病險淤地壩除險加固、老舊淤地壩提升改造;以隴東、晉西、陜北、關中等重點塬區為主,實施黃土高原固溝保塬項目,構筑塬面、溝頭、溝坡、溝道水土流失治理“四道防線”,有效遏制塬面萎縮;以陜甘晉寧青山地丘陵溝壑區等為重點,大力開展高標準旱作梯田建設,并對老舊梯田進行改造,加強雨水集蓄利用,推進小流域綜合治理。

4.4 強化監管,預防人為水土流失

強化水土保持監管是建設生態文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的有力保障,是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水土保持“放管服”改革的必然要求,是落實國家信息化發展和網絡強國戰略、加快實現水土保持現代化的客觀需要。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水土保持監管工作仍處于補齊短板、增強后勁、提升水平的發展階段,要按照中央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總體部署,適應新形勢、把握新機遇,以水土保持率為主導目標,以壓實地方政府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主體責任為重點,以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全覆蓋為抓手,利用信息化手段開創水土保持監管新模式。

5 結 語

黃河流域水土保持應在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指引下,踐行“重在保護,要在治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注重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有機結合,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不斷優化水土保持戰略布局,充分發揮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中的地位與作用,保護和改善流域生態環境,保障黃河長治久安,推動實現“幸福河”的偉大目標。

猜你喜歡
黃河流域水土保持黃河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寫春秋
《水土保持通報》征稿簡則
多彩黃河
黃河寧,天下平
水土保持
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展現陜西擔當
『黃河』
黃河流域燦爛的齊家文化——陶器
增強大局意識 提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發展水平
水土保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